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務員考試筆試科目中申論主要考查應考人員對給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煉、加工,測查應考人員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申論考試是具有模擬公務員日常工作性質的能力測試。申論考試分為A卷和B卷,小編為眾考生整理了2011年上海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及答案,祝各位考試考試順利!
1. 我國歷來十分重視勤政,荀子說,“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秦代將不懂法令,不識時務,茍且懶惰,不勤政等作為不良官吏的標準。到了唐代更是制定了一部內容比較完備的道德法典——《唐六典》,將德、慎、公、勤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的“四善”標準。宋人田錫把勤政作為首要的從政理念,認為“臣道務勤,勤則職業(yè)修而事無壅”。清人李文耕也說,“官不勤則事廢,民受其害。”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加大治懶治庸力度,著力解決干部管理不嚴問題。”這給根治多年來在一些地方和部門蔓延的遇事推諉、不思進取、無所作為、貽誤發(fā)展的懶政、庸政弊病指明了方向。“懶政”具體表現(xiàn)為政府“未作為”和“慢作為”,反映出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對待工作不愿干、不想干的心態(tài)和作風,導致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怠于履行或者沒有及時履行自己的職責,群眾得不到基本的服務。“庸政”表規(guī)為政府“弱作為”和“假作為”,反映的是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在工作上“不會干”或是“不敢干”,消極低效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或忙于與執(zhí)政為民無關的事務,使群眾得不到滿意的服務。“懶政”“庸政”在本質上都是行政不作為的現(xiàn)象和行為。
七十多年前,毛澤東同志在其著名的《反對自由主義》一文中,對那些作風上存在著嚴重毛病的人“畫”了“像”:“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明哲保身,但求無過”“見群眾不宣傳,不鼓動,不演說,不調查,不詢問,不關心其痛癢,漠然置之,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共產黨員,把一個共產黨員混同于一個普通的老百姓”“辦事不認真,無一定計劃,無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自以為對革命有功,擺老資格,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做工作隨便,學習松懈”,如此等等。這些“畫像”,形象地“描繪”出一些人的自由主義和官僚主義作風。毛澤東對此類人的“描繪”,也就是給庸官畫的像。這些習氣仍可以在現(xiàn)在的一些庸官身上找到“影子”。
2. 2004年A縣舉辦迎春燈展發(fā)生了踩踏傷亡事故,2005年當?shù)剡^了一個沒有燈展的元宵節(jié)。由于當年該地元宵節(jié)觀燈活2011年上海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動少,不少市民只得驅車至鄰市冒雪觀燈。盡管市民理解取消燈會的原因,但更多人還是深為不滿,紛紛認為這種做法是典型的因噎廢食。實行這類消極防御和自我封閉的“舵鳥政策”,管理者固然相對省事,看似消除了大安全事故的隱患,但是廣大民眾只怕難以滿意。因為這種行為,必然會因簡單、粗暴、片面使得民眾的生活、權利空間遭受擠壓,民眾福利大打折扣。這種害怕付出,拒絕承擔責任與風險的封閉管理模式,怎么能夠得到思想日益開放、要求日益多樣的現(xiàn)代社會民眾的認同和支持?
實踐早已證明,疏導總是勝過堵塞,積極的治理與防范總是勝過消極的躲避,在一個開放和諧的現(xiàn)代社會中,公共管理不能采取“舵鳥政策”。隨著社會改革和現(xiàn)代化進程的逐漸深入,出現(xiàn)了各類更為復雜多變的社會情況,公共管理部門理應有更為積極、靈活和務實的應對。
3. B市地鐵一向是其他城市市民羨慕的對象:線路多、準點率高、票價便宜……可最近,該公安局公交總隊給市地鐵運營公司下發(fā)了《關于軌道交通站內信報發(fā)放和停止銷售其他報刊意見的函》。根據這一“禁令”,B市地鐵站內將不再允許銷售其他報刊,只能發(fā)放《B市娛樂信報》。此令一出,遭到不少批評。不少人認為“出于安全考慮”的理由站不住腳,站《B市娛樂信報》一統(tǒng)地鐵站內天下,有壟斷之嫌。根據個人喜好買份報紙在地鐵上看,不僅是地鐵乘客的一種生活習慣,更是一道都市的文化景觀。政府部門的任何決策,都必須充分顧及群眾的利益。
有一個理由便隨意禁止這樣的“懶政思維”并不鮮見:為了安全就禁止合租或群租;為了防止孩子游戲成癮就關閉全城網吧;為了課堂秩序,所有學生禁帶手機……對于管理者而言,這樣的“禁令”確實操作簡單,但對于人民群眾來說,合租一間房、上網吧、打手機、地鐵購報等,不是“大事”,但直接關系到日常生活和基本合法權益。
行測真題 | 行測答案 | 申論真題 | 申論答案 | 面試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