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四)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引導回顧,體驗童年情趣
1.回顧學過的《冬陽?童年?駱駝隊》、《祖父的園子》、《童年的發(fā)現(xiàn)》等課文,說說這些文章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你能說說這些場景為什么能使你印象深刻嗎?(有趣、天真、可愛……)
[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回憶已學的課文來導入本組專題,同時又為下面的口語交際設下鋪墊。]
二、打開記憶閘門,回憶自己童年
1.我們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樣的?是不是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愛的故事?讓我們靜靜地回到回憶的深處,去找回我們的童年。
2.請同學們來說一說自己童年難忘的故事。要求把事情說清楚、說具體。
3.學習小組內(nèi)相互說說自己最難忘的事情。
[教師以飽含深情的導語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引發(fā)學生回憶生活,打開話匣子。通過自主回憶,再小組交流,讓學生在碰撞中擊活思維的火花。]
三、課堂交流,分享童年
1.評選出最難忘的童年故事(在學習小組內(nèi)進行)。
2.班級交流最難忘的童年故事。組內(nèi)其他的同學說說推薦的理由。
3.師生共同評議,并提出具體的修改建議。
[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同時,讓其他學生在參與評議中進一步學會交際語言,達到口語交際的目的。]
四、修改提高,難忘童年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說得更清楚更具體。
2.開展童年故事會。
3.從內(nèi)容、態(tài)度、表情達意等角度評選“最佳”童年故事。
[以學生喜愛的講故事形式,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活動,既體現(xiàn)了評文教學的以
人為本,給學生以自主空間,又滿足學生交流的愿望。]
五、課外延伸,生活中說。
讓學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媽媽共同回憶自己童年發(fā)生的有趣的事。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同學們,還記得《童年》這首歌吧!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那許許多多的童年往事,會不時地在我們的眼前浮現(xiàn),你看,那會飛的夢,那冬陽下的駱駝隊,那一聲“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師讓同學再來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往事,并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板書:童年趣事)
[情境激趣,引發(fā)期待,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可以分兩種方案進行:
方案A: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明確圖畫內(nèi)容。再引導學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話,編成一個內(nèi)容具體的故事。
方案B:
小組交流,說說自己以前的有趣的事情。(內(nèi)容不限,可以是發(fā)生在學校的趣事,也可以是發(fā)生在家里的趣事。)
三、班內(nèi)交流,評價指導
1.指名學生敘述剛才準備的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過程說具體、清楚。
2.組織評價:“他說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發(fā)生的過程說。鼓勵學生在習作中用上平時積累的詞語,選擇喜歡的表達方式。具體清楚?”或者“你說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賞?”“你還有哪些地方?jīng)]有聽清楚?”“你對怎樣說得更好有什么建議?”等。
[重視習作的交流和評議,意在讓學生在反思中提高自我修改能力。]
四、明確要求,草擬作文
1.讀“作文內(nèi)容”,明確這次作文給我們提了什么要求。
2.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寫下來。
3.交流習作,提出修改建議。寫好之后,可以同學之間互相交換著看,并展開評價,欣賞寫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處,提出修改建議。
五、小結(jié)談話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仿佛又回到了有趣的童年。由于時間關(guān)系,大家還沒有把全文改完,可以在課后繼續(xù)修改完,讓老師和同學們最后也能分享到你們的童年趣事。
第三課時
(習作講評)
一、導入課題,組織典型作文的講評
1. 同學們,老師閱讀了同學們的作文,就好像走進了你們的童年,感受到了大家童年的純真和美好。
2.出示教師事先從學生的初稿中發(fā)現(xiàn)典型。
3.用投影儀展示優(yōu)秀習作,可以讓作者朗讀。
4.師生共同評議。
(他寫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過程寫清楚? 這篇習作在語言運用方面,你最欣賞的地方是什么?為什么欣賞?還有什么建議?)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習作,通過師生評議,達到進一步指導的目的,并結(jié)合評議,修改自己的習作。評議的重點,是事情寫得是否真實具體,語言是否通順,是否表達出了自己的真實情感。]
