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讀無字書》

字號:


    不管你是否準備充分,2013年的一模就這樣步履匆匆地來了又去了。一模過去了,中考還會遠嗎?面對一模成績,特別是語文,難免會有些同學焦慮不安,并波及家長。但是焦慮不安于事無補,于己有害,所以一模之后的中考復習,最先要準備的是良好的心態(tài),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鎮(zhèn)定。
    在下一階段高效復習。
    現代文閱讀要把握中心和恰當表述
    現代文閱讀理解考查內容豐富,失分情況也比較復雜,常見問題一是看不懂文章,解不透作者寫作意圖,二是審不清題目要求,不知如何入手答題,三是心知肚明,可語言表達不恰當、不到位。一般來講,現代文閱讀題目大都需要圍繞中心從整體上把握,特別是題干中有“縱觀全文”或“聯(lián)系全文看”這樣的字眼時,一定要有整體觀和中心觀,否則就會因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造成答題的偏頗。解決以上問題還得從做題入手,當然也不必跳進題海,因為題海浩瀚,而你時間有限。
    復習建議:一、有選擇地練習,選題標準參看中考考試手冊要求。二、針對自己答題的薄弱點,進行專題訓練,重點突破。三、擠點時間課外博覽,拓展閱讀面。
    在語文考試中,閱讀理解題占有很大的比例,為了提高同學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了閱讀短篇,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書能無字嗎?依正向思維,無字便不成書;若從反向思維,確有無字書在。周恩來曾撰聯(lián):“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可見,無字書一詞并非筆者無端臆造。
    歷史上有關讀書的故事很多,每有令人扼腕長嘆者。據載梁元帝是個耽書的人,兵臨城下還在龍光殿講《老子》經義,滅國前悔恨不已,焚盡所藏圖書,哀嘆為書所誤。當時人和后世人都覺得荒唐。惟有王夫之見解獨特:“帝之自取滅亡,非讀書之故,而亦未嘗非讀書之故也。”他認為梁元帝沒有從書中得到有關“身心”“倫物”“政教”等等切實有用的教益,耽書便成了“玩物喪志”,與耽酒、耽色并無兩樣,所以也可以說因書致亡。他沉重地指出其癥結所在:“無高明之量以持其大體,無斟酌之權以審于獨知,則讀書萬卷,止以導迷,顧不如不學無術者之尚全其樸也。”王夫之在這里提出的實際上是一個善讀的問題。
    如何善讀?王夫之作了回答:“辨其大義,以立修己治人之體也;察其微言,以善精義之神之用也。”然而,“大義”“微言”往往不在字面上,須從字句外去解讀。我以為這便是讀無字書的一種模式。
    讀無字書還有另一種模式,即周恩來聯(lián)語所云,“從無字句處讀書”。
    書是知識的載體,但知識并不僅僅存在于書中,真理往往更在字句之外。毛澤東強調實踐出真知,誠是至理。周恩來的聯(lián)語與之暗合。這一點似乎古人早就發(fā)現了。張潮說過:“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自然,張潮妙舌如環(huán),說的是慧業(yè)文人的話。事實上,生活上任何一個領域都有書在,官場是一本書,商海是一本書,文壇藝苑也是一本書。最嘆為觀止的,一個人便是一本書!在恒河沙數般的“人書”中,有的書好懂,有的書難猜,有的書清奇,有的書惡俗,有的書引人入勝,讓人愛不釋手,有的書云山霧罩,不知伊于胡底。而真知總在這些書中,或微或著,或隱或現,待讀書人去探求。
    我想起武則天的“無字碑”來。碑何以無字?古往今來蠡測紛紜,無非圍繞一個“功”字立論。一說功大得寫不下,二說無功可寫,三說不知該如何寫,四說留待后人去寫。我以為第二種似可排除,武則天分明有功,這是事實,她自己也斷不會如此“謙謙君子風”!第三種低估了武則天和上官婉兒們的文學才能,又把武氏想象得太迂,難道她迷惘于功首罪魁“對半開”?如斯大林式過和功“三七開”?或不如斯大林式的“二八開”?抑或“九個指頭與一個指頭”的“主流支流”的定性說?第四種似覺有理,卻令人疑惑是現代人將高境界作慷慨贈與??磥淼谝环N仿佛差近,但也難定論,說不準哪天出土文物揭開了秘密,那無字碑僅僅由于時間促迫不及鐫刻!
    哎呀,讀懂一塊無字碑已非易事,讀懂天下無字書不是更難嗎?除非不讀。
      題目:
    1.“無字書”指的是什么?
    2.文中講梁元帝耽書亡國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3.作者認為讀無字書有哪幾種模式?
    4.(1)文中舉武則天的“無字碑”用意何在?
    (2)第二段與第三、四段是什么關系?
    5.文中“周恩來的聯(lián)語與之暗合”一句中的“之”指代什么?
    6.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參考答案:
    1.(1)“微言”“大義”(2)社會生活
    2.借以提出“善讀”的問題。
    3.(1)須從字句外去閱讀 (2)從無字句處讀書
    4.(1)讀懂天下無字書并非易事
    (2)總分關系
    5.毛澤東強調實踐出真知。
    6.讀懂一塊無字碑已非易事,讀懂天下無字書自然更難,因而要善讀,一要從字句外去解讀,二要從無字句處讀書。
    相關鏈接:
    《 《   出國留學網中考頻道
    
中考語文 中考作文 中考數學 中考英語 中考滿分作文 中考政治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學 中考歷史 中考生物 中考地理 中考英語作文 中考網址 中考時間
中考報名 中考資源 志愿填報 錄取查詢 中考成績查詢 分數線 心理輔導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