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命(節(jié)選)
杰克·倫敦(Jack London,1876年1月12日~1916年11月22日)原名為約翰·格利菲斯·倫敦(John Griffith London),生于舊金山,他來自“占全國人口十分之一的貧困不堪的底層階級”。是美國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被稱為“美國無產(chǎn)階級文學之父”。他的作品不僅在美國本土廣泛流傳,而且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歡迎。著有《馬丁·伊登》《荒野的呼喚》(或譯《野性的呼喚》)等50多本書。
杰克·倫敦24歲開寫作,去世時年僅40歲。十六年中他共寫成長篇小說19部,短篇小說150多篇,還寫了3個劇本以及相當多的隨筆和論文。這些作品共同為我們展示了一個陌生又異常廣闊的世界:那荒涼空曠又蘊藏寶藏的阿拉斯加,波濤洶涌島嶼星羅棋布的太平洋,橫貫美洲大陸的鐵路線,形形色色的鮮活人物,人與自然的嚴酷搏斗,人與人之間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
杰克·倫敦的創(chuàng)作,筆力剛勁,語言質樸,情節(jié)富于戲劇性。他常常將筆下人物置于極端嚴酷,生死攸關的環(huán)境之下,以此展露人性中最深刻、最真實的品格。杰克·倫敦贊美勇敢、堅毅和愛這些人類的高貴的品質,他筆下那“嚴酷的真實”常常使讀者受到強烈的心靈震撼。
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在病榻上時,曾特意請人朗讀小說,其中就有杰克·倫敦的短篇小說《熱愛生命》。列寧給予這部小說很高的評價。
他的作品獨樹一幟,充滿筋肉暴突的生活和陽剛之氣,最受男子漢的歡迎。有人說在他之前的美國小說大都是為姑娘們寫的,而他的作品則屬于全體讀者,不但普通讀者歡迎,就是大家閨秀們也喜歡放下窗簾關上大門偷偷去品味他那精力旺盛、氣勢逼人的作品。
杰克·倫敦就是這樣的性格。他血管里有火,生氣勃勃,一身丈夫氣,喜歡粗獷強烈的生活,他喜歡叱咤風云,每每參加斗爭常要斗爭到極限。他把冒險里的困難當做享受,把拓荒中的遭遇當作歡樂。我們在《海狼》里看見了許多的令人蕩氣回腸的經(jīng)歷,盡管這些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藝術的折射。
就是在他富裕的日子里,他的生活也是充滿冒險的。他買地產(chǎn),辦牧場,種樹木,修建豪華的新居,宴請賓客,過著沸騰的生活。
生平
杰克·倫敦是著名的美國小說家,他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約50卷作品,其中最為著名的有《荒野的呼喚》《海狼》《白牙》《馬丁·伊登》和一系列優(yōu)秀短篇小說《老頭子同盟》《北方的奧德賽》《馬普希的房子》等。
杰克·倫敦自幼當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通過半工半讀最終取得巨大成就的作家。他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生活經(jīng)驗之豐富在世界作家之中是不多見的。他作品中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和多格化的題材,以及強烈顯示出來的作家的獨特個性,多少年來一直深深吸引著不同時代、不同經(jīng)歷的讀者。
年少時光