二、組內(nèi)評改
在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要求學生先在小組內(nèi)讀自己的習作,再指出自己習作的優(yōu)點和不足,然后讓其他同學評一評優(yōu)缺點,提出修改建議。
三、佳作欣賞
1.小組推薦優(yōu)秀習作,讓大家賞析。
2.作者談自己在修改習作過程中的收獲。
3.朗讀作品,佳作上墻。
[習作的賞析、交流、評析,是進行口語交際、習作訓練的一次良好的語言訓練。在交流、評析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做好點撥、引導,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達到聽說讀寫綜合發(fā)展,習作與口語交際同步提升的目的。]
回顧?拓展二
教材簡析
“交流平臺”談的是怎樣入情入境朗讀課文的問題。目的是使學生明白,反映了作者真情實感的文章,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讀,才能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傳達出作者的真情實感。實際上是對學生讀書的一個引導。“日積月累”安排的內(nèi)容是名言和詩句,通過朗讀積累,體會人生的一些道理,懂得少年應該立志、好學、惜時、求索等道理。“課外書屋”向?qū)W生推薦的是高爾基的《童年》。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好書,讀成本的書,在讀書中積累語言、體會情感。
設計理念:
本塊“回顧?拓展二”,重積累,重閱讀,重拓展。因此,引導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并適當?shù)赝卣归喿x視野,以引導學生讀好書,好讀書,讀成本的書,在讀書中積累語言,在讀書中體會情感。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
1.對本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回顧與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歡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通過誦讀,積累名言警句,初步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
3.激發(fā)孩子們課外閱讀的興趣,積極開展課外閱讀。
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入情入境地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對名言和詩句的理解,能用名人名言導行。
教學準備
1.高爾基的《童年》。
2.收集有關(guān)少年應該立志、好學、惜時、求索的名人名言等以供交流。
教學設計
一、交流平臺
(一)交流感受
1.同學們,最近幾天,我們學習了幾篇描寫童年的課文,這些課文深深地感染了我們。小林和小東也被哪些事感染了,并留下了深刻印象。請大家自由閱讀小林和小東的對話,看看他們交談的內(nèi)容。你對哪些話有同感呢?
2.學生閱讀。
3.全班交流匯報,說說自己的獨特發(fā)現(xiàn)與體會。
4.你讀本單元課文,還有哪些發(fā)現(xiàn),哪些獨特的感受,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5.教師小結(jié):作者寫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們讀課文時,就要入情入景,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傳達出作者的真情實感。本單元的每篇課文都值得我們有感情的再讀一讀,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二)交流讀書方法
1.說說我們應該怎樣讀好這樣的課文呢?
2.全班交流。
3.歸納讀書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首先要讀正確、讀通順;深入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讀的時候腦海中要呈現(xiàn)出課文描寫的場景;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讀出來。)
二、日積月累
1.讀“日積月累”,讀準確,通順。
2.自由誦讀,初步理解句子含義。
3.指名讀,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韻律。
4.交流句子含義。第一句:君子處世,就應該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齡大的人才有理想,一個沒有遠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歲數(shù)也是虛度光陰。第三句:不要虛擲光陰,否則到老的時候,后悔也無濟于事。第四句:時間是過得很快的,一轉(zhuǎn)眼就告別少年時光了,但要掌握一門學問卻是很難的,所以請珍惜時間,不要浪費光陰。第五句:追尋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長的,我將不斷地追尋、探索。第六句:不積累半步一步行程,就無法到達千里遠的地方;不匯集涓細的水流,就無法形成江河大海。
5.指名背誦,要求讀出感情。
6.從這些句子中你受到什么啟示,你會在怎樣的情況下使用這些話語,為什么?
7.練習背誦。
8.外收集有關(guān)勵志、勸學的名言警句。
[教學時,著重指導學生練習多層次朗讀,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對句子意思的理解,不做過多的要求,對學生提出的疑問,可簡要給予解釋。]
三、課外書屋
1.引入:給學生介紹高爾基和他的自傳體小說──《童年》,有聽說過這本書嗎?
2.請學生談談對《童年》這本書你都了解了些什么?你還知道什么?
