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國考模擬申論試題及解析

字號:


    2015國考模擬申論試題及解析,由出國留學網申論欄目為您提供,希望對您會有所幫助:
    注意事項
        1.本題本由給定資料與作答要求兩部分構成,考試時限為180分鐘。其中,閱讀給定資料參考時限為60分鐘,作答參考時限為120分鐘。滿分100分。
    2.請在題本、答題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填寫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并用2B鉛筆在準考證號對應的數字上填涂。
    3.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指定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的作答無效!
    4.待監(jiān)考人員宣布考試開始后,你才可以開始答題。
    5.所有題目一律使用現代漢語作答。未按答題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監(jiān)考人員宣布考試結束時,考生應立即停止作答,將題本、答題卡和草稿紙留在桌上,在考生座次表對應準考證號、姓名欄內簽字確認后方可離開。
    嚴禁折疊答題卡!
    給定資料
    1.網友調侃國人集體闖紅燈現象,將其稱之為“中國式過馬路”,認為只要“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其中一則消息稱,僅某市每月因“中國式過馬路”導致的交通事故就多達四五十起。許多人認為,這種做法是因為大家交通安全意識淡薄所致。
    行人“闖紅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違法成本”太低了。“只要我們大家一起過馬路,就沒有車敢撞我們。”“就是這一兩次,應該不要緊的。”這是關于“中國式過馬路”的主要聲音,只要一個匆忙的理由,就可以置交通法規(guī)不顧,橫闖紅燈而去,而許多正常行駛的機動車不得不小心翼翼對“闖紅燈”行人進行避讓。
    近些年,我國對機動車安全駕駛的要求更加嚴格,在許多城市大量“高清攝像頭”的“監(jiān)督”之下,司機對于闖紅燈可以免于處罰的僥幸心理已經越來越少,特別是在一些重點路段,機動車都要嚴格按照標志線通行,否則都會受到處罰。
    那么,由此而發(fā),我們是不是考慮可以加大對行人闖紅燈的“處罰”呢?想說明的一點,這種處罰不能只是罰款了事,更重要的是加強對行人的安全意識教育,形成全民安全出行的氛圍。在蘭州市許多路口安排了交通協(xié)管員,每當有行人“闖紅燈”時,協(xié)管員就會吹響清脆的哨聲,許多闖紅燈的行人“不得不”在眾目睽睽之下停下自己違法的腳步。
    “中國式過馬路”的出現還與汽車日益普及、中國汽車文明還沒有建立起來有很大關系?,F在,路上的汽車越來越多,開車人的素養(yǎng)卻沒有“與日俱增”。我們在任何一個街頭,都可以看到汽車違章的現象發(fā)生,特別是汽車遭遇行人,更是擺出一副強者的架勢,對行人構成極大威脅。比如交規(guī)中規(guī)定的汽車在右轉時,要保證綠燈正常通過馬路的行人安全,但我們很少見到司機能夠做到,往往是開車人鳴著喇叭,呼嘯而去。一些開車人為搶道互不相讓、變道不打轉向燈、隨意闖紅燈、經過斑馬線不減速等不文明現象,可謂比比皆是。
    “開車的時候罵走路的,走路的時候罵開車的。”隨著汽車時代的來臨,人車矛盾凸顯,除了行人應加強自身的安全出行意識之外,為行人創(chuàng)造安全出行的環(huán)境更不可少。
    在一些城市,行走已經變成一件“很危險”的事情。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大小城市都是道路越修越寬,人行道越來越窄。而一些城市在窄窄的非機動車道上,又規(guī)劃了一些停車位來日夜收費,再加上亂停車的機動車,于是,無路可走的行人走上了非機動車道,非機動車走上了快速道。有的紅綠燈時間間隔太短,來不及讓行人通過。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一些行人“闖紅燈”之類的行為,客觀上是由于城市交通規(guī)劃和管理不足造成的。
    “中國式過馬路”的出現,折射出了一系列社會管理的問題,同時,也對如何提高民族素質、建立良好社會文明、提升社會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城市是大家共有的家園,如果法規(guī)執(zhí)行不嚴,任由汽車殺機四伏,人人自危,老百姓不會有安寧和幸福感。
    一個城市汽車文明程度的高低,基本等同于這個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的高低。良好的習慣需要嚴格的遵守。如果一個城市交通管理混亂,各種交通違規(guī)行為又不用付出多少成本,只會劣幣驅良幣,讓不文明者更猖獗,把文明者逼得不文明。
