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國夢”獲獎征文:一輛自行車的生命歷程

字號:


    出國留學網中考頻道在考試后及時公布各科中考試題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試卷專家點評,請廣大考生家長關注。時光飛逝,暑假過去了,新學期開始了,不管情愿與否,無論準備與否,我們已走進初三,走近我們的夢!祝愿決戰(zhàn)2014中考的新初三學員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作者 劉剛
    引子
    這輛自行車先于我出生,七十年代中期我出生時,它在我家已十年多了。
    “鳳凰”飛來
    據父親說,這輛“鳳凰”牌自行車是六十年代中期從三百里之外的地方請伯父給買的 。在那之前,吃著山藥秧、白菜幫、榆樹皮一類的“代食品”的人們的臉色就像白菜幫、榆樹皮,雖然饑腸轆轆卻激情澎湃,以戰(zhàn)天斗地的精神大踏步地向共產主義社會進軍。理想與信念固然重要,但現實生活卻是要以物質為基礎的。那時候父親正在當民辦教師,常常要到十幾里外的 地方去開會,每次都是步行往返,本來就腹中空空,一路走下來,能量幾近耗盡,以至于好幾次都暈倒在家門口。物質極大豐富、按需分配的最高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只是在報紙上、口號中實現了。但手中卻沒有。迫切想有一輛能代步的自行車這樣的最低理想卻如海市蜃樓遙不可及。終于,以赤地千里、餓殍遍布為代價的最困難的三年結束了。臉上剛有一點血色的父親和母親就制定了我家兩年內的規(guī)劃:這兩年里的根本任務是買一輛自行車,要壓縮一切開支,舉全家之力來 實現這個目標。于是,鍋里不見了油花,身上不見了新衣。家里養(yǎng)的幾只母雞成了重點保護對象,加以精心喂養(yǎng)。這是因為除了父親微薄的工資之外,賣雞蛋是唯一的一條財路。說是精心喂養(yǎng),但想一想,人還吃不飽呢,哪還有什么東西來喂雞?于是,母親不得不到地里去挖些蟲子來喂他們。雞們倒也沒有辜負主人的希望,都格外勤快地下著蛋。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終于攢下了一百七十元錢。下一步就該買自行車了。
    那時的商業(yè)像現在的鐵路、通信部門一樣,一直扳著面孔,不堪言笑,高高在上,絕對的“老大”地位,自行車屬緊俏物資,沒有批條是買不到的。父親一介書生,一副眼鏡遮住了他透徹了解社會的視線,在看夠了人家的冷臉后仍沒能買到自行車后,不得不使出最后一招——找伯父去。伯父那時正在離我們村三百里之外的一個地方的供銷社當售貨員,他是我們家族里唯一的一個“公家人”,確實是我們的驕傲。暑假里的一天,母親給父親烙了幾張餅,灌了一壺水,父親帶上這些東西,乘上大隊的馬車就上路了,馬車在路上整整走了三天,才到了伯父那兒,畢竟是商業(yè)上 的人,伯父沒費多大勁就給父親買了一輛“鳳凰”牌自行車。往回返,馬車上已裝滿了東西,坐個人還勉強可以,要再裝輛自行車可就困難了。父親那時候還不會騎自行車,就因為不會騎,還玩了一次心跳,三百里的路程,竟一天就走完了。在路上,父親騎在自行車上,一手握住車把,一手抓住路上的一輛汽車,有汽車帶著,速度就同汽車一樣了。以至回家后告訴母親,母親感到后怕。那是全村的第一輛自行車,村里人以盛大的場面迎接了它,幾乎是傾村出動,大家圍著它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這位遠方的來客也就既來之則安之了,從此與我家一起走過風風雨雨,走過冷暖寒暑。
    大展才能