(介紹《童年》的內(nèi)容簡介以及其他與之相關(guān)兩部作品──《在人間》與《我的大學》。大致了解高爾基其人其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3.師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閱讀經(jīng)驗推薦其他名人、偉人傳記,并介紹其主要內(nèi)容,將書目板書于黑板上,供學生閱讀時參考。
4.學生討論如何開展讀書交流活動。
5.教師小結(jié)。
教學建議
“交流平臺”談的是怎樣入情入境朗讀課文的問題。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選擇本組感興趣的課文進行朗讀訓練,盡可能的展開學習過程,讓學生在交流中深化對作者情感的理解,在交流中達到把課文讀得有感情的目的。教學“日積月累”時,則引導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名人名言、詩句外,再引導學生互相推薦其他名人名言等,讓學生在名言中受到思想的陶冶,體會少年應該立志、好學、惜時、求索等道理,從而更好地學習。在“課外書屋”教學中,則要做好推薦工作,讓高爾基的《童年》走進學生的心田,讓學生體會到,每個人的童年是不同的,童年不光有快樂,也有苦難,從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當然,適時地引導學生做些讀書筆記,有助于語言的積累。
補充資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地最大,它包容萬物。對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為陽,地為陰;天為金,地為土;天性剛,地性柔。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焉,四時行焉。沒有天地便沒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這就是古代中國人對宇宙的樸素唯物主義看法,也是古代中國人的宇宙觀。所以八卦中乾卦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載物。然后從對乾坤兩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釋屬性中進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樣高大剛毅而自強不息,要像地那樣厚重廣闊而厚德載物。
第 四 組
單元教材解讀:
本組教材以“他們令我們感動”為專題進行編排,向我們講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对僖娏?,親人》中的志愿軍戰(zhàn)士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深情令人難以忘懷;《金色的魚鉤》中的老紅軍戰(zhàn)士忠于黨、關(guān)心同志勝過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淚下;《橋》中老支部書記在生死關(guān)頭,不徇私情、舍己為人的壯舉使人心潮難平;《夢想的力量》中那個年僅六歲的孩子的美好夢想讓人感受到善良與同情心會凝聚和迸發(fā)出巨大的力量。
這4篇課文有散文、有小說,內(nèi)容生動、人物鮮明,表達了作者豐富美好的情感。課文在表達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見了,親人》將抒情敘事相互交織,感情真摯強烈;《金色的魚鉤》先倒敘,再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qū)懬宄唆~鉤的來歷,并通過具體的事例,贊美了老班長的高尚品質(zhì),抒發(fā)了作者對革命前輩的懷念之情;《橋》在環(huán)境的描寫上、語言的使用上以及文章的結(jié)尾都極具特色,蘊含著作者豐富、強烈的感情。
編排這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在閱讀這些生動感人的故事的同時,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華,感受到人物心靈的美好和品質(zhì)的高尚;二是要引導學生懂得在閱讀的時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領(lǐng)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三要引導學生課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為口語交際和習作的教學做一些準備。
14 再見了,親人
教材簡析:
《再見了,親人》選自現(xiàn)代作家魏巍的《依依惜別的深情》。這是一篇敘事抒情的文章,描寫了1958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最后一批官兵離開朝鮮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表現(xiàn)了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摯情誼,贊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課文感情真摯,敘事抒情相互交織,語言親切感人,構(gòu)思精巧別致。作者是以志愿軍對前來送別的朝鮮人民談話的口氣寫的,前3個自然段寫法大體相同,都是用滿含懇求意愿的祈使句開頭。中間敘述的內(nèi)容主要是由送別時的情景和追憶難忘的往事組成。同時,這3個自然段還以具有充分肯定語意的反問句結(jié)尾,避免了平鋪直敘,將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課文的最后3個自然段以呼喚的方式,抒發(fā)了志愿軍戰(zhàn)士的心聲,表達了志愿軍戰(zhàn)士與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
設計理念:
語文課堂是情感的課堂,本案以“感動”這條情感主線展開教學,努力構(gòu)建開放的課堂格局,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好課文,使孩子們在“感動”中感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在“感動”中讓學生體會重點語句及反問句等一些特殊句式對表達情感的作用,達到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噩耗、剛強、雪中送炭、同歸于盡、深情厚誼”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使自己感動的詞句。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
4.領(lǐng)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體會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友誼。
教學難點:
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
開展讀書活動,了解志愿軍抗美援朝,英勇犧牲的戰(zhàn)斗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激發(fā)興趣
1.每個同學都在愛的海洋里成長,最關(guān)心你、與你最親的人是誰?他們是怎樣關(guān)心愛護你的?
