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政治試題預測:近代史綱要(三)

字號:


    以下《2014考研政治試題預測:近代史綱要(二)》由出國留學網藝術考研頻道為您精心提供,歡迎大家瀏覽參考。
    (四)
    36.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毛澤東曾用過五個比喻來形容群眾:第一個比喻是 1931年江西瑞金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講了一句話,叫群眾是銅墻鐵壁。第二個比喻是在紀念抗戰(zhàn)六周年的時候,說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去愛護人民。把人民比喻成眼睛。第三個比喻是毛主席在重慶談判后回到延安講的,說我們共產黨人要像種子,走到哪里都要生根發(fā)芽,人民就像土地。第四個比喻是講愚公移山的時候把群眾比作“真正的上帝”。第五個比喻是魚水關系。
    ——資料來源:人民網
    材料2
    1961年,周恩來乘專列來到革命老區(qū)河北邯鄲的伯延調研,在四個晝夜時間里與當地村民發(fā)生了感人的故事。公社主任郭鳳林在父親影響下,從小就當兒童團,幾十年對黨忠心耿耿。他基于樸素的階級感情,懷著為黨分憂的想法,不想讓周總理看到農村的困苦實情而著急上火,于是采取了一系列弄虛作假、粉飾太平的行動:威脅干部不能說實話;把平時愛說怪話的“落后分子”關押起來;對生性耿直的父親封鎖總理到來的消息……周總理到伯延后,看到的是歌舞升平,聽到的是一片贊揚……然而他明察秋毫,去偽存真,甩開干部訪貧
    問苦,結交最困苦的朋友,用自己一言一行感動干部和群眾。不眠的四天四夜,在總理身體力行的感召和苦口婆心的開導下,他交下的窮朋友張二廷仗義執(zhí)言;被關押的“落后分子”群起響應。郭鳳林等終于醒悟,承認錯誤說出了實情……周總理和毛主席長時間含淚通話,做出了調整政策、取消大食堂、分戶吃飯的決定。
    ——摘編自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
    材料3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2013年6月18日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請回答:
    (1) 結合材料1、2,說明黨的群眾路線的內容,以及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必須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意義。
    (2) 結合材料3,說明如何理解“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3)結合材料3,說明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背景、原因、目的、主要任務和總要求。
    【答案要點】
    (1)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根本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其內容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
    不論是革命、建設還是改革時期,能否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直接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從生死存亡的高度認識黨群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一,為了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第二,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黨能否長期執(zhí)政的關鍵所在。第三,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中國共產黨戰(zhàn)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取得事業(yè)成功的根本保證。
    (2)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唯一宗旨。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yōu)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zhí)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只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才能做到堅如磐石,所以說“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3)背景:新時期,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我們要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
    原因: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執(zhí)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
    目的: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于
    全黨同志的思想和行動中,夯實黨的執(zhí)政基礎,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增強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使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執(zhí)政地位具有廣泛、深厚、可靠的群眾基礎。
    主要任務: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著眼于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總要求。
    (五)
    36.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我們很快就要在全國勝利了。這個勝利將沖破帝國主義的東方戰(zhàn)線,具有偉大的國際意義。奪取這個勝利,已經是不要很久的時間和不要花費很大的氣力了;鞏固這個勝利,則是需要很久的時間和要花費很大的氣力的事情。……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袊母锩莻ゴ蟮?,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1949年3月5日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
    材料2
    西柏坡我來過多次,每次都懷著崇敬之心來,帶著許多思考走。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
    ——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參觀西柏坡七屆二中全會舊址時的講話
    請回答:
    (1) 結合材料1,說明為什么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要提出“兩個務必”的深刻思想?
    (2) 結合材料2,說明如何理解習近平在強調新時期必須不斷學習領會“兩個務必”深邃思想時“心中會增添很多正能量”?
    【答案要點】
    (1)毛澤東同志提出“兩個務必”的著名論斷,是在中國革命偉大歷史轉折關頭,對我們黨未來肩負的歷史任務的深刻思考,是在中國共產黨即將從革命黨轉成執(zhí)政黨的時代背景下對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是對中國歷史上“興勃亡忽”周期律的反思和借鑒,也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繼承和發(fā)展。即將在全國執(zhí)政的中國共產黨能否在取得執(zhí)政地位后,避免享樂主義、官僚主義、驕傲自滿和脫離群眾思想的侵蝕,永保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不斷夯實和鞏固黨的領導和執(zhí)政地位,是黨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大現實課題,只有堅持“兩個務必”,才能使我們黨永遠成為中國各項事業(yè)堅強的領導核心,在“破壞一個舊世界”的基礎上,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新世界”。
    (2)“兩個務必”,包含著對我國幾千年歷史治亂規(guī)律的深刻借鑒,包含著對我們黨艱苦卓絕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包含著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包含著對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十分深遠。當前,黨面臨的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全黨要不斷學習領會“兩個務必”的深邃思想,始終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實事求是、一心為民,繼續(xù)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使我們的黨永遠不變質、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
    考研政治頻道欄目推薦鏈接:
    2014考研政治全年時事熱點匯總
    2014考研政治模擬沖刺測試題匯總
    2014考研政治毛中特重要考點
    2014考研政治復習資料:十八屆三中全會十大必考點
    
考研大綱 考研經驗 考研真題 考研答案 考研院校 考研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