    還是父親說的,自行車剛到我家的時候,主要任務是載著我父親去開會。每次騎完,父親都要像母親給我們洗澡一樣,一遍遍細細擦洗。日子雖然過的清苦,但要有生氣,不能讓它蓬頭垢面,萎靡不振。單從字面上理解,自行車該是一個人騎著行走,但在那時的農村,它的功能又有了很寬的外延:每次去姥姥家,都是父親騎在中間,后架上帶著母親,前面大梁上坐著姐姐,車把上還掛著籃子。讓它的“加重”功能發(fā)揮到了極至。我家沒有養(yǎng)大牲畜,地里收割的莊稼常常是父親把他們綁在自行車的后架上,一次一次地運到場院的。在一定程度上,我家的自行車成了能和蓄力車相媲美的運輸工具。由于是全村唯一的一輛自行車,別人也常常來借,我家有人時,打個招呼就騎走了,如果沒有人,自行車就放在我家的閑房里,也不上鎖,推上就走了。那時借自行車的主要是村里的年輕人,他們騎上自行車到外村的對象家里,對于坐慣了牛車、馬車的人們來說,能騎上自行車就是一種榮耀和享受。年輕人騎著自行車,后架上帶著對象,臉上洋溢著幸福。在一定程度上說,我家的自行車促成了幾對婚姻,它也可以稱的上是一位紅娘了。
    七十年代中期,我出生了。往下講的 是我見到的和親歷的。我七歲那年得了一場病,去了縣里、市里,都沒能治好,按當時的條件,去市里已是父母在債臺高筑、焦慮、無助的困境中拼出的最后一點力氣了。無奈,回家后,懷著一絲希望,父親找到了他的一個在一所公社醫(yī)院當醫(yī)生的同學,父親的那位同學雖然是一個鄉(xiāng)村醫(yī)生,但醫(yī)術遠近聞名,他當時就認準了我的病,開始為我治療。我們已沒有條件住院了。父親就每隔一天,從家里帶我去那所醫(yī)院接受治療,當然還是騎自行車了。父親用木頭做了一個車座,安在自行車的大梁上,加了一塊棉墊,讓我坐在上面。一年多的時間里,聽著父親騎車上坡時的喘氣聲,聞著父親勞累后的汗味,上百次往返于家和醫(yī)院之間,終于撿回了一條命。感謝我的父母,感謝父親的醫(yī)生同學,感謝我家的自行車,我會永遠把你們銘記在心的。
    自行車沿著或崎嶇不平的小路,或坦然大道,一路走了過來,記不清有多少人騎著它,用它載人帶物,在平淡的日子里完成他們不同的使命。大姐、二姐要到三十里之外的中學上學了,自行車載著她倆往返與家和學校之間。她們畢業(yè)了,三姐和我又騎上自行車走上了大姐和二姐走過的路。后來,二姐和我分別考上了中專學校和 師范學校,我們深情地撫摸著這輛為我家乃至全村默默奉獻的自行車,我們從一個個掙扎在農村底層的農家子女而邁出農門,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有了一份工作,自行車,你功不可沒。
    時光走入共和國成立的第四十個年頭——公元一九八九年,當城市以火樹銀花的不夜之天歡度祖國的四十華誕時,我們村仍沒有通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村里的年輕人躍躍欲試,紛紛背起行囊,外出打工。年末,鄰居小剛打工回來,沒有掙到錢,卻背回一臺十二英寸的黑白電視機來——老板用它抵了小剛一年的工資。小剛指著電視機說:“這家伙可比收音機厲害,有聲音,還能看到人呢,但要有電才能看”。福軍跑回家里,從他當郵遞員的叔叔的破摩托車上卸下來發(fā)電機。我們找來皮帶,推來我家的自行車,把自行車的飛輪和發(fā)電機連在一起,用手快速地搖自行車的腳蹬子,還真有了電,打開電視,啊《西游記》,孫悟空出來了,金箍棒閃閃發(fā)光,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再見了,小畫書上的孫悟空,我們要看這會動的孫悟空了。
    老驥伏櫪,我尊敬的自行車,是你第一次把聲、光、電的現代文明帶到我們這偏僻的山村里來的。
    桃李滿村
    父親是第一個用我家的自行車學會騎車的。在我出生之前,村里多數人也是用我家的自行車練習而學會騎車的。以后姐姐們和我無一例外都是用它學會騎車的。這位不說話的教練用自己寬厚的座位負擔起村里人練習騎車的使命。讓他們學會騎自行車,從鄉(xiāng)間小路出發(fā),走上寬闊的公路,搭上飛速的汽車,離開家門去闖蕩世界。在我家買了第一輛自行車之后,村里人也陸續(xù)買了幾輛自行車,普通人家買一輛自行車都是經過節(jié)衣縮食,一點一點攢下的錢買的。他們都對自己的自行車格外愛護,生怕碰著、跌著。那時,我家的自行車在 歲月的磨礪下,顯的有些舊了,父親就主動讓他們用我家的自行車練習騎車,跌倒了、碰到墻上了,它不抱怨、不喊痛,一次次被人們扶起來,又一次次負起他們的身軀,實現他們學騎車的愿望。村里人對這輛自行車是那樣的熟悉和熱愛,熱愛這位從不開口說話的教練。自行車,你應該高興,因為你桃李滿村啊!
