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清順治元年)三月,李自成進入北京,明亡。明駐山海關寧遠總兵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擊敗大順李自成軍隊。五月清軍占領北京。順治福臨(清世祖)到達北京后于十月即皇帝位并定北京為滿清首都。清軍分路進攻明朝殘余勢力和李自成、張獻忠軍隊,到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軍占領云南,南明桂王(永歷帝)逃往緬甸。至此,除福建廈門、金門等地還在忠于明朝的鄭成功手中外,滿清韃子已經占領了明朝的全部疆域??滴醵?1683年),清軍進攻臺灣,鄭成功之孫鄭克爽投降。次年,滿清在臺灣設府、縣、總兵等官并隸屬于福建省。也就是到這時候,臺灣才歷史上第一次正式成為中國領土一部分。海盜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為了建立自我臺灣政權,打著明室旗號趕走荷蘭人的舉動遂被“意想不到”地稱做為“打退荷蘭侵略者的民族英雄”了,這樁歷史可形容為無心插柳柳成行,鄭成功之本意在于占領臺灣,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趕走占據該島的荷蘭人,如此英雄提法也可算好笑。因為在鄭克爽投降滿清之前,中國領土根本不包括臺灣,即使宋代曾設使管轄澎湖,但對于孤懸海外的臺灣卻是從沒有正式派駐中央官吏進行管理的。這樣宣傳鄭成功,無疑是為今天的統(tǒng)一添加宣傳砝碼,既然是務實政策那就應該支持。
在滿清征服整個中國的過程,同樣極為血腥。在與明朝爭奪遼東的時候,清軍就曾對遷安、永平兩地進行屠城,只將財物和少數婦女掠走享用。因破壞了皇太極對漢人的懷柔政策,主事者阿敏被宣布為“國賊”遭到懲處,但皇太極本人拒絕對此事負責,而且后來也沒能制止此類屠殺。明將薊遼總督洪承疇被俘,除了一部分可利用的部屬,其余官百余人,兵三千余人,皆就地屠殺,死者家屬婦女兒童一千二百余人沒為奴婢。明總兵祖大壽投降,清軍得錦州,全城居民就地屠殺。清軍入關占領北京,攝政王多爾袞發(fā)布旨令通告全中國,“所過州縣地方,有能削發(fā)投順,開城納款,即與爵祿,世守富貴。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盡行屠 戮?!迸c其說忠于明朝,不如說保衛(wèi)中國人自己家園的民族英雄史可法等又以文天祥似的姿態(tài)在這一刻站立起來,民族的脊梁英勇反抗著外國侵略者和漢奸的聯合攻殺。殊死搏斗后,于是其后就有了著名的“揚州十日”與“嘉定三屠”。揚州十日殺了多少人?當時的估計是八十萬(王秀楚《揚州十日記》),不過有人不同意這個數目估算是二、三十萬,但就這也夠慘烈的了。不光是殺,任何婦女都有可能抓住被成群的士兵輪奸,和三百年后日軍在南京的暴行一模一樣。嘉定三屠亦是如此,記載有婦女被雙手釘在床板上輪奸。史家慨嘆:“三屠留給這座城市是毀滅和不知道德為何物的幸存者?!?魏斐德《洪業(yè)─滿清開國史》)清軍陷昆山,在那里抵抗了三天的義軍逃走后,于是對平民實行大屠殺,當天的死難者就達四萬。江陰抵抗清軍八十天,城破,七萬人死于屠殺。不光殺漢人,對其他民族也實施大屠殺。平定西北時厄魯特人幾乎被殺光。在西南成村的苗民被清軍消滅。所以,必須認識到滿清侵占我中國大好河山是繼蒙元之后又一次的中國亡國之恥,這兩次再加上日本20世紀的侵華就構成了最初提出的結論,即從秦漢以降,中國有著兩次半亡國記錄的屈辱歷史?!