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提出,黨員干部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一段時間以來,中央高層率先垂范,各地各部門紛紛以實際行動跟進,由此帶來的新風氣、新氣象、新官德讓人民群眾為之振奮,充滿期待。
一、權(quán)力腐敗從官員“缺德”開始
中國歷朝歷代許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德高望重的名臣曾從不同角度申論管德之內(nèi)涵。他們首先都強調(diào)居官者必須具備“公正無私”之德?!渡袝氛f:“以公滅私,民其允懷”,“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就是說執(zhí)政者能以公心滅私欲除私利,百姓才能信賴歸服;不偏袒少數(shù)人利益,不結(jié)黨營私,國家的政令就能暢通,國家就能興旺發(fā)達。“缺德=腐敗”,這是歷史與現(xiàn)實教訓的科學總結(jié)??v觀古今中外官場史中的權(quán)力腐敗,無不從“缺德”開始。公權(quán)擁有者無論在什么時侯、什么地方缺德,手中權(quán)力都會發(fā)生腐敗。
二、官德缺失的原因
領導干部作為社會道德的引領者,必須要加強自身官德修養(yǎng),否則不但會成為社會道德的反面教材,還會敗壞社會風氣。究竟是什么原因?qū)е律贁?shù)官員道德缺失?官德缺失的原因要有以下幾點:
一方面是社會道德滑坡。當下不僅官德,整個社會道德都面臨著考驗,各種事件層出不窮。傳統(tǒng)道德文化中一些好的東西沒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弘揚,符合市場經(jīng)濟的、新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形態(tài)還沒有建立起來,出現(xiàn)了真空地帶,沒有了信仰、沒有了道德底線和道德追求,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變得扭曲。
另一方面是體制、機制不完善。長期以來,我們對官員道德建設不重視,僅從反腐倡廉的角度去約束,而缺乏相應的建設機制。
此外,領導干部自身修養(yǎng)不夠。許多領導干部自身忽視黨性修養(yǎng),忽視世界觀改造,導致理想信念發(fā)生動搖。
三、建立轉(zhuǎn)型時期“新官德”刻不容緩
關于官德直接關系到國家政權(quán)安危的問題,古人早有深刻認識??鬃诱J為以德治國才能真正治好國,以德理民才能真正理好民,實行“德治”才能長治久安。所以他力主“德治”,而將以刑罰治民視為“德治”過程中不得已而用之的一種手段,必須慎之又慎。面對當今這種局面,如何重塑官德?
一方面,從客觀角度講,“官德”必須制度化、法制化。道德作為一種社會規(guī)范,是靠社會輿論、傳統(tǒng)習俗和內(nèi)心信念來維系的,不具有法律的強制性。我們不能把一切都寄托在官德身上,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以及行之有效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官德養(yǎng)成不能僅靠自律,還要靠制度保障。孟德斯鳩說過,道德約束不了權(quán)力,權(quán)力只有用權(quán)力來約束。就當前而言,約束公職人員言行的體系除了國家法律之外,還有黨紀、政紀,乃至不同崗位的規(guī)章制度。只有充分明了這些法律法規(guī),嚴格將這些法律法規(guī)落到實處,把權(quán)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官德建設才會有剛性力量支撐。
另一方面,從主觀角度講,官員要加強自身道德的修養(yǎng)。在不斷建立和完善反腐敗相關制度、法律的同時,培育和建立現(xiàn)代官德也已刻不容緩。官德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通過后天學習和從政實踐修養(yǎng)而練就的。干部要堅持以德修身,“牢記為政之本,常修為政之德”。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斷提高領導干部思想道德素質(zhì)。
此外,應將官德的考評置于干部的選拔任用的首位。近年來,黨中央不僅從理念上倡導官德,更把官德建設提升到制度層面,貫徹到干部選拔、使用、管理、考評等各個領域。首先是在干部選拔中高度重視干部的德,突出“德才兼?zhèn)?,以德為?rdquo;的用人原則。其次,將官德納入官員考評之中。必須建立、健全一套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道德考核指標體系,將干部道德列入干部考核評價工作中。
結(jié)語
官德,是社會道德水平的風向標,定盤星。拯救社會道德文化,匡正全社會的道德生態(tài),扭轉(zhuǎn)官德失范是關鍵。端正社會風氣必自精英始。首先是政治精英,影響最大的是公務員群體。每一個公職人員都很有必要重溫一下毛澤東同志教導共產(chǎn)黨員和廣大干部的那句名言:“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唯有嚴格執(zhí)法、依法行政,讓令行禁止落到實處,官場才能風清氣正。
