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學 學生通過參加活動累積分數(shù)達到40分才能畢業(yè)

字號:


    共和工院生馮志賢通過參加學?;顒永鄯e品格與公民教育方面的分數(shù)。淡馬錫理工學院和南洋理工學院都強制全體學生上品格教育單元課程。共和工院則要求學生參加融入工院道德守則價值觀的活動,學生通過參加活動累積分數(shù),達到至少40分才能畢業(yè)。義安工院則通過課程、課程輔助活動和社區(qū)服務來推行品格教育。新加坡中小學明年將推出新的品格與公民教育課程,不過一些理工學院幾年前就已率先規(guī)定學生上品格教育課程,學生必須及格才能畢業(yè)。淡馬錫理工學院和南洋理工學院都強制全體學生上品格教育單元課程。共和工院則要求學生參加融入工院道德守則價值觀的活動,學生通過參加活動累積分數(shù),達到至少40分才能畢業(yè)。
    

     
    

    落實品格教育課,數(shù)工院不落人后。共和工院前年推出品格與公民教育框架,主要分成課堂教學和課程輔助活動兩方面。教員在設(shè)計教案時,有意識地把價值觀和國民教育信息融入課堂教學,以及通過“施教時刻”(teachable moment),灌輸學生價值觀。例如,學生在交報告時,要引述資料的出處,作為“誠實”的表現(xiàn)。工院去年更新后推出了“品格與公民教育”(Character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簡稱CCE)單元課程,學生要累積至少40分才能畢業(yè)。共和工院道德守則包括八個價值觀,即尊重、追求卓越、熱忱、團結(jié)、信念、領(lǐng)導力、誠實和同情心。學生可參與或籌劃講座、學習之旅、社區(qū)服務、比賽、表演等活動。負責活動的學生或單位須呈交規(guī)劃書,解釋活動如何貫徹共和工院道德守則中的價值觀或國民教育內(nèi)容。例如,學生如果到孤兒院表演舞蹈,他們熱愛舞蹈體現(xiàn)了“熱忱”、他們追求“卓越”的表現(xiàn)、團隊的合作體現(xiàn)了“團結(jié)”精神。共和工院學生和畢業(yè)生事務處處長甘尼森說,他們跟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發(fā)現(xiàn)大家都認同品格教育的重要,不過如果硬性規(guī)定這個年紀的學生上公民與道德教育課,他們的反應可能不會那么熱烈。他說:“我們是在中小學打下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品格教育。中小學的品格教育推行得很成功,通過課堂教學、校訓等提高了學生對重要價值觀的認識。到了高等教育,學生不僅要認識到什么是良好的品格,還要能體現(xiàn)良好品格。”
    共和工院二年級學生馮志賢(18歲)是武術(shù)興趣小組組長,他通過參加工院開放日和迎新會活動、武術(shù)表演、擔任運動會義工等,至今已累積了70分。他比較喜歡工院進行品格教育的方式,中學的公民與道德教育課主要是傳授課本知識,學生要死背硬記做人的道理,不過工院的課程要求他們應用所學的知識,比較有效。淡馬錫工院自1996年就成立一個品德與領(lǐng)袖才能教育中心,目前有三個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辦的“實際生活中可應用的原則”(Applied Principle for Effective Living)單元課程。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角色扮演、辯論課題、觀看錄像帶等,在教員的帶動下,討論在不同情況下會采取的行動和每個行動的后果。最后,學生必須把對堂課討論的反思寫在日記里。工院計劃明年通過一門以品德教育為本的領(lǐng)袖才能課程來取代現(xiàn)有課程。南洋工院開辦的“生活支柱”(Pillars of Life)課程協(xié)助學生了解自己,設(shè)下人生目標。工院還開辦一些如社會關(guān)懷、時事與社區(qū)課題等選修課程。學生可參加工院舉辦的一系列的新加坡社區(qū)服務活動,或是通過青年遠征計劃參與外國社區(qū)服務,協(xié)助老弱病殘,學習關(guān)懷和回饋社會。義安工院通過課程、課程輔助活動和社區(qū)服務來推行品格教育,把品德教育融入一些跨學科課程,還有讓一年級學生通過體育必修課,反思體育精神和運動場上會遇到的道德課題。新加坡工院則從去年起規(guī)定二年級學生都必須參與“社會創(chuàng)新計劃”,利用設(shè)計思維來解決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