窮苦和缺少歡樂的童年使 杰克·倫敦 早早地成熟了。杰克·倫敦從10歲起就不得不半工半讀,只要有可能,他就會把時間都用在讀書上。不滿9歲時,杰克·倫敦就已經(jīng)熟讀了華盛頓·歐文寫的西班牙旅行記《阿爾汗伯拉》。他還讀了一些從雇工那兒借來的一毛錢一本的小說,他抓到什么就讀什么。杰克·倫敦11歲離開牧場來到奧克蘭,在免費的公共圖書館里如饑似渴地讀著能借到的第一本書。到16歲之前,他一直是做工——讀書,讀書——做工。因為貧困杰克·倫敦小學畢業(yè)后便去工作,十歲左右就開始做報童和罐頭工人,在街頭斗毆中練就了一身本領,成了小流氓頭。他最喜歡的活動是駕駛船只。十三歲時他曾經(jīng)只身駕駛小船穿過暴風雨中的舊金山灣,別人幾乎難以相信,可那是事實。后來他攢了一點錢,買了一只小船,原來是為了好玩,不久之后卻結識了蠔賊,便也跟他們一樣做起不要本錢的買賣。他糾集了一伙同伴,駕船去偷舊金山灣養(yǎng)殖戶的蠔,甚至燒毀別人的船只。他打架酗酒,大笑狂歡,在幾百英里的海路上自由闖蕩。不久他結識了海灣巡警,又反過來做巡警去追捕追捕蠔賊。
十七歲時他上了一捕獵船做水手,經(jīng)過朝鮮、日本,到白令海一帶去獵海豹。途中他經(jīng)過了嚴寒、風暴、最沉重的苦役的鍛煉,參加了狩獵海豹的種種活動。因為從小在海灣里玩船,他駕船很有一套,在船上年紀雖小卻深得船主和同行們的贊許。又因為從小飽經(jīng)摔打,能夠參加水手們最野蠻的活動,所以他交了許多朋友,聽了許多有趣的和可怕的故事。這些都成了他的海洋小說的寶貴素材。《海狼》描寫的獵海豹船的豐富生活便是一個精彩的例子。 驚濤駭流中的海洋生活是艱苦的,但他沒有忘記讀書,在返航駛入舊金山灣時,他已經(jīng)讀完 了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和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第一次寫作獲獎
遠航歸來他把自己的經(jīng)歷寫成了一篇散文《日本??诘呐_風》,參加了《呼聲》雜志的寫作競賽,榮獲了第一名,得到獎金二十元(第二、三名都是大學生)。只受過小學教育的杰克·倫敦第一次顯露出他的創(chuàng)作才能,這要歸功于他平時的勤奮學習——他認真閱讀文學大師們的優(yōu)秀作品,并且養(yǎng)成了作筆記的習慣。也許他便是受此鼓勵,走上文學之路的。
教訓·醒悟
這時杰克·倫敦已經(jīng)從早期的蒙昧里醒悟過來。他立志掌握當時最先進的技術:電氣,便到奧克蘭電車公司去求職。他對經(jīng)理說他為了掌握技術什么苦都肯吃。經(jīng)理讓他一天干活十三個小時,沒有星期天,把他累的死去活來。后來他才知道實際上有兩個工人被他頂去了工作,那兩人每月各四十元,共是八十元,而他一個月才拿三十元。而且一個被他頂去了工作的人因為有一妻三子要養(yǎng)活,卻又無法為生,自殺了。這對于杰克·倫敦是一次極其深刻的教訓,他憤然拋下了手里的煤鏟。
這次苦役讓他懂得了一個可怕的真理:無論自己如何身強力壯,十年、二十年之后總會有更年輕力壯的人來接替他,把他扔到垃圾堆里去。
那時正是美國大蕭條的一八八四年,他參加了從舊金山到華盛頓去請愿的失業(yè)者隊伍,向東海岸進發(fā)。他途中因故脫離了隊伍,便偷乘火車在北美大陸流浪,跟車警、乘務員捉迷藏,周游全國,以此為樂。他曾經(jīng)被捕,發(fā)作了三十天苦役,親眼見到了美國監(jiān)獄里駭人聽聞的現(xiàn)實。出獄后他偷乘西去的列車到了加拿大西海岸,再從那做水手南下,回到舊金山。這次特別形式的旅游給了他豐富的人生體驗,尤其是貧困的流浪漢的體驗。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最能夠關心窮苦人的往往是窮苦人。
步入共產(chǎn)主義之門
