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精品小說追風箏的人讀后心得1500字

字號:


    出國留學網(wǎng)為心得體會欄目你提供追風箏的人讀書心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追風箏的人的故事場景是在主人公阿米爾的故鄉(xiāng)。一場盛大的風箏比賽拉開序幕,空中的殺戮開始了,伴隨著風箏的紛紛墜地,手掌也被絲線割得鮮血淋漓……阿米爾勝利了,他割斷了所有的風箏,也贏得了他的父親——一個勇敢、成功的阿富汗普什圖人的衷心贊許,這正是他一直渴求的。但是,他真的勝利了嗎?當他忠誠的兒時伙伴哈桑為他追尋那最后一只飄落的風箏而慘遭凌辱時,目睹這一切的阿米爾卻沒有勇氣站出來。從這一天起,他的人生被割斷了,像一只斷了線的風箏。
    直到二十六年后,阿米爾從美國返回到災難深重的祖國阿富汗,以極大的勇氣救贖埋藏在心底的罪惡感。
    這是小說《追風箏的人》的主線,故事的情節(jié)談不上多么的曲折,但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為之深深震撼。因為它將國家的命運和苦難、種族的對抗與融合、人性的扭曲和掙扎結合在一起。生命個體就像空中的風箏,在歷史的洪流和國家的巨變中搖曳,牽動他們的,仍然是對祖國的愛和對靈魂深處的自省。
    哈桑是那個追風箏的人。即使忍受巨大的屈辱與磨難,他也要追到那只風箏。這僅僅是出于他的忠誠、勇敢、堅韌和善良,這代表著阿富汗人民最可貴的品質(zhì),是任何苦難也無法磨滅的。
    阿米爾是那個追風箏的人。兒時的他一心想擺脫父親高大的身影,但是他的傲慢與怯弱卻傷害了哈桑,也傷害了自己。直到他流落他鄉(xiāng),感知人世的冷暖,終于鼓足勇氣,去追尋那只失落已久的風箏。這是一場偉大的救贖,既是為了救贖自己,也是為了救贖自己深愛的、苦難的祖國。
    阿米爾的妻子索拉雅是那個追風箏的人。她犯了對于一個阿富汗女孩來說是不能饒恕的過錯,但最終她還是回歸到自己的家庭,并成為一個賢淑、寬容的妻子,繼續(xù)繁衍著這個國家和民族的血脈與文化。
    阿米爾的爸爸、拉辛汗、塔赫里將軍,他們也是追風箏的人。前蘇聯(lián)的鐵蹄打破了他們原本寧靜、優(yōu)雅的生活,殘暴的塔利班讓他們無家可歸。但他們直到死亡也沒有放棄追逐那只風箏——作為一個阿富汗人的尊嚴與希望。
    《追風箏的人》是一部優(yōu)美的史詩,它呈現(xiàn)了近三十年來阿富汗所遭遇到的戰(zhàn)亂、暴政,以及在這個苦難的國度里,勤勞善良人民的堅忍與抗爭。本書的作者卡勒德·胡賽尼,一個為躲避戰(zhàn)亂而逃往美國的阿富汗人,用干凈簡潔的文筆,從一個普通人的視角,記錄了這段歷史。
    這是一段與西方媒體鏡頭所記錄的不一樣的歷史??ɡ盏隆ず惸峁P下的阿富汗盡管也充滿了苦難、貧窮、戰(zhàn)亂與歧視,但它曾經(jīng)是和平而美麗的,并且正在向現(xiàn)代文明逐步演進。只是這個過程被大國的鐵蹄、被獨裁者的淫威所打破了,就像一只被割斷的風箏,從明朗的天空向下急墜。但正如書中所描述的一樣,有一群勇敢執(zhí)著的阿富汗人,仍然在追那只風箏,他們不僅期盼祖國的安寧,也在堅守著自己的文化與傳統(tǒng),因為這是放飛他們生命的長長絲線,這是他們的根。
    從這個角度來看,《追風箏的人》是一本寫給東方人的書。也許我們的生活沒有被戰(zhàn)火所撕裂,但是否抵擋住了潮水般涌入的西方物質(zhì)產(chǎn)品與意識形態(tài)?我們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在不斷的革新創(chuàng)造中,我們也在不斷的顛覆,甚至顛覆那些最寶貴的精神遺產(chǎn)——純樸、忠誠、忍耐……這是在割斷牽引我們命運的絲線,或許有一天,我們會意識到:應該尋找那失落的風箏。
    每個人的命運都像風箏一樣,它五彩斑斕,向往更高更遠的天空,但卻受著那根細細絲線的牽引而無法擺脫。但也正因有這根絲線的牽引,它才不至于消失在天際或跌落塵埃,而是在空中劃出優(yōu)美的人生軌跡。當這根絲線被割斷,就要鼓起勇氣去追尋那飄落在遠方的風箏,這樣才能獲得內(nèi)心的安寧。
    小編精心推薦
    讀書心得體會 | 讀后感 | 讀書筆記
    
    小編精心推薦
    讀書心得體會 | 讀后感 | 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