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網整理:2012浙江公務員時政熱點 城市公共自行車新探索

字號:

歡迎閱讀公務員考試申論的《2012浙江公務員時政熱點 城市公共自行車新探索》考試資料,關鍵詞為熱點 浙江 時政,本文發(fā)表于2012年12月03日 08時39分49秒。
     汽車保有量急劇增長,造成嚴重擁堵、環(huán)境污染等城市病。而公共自行車在部分城市出現(xiàn),則引發(fā)人們對自行車醫(yī)治上述城市病的熱議。
     事實上,我國“兩型社會”試驗區(qū)內的湖北省武漢市、湖南省株洲市,早已悄然建成并運營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目前,兩地每天騎公共自行車出行的人約達30多萬人次。這些探索證明,城市不分大小,只要公租自行車足量、舒適、站點間距短和覆蓋面廣,不但市民受益,更是優(yōu)化城市交通環(huán)境的現(xiàn)代低碳慢行交通體系。
     城市病倒逼自行車回潮
     在我國很多大中城市,都有因“跑步”進入汽車社會引發(fā)擁堵、環(huán)保問題而帶來的群體性焦慮。如在武漢,統(tǒng)計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機動車保有量已達124萬輛,堵車日漸常態(tài)化。相比武漢,屬于二線城市的株洲市規(guī)模雖小,但“十一五”期間城市機動車保有量也增加了近25萬輛,交通、環(huán)境負擔日益沉重。
     眼下管理著株洲市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的臺商張振卿,曾在意大利米蘭等城市長期經營類似系統(tǒng)。張振卿說,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引發(fā)的交通擁堵和環(huán)境污染已經成為世界性難題。
     更有研究表明,交通能源消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2成左右,而汽車尾氣污染則占城市大氣主要污染物排放的7成左右。為此,荷蘭、意大利、丹麥等歐洲國家近年大力發(fā)展公共自行車,有的甚至已成為新的“自行車王國”。
     在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獲批“兩型社會”試驗區(qū)后,2008年6月,武漢鑫飛達集團公司從15個站點起步,著手建立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目前已在全市建立站點1218個。株洲市則從2011年5月開始,由財政分兩期投資2.5億元,用一年多時間建起覆蓋主城區(qū)的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
     武漢、株洲公共自行車的出現(xiàn),是全球自行車回潮的一個縮影。有分析認為,全球70個大城市中,過去十年自行車通勤比率有最高約6成的增幅。其中,30%的荷蘭人騎行上班,而在城市通勤者選擇自行車意愿很低的美國,紐約等大城市也開始追隨這股潮流。
     公共自行車惠民、環(huán)保被認可
     在武漢、株洲,市民只要繳納200元押金就可申辦一張公共自行車租賃卡,在2~3小時內免費騎乘,并可在全市所有租賃點通借通還,公共自行車實際上成為全體市民的免費出行工具。
     在漢口街頭一個站點,正在取車的武漢市民熊漢岸說,他自己有張卡,兒子還有一張。從出發(fā)地附近站點騎到目的地附近站點,及時還車,3年來沒有花過1分錢。
     武漢鑫飛達集團公司董事長劉純啟介紹,截至今年5月,武漢市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共投放自行車7萬多輛。辦租車卡的市民大約100萬人,每天高峰時騎公共自行車的市民大約有20萬人次。據(jù)了解,武漢公共自行車采取5級管理的運營服務管理模式,以行政區(qū)域為單位,層級管理,分片統(tǒng)籌。
     采取4級調運的服務管理模式:新車由廠家及運營公司配送到站點;跨區(qū)調運由運營公司統(tǒng)籌調配;區(qū)域內的調運由各分公司完成;各片區(qū)內的車輛由片區(qū)經理調配。采用3級維修的辦法來保障公共自行車的完好運行:小的故障在站點由管理員和維修工現(xiàn)場維修;大的故障集中調運到各區(qū)域的中心維修點,集中維修;損壞嚴重的,運回倉庫,更換部件,翻新后再投入運營。
     在株洲市,公共自行車則采用投入更高的“歐洲車型”:防盜異型部件、全鋁車身、軸驅動、帶變速裝置和兒童坐椅,騎起來特別輕松。在株洲市火車站附近開超市的劉良元說,他家里有轎車,但如今在市內只要不刮風下雨,都會選擇騎公共自行車。
     “現(xiàn)在我的汽車主要用來跑長途,過去每年行駛里程有1.4萬公里,如今下降了近一半?!倍曛奘幸患曳慨a公司職員周文博則說,株洲各個公共自行車租賃站點間距一般只有1公里左右甚至幾百米,借還十分方便。
     在株洲市,公共自行車成功取代了市民自購自行車、減少了私家車、淘汰了大批摩托車,成為街市流動的風景。目前株洲市共投放公共自行車2萬輛,辦卡市民達到16萬人,高峰期每天有18萬人次騎車。1年來,市民租、還車達3300萬車次,騎車總里程相當于繞地球1250多圈,為市民節(jié)省交通費數(shù)千萬元。
     可持續(xù)發(fā)展需“以車養(yǎng)車”
     單純從經濟效益看,世界上大部分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都是賠錢的。雖然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可以增加新的交通服務、減少交通擁堵、提高市民健康水平,但無論是公營還是私營的公共自行車,都面臨能不能長期跑下去的“可持續(xù)性考驗”。
     目前,武漢、株洲兩市官方均將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納入城市公交體系規(guī)劃,在政策、路權、投入等方面程度不同地予以重點支持。
     武漢市發(fā)改委宣傳處處長程蕾介紹,近年來,武漢市提出發(fā)展“慢行交通”體系,鼓勵步行、騎自行車。在新改建市政道路工程中,一律設置非機動車道,對全市22條既有道路重新施劃標線,明晰自行車的路權。
     株洲市政府有關部門介紹,株洲市委和市政府負責人帶頭倡導“135”出行方式,即1公里以內步行,3公里以內騎自行車,5公里以內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記者看到,株洲市在全城鋪設了印有綠色環(huán)氧樹脂漆的自行車專用道,大街小巷都有醒目的非機動車行駛標示牌,加上濃密的樹蔭遮陽,市民騎自行車方便、安全而舒適。
     武漢建設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取“政府支持,企業(yè)運作”模式。劉純啟介紹,武漢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先期投入2億多元主要靠企業(yè)投資,少量靠社會捐贈。政府對增建一個站點補貼10萬元、新增一輛自行車補貼100元,幾年來共投入財政資金約3000萬元。
     在沒有財政資金兜底的情況下,武漢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主要利用站點廣告、信息發(fā)布等收入來維持運營,未來還計劃開發(fā)電子查詢、圖書報刊零售、廢舊物資回收、電瓶車充電等項目。
     老工業(yè)基地株洲市則希望把公共自行車辦成一個產業(yè)。其做法是公共自行車前期建設由政府投入,后期實行市場化運營。由工程建設中標單位與株洲市國有資產投資集團共同組建株洲健寧公司,全面負責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經營。株洲健寧公司在株洲市設立生產基地,同時向其他城市有償輸出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以產業(yè)鏈形式盤活帶動相關行業(yè)發(fā)展。
    1  
    
公務員報考指南 公務員報考條件 公務員報名入口 行測專題 申論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