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xué)習(xí)和參考的典范,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后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yè)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后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本文為你提供讀后感范本兩篇。)
篇一:
這是我一本早就想買的一本書。
很少讀張潔的作品,2002年,母親去世,我想起了這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一直沒有買到。
現(xiàn)在讀來,確實感觸頗深!
作者細膩憂傷的筆調(diào)讓我又一次體驗了悲愴,體驗了不能反哺的傷痛、愧疚。真的,讀的時候哭了。這些年,隨著母親的漸行漸遠,我已不再流淚,可讀書的時候,我還是哭了,我的母親沒有見過她的兩個雙胞胎孫子,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母愛也許是永遠也說不完的話題,感同身受啊!
每天下午,母親何尚不是站在家門口,等她的女兒回來!
為了活著,母親何尚不是大口大口的喝著治病的偏方!
……
文章確實寫得感人,一個個細節(jié),讓人不忍卒讀,如下面的句子:
“我就那么抱著她的衣服,站在洗澡間里??墒菋尩捏w味、氣息也漸漸地消散了。”母親是我通向世界的一道門,如今,這道門和身后的城堡都不存在了,我也就成了這個世界上徹底的孤兒了,一個54歲的孤兒。
“聽到有人叫“媽”,我仍然會駐足佇立,回味著我也能這樣叫“媽”的時光,忍咽下我已然不能這樣叫“媽”的悲涼;
悲涼,遍體生寒。
張潔,這個不再有人呼喚“小潔”的54歲的孤兒,向我們陳述著她的愴痛。
縱使我寫盡所有的文字,我能寫盡媽對我那報答不盡、也無法報答的愛嗎?
我能寫盡對她的歉疚嗎?
我能寫盡對她的思念嗎?
媽,既然您終將棄我而去,您又何必送我到這世界上來走一遭,讓我備受與您別離的愴痛?
媽,您過去老說:“我不能死,我死了你怎么辦呢?”
媽,現(xiàn)在,真的,我怎么辦呢?
我已非我。失親之痛,錐心瀝血;親愛已逝,無法彌補;血肉親情,彌足珍貴。
孤獨的滋味張潔是體會很深的,從小跟著母親,相依為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最親的也就是母親。母親一去,與這個世界就一點關(guān)系也沒有了。作者深刻體會母親的死,以及母親死后的虛空。母親死了,偉大的母女情被帶走了,親情的依靠也就不存在了。
母親是偉大的,母愛則是我們的堡壘,是我們避風(fēng)的港灣,無私的付出只為兒女能幸福,能夠無憂無慮的成長。而作為兒女的我們只會惹他們生氣,讓他們傷心,那是因為我們不懂事。可當(dāng)我們真正長大了,想報答的時候,母親卻已不在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趁現(xiàn)在母親還在,多陪陪她們,別惹她生氣,讓她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度過每一天。
這真是一本不可不讀的好書。
篇二:
曾經(jīng)一直都覺得“子欲孝而親不在”是人生最大的遺憾,當(dāng)讀過張潔的長篇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之后,我默默感嘆,何止只是遺憾?那更是此生延綿不絕的愧疚。
衰老的過程是一系列的剝奪,衰老加上病痛,讓老人變得更加脆弱。脆弱的那一刻,需求關(guān)愛的迫切顯得更加強烈了。鐘愛兒女一生的老人卻又因為這份疼愛而克制著自己對兒女的依戀,總是用一句“沒事,挺好的。”搪塞著自己的疼痛和對兒女的思念。
抵賴、隱瞞、解釋著種種身體異常的反應(yīng),都源于由至愛而來的對自身疼痛的輕描淡寫。面對老人的無助,我們是否有及時的體察;面對老人無聲的依賴,我們又是否給予了及時的關(guān)愛?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在與老人的生活過程中細心去體會和實踐的。
張潔說,人的一生其實是不斷地失去自己所愛的人的過程,而且是永遠的失去。想到這個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的事實,心中有種不可言喻的惆悵。誰也無處可逃的正在失去和將要失去,想到這里,終于體會到老師為什么會說,老人的晚年可以說是老人的一生。死亡是我們每個人最終的歸屬,而如何在老人離世之前以最大的努力讓老人安息,報答一份報答不盡的愛,這該是我們每一個為人子女者的一個思考吧?
有一點感悟,更加的深刻了:愛意要及時恰當(dāng)?shù)谋磉_,在老人生命的最后,不要再用所謂的好去強迫老人做些力不能及的事了,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的,生命的盡頭讓老人最大限度地舒服最重要。讓老人在溫馨的愛意里終老是給老人最好的禮物。
讀完書有看片,深深地感動著,也遺憾著?;蛟S,對老人而言生命的盡頭最大的孝道是順。
讀后感欄目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匯總
讀后感大全匯總
中外名著讀后感匯
四大名著讀后感匯總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