這些有血緣關(guān)系、關(guān)系親密、給了你無限幫助的人,我們都稱之為“親人”。
2.我們中國人民與鄰國的朝鮮人民跨越國界,并無血緣關(guān)系,可是當年,我們的志愿軍戰(zhàn)士卻把朝鮮人民稱為至親至愛的親人,分別時情真意切地說“再見了,親人”,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學習魏巍寫的《再見了,親人》。(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學生簡介時代背景,教師作適當補充。
二、初讀感知大意
1.提出初讀要求: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詞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思考:課文中“親人”指誰,想想他們的哪些事感動了你?
2.學生初讀課文,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3.反饋、交流
(1)教師抽讀生詞,強調(diào)“妮”(ní)、“誼(yǐ)”、“耗”(hào)等生字讀音,注意“噩”、 “嫂”的寫法。
(2)學生匯報:課文中的“親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
用課文的語句說出她們?yōu)橹驹杠姂?zhàn)士所做的感人的事。
三、品讀感悟親情
1.是什么使不是親人的兩國人卻比親人還親呢?帶著這個問題學習最使你感動的小故事,劃出讓你特別感動的內(nèi)容,抓住詞句說說體會,并把自己的體會用朗讀表達出來。
2.學生交流,抓重點詞句感情親情:
(一)“志愿軍與大娘”之情:
(1)句子:記得五次戰(zhàn)役的時候,由于敵機的封鎖,……這真是雪中送炭哪!
A.引導學生抓住“帶著”、“頂著”、“冒著”、“穿過”等詞語,想象當時這樣做的危險和艱難,從而體會大娘為志愿軍不顧生命危險的精神。
B.抓住“雪中送炭”這個成語來體會,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理解成語的含義,接著聯(lián)系句子具體談談這個成語“雪”、“炭”分別指什么,最后想象“雪”——志愿軍當時的困境及困境會給他們帶來的后果,從而進一步體會大娘想志愿軍所想,急志愿軍所急,為他們而將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的品質(zhì)。
C.感情朗讀:朝鮮大娘愿意為志愿軍付出生命,給了志愿軍及時的幫助,她把志愿軍看成比自己還要重要的人,能不算“親人”嗎?讀出你的感動吧!
(2)句子:我們還記得,我們的一個傷員在您家里休養(yǎng)……您為了我們失去了惟一的親人。
A.引導學生抓住“惟一”、“丟”、“背”等詞來體會,先理解“惟一”的意思,再談談“惟一的親人”對大娘意味著什么,接著體會大娘這一“丟”丟下的是什么,“背”起的又是什么,從而理解大娘對志愿軍的感情勝過親人。
B.感情朗讀:朝鮮大娘為救志愿軍不顧最親最愛的小孫孫,這能不算“親人”嗎?
[這兩句教學不一定按以上順序,根據(jù)學情而定。學生還可能談到大娘洗補衣服幾夜不眠、大娘八年來像慈母般地關(guān)心戰(zhàn)士們等情節(jié)讓人感動,老師都要予以肯定。]
(3)朗讀比較,體會反問句的表達效果:
師引:大娘為志愿軍所做的一切,怎么能不感人呢?難怪志愿軍對大娘說一一
“這比山還高比沒得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會忘記?”(出示句子)
A.請學生改成陳述句。
B.比較兩句話,哪句更能體現(xiàn)志愿軍戰(zhàn)士和朝鮮人民的深情?
C.情境引讀:
師:在五次戰(zhàn)役的時候,是大娘帶著全村的婦女送打糕,所以——生接讀
師:在敵機來的時候,大娘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而丟下了自己的小孫孫,所以——生接讀
[設計理念:比較反問和陳述的語氣,指導朗讀反問句的語調(diào),采取不同形式反復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反問句,體會反問句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
(二) “志愿軍與小金花”之情:
(1)句子:你回來以后,焦急地等待著媽媽,可是……小金花,你是多么剛強呀!可是今天,跟志愿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么落淚了?