他對讀書一直就有興趣,就連在做蠔賊時也在他的小艇上讀過許多書。流浪歸來他開始大量閱讀。他讀過圣西門、傅立葉、蒲魯東的作品,明白了私有財產(chǎn)的罪惡;他甚至讀馬克思的《共產(chǎn)主義宣言》,大體懂得了共產(chǎn)主義是怎么回事。
為了讀書他十九歲時進了奧克蘭中學,準備考大學,同時加入了社會黨。他參加工人集會,發(fā)表激烈的演說,主張破壞現(xiàn)有的社會秩序,并曾經(jīng)因此被捕。
在奧克蘭中學讀書時他在學校的報紙上發(fā)表了小說《小笠原群島》,連載了兩個月,這樣,他從事文學的興趣更濃厚了。
淘金之旅
他曾經(jīng)希望靠勞動為生,繼續(xù)讀書,卻發(fā)現(xiàn)那幾乎是個幻想。他在一家洗衣作坊工作,累得半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讀書。在他的讀書夢瀕于破滅時,阿拉斯加發(fā)現(xiàn)金礦的消息傳來,給他帶來了新的希望。一八九七年三月杰克·倫敦踏上了淘金之旅。
他求得了一點支持,和三個同伴籌備了八千磅物資準備在克朗克過冬。他們在寒冬到來之前克服了重重困難,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來到了靠近北極的育空河,在那兒度過了冬天。
在到育空河流域去的路上,倫敦的巧妙的駕船技術得到一次精彩的表演機會。他們自己砍伐木料,造了兩艘船,沿育空河往下游航行。途中他們遇見了一段湍急兇險的河道,許多人都曾試圖通過而失敗,說那段河是無法穿越的天險,但是杰克·倫敦卻說他有把握通過。他果然和兩個同伴駕了船在圍觀者的一片歡呼中安然度過了急流,再回來駕駛第二只船。這件事引起了許多進退兩難的淘金人的注意,他們陸陸續(xù)續(xù)來請求杰克他們幫助把船只駛過急流。杰克·倫敦向每只船索要二十五元報酬,他掌舵,和伙伴們一起把一艘又一艘散的木船駛過了險區(qū)。他們?yōu)榇藪炅巳г?。他們原可以再賺五千的,但是已?jīng)沒有時間了,他們還得在嚴冬到來之前趕到下游去。
他在育空河的冬季營地里讀了許多書,如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斯賓塞的《首要原理》、馬克思的《資本論》,還有彌爾頓的《失樂園》和布朗寧的詩。這些我們在《海狼》里見到海狼拉爾森讀過,也和范·魏登、布露斯特討論過。
可惜他們并沒有新鮮水果和蔬菜,杰克·倫敦得了壞血病,只好回家。他和伙伴們駕了一只船,用十九天走完了一千九百英里的航程,來到白令海峽,從那里回到了加利福利亞。在這一段時間里他已經(jīng)勾勒出了一些小說的輪廓,后來寫了出來,為自己贏得了不休的名聲,也讓克朗代克的一些人和狗的故事廣泛流傳,其中便有《野性的呼喚》里巴克那只狗和其他一些人。
從育空河回來以后他大約有了一點錢,便又讀了許多書。他讀的很辛苦,每天工作十九個小時。他讀經(jīng)濟學,讀歷史學和歷史著作,讀生物學、人類學和哲學,也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在他的長篇小說《馬丁·伊甸》的主人公馬丁·伊甸身上我們看見了對這段極其艱苦的讀書生活的細致刻畫。
杰克·倫敦的父親去世后,為了負擔家庭生活,他又開始打零工。在找工作的時候,杰克·倫敦寫成了《順流而下》,可是稿子給退回來了。在等待退稿的日子里,他又寫了一篇兩萬神出鬼沒的連載小說,不料也給退回來了。盡管稿子次次都被退回,杰克·倫敦卻仍然擠出時間來寫作,繼續(xù)寫新的題材。最后《大陸月刊》發(fā)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說——《為趕路的人干杯》,稿費只給了5元錢。不久,《黑貓》雜志又出40元要他寫一篇小說,這樣,總算有了轉機。