    經濟學家梁小民曾寫道:“歐洲的馬路并不比中國的寬,但交通秩序相當好,幾乎沒有酒后駕車、違章行車、搶道等違章行為。在沒有紅燈的地方車總是禮讓行人。過去我也曾為中國汽車太多而發(fā)愁,到了歐洲才知道,汽車多少無關緊要,關鍵是有沒有汽車文明。”因此,汽車文明的建立,才是消除“中國式過馬路”的前提。
    2.2012年“雙節(jié)”長假(中秋節(jié)、國慶節(jié))首日,全國各地相當多的高速公路成了“停車場”。做操、遛狗、踢毽子,免費的高速上演全民健身運動,成為“中國式擁堵”中的一道別樣風景,引發(fā)輿論對免費高速新政的抱怨和質疑。
    中國是全世界收費公路最多的國家。全世界70%的收費公路在中國。收費公路多,增加出行和旅游負擔,也擋住了一部分人出行和旅游的路。一旦節(jié)日免費,出行和旅游的欲望增加,人員增多,高速公路必然擁堵。
    2012年高速路堵車的現象確實比以前要嚴重:因為免費,民眾都想吃免費午餐,以致客流量增加了三四倍。在原本車流密集的情況下,任何道路的交通都有可能癱瘓。
    必須注意到,高速擁堵深層次的問題不只是民眾都想擠在雙節(jié)吃免費午餐,而是多種原因的積累和疊加所致。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家用轎車的增加,道路交通壓力在所難免,特別是一些新手上路,違章駕駛普遍,更成為高速擁堵的直接原因。交通部的監(jiān)測顯示,交通事故占全部公路阻斷事件的80%,成為路網運行壓力較大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13億人口的中國,交通資源嚴重不足。有數據統(tǒng)計稱,中國公路人均里程數僅為發(fā)達國家的20%。中國人均鐵路約6厘米,僅相當一根香煙的長度。高速公路總里程雖然居世界第二,人均里程同樣少得可憐。一方面人口眾多,一方面人均交通資源數量少得出奇,加之節(jié)假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交通擁堵是不可避免的。
    此次高速免費的情景是一面鏡子,照出中國目前的用車現狀:急躁、煩亂、缺乏規(guī)矩、沒有文明。
    “十一”長假部分高速公路上追尾、刮擦等小事故接連不斷。事故發(fā)生后,由于應急車道立即被后車堵死,為處理事故,路政清障工作人員與高速交警不得不從另一側進入現場,有時還要逆行。一起本來可以快速解決的事故可能需要數小時,尤其是出現人員受傷等重大事故時,被堵住的可能就是“生命通道”。
    許多重要的高速公路出入口都出現了排長龍的大軍。然而不和諧的畫面出現了,在大家等著過站口的同時,“見縫插針”、亂扔垃圾、亂按喇叭的現象非常多。最為嚴重的就是亂扔垃圾!在收費站附近的路口,地上的垃圾讓人觸目驚心!交警表示,高速路上亂扔垃圾容易阻擋其他車輛的視野或引發(fā)其他事故。
    高速路服務區(qū)的服務壓力同時倍增,在很多高速服務區(qū)都停滿了各式車輛,有不少車輛隨便就停放在了洗手間門口、加油站通道,影響其他車輛通行。某高速公路的伶俐服務區(qū)數次因上述行為出現擁堵,高速交警部門不得不臨時封閉該服務區(qū),暫時禁止其他車輛進入。
    從連日來傳媒的跟蹤報道中,不難發(fā)現車禍頻發(fā)、管理滯后等是造成擁堵的重要原因。高速免費首日,全國一共發(fā)生了7390起交通事故,這對于海量車流下脆弱運行的道路系統(tǒng)來說無疑是又一個梗阻。這其中固然有車主交通素質、文明意識需要提高的原因,但如何快速處理事故、迅速疏導車流,同樣是有關部門應該做好的管理功課。
    免費高速新政引發(fā)的擁堵恰恰反映了各種“公共福利饑渴”和公共產品的不足,在民眾的抱怨聲中,政府應該正視這種“饑渴”背后的民眾焦慮。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越高,社會福利支出水平也應當越高。隨著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和福利體系的變化,政府應調整公共財政支出結構,創(chuàng)造條件給民眾增加更多免費公共產品,讓高速公路免費常態(tài)化。
    這些年,我國的公共財政和公共財富空前充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政府應在惠民的細節(jié)上“讓步”,并尋找解決問題的處方。相關機構應該關心的是,對于高速公路免費這項讓人叫好的新政,免費之后又該怎樣治理擁堵?不能因噎廢食,讓擁堵成為繼續(xù)收費的理由。
    我們注意到,相關機構僅僅規(guī)定高速公路節(jié)日期間免費,但對免費以后出現的安全問題和擁堵問題缺乏緊急預案。面對“免費”與“擁堵”迎頭相撞的新難題,從管理部門到路橋企業(yè),正面臨新的壓力與挑戰(zhàn):怎樣順應路橋資源逐漸走向免費、公益的新趨勢,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提供優(yōu)質服務?