A.引導學生抓住“把腳一跺”、“嘴角抽動兩下”、“狠狠地說”等詞句體會小金花內(nèi)心失去媽媽的悲痛。
B.感情朗讀,演讀。
C.“媽媽犧牲不落淚”,可“跟志愿軍告別卻哭成淚人”,你感受到什么?
D.再讀句子。
(2)朗讀體會反問句的表達效果(方法同上)。
(三)“志愿軍與大嫂”之情:
(1)句子:我們清楚地記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傷好以后,您只能靠著雙拐走路了。
A.可抓住三個“挖”來理解它們的不同背景,再想像這三個“挖”字背后,大嫂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挖的,從而理解大嫂不顧生命危險為戰(zhàn)士們挖野菜的可貴品質(zhì),感人至深。
B.感情朗讀
(2)朗讀體會反問句的表達效果(方法同上)。
3.朗讀體會惜別深情
(1)師引:現(xiàn)在志愿軍就要同她們分別了,此時此刻,戰(zhàn)士們是怎樣抒發(fā)自己那依依惜別之情呢?從課文中找出有關(guān)語句來讀一讀,想想怎樣讀出句子中的感情。(生自由讀)
(2)評讀。(注意體會與大娘告別的不舍,對小金花的疼愛,對大嫂的不忍心。)
4.感情朗讀1-3自然段,升華情感
(1)選擇自己體會最深的一個自然段朗讀,注意表達出志愿軍的思想感情。
(2)激情配樂朗讀:
A.在這分別的日子,當我們想到大娘為我們洗補衣服幾夜沒合眼,想到大娘為給我們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想到大娘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時,我們再也忍不住了,動情地對大娘說――(配樂齊讀第一自然段)
B.當我們看到淚流滿面的小金花,想到她說要為媽媽報仇時的情景,禁不住對小金花說:――(配樂齊讀第二自然段)
C.當我們面對拄著雙拐,背著孩子,走過崎嶇的山路,送了我們幾十里的大嫂,想到她為了給我們挖野菜而倒在血泊里的情景時,我們再也忍不住了,深情地對大嫂說――(配樂齊讀第三自然段)
四、抒情贊頌親人
1.前來送行的人只有三個嗎?課文為什么只寫這三個人呢?
2.這三個人代表著千千萬萬的朝鮮人民。光她們?nèi)齻€就為志愿軍戰(zhàn)士做了那么多的事,付出了那么多的血汗,可想而知,當年的朝鮮人民為志愿軍付出了多少代價,怎么不令人感動呢?說出你們的感動,說出心中的贊揚,最好能合適地選用反問句。
[設計意圖:情感噴涌時,讓學生適時地抒發(fā),并嘗試用反問句來表達情感,既能讓學生抒發(fā)自己對朝鮮人民的贊美之情,又加強學生對反問句表達效果的認識。]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第1-3自然段
二、課內(nèi)鏈接課外,仿寫段落
1.為了志愿軍,朝鮮大娘、小金花、大嫂可以超越國籍,不顧惜自己的身體,不顧惜親人的生命。她們?yōu)槭裁茨転橹驹杠姼冻鲞@樣高的代價呢?能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談談嗎?
[設計意圖:通過再次讀課文,體會無數(shù)志愿軍戰(zhàn)士也在朝鮮這片土地上灑下了鮮血,中朝人民的友誼是用兩國人民的鮮血凝成的。]
2.你還知道哪些有關(guān)中國人民志愿軍的故事?
