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槎Y習(xí)俗禮儀常識

字號:


    在青海,西寧左近的漢族婚禮中,融合了很多漢族傳統(tǒng)的古禮和外地藏、蒙、回、土等各少數(shù)民族的婚俗習(xí)氣,整個婚禮從末尾的求媒、說媒……回門、認(rèn)親等等有幾十道順序要走。其中,最繁華的是迎到婆家后的一系列順序。2011年春節(jié),我和幾個冤家在廣惠寺懸掛經(jīng)幡時,就碰到了這個局面,由于事先勢出突然,預(yù)備不充沛,所以沒有做更多的記載。以下用圖文方式,零散的給大家引見幾個片段。
    無論婚喪嫁娶,由于招待的主人很多,所以青海人習(xí)氣搭建一個簡易的暫時火槽來煮茶、煮肉等,并有專人照看。普通主人較多的人家火槽能長達(dá)十來米。
    這是青海人持酒的習(xí)氣,敬酒的人必需是雙手端著一個小碟子,外面放有4-8個小酒杯來敬主人。喝酒的人必需先像少數(shù)民族那樣,先用手指沾頭兩杯或許一盤的酒向空中點(diǎn)三下,以示敬天地人(也有說是佛法僧),然后再雙手各持一杯而飲。也有的是在喝酒之前,將頭兩杯酒向盤子中稍微倒點(diǎn),以示敬天地,然后再雙手各持一杯飲酒。
    敬酒
    青?;閱始奕⒌雀鞣N官方宴席上,擔(dān)任跑堂的都是親朋好友或許是隔壁鄰居,他們端給主人的木盤子中,菜、餐具等各種擺放也有一定的考究和說道。婚宴的賬房普通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人物來記載。
    在青海,尤其是在一些鄉(xiāng)村,磚茶、冰糖是婚喪嫁娶、蓋房、敬佛等等各種事務(wù)長必不可少的,永遠(yuǎn)不過時的東西。
    在青海的宴席中,上方和炕上的席桌永遠(yuǎn)是晚輩和尊貴的主人。婚宴上,這是專門為娘家人留的。
    上方和炕上的席桌
    這是必需上給娘家人的頭道菜叫“全盤”,實(shí)踐上也就是一個涼菜拼盤。外面是涼拌三絲,外面用豬肝、火腿、肥膘肉、豆干等掩蓋著,周邊再以橘子、櫻桃、香菜等裝點(diǎn)。這道菜意味著以后生活中的事情五花八門,但不論怎樣樣,大家都是一家人了,任何事情都要以家庭完全和睦為主。
    娘家人離開婆家的第一件事情叫“抬針線”。一來是看法、打點(diǎn)婆家人,拜托婆家人以后多多照顧自己的女兒;二來是在各位親友面前展現(xiàn)娘家的嫁妝,同時顯擺下女兒的女紅。
    “抬針線”第一個要抬的是婚宴的主廚(普通都是官方自學(xué)成才的廚師,他們不以此為業(yè),只是在婚喪嫁娶的宴席上去顯身手)。先給主廚掛紅(綢緞被面),然后敬酒,最后獻(xiàn)上新娘的女紅(以前普通是新娘繡的枕頭皮或許枕巾,如今很多女孩都不會繡制,所以多是買來的。)其實(shí)這樣做的目的很復(fù)雜,就是希望大徒弟吧菜的滋味做好點(diǎn),讓娘家人和婆家人在親友面前有面子。
    “抬針線”第二個,是要感謝媒人撮合了這段姻緣。其實(shí),在青海的婚禮中,媒人依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即使你們是自在戀愛,但在婚禮中必需要請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來做媒人。有時還要請媒公、媒婆兩個。
    謝過媒人后,要依照婆家人輩分的大小,依次往下給七大姑八大姨敬酒、送女紅。待到公婆的時分,一些鄰居、親友會事前預(yù)備好一些道具,當(dāng)然還有菜油+鍋底灰。在給公婆敬酒的時分給他們圖個大花臉,有的甚至把公婆綁在柱子上,讓新娘用冰水混合物給二老洗腳。這樣一來是圖個繁華,二來是給公婆一個下馬威,以后要對自己的兒媳婦好點(diǎn)。
    抬針線
    婆婆的帽子上寫的“老牛角”,是想說婆婆這團(tuán)體脾氣牛,但很吃得苦,也寓意以后的日子越過越牛。
    老牛角
    公公的帽子上寫的“越燒越旺”,衣服里還插著幾個燒火棍,其中寓意我想大家也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