名聲大震
一九零零年杰克·倫敦的第一本小說集《狼的兒子》出版,立即為他獲得了巨大的聲譽和相當優(yōu)厚的收入。在美國作家中,杰克·倫敦可謂是多產(chǎn)的,在前后十六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他出版的作品達五十余部,其中中長篇小說二十一部,短篇小說集二十部,劇作三部,政論、隨筆、特寫等文集多部,留下了豐富的文學遺產(chǎn),杰克·倫敦以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力在美國文壇贏得了聲望。值得一提的是,杰克·倫敦只間接的接受過一些正規(guī)的教育,作為一位世界知名的作家,他是通過自學而獲得成功的。
記者生涯
他原可以在成功與安定的環(huán)境里繼續(xù)寫作,但他不是個安分人,他的血管里燃燒著火焰,總是渴望著新的沸騰的生活,于是他開始了記者生涯。
應美國新聞社的委派,他去非洲采訪波爾戰(zhàn)爭,到了倫敦,新聞社中途改變了計劃,來電不要他去了。這時他卻以美國水手的身份到倫敦貧民窟中住了三個多月,深入那里的生活,作了詳細得調查,取得了第一手資料,回國后出版了報告文學《深淵里的人們》。這本書讓他在美國社會主義者中名聲大振。
一九零四年他接受了赫斯特報系的聘請,去遠東采訪日俄戰(zhàn)爭的消息。他來到日本,看出了日本政府故意留難各國記者的打算,便起、悄悄一個人去了長崎,想搭上一艘開往朝鮮的船到前線去,卻被日本警察當作俄國間諜抓了起來。釋放后他又搭了一艘小汽艇到了朝鮮的釜山。汽艇上沒有百人的食物,也無法遮風避雨,只能在嚴寒的露天甲板上睡覺。到了釜山他弄到了一條無篷的船,雇了三個不會說英語的朝鮮人幫忙,靠自己的駕船本領駛進了黃海,沿著海岸行駛,在零下四十度的嚴寒和風濤里航行了六天六夜,終于到達仁川。這時他已經(jīng)遍體鱗傷,腳、手指和耳朵都凍壞了,但是他稍事休整之后便又出發(fā)。這回他是騎馬旅行的,連續(xù)幾個星期的馬背急行軍把他帶到了平壤,那已經(jīng)是當時一切戰(zhàn)地記者所能夠到達的最北點。他在那里第二次被日本人投入監(jiān)獄。出獄后他來到距離戰(zhàn)線只有四十英里的地方,從那里發(fā)出了一篇又一篇的報道和許多照片,完成了其他記者沒有完成的任務。他又因故再度受到被捕的威脅,直到引起了美國總統(tǒng)的干預,才得以脫身。在這次完成采訪任務的履行里,杰克多次在嚴寒之中駕駛者無篷船航行,對那樣嚴酷的生活有很切身的體會。《海狼》里有對這樣生活的引人入勝的生動描述。
未實現(xiàn)的浪漫計劃
這時杰克·倫敦已經(jīng)譽滿全國,有了豐厚的經(jīng)濟收入,但他仍不滿足于平靜的生活。一九零六年,他決定建造一艘船,自己駕著去環(huán)游世界。他預計旅行七年,繞地球一周,可他并不是一個好理財家,造船活動幾乎成了個笑話。那船原計劃花七千元,實際上讓他花了好幾萬元,而且毛病很多。他不能能夠在等待,仗著自己駕船的本領就出發(fā)了,可他勉強把船駕到了夏威夷,便不得不開始修理,修好后有很吃力地開到了澳大利亞。那船已經(jīng)無法在前進,他便只好把它以三千元的低價賣掉,結束這次雖然浪漫卻失敗的航行。
但是,他在那次航行里仍然粗昂造了驚人的成績。他曾經(jīng)駕駛那艘蹩腳至極的船從夏威夷直航馬克薩斯。當時的《太平洋航運指南》指出,由于赤道海流和貿易風的影響,那一帶海流異常復雜,從來沒有人勝利駕船通過,但是杰克·倫敦卻駕駛了嗎艘勉強修復的船經(jīng)過九死一生闖了過去。他在途中染上了一身怪病。在《海狼》里我們讀到的對于熱帶海洋和貿易風的很富詩意的描寫,其素生活素材大約便是從這里獲得的。
杰克·倫敦的信仰—社會主義!