‖F行歷史教科書的錯誤是從滿清入關開始的。教科書將滿清入關視為內戰(zhàn),這就從根本上扭曲了滿清的社會性質。毫無疑問,基于滿清入關時在文化、語言、民族利益上跟當時中國代表明朝及漢民族的根本不同,人們必須接受滿清入關是外來侵略,從而也必然能得出滿清是一個殖民政權的結論。外來侵略者在征服了一個地方以后,必須考慮將建立一個怎樣的政權。在這里他們有兩種選擇:要么將被征服者的后代在政治上帝國化,建立一個征服者后代和被征服者后代不分彼此的帝國政權;要么建立一個將征服者后代和被征服后代截然分開的殖民政權。漢朝等文化上的文明國家,信奉“有教無類”,所以一般都是建立帝國政權,而羅馬和近代西方殖民者在文化道德上信奉野蠻人的“強者為尊”和種族主義,他們一般都會建立一個殖民政權。滿清政府的民族等級制度在程度上已經跟西方殖民者在殖民地建立的種族隔離制度完全無異。滿清在社會制度上更類似于一種殖民者統(tǒng)治亡國奴的殖民地社會。分析滿清是否存在某種程度的民族等級制度,實際上就是分析漢人是否在政治上滿化的問題。政治滿化要符合兩點:首先,統(tǒng)治者將漢人和滿人一樣視為政權的依靠力量;其次,漢人將統(tǒng)治者視為自己利益的代表。從八旗制度來看,第一條從來沒有實現過。從滿大臣自稱奴才來表示他們和統(tǒng)治者的特殊親近關系來看,雖然經過了文字獄的愚民欺騙,漢大臣仍然未能做到自稱奴才的程度,所以第二條,也未能在漢人中完全實現。那么,漢人根本就沒有在政治上被滿化,從而可以看出,滿清壓迫統(tǒng)治中國人民實行的就是以民族等級制度為基礎的徹頭徹尾殖民統(tǒng)治。
滿清建立的八旗制度,將征服者后代和被征服者后代截然分開,在政治,經濟,司法,社會關系等方面都形成了驚人的不平等,比之羅馬殖民地和西方近代殖民地,在種族隔離方面的不平等,甚至猶有過之。
首先必須看到,滿清的政權牢牢掌握在統(tǒng)治民族手中。民族等級制度的一大特點就是政治權利牢牢掌握在某些統(tǒng)治民族手中。那么滿清的政治結構如何呢?事實證明,滿清的權利始終牢牢掌握在滿清貴族手中。只有在清末統(tǒng)治者力不從心的時候,才出現過以曾國藩、左宗堂、李鴻章為代表的漢人政治勢力,而這三者無一例外都成了滿清統(tǒng)治者的打擊對象。有些大漢族主義者還陶醉于說滿清有多少多少漢大臣,這跟“乾隆是漢人的兒子”,“敵人在武力上征服了我們,而我們反而用文化征服了敵人”兩種說法一樣,都是一種亡國奴式的意淫!就如魯訊所說“有些人做著奴才,卻還以為自己是主子!”大漢族主義者總是津津樂道于某民族用了漢族的文化,其實滿清以自以為的“先進”韃子文化為主,“落后”的漢文化只居于從屬地位。有些大漢族主義的自豪,到有點象印第安人阿Q似的自豪西方殖民者用了他們的咖啡和可可一樣無知和白癡。
滿清歷代能影響朝政的實權大臣比如有,敖拜等四個顧命大臣、隆克多、年羹堯、阿桂、和申、??蛋病?肅順等八名顧命大臣、曾國番、左宗棠、李鴻章、 北洋軍統(tǒng)帥榮祿等。 然而,許多實際上政治力量還要超過這些權臣的大小王爺貝勒構成的**高級貴族勢力集團尚未計算在內,他們的意見往往才是皇帝傾聽納言的重點,他們才是真正能影響朝政的政治力量。從中不難看出,朝中根本不存在所謂漢族政治勢力,在歷次滿清的宮廷政治斗爭中也從來沒有出現過漢人政治勢力的聲音。唯一的例外是到了晚清實力不濟慈禧廢光緒的時候,曾經安撫過兩江總督張之洞,算是漢族官員有了一點政治影響力。而曾國藩以前的漢大臣,無非是依附于滿清貴族勢力的附庸而已。這就好象民運人士或是香蕉人物當了美國議員,絕不能說是中國已經影響參與了美國的政治一樣。