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信息,出國留學網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中考語文輔導教學篇以供參考:
中考文言文閱讀專項突破訓練——語句理解
考點解讀: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語,能結合語境理解常見文言句子的意思。閱讀文言語句,要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能用現(xiàn)代漢語闡述句子的大致內容。掌握文言文中與現(xiàn)代漢語表達方式不同的特殊句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文言文中常見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等。文言文中的一些固定句式,也需要掌握。
答題技巧:
一、翻譯原則。
“信”——忠實原文;“達”——暢達明白;“雅”——文辭優(yōu)美。
二、翻譯“六法”。
1.留。在翻譯文言語句時,其中的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地名、官名等,可不翻譯。如:
原句: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
譯句: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
【解析】原句中的“慶歷”“滕子京”“巴陵郡”等均可保留。
2.補。在翻譯文言語句時,應將文言語句中省略的詞語、句子成分適當?shù)匮a充出來。如:
原句: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
譯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從哪里來的。(漁人)一一做了回答。(桃源中人)便把(漁人)請到家里,擺酒殺雞做飯,殷勤款待(漁人)。
【解析】原句中省略的主語和賓語翻譯時要補出來。
3.刪。凡是古漢語中的發(fā)語詞、判斷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志性作用的助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等,在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詞語可以替代的,均可刪去。如:
原句:夫戰(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
譯句:作戰(zhàn),是靠勇氣的。
【解析】“夫”為發(fā)語詞,沒有實在意義,翻譯時可刪去。
4.換。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要換成現(xiàn)代漢語中的詞語,單音節(jié)詞要換成雙音節(jié)詞,使譯文暢達明快。如:
原句:齊師伐我。(《曹劌論戰(zhàn)》)
譯句:齊國的軍隊攻打我們魯國。
【解析】句中的單音節(jié)詞“師”“伐”要換成雙音節(jié)詞“軍隊”“攻打”。
5.調。對文言文中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進行必要的調整,使譯文完全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
原句: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譯句:你太不聰明了。
【解析】翻譯時應調整為“汝之不惠甚矣”。
6.選。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很常見,因此選用恰當?shù)脑~義進行翻譯,已成為文言文翻譯的難點,這就要求學生聯(lián)系具體語境作出正確選擇。
記住下面的歌謠,希望能對同學們的備考有所幫助。
瀏覽全篇,掌握大意。句不離段,詞不離句。
難解句子,前后聯(lián)系。跳躍句子,補出本意。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省略倒裝,都有規(guī)律。
常見虛詞,因句而異。實詞活用,考察全句。
領會語氣,句子流利。對照原文,盡量直譯。
考勢預測:
語句理解,要求學生在掌握一定量文言詞語意義與用法的基礎上,能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文言語句的意思,然后再將文言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近年來,江西卷該類題賦分均為2分,題型都是說說下面句子(畫線句)的意思,即從文段中找出一兩個句子,要求將其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從其他省份來看,情況稍有不同。如2007年浙江麗水卷分兩個小題,均要求翻譯文段中所選句子,賦分為4分,即每句2分。山東濟寧卷也是兩個小題,但是每小題有3個句子,題量有所增加。浙江溫州卷又有所變化,分為兩個小題,第一小題要求補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內容,賦分2分;第二小題要求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所選文段中畫線的句子,有3個句子,賦分3分。這道題所占分值達到5分。
真題在線
1.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2007年江西卷)
2.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餓其體膚。
(2)人恒過然后能改。
(2007年浙江麗水卷)
3.【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乙】曾子(名參)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給一座城)焉,曰:“請以此修衣?!痹硬皇?。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
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v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鬃勇勚?,曰:“參之言足以全其節(jié)也。”
(選自《說苑》)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2)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
(2007年山東濟寧卷)
【解析】解答第1題可以抓住重點詞語以直譯的方式完成,做到語言通暢,符合原文的內容和語言風格即可。解答第2題要注意“然后”一詞與現(xiàn)代漢語的不同。解答第3題要注意“奚”是疑問代詞,可譯為“何”什么。
【答案】1. 我到現(xiàn)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2. (1)使他經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2)一個人經常犯錯誤,犯錯誤后才能改正。3. (1)并不只是賢德之人才有這種志向,一般人都有,只是賢德之人能夠保持而沒有喪失罷了。(2)(這)并不是先生您向人乞求的,(而是)人們敬獻給您的,為什么(您)不接受它呢?
中考相關信息請關注出國留學網中考頻道......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