杰克·倫敦成名之后做過幾次演講旅行。在那時的美國,社會主義思想是很犯忌的但是社會主義者杰克·倫敦卻總直言不諱地提出自己的觀點。他在加州大學大講其社會主義革命,受到強烈反對,卻得到主張言論自由的校長的保護。他到商人俱樂部大力宣傳其社會主義革命,并把一九零五年俄國革命中殺死過幾個沙皇官員的革命者稱作自己的弟兄,引起軒然大波,報紙攻擊他,說他把殺人犯當作自己的弟兄。他在耶魯大學發(fā)表題為《革命》的演說時,用經(jīng)濟的解剖刀對資本主義剖析了一個小時,最后宣稱:“工人階級的七百萬人說:他們就是要是全體工人聯(lián)合起來,奪取政權?!彼膱蟾媸艿搅藷崃业臍g迎,盡管聽眾里真正相信他的理論的人寥寥無幾。
因為他的社會主義信仰,他曾經(jīng)被提名做社會黨奧克蘭市市長候選人,甚至還做過社會黨美國總統(tǒng)候選人。
杰克·倫敦之死
杰克·倫敦之死至今是個謎。一九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星期二,杰克·倫敦計劃第二天去紐約,而且打算中途繞道去看看芝加哥賽牲會,買一些良種牛,但是那天晚上他卻服用了過量的嗎啡死去了。他桌上有個本子,上面寫了些計算藥量的數(shù)字。那時他害著尿毒癥,但醫(yī)生認為把尿毒癥看做他的死因時不能叫人信服的。那么只有兩種解釋:自殺,或是計算藥量錯誤。從他白天的安排來看,不像是自殺;但那么重要的藥量計算竟也會出錯也叫人難以接受。
不過,如若說他時自殺也不是毫無道理的。那幾年的生活越來越令他煩惱。他和妻子離了婚,卻發(fā)現(xiàn)新的妻子跟原來的妻子具有同樣的毛病,而他鐘愛的女兒卻愛著母親,和他疏遠。朋友們因為財富而背叛他。他新修的別墅“狼舍”突然被火燒掉了,給他帶來了大筆債務。他種植的四十萬株樹苗全部死去;他牧場的良種馬和豬牛羊也陸續(xù)死光了。他心力交瘁,引發(fā)了疾病,其中最困擾他的是尿毒癥。心理上的極端孤立,生理上的巨大痛苦使他借酒澆愁,越來越沉湎在酒精里,難以自拔。也許他那天晚上感到太疲倦,太需要解脫,于是飲下了過量的嗎啡,悄然脫離苦海,誰知道!
關于杰克·倫敦之死的思考
1916年11月22日,杰克·倫敦在他的豪華牧場里服用過量嗎啡自殺。他的死,為作家自殺現(xiàn)象提供了一個重要實例。我們可以列出一長串自殺作家的名單:莫泊桑、弗吉尼婭·伍爾夫、海明威、川端康成、芥川龍之介、三島由紀夫、葉賽寧、馬雅可夫斯基、茨維塔耶娃、海子、顧城、老舍等。人們在談論作家自殺現(xiàn)象時,總是企圖從作家的痛苦、孤獨與絕望中體會出某種哲學蘊含,這種過度闡釋有可能將作家自殺這一復雜現(xiàn)象簡單的詩化了。
當然,人類畢竟處于向死而生的境地中,生命的有限性使人類無法放棄對死的思考,而作家更加專注于人的內心世界,對自我理想的追求和對生命意義的追問更加強烈,對現(xiàn)實世界更加敏感和苛刻,所以,作家的自殺在很大程度上的確是一個精神事件、心靈事件。
在他的短篇小說《熱愛生命》中,主人公是一個饑寒交迫的淘金者,他在荒原上與一匹病狼遭遇,淘金者最終用強大的生命意志贏得了這場搏斗,放射出生命的光芒。杰克·倫敦沒有賦予這位淘金者一個具體的名字,“他”是一個脆弱而又堅韌的抗爭者。杰克·倫敦描述這段生命奇跡的意圖并不在于塑造一個“強人”,而是著力表現(xiàn)人在絕境中所爆發(fā)出來的生命能量。在小說開篇,杰克·倫敦寫下了這樣一首詩:“這就是生命中唯一的財富活過并經(jīng)歷痛苦能做到這一點也就不錯即使輸?shù)袅俗詈蟮馁€注?!薄拔乙欢ㄒ_到目的。一切都有希望。我要成功。我就靠一種力量的感覺提起了勇氣,拋下嘈雜的地獄,走上甲板去,甲板上的霧氣在夜色中像鬼影般飄過,空氣很是甜美,純潔,寧靜?!边@是杰克·倫敦在《海浪》中寫下的一段話。在杰克·倫敦看來,生活的目的是在粉碎障礙、戰(zhàn)勝挫折中實現(xiàn)的。