一群有職無權的漢大臣不能說是漢人已經參與了政治,他們只是為滿清貴族統(tǒng)治服務跑腿的附庸而已。所謂漢大臣多是干活的事務官員,而非權利官員。岳忠旗也算得大將了,然而有人造謠說他是岳飛后裔,縱然他本人竭力否認但還是馬上受到審查,要是沒有大小金川戰(zhàn)爭的成績只怕他未必能夠善終。所以他只是個負責打仗的事務官員,滿清貴族眼中的工具而已,他本人根本不擁有任何政治影響力。 另外,滿人被統(tǒng)治者視為滿清的政權基礎,而防漢制漢為滿清一貫的基本國策。曾見過有人狡辯說八旗子弟受國家供養(yǎng),是滿清尊重軍人的表現。那么滿清果真尊重軍人嗎?從這里入手就可以看出滿清的防漢制漢之心。一,先不談八旗子弟是否能稱為軍人的問題,先談當年的漢奸三藩。十七世紀初努爾哈赤創(chuàng)全民皆兵的女真八旗制度,得兵六萬。再加上努爾哈赤和各貝勒的巴牙喇(直屬衛(wèi)隊)總共亦只七萬余人,而當時女真總人口才僅僅三十萬左右。滿清能夠打入關內,并很快占領中國,完全得益于以明朝舊部大漢奸吳三桂為代表的三藩。滿人很少,以至于后來在攻下揚州、嘉定等南方城市進行屠城時,主要靠穿著滿清軍服的漢人殺漢人,不然光憑滿人是殺不過來的。而且,滿洲韃子能迅速攻城掠地,也占據了李闖、張獻忠農民軍鬧的中國正當混亂之時的天賜良機。設想,區(qū)區(qū)幾萬八旗兵一分散到幾路作戰(zhàn)后,早就散化成幾千零星部隊了,何以竊取整個中國江山?破大明的不是滿人,是明朝自身腐朽的政治制度,無力的統(tǒng)治階層,更主要是李闖農民軍對整個社會制度和民族統(tǒng)一國防的破壞,加上為滿人開關引路殺 戮自己民族百姓的漢奸部隊。
由于溫床效應之嚴重侵蝕,經歷了歷史上最長和平期后的國人大多變得史無前例地軟弱和民心渙散。幾乎重演了唐末的那一幕,不同的是,這次是漢奸引狼入室。所到之處,官員百姓皆望風而逃,被農民起義沖擊而失去中央強力調度和指揮的軍隊做著無謂抵抗。說穿了,滿清只不過是在漢族危難之時,落井下石又破門而入的狗賊強盜而已。其勝不在其強盛武力和戰(zhàn)斗力有多高,韃子皇帝津津樂道的“八色龍旗”部隊在我看來不過是狗屁,這支努爾哈赤為了瀉一己私憤宣誓“七大恨“從十三副鎧甲發(fā)展起來的幼稚部隊,因為無知而變得異常肆虐狂妄,其實無論從戰(zhàn)斗力還是作戰(zhàn)經驗、機動性、軍隊建制、規(guī)模、訓練、裝備、兵源素質以及軍隊領導作戰(zhàn)駕馭全局能力來說,跟經歷百戰(zhàn)、互相殘殺的韃靼、瓦剌部隊想比都太嫩了。
設想,要讓努爾哈赤親率的滿人全部家底7萬八旗兵,遭遇到不用成祖親征的邊防軍,早被打成篩子了。這支部隊面對的不過是明軍主力在李闖農民起義摧毀后的殘余地方部隊和地主民兵武裝,而且還依仗了訓練有素的明舊部三萬關寧精銳做開路先鋒。因為明朝主力精銳已經在與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對抗中消耗一空,八旗兵根本沒有遭到明朝正規(guī)國防軍的正式挑戰(zhàn),連場遭遇戰(zhàn)都沒有,更不用提陣地戰(zhàn)了。加上南明王朝馬士英等內亂分子為一己私利擁戴五毒俱全的福王為南明皇帝,而且南明政權在戰(zhàn)略上天真地想聯合滿清,進秦中之地剿滅大順殘余勢力,并幼稚地打算與滿清劃江而治。這種從根本上錯誤估計實際形勢的戰(zhàn)略思想必然導致了滿清與南明實力上的此消彼長。插上一句,單論氣節(jié)和大義,文人出身而無軍事才能的兵部尚書史可法固然是文天祥似的漢子和有民族志氣的。但是他也逃不出讀書人似的一時泄憤而導致揚州全城百姓被屠 戮凌辱的下場。