3.讀《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片斷(節(jié)選志愿軍戰(zhàn)士感人的故事),讀后談感想。
4.師引:想一想,在依依惜別的時候,朝鮮人民會說些什么?請選擇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為角色,以她們的口吻,寫一個片斷,題目也是《再見了,親人》,同樣可以按“勸慰――敘事――抒情”的結(jié)構(gòu),用第二人稱來寫。
5.交流評析。(評析可重點引導學生從事例描寫是否感人,反問句運用是否恰當?shù)确矫嬲归_)
三、學習最后三個自然段
1.戰(zhàn)士即將啟程,列車就要開動,兩國人民捧著一顆顆赤誠的心向最親最愛的人告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三個自然段,體會怎樣才能讀出這份感情。(學生個人練習朗讀)
2.指名朗讀,學生評讀。
(從理解“再”入手,理解句中表現(xiàn)的眷戀、依戀、留戀之情。“再看一眼”、“再停留片刻”,似乎列車再停留片刻,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親人,也可以慰藉我們充滿離愁的心。)
3.創(chuàng)設情境引讀。
(1)師:戰(zhàn)士們登上了列車,望著這些可敬可愛的親人,望著這片曾經(jīng)灑過鮮血的土地,志愿軍從心底里發(fā)出了喊聲――生: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2)師:列車開始啟動,緊緊拉著的手松開了,列車前行,親人向后退去。戰(zhàn)士們多想再看他們一眼呀!于是,他們只好請求隆隆前進的列車――生:列車呀,請開得慢一點,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jīng)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3)師:然而,列車飛快地向前駛?cè)?,親人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戰(zhàn)士們只好揮手,大聲呼喊著――生: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4)告別的情景感人至深,現(xiàn)在你就是志愿軍戰(zhàn)士中的一位,讓我們一起深情地向朝鮮親人揮手告別――生齊讀4-6自然段。
四、小結(jié)
列車開走了,然而中朝兩國人民的心永遠連在一起。正如金日成首相所說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人民之間結(jié)成的深厚友誼將永遠留在朝鮮人民子子孫孫的心中。”
五、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推薦閱讀《誰是最可愛的人》。
板書設計:
練習設計:
1.讀一讀,寫一寫。
戰(zhàn)役、封鎖、暫時、硝煙、噩耗、剛強、大嫂、籃子、雪中送炭、同歸于盡、深情厚誼
2.選擇課文中的詞語填空:
(1)他是我們班( )一位能跳拉丁舞的同學。
(2)今天得到你們的捐贈,這真是( )啊!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你們的恩情。
(3)校廣播操比賽結(jié)束了,同學們都( )地等待成績的公布。
3.改成陳述句:
(1)這比山還高比沒得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會忘記?
(2)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嫌它不夠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4.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
為了志愿軍,大娘( ),為了志愿軍,小金花( ),為了志愿軍,大嫂( ),為了志愿軍,朝鮮人民( );為了朝鮮人民,志愿軍 ( )。所以說,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鮮血凝成的。
教學建議:
1.如果有條件,可布置學生課前搜集有關(guān)抗美援朝的圖片、故事等資料,也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電影《上甘嶺》《英雄兒女》等,以使學生對抗美援朝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體會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誼。
2.全文感情真摯,感人至深,是進行感情朗讀的好教材。在感情朗讀時,可以逐段進行巧妙引讀,在引讀中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語言感受能力和想象力,達到了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的目的。
3.在品悟志愿軍與朝鮮人民的情感時,可以逐段展開學習,重點品悟其中一段,從扶到放,培養(yǎng)學生自學及自主能力。
資料鏈接:
1.關(guān)于抗美援朝的資料:http://www.mzx.cn/kmyc
2.作者魏巍的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
15* 金色的魚鉤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滿懷深情地敘述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牢記部隊指導員的囑托,盡心盡力地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zhàn)士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感人事跡,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zhì)。課文用“金色的魚鉤”做課題,意義深刻。“魚鉤”記錄著老班長的英雄歷程,閃耀著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象征著老班長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這篇課文生動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進行細致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內(nèi)心世界。作者語言樸實,像講故事一樣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娓娓敘述,表達了對老班長的深切懷念。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為了使學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zhì)的教育,二是為了進一步訓練學生快速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應大力倡導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本案把過程本身作為一個課程目標,以學生自學探究為本,在自讀自悟中,讓學生感受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已為人的崇高品質(zhì)。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讀讀記記“顴骨、兩鬢、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品質(zhì)的教育。
3.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展現(xiàn)人物內(nèi)心的表達方法。
4.練習快速閱讀,簡要地復述故事。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含義。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課前布置收集有關(guān)長征的圖片、文字等資料,通過課前閱讀,熟悉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長征是世界軍事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一個由偉大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創(chuàng)造的奇跡。在這個奇跡的背后,是紅軍戰(zhàn)士歷盡的千難萬險,是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個老班長的故事。(板書課題,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直奔中心
1.請同學快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讀課文,讀時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變化,讀后談談感受。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暢談初讀后的感受,學生會談到會被班長為革命,為他人犧牲自己的品質(zhì)感動。這樣能及時釋放學生心中的感動,又能根據(jù)學情來展開下面的教學。]
三、精讀品析,體會情感
1、 同學們都被班長盡心盡力地照顧傷員而不顧自己的崇高品質(zhì)所感動。帶著這份感動再次走進課文,細細品讀描寫老班長的句子,想想它們?yōu)槭裁醋屇愀袆印?BR> 2、 品讀重點句:
---從外貌體會中心
(1)“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臉上布滿皺紋,兩鬢斑白,顯得十分蒼老。”
A.三十多歲的老班長為什么會有五六十歲老人的外貌特征?