杰克·倫敦這樣寫道:“當生活變得又痛苦又讓人厭倦的時候,死亡就會前來哄你睡去,一睡不醒?!苯芸恕惗赜米髌泛妥约旱娜松?jīng)歷揭示了這樣一重悲劇,即一個人在困境的時候,可以靠夢想堅持下去,而一旦走出困頓獲得成功,生命的意義便成為一個問題??嚯y可以使人的內心很強大,而成功卻能夠毀滅一切。
成名之后的杰克·倫敦陷入了金錢的泥沼,寫作粗制濫造,批量復制了一些低劣之作。他的生活也充滿了墮落氣息,在購置游船、建造豪華別墅中,打發(fā)著內心的無聊。而這無聊增長到極限,死亡便成了唯一的選擇。杰克·倫敦用自殺的方式結束了他40歲的生命。這一結局,不僅僅是生命的終結,也是對空虛生活的一種否定,更是對人生意義的一種永遠被懸置的發(fā)問。杰克·倫敦用死亡的方式背叛了他的成功。他可以忍受痛苦和磨難,卻不能面對快樂和舒適。
怎樣走完自己的一生,這真的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學生方法
凡是到過美國作家杰克·倫敦家中的人都覺得很奇怪:窗簾上、衣架上、柜廚上、床頭上、鏡子上、墻上……到處貼滿了形形色色的小紙條,初到他的房間里的人還以為那是什么特殊的裝飾品呢。實際上,這些小紙條并不是空白的。上邊寫滿了各種各樣他搜集來的材料:有美妙的詞匯,有生動的比喻,有五花八門的資料。杰克·倫敦沒有機會系統(tǒng)地學習,為了掌握文化知識,實踐寫作,他爭分奪秒地勤奮學習。他把生字寫在一張一張的紙片上,插在梳妝臺的鏡縫里,以便在早晨修臉和穿衣時背誦;他把一串串的字用扣針懸在曬衣繩上,以便他向上看或者走過房間時可以看見這些新字;他每個衣袋中都裝有寫著一行行字的紙片,當他到圖書館或出外訪問的途中便加以朗讀,甚至在吃飯或睡覺時,也默誦著它們。他隨身帶著筆記本,記下了勞動時的所見所聞:景物的描繪、人物的速寫、精采的語言、談話的片斷、動人的故事……他還對他所讀到的一切都作了卡片索引。日積月累,他不僅學到了文化,而且積累了大量的詞匯,建立了儲存寫作素材的“參考閱覽室”,這些
材料直到他逝世時都沒有用完。
關于杰克·倫敦的名言
1、青年總是年青的,只有老年才會變老。
2、得到智慧的惟一辦法,就是用青春去買。
3、丟給狗一塊骨頭算不上慈善。和狗同樣饑餓,又能和狗分享一塊骨頭,才是慈善。
4、愛情待在高山之巔,在理智的谷地之上。愛情是生活的升華人生的絕頂,它難得出現(xiàn)。
5、世界上是先有愛情,才有表達愛情的語言的,在愛情剛到世界上來的青春時期中,它學會了一套方法,往后可始終沒有忘掉過。
6、凡是使生命擴大而又使心靈健全的一切便是善良的;凡是使生命縮減而又加以危害和壓榨的一切便是壞的。
7、人如果沒有本性自身的退卻,就不可能違背本性的鼓勵。
8、我愿做一顆華麗的流星,愿我的每一顆粒都呈現(xiàn)那動人的光輝,而不做那沉睡并永遠不滅的行星。
9、生活并非抓到好牌就了事,而有時手氣差,就要打得好。
10、錢財帶著名譽來,走來的是名譽;錢財沒帶名譽來,走來的是錢財。
11、極度喜悅是生命巔峰的標志,出現(xiàn)以后,生命就不能向上攀伸。然而,人最有活力時,極度喜悅出現(xiàn),出現(xiàn)的時候,人卻完全忽略全無知曉,這也是生活一咄咄怪事。
12、你不能光等著靈感,得拿著棍棒去追。
13、人的恰當功能是活,而不是生。我不會用延長日子,把時光浪費,我要利用時間。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