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2015宿遷市重點中學高三聯(lián)考語文試題及答案由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頻道為您精心提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絕密★啟用前
2015屆高三下學期期初開學聯(lián)考
語 文 試 卷 2015-03-07
注意事項:
1、 答題前,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試號、考試科目涂寫在答題卡上??荚嚱Y(jié)束,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2、 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yīng)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3、 考試結(jié)束,考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否則不予計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15分)
1.下列詞語中,字形和加點的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摩擦力 名門旺族 對稱(chèn) 殞(yǔn)身不恤
B.挖墻腳 轉(zhuǎn)彎抹角 雋(juàn)永 嗤(chī)之以鼻
C.紀傳體 多難興邦 叨(dāo)擾 佶(jí)屈聱牙
D.猶其 整齊劃一 傾軋(yà) 囤(tún)積居奇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處依次填入成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3分)
由于感到美國對中國崛起面臨 的問題,日本借釣魚島問題試圖修憲,行使所謂“集體自衛(wèi)權(quán)”,組建“釣魚島專屬部隊”……種種跡象表明,日本軍國主義已有 之勢。中國人民對日本的挑釁行徑保持警惕是 的。
A. 鞭長莫及 死灰復燃 無可非議 B. 望塵莫及 東山再起 無可非議
C. 鞭長莫及 死灰復燃 無可厚非 D. 望塵莫及 東山再起 無可厚非
3.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語段,排序最恰當?shù)囊唤M是( )(3分)
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②因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會不同
③在一定意義上,人是教育的產(chǎn)物
④衡量一種教育的優(yōu)劣,不但要用社會的尺度,看它能否為社會培養(yǎng)有用的人
⑤看它是拓展了還是縮減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⑥當然,這里說的教育是廣義的,不限于學習教育
A.④①⑤⑥②③ B.④⑤②③①⑥ C.③②④⑤⑥① D.③②⑥④①⑤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這部對話式作品中,作者闡明了對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堅持信仰、愛憎分明等被現(xiàn)代性所遮蔽的人類理想精神的張揚。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卻能夠慧眼獨具,將之信手拈來,尋找其敘述的價值,成為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
C.過于重視教育功能,文學作品會出現(xiàn)理性捆綁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無藝術(shù)性,變成干巴巴說教的現(xiàn)象。
D.批評學生首先要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否則批評過頭或無端發(fā)泄憤怒,很可能造成對毫不知情或偶有小錯的人受到傷害。
5. 根據(jù)下列材料要點,為“青奧會”下定義。(3分)
①青奧會是為14至18歲青年人設(shè)計的綜合運動會。
②它是國際奧委會于2007年,在現(xiàn)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的倡議下創(chuàng)辦的。
③這項體育賽事糅合了體育、教育和文化等領(lǐng)域的內(nèi)容。
④這個綜合運動會旨在青少年中廣泛傳播“卓越、友誼、尊重”的奧林匹克理念,讓青年們從運動中收獲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與荊南樂秀才書
(宋)歐陽修
修頓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來,屢辱見過。又辱以所業(yè)一編,先之啟事,及門而贄。田秀才西來,辱書;其后予家奴自府還縣,比又辱書。仆有罪之人,人所共棄,而足下見禮如此,何以當之?當之未暇答,宜遂絕,而再辱書;再而未答,益宜絕,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窮賤之人爾,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蓋足下力學好問,急于自為謀而然也。然蒙索仆所為文字者,此似有所過聽也。
仆少從進士舉于有司,學為詩賦,以備程試,凡三舉而得第。與士君子相識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從相愛之私,或過稱其文字。故使足下聞仆虛名,而欲見其所為者,由此也。
仆少孤貧,貪祿仕以養(yǎng)親,不暇就師窮經(jīng),以學圣人之遺業(yè)。而涉獵書史,姑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蠹經(jīng)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于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過采,屢以先多士。及得第已來,自以前所為不足以稱有司之舉而當長者之知,始大改其為,庶幾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學成而身辱,為彼則獲譽,為此則受禍,此明效也。