    兩次美容
    給自行車第一次美容是在八十年代初,自行車的后拖泥板上那只曾經美麗的鳳凰已掉了尾巴,炯炯的雙眼也變得渾濁了。車架上的“上海市第三自行車制造廠”幾個字也模糊不清了。父親買來一桶黑漆,給它周身涂上黑漆,一襲黑衣,在陽光色照耀下,熠熠生輝,像一位全身披甲的武士,顯得更加堅固硬實。經過這次美容,增強了它抵御風雨的能力。第二次為它美容是在八十年代末。八十年代中期到末期這一段時間是社會發(fā)展增輪添翼的幾年,人們的思想觀念如打開籠子放飛的鳥一樣,沖出樊籬,得以解放。國門打開了,城市開放了,農村的空氣也活躍起來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呈現在 人們的眼前,單是從人們的衣著上看,占主導地位的 黑色和藍色已被紅紅綠綠、異彩紛呈的多元化所代替,環(huán)境的潛移默化在影響著人們的言行,給自行車美容也有了新的內容:姐姐們買來了各種顏色的塑料帶、給自行車的大梁和與大梁一起構成的三角架纏上了藍色的塑料帶;后架上纏上了綠色的塑料帶;車把上套上了一雙用紅毛線織成的套子。在車輻條上粘上了一個個圓形的彩色塑料片。自行車在飛馳,那就是廣闊天地間一道移動的風景。
    光榮退休
    歷史前進的腳步從來不曾停止過,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也從來不曾中斷過。不論是新的生產關系適應了新的生產力的原因,還是人們苦苦奮斗的原因,總之,九十年代以來,人們的腰包確實比以前鼓了。在農村,拖拉機、三輪車已開進了田間地頭,牛、馬所拉的木頭車已不多見,偶爾會有一輛停放在農家院子的角落里,無言地敘說著長途拉貨和被裝飾后去迎娶新娘的風光,它已成為爺爺對孫子講述那遙遠而又魂牽夢縈的過去活生生的證物。年輕人已騎上了兩輪摩托車,帶著對象,風馳電掣般地奔馳在現代婚姻的大道上。我們姐弟也先后建立了各自的家庭。父親也有了摩托車,我家的自行車也完成它的歷史使命。四十多年里任勞任怨,默默地服務于我家乃至全村。它跨上過康莊大道,也跋涉過崎嶇坎坷的羊腸小道,但它終沒有癱散,老當益壯,至今腿腳靈便,勁頭不減,尤其是那一雙瓦圈,仍錚明颯亮。像一雙明亮的眼睛,注視著這全新的世界。全然不是相聲中調侃那種舊自行車,“除了鈴子不響全身那都響”的茍延殘喘的悲哀。它急流勇退,主動讓步于新生勢力。體現了一位長者寬厚的風范。不騎自行車了,父親在閑房的墻上釘了一根鐵棍,把擦的干干凈凈的自行車端端正正地掛在墻上,它就像一個老功臣一樣接受我們的敬仰。
    
2014中考各科目復習資料匯總
語文:閱讀 詩歌 名句 綜合 作文:素材 范文 技巧 中考范文 數學:填空 壓軸 模擬 解題
英語:單選 閱讀 易錯 綜合 作文:句型 模板 技巧 熱點話題 政治:選擇 問答 辨析 提綱
物理:易錯 選擇 重點 公式 化學:認識 解讀 演練 熱點難點 歷史:問答 考點 材料 基礎
生物:選擇 提綱 考點 資料
    
地理:基礎 提綱 問答 熱點材料 2006--2012滿分作文匯總

     
    

    
2013年部分省市中考試題匯總
2013山東中考政治試題匯總 2013四川中考政治試題匯總 2013山東中考物理試題匯總
2013四川中考歷史試題匯總 2013四川中考化學試題匯總 2013山東中考生物試題匯總
2013四川中考生物試題匯總 2013山東中考地理試題匯總 2013江蘇中考地理試題匯總
2013江蘇中考歷史試題匯總
    
2013四川中考物理試題匯總 2013湖北中考政治試題匯總

    出國留學網中考頻道為您搜集整理
    

    
中考優(yōu)秀作文 中考零分作文 中考滿分作文 中考作文題目 中考英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