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的居家生活
提起廚房,這兩個字對每一位留學生來講太熟悉了。想必在國內多是父母掌勺,壓根就輪不上你主廚。不過對已踏出國門的你,也只能自給自足,自己天天掌勺。如果你已熟悉和適應了俄餐,真得要恭喜你,中國人的胃腸能長期適應它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
來到彼得堡的我也同樣遇到餐飲問題。不同的國度有著不同的飲食文化,這跟當地氣候和文化、風俗等有關,出國之前還專門咨詢和查閱此方面背景資料,也知道俄羅斯人喜歡吃肉、乳制品、偏酸和偏甜食品等,更喜歡飲酒。已有在這邊的學長們千般次地叮囑我,電飯煲是必帶之物啊!臨行之前又裝了許多的朝天小辣椒和花椒等。在機場自行過秤時發(fā)覺加上電飯煲就超重,可愛的電飯煲是所有物品之中最重的,只能忍痛割愛別的了。終于越千山過萬水來到了美麗的圣彼得堡,雖然行前準備比較充分,但對俄羅斯廚房卻一無所知。直到坐在列大宿舍里還挺郁悶,廚房何在?幸好有學妹指點,這里電爐子可以做飯和燒水。就兩個圓盤狀的東西,這是對俄羅斯廚房的最初印象。
來俄羅斯的第一天第一頓飯,是俄羅斯教授請我吃的俄餐。黏黏糊糊的、乳白色的土豆色拉什么的,還有啤酒;也許餓極了,裝在玻璃大酒盅的俄餐很快被消滅了,балтика三號啤酒口感也不錯,教授很高興。
第二天早餐是自己加工的,有面包、香腸、牛奶和炸雞蛋,也算是俄餐吧。到了晚飯時分,我的教授提出再次品嘗俄餐,繼續(xù)昨日故事,可是等回到宿舍后感到沒吃飽,又速去樓下的Пятёрчика買了幾包韓式方便面,在宿舍廚房做了第一頓中餐水煮方便面,吃罷好爽!嗨,我的國人胃腸啊,您還是吃中餐舒服!接下來下決心搞好生活,適應環(huán)境。在宿舍廚房操練著在國內與家人速學的廚藝,自我感覺挺好。只是這廚房的火力不足,僅適合炒雞蛋!最讓我不解的是宿舍廚房居然沒有抽油煙機,請不要笑我幼稚。直到我搬出宿舍,租房與俄羅斯人做了鄰居,在公共廚房里才算零距離感觸到真正的俄羅斯廚房。在他們的廚房里仍然沒有抽油煙機,還在養(yǎng)花和盆栽蔬菜。此后我又去過很多家庭廚房,都沒有抽油煙機。
在公共廚房里共有八家,三個灶臺和三個水池,還有房中央一張方桌,舊窗戶但很潔凈,窗臺上放著盆栽各種蔬菜,地板也是很干凈不油膩。
各家廚房用具種類很多如鍋、碗、盆、打蛋器、打蒜器、小斧頭等擺放錯落有致,玻璃器皿也十分精美,有時浪漫的主人也會放置一些花草裝點自己的空間。俄菜烹飪極少煎炸爆炒,所以廚房容易保持干凈。
一日新來咋到的我正準備炒菜,一般咱們中國人喜歡做一些油煙很大的油爆菜,聽著滋啦滋啦的炒菜聲音很是過癮。幾位鄰居圍過來看我操作,等我把朝天椒和花椒放入鍋后,撲鼻的麻辣香即刻飄散出來,再看我的鄰居們已奪門而出,本想展示中華廚藝,邊講邊示范也算是傳播一下國粹,只好自我欣賞了。此后做飯很注意這方面,把時間錯開,省的到時候不方便。即便如此,臨近我灶臺的一盆土豆秧苗被熏得葉片全體下垂,后被它的主人清理了,讓我心里很內疚?,F在已不做一些油煙大的炒菜,燒菜時加鍋蓋,并開窗關門。
[查看更多請點擊俄羅斯衣食住行相關鏈接]
如何融入當地文化
要去美國先讀讀《圣經》
1.先過語言關。去國外留學,80%的人最難過的就是語言關,如果語言不好,就很難跟上那邊的課程,所以我建議,如果你去留學,一定要踏踏實實地學好留學國的語言,在國內準備好,再出去。另外,留學最好是去讀專業(yè)課程,而不是語言課程,去一些有名氣的學校。
2.了解當地的宗教。90%的美國人是有宗教信仰的,我建議學生在高中的時候讀《圣經》,要懂得一個國家的文化,就必須從這些方面去了解。另外,美國人很尊重法律,人權意識強烈,他們90%都是中產階層,沒有什么特權,而在中國,家庭背景比較好的人,都會有一種特權意識,到了美國就會不習慣。
3.不搞華人小圈子。有些剛去美國留學的孩子,跟當地的學生總處不來。其實,和當地人交往,最主要的相處之道就是,不要搞華人小圈子。要想別人不歧視你,首先自己不能“歧視”人家,要主動和他們交往,去融入他們。美國人很注重群體活動,從小就習慣面對失敗,這也是我們的學生需要去學習的。
(略)
海外生活禮節(jié)常識
(1)女士優(yōu)先 (2)在升降梯上應把左側讓給有急事的人 (3)進入教堂等地方,穿著避免暴露 (4)飲酒適量,切勿酒后吵鬧 (5)不要在馬路、走廊上數人并排行走 (6)開閉門時,如后面還有人,應按住門等候 (7)勿隨便露出令人誤解的微笑
到外國人辦公室或住所,均應預先約定、通知,并按時抵達。如無人迎候,進門先按鈴或敲門,經主人應允后方得進入。如無人應聲,可稍等片刻后再次按鈴或敲門(但按鈴時間不要過長)。無人或未經主人允許,則不得擅自進入。
因事急或事先并無約定,但又須前往時,則應盡量避免在深夜打攪對方;如萬不得已,非得在休息時間約見對方時,則應見到約見人后立即先致歉意,說“對不起,打攪了”,并說明打攪的原因。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