誠然他自己是自殺殉國了是值得敬佩和宣揚的民族精神,但他的做法是以幾十萬身家性命為代價的,相比而言怎么偏執(zhí)和頑固的崇禎皇帝還知道給李自成留下口信要他善待吾國子民。話說回來,多爾袞率領的清狗跟吳三桂、尚可喜、耿盡忠率領之降部在南下途中遇到各地地主勢力要么紛紛投降,要么望風而逃跟著南明繼續(xù)向南跑了,象蒙古侵略中國過程中合川攻堅戰(zhàn)一般的有名戰(zhàn)役幾乎沒有還可一比,蒙古軍隊悍戰(zhàn)和迅猛噬血的超強戰(zhàn)斗力一直為軍事學者所稱道,從純軍事作戰(zhàn)的角度看,我也很佩服蒙古部隊騎兵之閃電速度和重騎兵部隊兼有秩序和兇猛的戰(zhàn)法,若論吃苦耐勞,當時的蒙古戰(zhàn)士無人可敵,必要時他們可以靠吃生馬肉,喝馬血維持生命。蒙古人作戰(zhàn)時機動性第一,一般只帶很少的給養(yǎng),士兵的吃穿問題主要通過掠奪戰(zhàn)爭地區(qū)的平民解決,從而才打下了疆域空前的蒙古帝國。相形之下,滿洲**的部隊除了因無知而形成之狂妄外,幾乎哪樣優(yōu)勢都不占。不過,歷史就是戲劇性地讓其在漢奸指引下進入當時處于無政府極度混亂狀態(tài)的中國內室。由于階級利益完全對立的原因,漢族貴族和廣大地主階級對農民軍起義建立的大順政權非常不滿,吳三桂不過是漢族地主階層的一個代表而已。很簡單的原因,當自己的財產無論土地銀兩還是女人被農民軍染指后,地主階層當然要反抗。當時國人上到貴族階層,下到一般地主無一不是最關心闖王政權會給自己帶來什么,根本對關外的韃子沒正眼理會過。而吳三桂毫無疑問就是其中利益被觸動后跳起來最高的一個。
歷史的偶然,明朝偏偏選擇此人扼守防備森嚴的中國東北咽喉山海關。毫無疑問,起初只是想用滿人力量對付李闖為自己失去的女人和利益找回平衡的吳三桂,由于混亂情勢下突然展現在其眼前的九萬里江山誘惑,加上已經引狼入室后無法挽回的情況,他和滿清韃子的貪欲和野心迅速膨脹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拿下飄搖無主的中國,他也死心塌地地做上了滿清走狗。在把李闖趕出北京后繼續(xù)向南攻陷的過程中,他瞬間就墮落成為了民族罪人并從此走上一條自取滅亡的不歸路。這條狗的下場大家都很熟悉,當它貪欲又起想反咬韃子主人的時候,被一刀斬殺而狗頭落地。不過這條狗還算讀過書的,明白“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想在主子下手前先下手為強企圖自己翻身做主人,可那怎么行?千古顛撲不破的道理不能讓你破壞了,只可惜一旦做狗,想往自己身上套人皮也沒人信了,所謂一朝做狗,終身為狗,怎么也逃不了狗終究會被主子宰殺的命運。
所以說,三藩在滿人侵略中國的戰(zhàn)爭中立過的戰(zhàn)功當遠在狗屎八旗之上,然而卻遭到撤藩的命令。如果滿清把三藩士兵都象八旗一樣對待,子子孫孫都由國家養(yǎng)著,那么即使吳三桂起兵造反,也不會后來有如此堅定和踴躍的追隨者。另外,曾國藩的例子就更加明顯了:平定太平天國,對滿清來說算得上挽救其殖民統(tǒng)治不被破壞的特等戰(zhàn)功了,沒有曾國藩的話滿清說不定就讓已經北伐到直隸的太平天國給滅了,然而最后曾國藩不過封侯而已,連公都當不上。而他手下的湘軍更是滿清一再要求裁撤的對象。按理說,一支能征善戰(zhàn)的軍隊本該是統(tǒng)治階層的福音,就算統(tǒng)治者懷疑“愚忠的曾國藩"”的忠誠問題,那么將湘軍置于國家直接指揮也是完全可以的。然而結果卻是湘軍被強行解散,這充分說明了滿清統(tǒng)治者的防漢之心。
