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詞:無效擔保合同 法律地位 原因 民事責任承擔
一、無效擔保合同民事責任的法律地位
無效擔保合同的民事責任,屬于締約過失責任。所謂締約過失責任,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因過錯給對方造成損失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各自按過錯程度分擔相應責任的法律制度。締約過失責任采用的是過錯責任原則,其構成要件為:1、締約人一方違反了先合同義務;2、未違反先合同義務的一方受有損失;3、違反先合同義務一方具有過錯,且該過錯發(fā)生在締約之際。締約過失責任特點有三:1、該責任是締約中的民事責任;2、該責任是以誠實信用原則為法律基礎的民事責任;3、該責任是以對方損失為后果,以彌補性承擔方式為特征的民事責任。在民事責任中它處于與違約和侵權責任相并列的地位,它既不是以成立有效的合同為前提的違約責任,也不是以非表意的違法行為為前提的侵權責任,而是一種在締結合同過程中由于過錯而應承擔的民事責任。該種責任由法國著名法學家耶林于1861年首次提出:“當事人因自已過失致使契約不能成立者,對信其契約有效成立的相對人,應賠償信賴而生的損害”。為彌補合同法和侵權行為法欠缺,德國將締約過失責任發(fā)展為一項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在合同無效或被撤銷的情況下承認了締約過失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則將締約過失責任定為合同法的一項重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