    在山東濟南的一些高速入口,工作人員站在車道邊手工發(fā)高速卡,車輛基本不用停車即可通行,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讓車主們直呼“給力”。這對當局來說不失為一個好的借鑒,只要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問題總能得到解決。
    當然,必須看到,高速免費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缺乏規(guī)劃的前提下,直接對高速公路免費很可能造成常態(tài)性的交通癱瘓。必須堅持循序漸進,通過收費額度預估人員增減人數,對城市群之間的軌道交通也應進行良好布局,以加強疏導。
    3.剛剛進入黃金周長假,中國多地景區(qū)出現客流“井噴”,規(guī)模震撼,到處摩肩接踵,人潮涌動。多位專家表示,從擁擠的交通到擠爆景區(qū)的人潮,種種現象都是國人“假日渴求”的表現,其背后是生活條件提高、帶薪休假制度難以落實等系列因素。
    各大景區(qū)雖賺了個盆滿缽滿,卻把成本和風險推給了游客。人滿為患之下,景區(qū)的服務質量根本無法保證,景區(qū)休閑、飲食等消費借機暴漲,游客花了比平時高出許多倍的價錢,得到的卻是劣質的服務,游客的安全也無法保障。
    有網民的微博全面描述了假日期間全國景區(qū)爆棚的“盛況”:“國慶長假前三天,華山數萬人滯留、普陀山2萬多人滯留、麗江上萬游客找不到住處、大梅沙海灘人多得看不到沙子、三亞海灘成垃圾場、鼓浪嶼‘淪陷’、西湖見人不見橋、黃山游客爆滿、九寨溝深夜12點赴溝道路紋絲不動、故宮人山人海、長城不分內外。”
    某游客感慨:“這哪是看景,完全是看人。景區(qū)指示牌幾乎沒有,暈頭轉向找入口、出口。售票處、洗手間、停車場秩序一塌糊涂,但停車費收起來又毫不手軟。”
    巨大人流更幾乎釀成險情,“H山爆棚事件”就是典型例子。H景區(qū)管委會旅游處處長W表示,10月2日,有27000余名游客在半日之內涌入H東線景區(qū),在瓦廟溝內滯留。在山上寬窄不過兩米的山間險峻的道路上,橫著擠了不下五六人,十余米的路上竟有一兩百人。至當日下午4時許,約2000名游客滯留在索道下站,排隊長達3小時。部分游客情緒激動,要求退票并封堵了H景區(qū)的入口,造成管委會接送游客下山的中巴車無法正常運行。而大部分游客在上山前已經購買了往返車票,無奈徒步下山,加劇了擁堵現象。
    游客滯留的消息在網絡上迅速擴散,當地政府、公安、救援隊、志愿者、民間救援組織,還有一些熱心市民參與救援。截至3日零時許,大部分游客安全下山。幾十名老弱病者由景區(qū)派車接應,安排山下就近住宿,景區(qū)也已承諾退票。
    S省社科院副院長F表示,“H爆棚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暢通與管理欠缺。景區(qū)與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規(guī)劃、預報和引導作用。
    F說,目前中國帶薪休假等制度不完善。國家采取集中放假的方式,必然會導致游客扎堆出行、熱點景區(qū)擁堵。他建議,景區(qū)和政府有關部門,不僅要統(tǒng)計每日接待游客數量,還應該根據可容納游客上限,通過廣播、微博、網站等媒體實時傳播信息,主動發(fā)布安全預警,方便游客進行出行選擇。
    J省旅游部門相關人士分析,2012年雙節(jié)疊加,假期拉長,旅游需求旺盛,再加上高速路免費通行激發(fā)了人們的旅游消費熱情。
    某大學旅游研究所所長Z認為,景區(qū)管理容量的問題與管理效率、旅游的物理容量、游客游完全程所需的時間等有關,應當綜合計算,給出最佳游客數量。但我國的景點一直以來并沒有嚴格的人流控制,所以導致出現人山人海、旅游體驗也隨之下降的局面。
    Z說,國外有些景點會采用預訂的方式,將通過網絡和電話提前訂票的給予折扣優(yōu)惠,鼓勵大家提前預訂,景區(qū)提前做好準備。景區(qū)也應該及時做好信息公布,讓游客出游之前有所了解,以便及時調整行程。
    專家認為,要解決長假景區(qū)“不堪重負”的問題,應通過制度設計將“假日渴求”轉化為“細水長流”。既減輕交通、景區(qū)的負擔,也切實提高國民的出游質量。
    
申論真題 申論答案 申論熱點 申論范文 申論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