夫時文雖曰浮巧,然其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強為之,故比時人之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祿仕而竊名譽者,順時故也。先輩①少年志盛,方欲取榮譽于世,則莫若順時。天圣中,天子下詔書,敕學者去浮華,其后風俗大變。今時之士大夫所為,彬彬有兩漢之風矣。先輩往學之,非徒足以順時取譽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齊肩于兩漢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為既不足學,其后所為慎不可學,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為者,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敝^夫人方困時,其言不為人所信也。今可謂困矣,安足為足下所取信哉?辱書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輩:對樂秀才的尊稱。
6.解釋下面加點的字。(4分)
(1)及門而贄 贄:__________________
(2)而又辱之 辱:__________________
(3)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為 徘徊:_________________
(4)敕學者去浮華 敕: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對當時的應(yīng)舉文字,頗有微詞,但樂生意欲參加科舉考試,所以只能建議他“順時”而為。
B.作者因?qū)憰r文而遭毀譽,認為自己不值得樂生學習、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請求。
C.作者認為要作文,就應(yīng)該學習古人,去除淺薄雕飾的文字與習氣,才能達到兩漢那樣文質(zhì)彬彬的境界。
D.本文語言樸實,感情真摯,表達委婉;通過現(xiàn)身說法,運用對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對時文的不同看法。
8.結(jié)合全文,歐陽修認為自己的文章“不足學”“不可學”的原因有哪些?(3分)
9.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然蒙索仆所為文字者,此似有所過聽也。
(2)皆穿蠹經(jīng)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
(3)謂夫人方困時,其言不為人所信也。
三、古詩詞鑒賞(10分)
1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雨嘆三首(其一)①
杜甫
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②顏色鮮。著葉滿枝翠羽蓋,開花無數(shù)黃金錢。
涼風蕭蕭吹汝急,恐汝后時難獨立。堂上書生空白頭,臨風三嗅馨香泣。
注:①天寶十三載(754年)的秋天,關(guān)中一帶大雨,六十余日不止,莊稼遭受了很大損失。玄宗很憂慮,宰相楊囯忠挑選一些未受災(zāi)害的禾苗獻上,說:“雨雖多,不害稼。”杜甫這時候正困守長安。②決明:一種植物,有羽狀復葉,秋日開黃花。
(1)在前四句中,詩人運用了哪些手法描寫“決明”?請簡要分析(2分)
(2)詩歌塑造了“決明”怎樣的形象?(4分)
(3)清代仇兆鰲在《杜詩詳注》中評說這首詩“語雖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認為詩中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jié)合詩句加以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 浮光躍金,__________。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3) 人生如夢,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夕攬洲之宿莽。
(5) 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聲。
(6) 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濁酒杯。
(7) 君子矜而不爭,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五、現(xiàn)代文閱讀:文學類文本(20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題。
我受苦受難的兄弟呀
葉傾城
我是“外地來京人員”,初到北京,一切有“劉姥姥進大觀園”的狂喜。在車上一直憑窗張望,一會兒看一大堆金發(fā)外國人,一會兒又留意遙遙的過山車,突然我大叫:“馬,馬,活的馬,馬在走路?!睗M車人大笑。
的確,我是來了北京,才能想象城市里還有馬車。時常是賣水果的,夏天是西瓜香瓜,其他季節(jié)什么都有,但都是廉賤的,絕對沒有賣火龍果的。攤主不怎么吆喝,只是坐在車幫上,手里玩弄著一根系了很多七彩化纖繩子的鞭子。而他的馬,就在車前站著,有時候啃一點兒干草。我觀察了很久,才確定馬不能像駱駝或者大象那樣跪下來,草在地上,它就把雙腿分開,脖子探得長長的,頭控得低低地,默默咀嚼,默默反芻。人和馬,都很安靜。
我喜歡馬,覺得它美麗,頸背的線條既柔和又矯健。拉車的馬大概沒什么名種,灰白、黃褐、泥色,雜色斑駁,馬尾偶爾擺蕩一下——我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電影,因為有個執(zhí)著的知識分子,不管其他人如何打擾他,都要講完“馬尾巴的功能”。馬兒們都有明亮的大眼睛,眼皮垂著,有一種良人處子般的溫馴。我想去輕觸它的鬃毛,但我不敢。
“馬,咬人嗎?”我終于忍不住問。攤主嘩地笑開:“不咬,它可聽話呢?!薄澳牵夷芪顾c東西吃嗎?”
