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頻道在考試后及時公布各科高考試題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試卷專家點評,請廣大考生家長關注。時光飛逝,不管情愿與否,無論準備與否,我們已走進高三,走近我們的夢!祝愿決戰(zhàn)2014高考的新高三學員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13.(2013·南通一模)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其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在中國歷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弓問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論語》
材料二 父止(只是)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萬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固定的地位),得其所則安,失其所則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順治„„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材料三 知(感覺、知覺)是心之體(根本、主要方面),心自(自然)然(認為„„是對的)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陽明《傳習錄》
材料四 我們反對孔教,并不是反對孔子個人,也不是說在古代社會無價值。不過因他不能支配現(xiàn)代人心,適合現(xiàn)代潮流,還有一班人硬要拿出來壓迫現(xiàn)代人心,抵抗現(xiàn)代潮流,成了我們社會進化的最大障礙。
——陳獨秀《再答常乃德〈古文與孔教〉》
請回答:
(1)據(jù)材料一指出,孔子認為應該怎樣才能實現(xiàn)“仁”。(4分)
(2)分別概括材料二、三關于人的道德修養(yǎng)方面的主張,指出其理論依據(jù)。(8分)
(3)據(jù)材料四,陳獨秀對儒家思想的價值作出了怎樣的評論?綜合上述材料,分析這一評論的合理性。(8分)
13.【解析】第(1)題關鍵是讀懂材料;第(2)題的理論依據(jù)分別從二程和王陽明對理的認識角度考慮;第(3)題注意陳獨秀對孔教、孔子的區(qū)別對待以及對孔教在古代、近代不同作用的評價。
答案:(1)待人寬容;推己及人(幫助別人)。(4分)
(2)主張:材料二,人人都要遵守各自的等級名分。
材料三,良知是人心中固有的善性(致良知)。(4分)
依據(jù):二程,萬物只是一個天理,天理存在于萬物之中。
王陽明,心外無理,理在心中。(4分)
(3)評論:認為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國是有價值的;但是在現(xiàn)代卻成了社會進化的最大障礙。(2分)
合理性:提升個人道德修養(yǎng),有利于和諧人際關系,提升中華民族的道德水準;緩和社會矛盾,穩(wěn)定社會秩序。(4分)宣揚封建綱常倫理,壓制人的自由發(fā)展,維護專制統(tǒng)治,不利于近代民主科學思想的傳播。(2分)
2013年部分省市高考試題匯總 | ||
---|---|---|
2013江蘇物理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13新疆理綜試題答案 | 2013內蒙古理科試卷答案 |
2013寧夏理綜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13西藏理科試卷及答案 | 2013江蘇地理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13江蘇歷史試題及答案 | 2013江蘇真題及答案(政治) | 2013安徽數(shù)學真題(理科) |
2013江蘇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13廣東數(shù)學真題(理科)試卷 | 2013廣東數(shù)學真題(文科)試卷 |
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頻道為您搜集整理 |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 高考數(shù)學復習資料 |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 高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 |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復習方法 |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 高考飲食攻略 | 高考勵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