( “滿臉的皺紋”證明他經(jīng)歷長期艱苦的革命斗爭。“斑白的兩鬢”說明他飽經(jīng)風霜的考驗。他“比我們還瘦得厲害”,反映他內(nèi)心為病號的擔憂和焦慮。)
B.抓住表現(xiàn)“蒼老”的重點詞朗讀,讀出感動。
(2)“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還一直用飽滿的情緒鼓勵著我們。”
(老班長勝利地完成了上級交給他的任務,可自己已經(jīng)衰弱到不能支撐的地步。這充分說明他對戰(zhàn)友的滿腔熱愛,對黨的高度忠誠。)
-――從語言、行動、神情體會中心
(1)學習“硬咽草根魚骨頭”片段
A.指名朗讀,讀后議論:為什么這個段落令人感動?
(抓住“皺緊眉頭”、“硬咽”等詞和“我”當時的心情,體會老班長的品質(zhì)。)
B.感情朗讀,注意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
(2)學習“夜里釣魚摸野菜”片段
A.自由朗讀,讀后議論:為什么這個片段令人感動?
(老班長非常辛苦,尋找食物極其艱難。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對黨的忠誠在堅持。)
B.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點詞朗讀。
(3)學習“耐心勸導小梁”片斷
“小聲點兒,小梁!咱們倆是黨員,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訴別人。”
“指導員把你們?nèi)齻€交給我。……我怎么向黨匯報?難道我能說‘指導員,我把同志們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難出來了’?”
A.說出內(nèi)心感受,為什么讓你感動?
(老班長意在穩(wěn)定小病號的情緒,保護他們的身體,堅持走出草地,完成黨交給的任務。他寧愿為別人操碎心,也不讓別人為他有半點憂。)
B.指導朗讀
(4)學習“命令戰(zhàn)士喝魚湯”片段
A.學生自由朗讀這一片段內(nèi)容,并觀察課文插圖,想象小梁和老班長的心理活動。
B.思考:老班長前后的表情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
(“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那種欲吃不能,欲罷不行的神態(tài),反映了老班長堅定不移的革命意志,為病號吃苦,為革命受難的高貴品質(zhì)。病號不吃,老班長“皺起眉頭”;吃了,“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一絲笑意”。強烈的對比,鮮明的映襯,把他為誰憂愁、為誰欣喜,為啥痛苦、為啥歡樂表現(xiàn)得一清二楚。)
C.指導朗讀“我端起搪瓷碗,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邊。”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鉛塊似的,沉重極了。”
(5)學習“奄奄一息讓魚湯”片段
A.自由輕聲讀這部分內(nèi)容,注意自己內(nèi)心的感情。
B.說出內(nèi)心感受,并說說為什么有這樣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臨終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責任,不忘黨的重托,不忘奉獻最后一分光和熱。)
C.指導分角色朗讀。
(注意讀出老班長身體已經(jīng)極度虛弱,又對戰(zhàn)士們充滿牽掛和關(guān)愛。戰(zhàn)士們心急如焚,無盡的擔心和難過,最后悲痛欲絕、催人淚下的呼喊。)
四、品味金色,升華情感
師引:可親、可敬的老班長永遠離開了我們,戰(zhàn)士們撕心裂肺的呼喊也無法喚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戰(zhàn)士們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誠和無私完成了黨的囑托。他永遠地留在了那片無邊無際的草地上,留給戰(zhàn)士們的只有那根用縫衣針做成的釣魚鉤。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為什么說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讀中心句。
五、創(chuàng)設情境,復述課文
1.作者要用魚鉤教育后代,學習老前輩為了革命事業(yè)的成功,為了戰(zhàn)友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高貴品質(zhì)?,F(xiàn)在我們來到革命烈士紀念館,同學們能以講解員的身份,向前來參觀的人講述“金色的魚鉤”的故事嗎?