一、權(quán)力腐敗從官員“缺德”開始
中國歷朝歷代許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德高望重的名臣曾從不同角度申論管德之內(nèi)涵。他們首先都強調(diào)居官者必須具備“公正無私”之德?!渡袝氛f:“以公滅私,民其允懷”,“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就是說執(zhí)政者能以公心滅私欲除私利,百姓才能信賴歸服;不偏袒少數(shù)人利益,不結(jié)黨營私,國家的政令就能暢通,國家就能興旺發(fā)達。“缺德=腐敗”,這是歷史與現(xiàn)實教訓的科學總結(jié)??v觀古今中外官場史中的權(quán)力腐敗,無不從“缺德”開始。公權(quán)擁有者無論在什么時侯、什么地方缺德,手中權(quán)力都會發(fā)生腐敗。
二、官德缺失的原因
領導干部作為社會道德的引領者,必須要加強自身官德修養(yǎng),否則不但會成為社會道德的反面教材,還會敗壞社會風氣。究竟是什么原因?qū)е律贁?shù)官員道德缺失?官德缺失的原因要有以下幾點:
一方面是社會道德滑坡。當下不僅官德,整個社會道德都面臨著考驗,各種事件層出不窮。傳統(tǒng)道德文化中一些好的東西沒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弘揚,符合市場經(jīng)濟的、新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形態(tài)還沒有建立起來,出現(xiàn)了真空地帶,沒有了信仰、沒有了道德底線和道德追求,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變得扭曲。
另一方面是體制、機制不完善。長期以來,我們對官員道德建設不重視,僅從反腐倡廉的角度去約束,而缺乏相應的建設機制。
此外,領導干部自身修養(yǎng)不夠。許多領導干部自身忽視黨性修養(yǎng),忽視世界觀改造,導致理想信念發(fā)生動搖。
三、建立轉(zhuǎn)型時期“新官德”刻不容緩
關于官德直接關系到國家政權(quán)安危的問題,古人早有深刻認識??鬃诱J為以德治國才能真正治好國,以德理民才能真正理好民,實行“德治”才能長治久安。所以他力主“德治”,而將以刑罰治民視為“德治”過程中不得已而用之的一種手段,必須慎之又慎。面對當今這種局面,如何重塑官德?
一方面,從客觀角度講,“官德”必須制度化、法制化。道德作為一種社會規(guī)范,是靠社會輿論、傳統(tǒng)習俗和內(nèi)心信念來維系的,不具有法律的強制性。我們不能把一切都寄托在官德身上,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以及行之有效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官德養(yǎng)成不能僅靠自律,還要靠制度保障。孟德斯鳩說過,道德約束不了權(quán)力,權(quán)力只有用權(quán)力來約束。就當前而言,約束公職人員言行的體系除了國家法律之外,還有黨紀、政紀,乃至不同崗位的規(guī)章制度。只有充分明了這些法律法規(guī),嚴格將這些法律法規(guī)落到實處,把權(quán)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官德建設才會有剛性力量支撐。
另一方面,從主觀角度講,官員要加強自身道德的修養(yǎng)。在不斷建立和完善反腐敗相關制度、法律的同時,培育和建立現(xiàn)代官德也已刻不容緩。官德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通過后天學習和從政實踐修養(yǎng)而練就的。干部要堅持以德修身,“牢記為政之本,常修為政之德”。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斷提高領導干部思想道德素質(zhì)。
此外,應將官德的考評置于干部的選拔任用的首位。近年來,黨中央不僅從理念上倡導官德,更把官德建設提升到制度層面,貫徹到干部選拔、使用、管理、考評等各個領域。首先是在干部選拔中高度重視干部的德,突出“德才兼?zhèn)?,以德為?rdquo;的用人原則。其次,將官德納入官員考評之中。必須建立、健全一套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道德考核指標體系,將干部道德列入干部考核評價工作中。
結(jié)語
官德,是社會道德水平的風向標,定盤星。拯救社會道德文化,匡正全社會的道德生態(tài),扭轉(zhuǎn)官德失范是關鍵。端正社會風氣必自精英始。首先是政治精英,影響最大的是公務員群體。每一個公職人員都很有必要重溫一下毛澤東同志教導共產(chǎn)黨員和廣大干部的那句名言:“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唯有嚴格執(zhí)法、依法行政,讓令行禁止落到實處,官場才能風清氣正。
申論真題 | 申論答案 | 申論熱點 | 申論范文 | 申論答題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