現在再來看看滿清統(tǒng)治者是如何處理漢族政治勢力代表的:曾國藩被鳥盡弓藏,早早剝奪政治權利;左宗堂則死。滿清政府借鬧的沸沸揚揚的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將左宗堂提拔的官員從上到下一并廢黜,可惜他們手腳不干凈,只給這些官員免職處分卻沒有“依法治罪”,證明了這從本質上是一次對漢族政治勢力開刀的政治斗爭而不是一件簡單的刑事案件。慈禧太后的名言,“寧與友邦,勿與家奴”。滿清貴族對后來戊戌變法的評價是“漢人一興,滿人必亡”。六君子被殺的罪名其實就很明白地昭示了滿清殖民壓迫統(tǒng)治漢人的政策,那就是“保中國,不保大清”。以這種防漢思維行事,自然就會建立一個民族等級制度。而且,當時漢族對滿清民族等級制度的激烈反抗,已經充分說明了當時的社會是一個極端不平等的用民族劃分階層的殖民社會?,F行誤國歷史書上所謂滿清時已經漢滿一家,其樂融融的說法,只能騙騙無知小兒。 看看慈禧對洋人的言聽計從,割地賠款跟付帳買單一樣爽快,說割就割,說賠就賠,你要多少我給多少,按她的說法才能“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不要看到滿清統(tǒng)治者在西方列強和倭寇瓜分中國時一點都不心疼的樣子就著急,大家也不要埋怨慈禧是賣國賊。因為滿清貴族壓根就沒把中國當作自己的國家,按滿洲人的思想,中國這快土地不過也是其殖民壓榨的對象,只不過早來了167年,讓滿洲八旗子民們早早享受了幾代人騎在漢人頭上的日子。所以當西方列強開始武裝侵入中國之時,滿清政府統(tǒng)治者進行的抵抗沒有表現出一點民族危難和保護自己家園的危機和緊迫,很簡單,這都不是他們的家園。他們的家園在滿洲,即關外三省。
不要忘記,順治留給滿清歷代皇帝及皇族切記之遺訓,如果實在不行了,我們從哪里來,還是回到哪里去。以30萬人口的民族統(tǒng)治當時3000多萬人口的民族,光想到這,滿清皇帝每晚都不能睡的太塌實。所以,致力于對中國人民推行愚民政策最厲害的統(tǒng)治階層也是滿清異族殖民統(tǒng)治者。而且韃子皇帝雍正實行的“文字獄”,更是要連漢族人民的嘴都堵上,而且不惜以酷刑、屠 戮的方式來達到威懾壓迫漢族大眾,從而實現其奴化漢族,摧毀漢族文化與民族尊嚴的卑鄙目的。削發(fā)蓄辯、圈地跑馬,這都是旗人干的落后事情來抹殺漢人文化和經濟。明白了滿清殖民統(tǒng)治中國的思想,也就不難理解其一直的統(tǒng)治政策方針,如防漢制漢、閉關鎖國等等。而且,更能明白為何慈禧太后敢于挪用海軍軍費慶賀其六十大壽。
因為誤國歷史教育和傳統(tǒng)膚淺歷史學者沒有抓住滿清民族等級隔離制度殖民統(tǒng)治這一實質來認識問題,所以其解釋往往是牽強和差強人意的。按照一般的歷史解釋,滿清**昏庸無能,招致了中國近代的許多不平等條約和割地賠款,才有了屈辱的近代中國歷史。但是這些說法的背后還是表明解釋者還在繼承滿清歷史觀改造的奴化路子,即還中著幾百年來滿清侵略者留下的遺毒,還把清廷當做中國中央政府的合法唯一代表。我寧可相信這些學者如此認識是因為考慮,承認滿清為中國政府有利于今天的祖國疆域統(tǒng)一事業(yè)。誠然,這樣做是實際主義的,我也贊成可以這樣認識,不過是對外關系中如此認識。對本國人民,還繼承蒙元、滿清的愚民政策,什么都想捂住,就顯得太低估中國人民智商了。事實證明,愚民政策在今天已經不適用了,總設計師也曾暗示過。