講解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敘述的條理要清楚,可采用倒敘方法進行敘述。(2)注意把課文感人的場面表達出來,渲染出故事的情境,從而使聽眾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
2.同學們練習后復述。
六、布置作業(yè)
1.把最讓你感動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讀來體現(xiàn)。
2.課后實踐活動:可組織長征題材故事會、圖片展覽會等。
板書設計:
練習設計:
1.看拼音寫詞語。
Yán lì liǎng bǎn bān bái shōu liǎn cū cāo xǐ chū wàng wài
( ) ( ) ( ) ( ) ( )
chōu yē wú biān wú yá rè qì téng téng yǎn yǎn yī xī
( ) ( ) ( ) ( )
2.想想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 我覺著好像有萬根鋼針扎著喉管。( )
(2) 覺得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邊。( )
(3) 可是我的心里像塞了鉛塊似的,沉重極了。( )
3.給下面的句子加上標點。
(1) 有一次□我禁不住問他□□老班長□你怎么不吃魚啊□□
(2)□老班長□你吃啊□我們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guī)缀跻蕹鰜砹恕?BR> 4.為什么說“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5.你還知道紅軍長征的哪些故事?能說給你的同學及朋友聽嗎?
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可提前讓學生查閱歷史資料,了解故事背景,為理解老班長的高尚品質(zhì)奠定基礎。也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學習過的毛澤東寫的《長征》詩,根據(jù)自己的了解講一講長征的相關(guān)知識,使學生對長征有進一步的認識。
2.這篇文章篇幅較長,故事性強,應有意識地進行快速閱讀的訓練??删驼n題質(zhì)疑“課文的題目是‘金色的魚鉤’,這個魚鉤真的是金色的嗎?”學生初讀課文,在學生明白課文是寫老班長的時候,再引導讀劃表現(xiàn)老班長崇高品質(zhì)的句子展開深入地討論。
資料鏈接:
1.課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連接段的川西北草原,縱橫300余公里,海拔在3 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澤。水草盤根錯節(jié),結(jié)成片片草甸,覆蓋于沼澤之上。草地氣候極為惡劣,年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下,雨雪風雹來去無常。過草地是紅軍長征中最艱難的行軍。行軍時,稍不小心,就會陷入泥潭,遭受滅頂之災。紅軍戰(zhàn)士憑著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和鋼鐵般堅強的意志,戰(zhàn)勝千難萬險,走出了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
2.有關(guān)長征網(wǎng)站:http://changzheng.china1840-1949.net.cn/
16 橋
教材簡析:
本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chǎn)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wěn)、高風亮節(jié)、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這座橋梁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nèi)含。
這篇課文情節(jié)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方法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1)構(gòu)思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前后照應,這樣安排結(jié)構(gòu),達到了震撼人心的藝術(shù)效果。(2)本文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xiàn)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繼續(xù)引導學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二是幫助學生在讀書思考中領(lǐng)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設計理念:
《橋》一課語言通俗,但蘊涵于字里行間的感情深沉而摯烈。根據(jù)教材特點,本案設計了“在速讀中整體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情、語言”,體味人物內(nèi)心情感,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點燃學生情感,引發(fā)真情,促進學生主動探求,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獰笑、擁戴、放肆、呻吟、攙扶、祭奠、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品味語言中深刻感悟老支書在危難面前所表現(xiàn)出來的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3.積累課文特色語言,了解課文布局謀篇、人物刻畫、環(huán)境描寫等方面的表達特點。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chǎn)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
準備一段洪災的錄像資料。
以上內(nèi)容由出國留學網(wǎng)范文頻道提供,如果您覺得本站的信息還不能完美解決您的問題,可以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地址:editor@liuxue86.com,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內(nèi)為您解答。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語文教師工作計劃 | 語文老師工作計劃 | 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語文教師工作計劃 | 語文老師工作計劃 | 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