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歷史延伸閱讀:關于農民起義的幾點看法

字號:


    最近幾年,“歷史熱”方興未艾,各種各樣的歷史論壇、歷史博客層出不窮,通俗歷史讀物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大家熱烈討論歷史問題,品評歷史人物,這無疑是一件好事。然而,有一種傾向值得注意,那就是在“歷史熱”中農民起義的話題是個冷門,談論的人少,相關的文章少,有也是以批判為主。與之相比,帝王將相成為絕對的主角。甚至在岳麓版的新課標歷史書古代史中竟沒有任何農民起義的內容。再者,現在有些歷史“寫手”以正史為依據完全否定農民起義,將農民起義等同與暴亂,匪徒和屠殺,農民起義的領袖不是野心家就是土匪頭子。在下看了一些這樣的文章,結合前賢著述和自己的歷史認識,提出幾點看法,權做拋磚引玉,與大家一起討論。
    農民起義,顧名思義,是封建社會里農民階級反抗地主階級的武裝斗爭。按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在階級社會里,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是通過階級斗爭實現的,階級斗爭推動了社會進步。農民起義是正義的,這沒有人否定,問題是如何界定農民起義,中國歷史上有多少算農民起義?在下以為,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農民起義的范圍被擴大了,這是時代的局限所致;而今天,它的范圍又被縮小了,這是不應該的。
    例如,有的朋友說,唐寓之起義、黃巢起義不算農民起義。理由是唐寓之及其主要將領是庶族地主,黃巢、王仙芝等人是鹽商不是農民。在下以為判斷是不是農民起義不僅要看首領的階級出身,更要看起義原因、起義目標和起義后的措施。唐寓之起義是由于士族主導的南齊政府為維護士族利益清查戶口損害了庶族地主的利益,地主階級內部士族與庶族矛盾激化導致的,唐寓之等人的目標是要奪取全國政權建立庶族地主主導的王朝,因此他們在初步勝利后大封官爵,而不是減輕農民負擔,所以這不是農民起義。黃巢起義的直接原因雖然是唐朝的鹽鐵官營政策及其血腥禁令引發(fā)走私商人黃巢等的反抗。然而唐朝的鹽鐵官營政策及其血腥禁令不過是晚唐政府反動統(tǒng)治的一個突出表現而已,其時鹽鐵官營只是政府斂財的手段,商人和農民受到沉重的剝削與壓迫,不得不反。起義后隊伍迅速擴大,足見起義是受到農民歡迎的,起義者也采取了維護農民利益的政策,在起義軍初入長安時也受到了人民的歡迎。當然,起義軍中良莠不齊,殺戮、劫掠平民的事情是存在的,這應該給予批判,但是關于起義軍的“暴行”有很多是官軍栽贓陷害,歷史上關于唐末方鎮(zhèn)軍隊野蠻殘暴的記載屢見不鮮,難到他們是在黃巢起義后一夜之間變壞的嗎?顯然不是。
    “屠殺”是一些朋友抨擊農民起義的主要理由之一。比如黃巢長安之屠,張獻忠成都之屠等。“屠殺”出現的原因在下以為有三:1、起義軍中人良莠不齊,不乏匪徒,他們作戰(zhàn)勇猛,仇恨反動政府,值得肯定,但身上匪氣太重,因而做出燒殺劫掠的事,應該譴責。2、一些地主階級分子對起義軍進行顛覆活動,起義軍在鎮(zhèn)壓中犯了擴大化的錯誤(起義軍沒有自覺的階級觀念),尤其是一些性格剛烈的起義領袖如張獻忠被憤怒沖昏頭腦造成濫殺無辜的惡性事件。3、地主階級的誣蔑,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者總是極力誣蔑起義軍,將其描繪成無惡不作的暴徒,夸大甚至杜撰起義軍的“暴行”,將自然災害和官軍的暴行也算在起義軍身上。舉個例子,張獻忠在四川確實殺了不少人,但決沒有清軍殺的多,四川抵抗清軍之烈不下江南,而清軍在四川的統(tǒng)帥豪格似也不是仁慈之輩,怎么會沒有殺戮暴行?不過是都算在張獻忠頭上了吧!
    通過污蔑來煽動仇恨和恐慌可以說是反動政府的慣用伎倆,直到近代,不是還有南京國民政府“共產共妻“的鬧劇嗎?讀歷史的朋友一定要警惕,不要上當。
    有的朋友談到不少農民起義都借助宗教手段,甚至宣揚教主崇拜,是邪教。不錯,農民階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沒有先進的行動綱領,常常利用宗教外衣進行宣傳和斗爭。但是大多數農民起義在爆發(fā)后宗教色彩大大減弱,宗教的力量只是起推動作用,關鍵還是階級矛盾的激化,而邪教反人類、反社會,是野心家的工具,野心家是不管盛世亂世都會煽風點火的。而且在中國邪教活動總體上聲勢較弱,也沒有什么大作為。所以,將農民起義中的宗教活動簡單說成是邪教,似有不妥。
    中國的農民起義規(guī)模之大,次數之多世界罕見。其中也涌現出不少英雄人物,比如陳勝、黃巢、李自成、洪秀全等,農民起義的理論思想從陳勝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王小波的“均貧富”再到李自成的“均田免糧”直到太平天國集大成的《天朝田畝制度》,遍觀各國,舉世無二。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是我們討論歷史時不該忽視的內容,農民起義中的思想、軍事理論、英雄人物都值得我們仔細研究。我們不應抬高農民起義,也不應貶低農民起義。惟其如此,我們才能從中獲取歷史經驗教訓。以上就是在下的一些看法,文章粗淺還請見諒,歡迎大家置疑辯駁,謝謝!
    京山張潤安敬獻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