話說回來,其實歷代滿清統(tǒng)治者都不昏庸糊涂,對外政策該怎樣比誰都清楚。只不過,他們完全是把中國當作殖民壓榨和奴役的對象來進行統(tǒng)治,根本不把中國漢族等其他民族當做自己國民看待的。這種不把占人口多數人口當自己子民管理對待的統(tǒng)治方式,自然產生出令后來漢族學者看似“昏招”的政策方針,特別是對外方面。但從其滿人八旗為滿清之根本的思想出發(fā),就會發(fā)現所有滿清對內對外政策都是很一貫持續(xù)并牢牢維護旗人和滿洲貴族利益的。 先看所謂旗人,1664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時,滿軍八旗加漢軍旗和蒙旗,全民皆兵,男女老幼蓋有30余萬人。那時既然所有的“旗人”都是兵,所以所有的旗人都“吃糧”。后來再經居心不良的漢奸代為策劃,旗人縱不當兵也照樣吃糧。因而有幸生為旗人,呱呱墜地時便開始領退休金、養(yǎng)老金,一領領了兩百多年,終于把一個還算尚武的邊疆少數民族,大半變成了通都大邑里游手好閑吃喝玩樂之輩。但是這些剝削廣大漢族人民血汗生活的寄生蟲生活費是哪里來呢?就靠原是八旗大軍后勤總司令部的“內務府”了。所以滿清時代的內務府所管的錢包,一般都比“戶部”(國家財政部)所管的要扎實得多。對上它是皇帝和后妃的帳房、私府。管皇室衣食住行和玩樂。對下面的那些韃子旗人的無業(yè)游民來說更是衣食父母。但是戶部自有來自各項稅捐的“國庫收入”;內務府的錢又是從何而來呢?這原是清史里還未完全解答的問題??墒呛喲灾?,在清軍入關之前,它原是八旗的軍需署。入關以后場面大起來,在財政上內務府幾乎與戶部平分天下。丁銀(人頭稅)、地銀(錢糧)統(tǒng)歸戶部,但內務府有時也有一份!特殊稅收如粵海關,滸墅關,部分鹽茶絲瓷等稅收有的就直接劃歸內務府了。
此外滿人入關后直接占了明朝的皇莊土地,還無限的圈地,即圈無主與有主的土地為皇帝之私產,說穿了就是霸占中國的土地給侵略者皇帝一人享用收地租。因此滿清皇帝也是所謂的大清帝國之內第一號大地主。但是再大的地主的地租也養(yǎng)活不了一個皇帝,所以皇帝另一項最大的收入,便是“升官發(fā)財”了。皇帝是一國最大的“官”,他也就發(fā)最大的“財”。從此賣官鬻爵橫行社會,極大敗壞了國人的心態(tài)和素質,而對這些殃及非自己子民的后果滿清統(tǒng)治者是從來不用考慮承擔責任的。
正因為滿清統(tǒng)治者從不糊涂,更不昏庸。1894甲午年是慈禧的花甲60萬壽,花甲是那時富貴人家,尤其是皇室最大的慶典。為著“萬壽”和“造園”,時任海軍衙門總理的醇親王奕儇挪用了2000萬海軍經費為慈禧慶賀。就在這造園、祝壽之時,中日關系,緊鑼密鼓,以侵華為第一目標的日本帝國主義正在瘋狂地擴軍備戰(zhàn)。在甲午前夕,日本海軍已擁有新式艦艇21艘。其中9艘是1889年以后始完工下水的英德制最新型快速巡洋艦,裝配有10英寸左右速射炮數十尊。世界最快的巡洋艦(時速23海里)吉野號便是一個有決定性的生力軍。當時世界軍備競爭激烈,日本海軍之迅速發(fā)展,足令歐美震驚!它從世界的末位海軍迅速竄升至第11位;黃海炮響時,它的戰(zhàn)斗力已早越我軍之上矣。正因為此,甲午中日海戰(zhàn)時,中國對日本的軍艦在航行節(jié)速、火炮數量、火炮發(fā)射速率上全部落于下風。最慘的對比是,日本戰(zhàn)艦一分鐘打五炮,中國戰(zhàn)艦五分鐘打一炮。而其實日本在發(fā)展海軍之初,明治天皇登基時原無海軍一點根基。日本那時是個農業(yè)小國,國力財力相當有限。然而維新之后面向大陸,全國處心積慮,購買“吉野”的銀子不夠,明治的皇太后甚至把僅有的首飾都捐了出來。而幾位大敗北洋海軍的日本海軍將領,伊東佑亨(1848~1934)正是自視超人的“藩士”,即武士出身,后來蔣介石最佩服之說出“不成功,便成仁”的那位。東鄉(xiāng)也是畢業(yè)于英國格林威治海軍學校并在英國海軍中搞了7年之久,與嚴復、劉步蟾等同學。
所以說,日本的后起之秀,得益于其整體利益單純唯一向外擴張的政治決策上層。而當時中國正處于滿清侵略者統(tǒng)治之下,不能真正代表國人利益的殖民政府當然無法提出符合中國國家利益的政策主張,從而自然也無法落實并建立強大國防海軍來保衛(wèi)自我利益和家園。滿清只是想到如何繼續(xù)保持壓迫統(tǒng)治,如何跟其他侵略者協(xié)調好合作關系分割霸占中國。沒有本著中國國家真正中央政府代表的利益要求做指導思想,怎么能產生發(fā)展強大國家的政治外交經濟方針來呢?為什么后來英、法、俄、美、日等掠奪中國其他地方如此大片土地滿清都如贈于友人一般慷慨大方?前面已經說過,滿清的真正家園是關外滿洲,那才是其自己不能割舍和關心的自家土地,而且一直為滿人后代完好保存著直到滿清覆滅。所以當中國地方在近代被瓜分后,東三省不論土地還是資源、所有權等還是完整無缺。中國的其他領土完全是滿人蠶食掠奪的對象,當然在外國友邦稍施武力的情況下放棄一些本屬自己殖民的土地或利益來換取自己“繼續(xù)有份”是顯然視時務的,同時還可以顯示滿清的慷慨和大方也不至于太心疼,說到底也是搶來的,畢竟不是自家東西。這也不難理解,到后來干脆滿清和西方列強勾結起來聯合統(tǒng)治、瓜分、殖民、壓榨中國人民。西方列強一致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滿清當他們在中國利益的代理人,所以他們支持滿清政府鎮(zhèn)壓太平天國。而且西方列強也明白以漢人勢力為代表的太平天國奪取中國領導地位的后果,西方商貿、軍事、政治、文化侵略勢必在那時難以向在異族滿清統(tǒng)治之下如此容易滲透進來,一是因為這塊土地是漢人為主體的中國人所有,他們各種形式的侵略和滲透必然招致最大程度的反抗。二是西方畏懼漢人的成熟文化體系、民族強大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及智力程度,總之所有的一切就會恢復到明朝的態(tài)勢。
西方也深諳滿清的統(tǒng)治思想,所有的一切都是侵占得來,不是我的江山領土可以隨意糟踐,不是我的人民生活安康不用考慮,不是我的人民素質可以隨意踐踏愚化,只要不觸及滿清貴族和八旗子民的世代剝削者地位和幸福生活,外國提出之任何要求可以答應。大家都是懷著同樣針對中國的目的,既然是戰(zhàn)友那就要互相扶持,共同鎮(zhèn)壓反抗的奴隸,從而更有效地壓榨這些奴隸的土地資源、黃金白銀、礦藏、勞動生產品、文明成果、智力資源和所有一切可以剝削的東西。所以,必須讓今天的中國人都看到滿清,這個趴在中國人民頭上240多年的罪惡侵略者對漢族文化進行的摧殘,對中國人民世代進行的吸血似的剝削壓迫,和其粉飾自己為中國代表中央政府的險惡用心和手段,必然會使人民更深刻領悟世代受到的亡國奴統(tǒng)治。正如要分辨蒙古異族侵略者對中國的統(tǒng)治為殖民統(tǒng)治一樣,不要再把滿清政府當作中國之合法唯一政府代表。所有中國人都應該認識到中國歷史的封建統(tǒng)一朝代只有秦、西漢、東漢、西晉、隋、唐、北宋和明。其他時間不是中國沒有完全統(tǒng)一,就是處于亡國階段,即蒙元、滿清時代。而這樣認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經在論述蒙古異族侵略者統(tǒng)治一節(jié)里詳細闡述了。
而到了清末,民族矛盾愈發(fā)激烈,在日留學生分成了兩派。韃子和漢族留學生是絕無交往的,看到這點的日本軍國主義者據此產生了建立偽滿洲國的想法。而說道滿清政府推行閉關鎖國的原因,據馬克思分析認為,滿清閉關鎖國的主要原因是防止?jié)h人與外界交往以后,激起他們原有的反韃靼人情緒。中國一旦開放,滿清舊有的文字獄和愚民政策的一系列成果必將崩潰。而從文字獄和沿海內遷30里這些滿清絞殺漢族文化,閉關鎖國政策中可以得到很多啟示。而且,滿清一些規(guī)定象漢人不得進東北,和不得進入北京前三門內,這些都說明唯一一點,民族等級和隔離制度。
而中國上世紀初興起的“闖關東”,大批山東、河北等省人民紛紛遷移到東北,除了只看重表象的膚淺解釋外,韃子滿清的覆滅是最大原因,一朝制度被摧,幾代人來在國人心目中最神秘的最后禁區(qū)終于可以進入,使得人們如潮水般擁向東北去尋找新生活空間和機會。東三省不再是滿洲統(tǒng)治者自家的后花園,亂世中大批外來漢人中有實力的就扯旗自立山頭,比如土匪張作霖。不得不說,滿洲統(tǒng)治者為自己留的最后退路也確實是大片肥沃黑土地、豐富的礦藏和資源的地方,自然就吸引來了野心更盛的日本和蘇聯。盡管經過了200多年文字獄和漢滿一家的虛假宣傳,即使是宗旨為反抗洋人侵略的義和團,最初的口號也是“反清滅洋”,而改為“扶清滅洋”只是一種為實際妥協(xié)的斗爭策略而已,漢族對滿清民族等級隔離制度的強烈不滿可見一斑。中華民族締造者孫中山,雖然倡導后來的中國應該是個民族團結統(tǒng)一一致對外的新中國,但在其畢生的斗爭中,寫在各個綱領目標最前的還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這種辨證歷史唯物觀是有道理的,我認為,不應排斥任何愛中國的其他民族兄弟,共同來發(fā)展壯大中國并統(tǒng)一到中華民族的旗幟下來。但是,人們必須承認和認識到,滿清殖民統(tǒng)治的實質和其實行的民族等級隔離制度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它是一個剝削、壓迫、欺壓廣大以漢族為主體人民的罪惡侵略者統(tǒng)治階層。只有清醒正確認識歷史并反省歷史,才能使今天的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成為強者屹立起來。
縱貫歷史各朝代,其間穿插許多本人思考的觀點和引用的論據。很多觀點跟正統(tǒng)歷史教育是不一致的,但是我盡量想實事求是地、保持自我觀點原意地表達出來。當然也借用了一些網上其他前輩的觀點和說法。之所以用一周時間寫出此文,一是想把心中所感所想闡發(fā)出來,算是給自己做個書面見證,不至于以后淡忘,另外也想以饗各位網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歡迎批評指正。二是想通過論證存在于中國這塊5000年悠久文明土地上的溫床效應和黑洞效應,引起大家關注這個事實,作為一種民族危機感植入到國人的血液中,使之驅動每個人的工作和學習。不可否認的是,中國人樂而忘憂的習性、國家富而不強的輪回使得漢民族遭受了屢次民族恥辱和亡國屈辱。所以,揭示操縱這種文明反復摧殘又反復重建文明現象的規(guī)律就顯得很必要了,而認識和懂得把握利用這個規(guī)律則是關系到中國未來發(fā)展的問題,如果中國想實現民族復興這個口號的話。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