我找到一顆巧克力,手欲伸不敢伸地,給它。馬是聞到了食物的味道嗎或者出于本能判斷,知道這是一個喂食動作?它低頭來俯就,滾熱的鼻息噴在我手心,像火車的汽笛。我害怕,手越壓越低,馬突然一個猛低頭,卷走了巧克力,它的舌頭,粗糙而熱濕,令人印象深刻。
因為有一匹馬吃過我的糖,我覺得我與全世界的馬,都交上了朋友。每次在路上遇到馬,我都會多看幾眼。夏天時,馬的鬃毛被剪得極短,齊齊整整,像時髦男孩子的板寸。我看著就想笑,也覺得心里很暖,農(nóng)業(yè)社會人與牲口的情,還留存著。
下午時分,我在三環(huán)上,車少人稀,對面車道卻突發(fā)混亂,幾輛車緊急剎車、避讓,帶出一片刺耳的摩擦聲。而一輛馬車,正逆行疾馳,車主策馬揚鞭,馬蹄在柏油路上打出一片“答答”。我正錯愕,身邊的的士司機說:“得,遇到城管的了?!蔽覒n心忡忡地問:“抓到會罰多少呀?”“咳,這一車果子,都不夠罰的?!?BR> 很久我都忘不掉那在三環(huán)上逆向狂跑的馬,四蹄如此驚惶。我問老公:“如果一輛車和一匹馬撞上了,誰會贏?”他大笑不已:“你居然還是理工科出身,”然后才說,“你忘了馬力這個詞嗎?捷達的馬力最高可以達到300多。”那么這場PK,一旦發(fā)生,車會完勝!霎時間我想到了悲嘶、血肉橫飛、粉身碎骨……
我當然知道北京是一所城市,而馬屬于鄉(xiāng)村。我完全承認馬不應(yīng)該進來,但是,誰有頭發(fā)愿意裝禿子?誰開得起寶馬會自駕一輛馬車?報上有這樣的新聞,為了躲避城管的追捕——他們一定是開著車的,咆哮的機器怪獸,著急的馬車主用小刀刺馬:馬兒你快點跑呀快點跑……血,點點滴滴,灑了一路。那是同一只手,同一把刀,為它剪鬃的,以及刺向它身體的。
我想起很多年前,尼采在路上,看到一個農(nóng)夫在鞭打自己的驢,尼采不顧一切上前救護,抱著驢頭失聲痛哭:我受苦受難的兄弟呀……
12.文章開頭一句“我是‘外地來京人員’”有什么作用?(4分)
13. 文章著力敘寫給馬喂巧克力和馬車逆行疾馳這兩件事的意圖是什么?(6分)
14.結(jié)合全文,說說作者對“馬車進城”有怎樣的觀點?(4分)
15.本文曾以“馬在走路”為題發(fā)表。你認為原來的題目和現(xiàn)在的題目哪一個更好一些?請說明理由。(6分)
六、現(xiàn)代文閱讀:論述類文本(18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題。
中國式過馬路
①在歐美各大城市,紅燈一亮,行人自然在馬路兩旁戳立不動,綠燈一開,魚貫而過,自覺得近乎條件反射。而在中國,“湊夠一撮人馬上走,和紅綠燈無關(guān)”卻成了“中國式過馬路”的經(jīng)典概括。
②西方的汽車文明和馬路文明,常常讓我們汗顏,并且往往引申出一個結(jié)論:人家真文明,真守法。由此又產(chǎn)生了九斤老太式的喟嘆:中國人的法律觀念太差了。在我看來,“中國式過馬路”不僅僅是中國汽車文明和馬路文明的落后寫照,更是中國政治文明的一個生動標本。
③“中國式過馬路”凸顯的,是中國人集體漠視規(guī)則意識。在中國,規(guī)則意識很早就有,格言古語都有強調(diào),最著名的便是“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但規(guī)則存在,并不一定得到廣泛認可,除了信奉法家思想的秦以外基本沒有在中國占據(jù)過統(tǒng)治和主導地位。另一原因,是大多數(shù)中國人抱著實用主義的態(tài)度去對待規(guī)則;而并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自覺遵守規(guī)則,把遵守規(guī)則內(nèi)化為人格的一部分。對我利大于弊的,便去遵守和利用;反之,則無視?!办`活變通”被贊揚,盡管這種“變通”有時是違背法律和道德的,但只要在當時得到好處,就大行其道。
④另外,中國傳統(tǒng)的特權(quán)思想根深蒂固。在許多人心里,不但不以遵守規(guī)則為榮,反以踐踏規(guī)則為榮。紅燈來了,大大咧咧闖過去,習以為常。闖紅燈被監(jiān)控紀錄,靠疏通關(guān)系,不受處罰,那更是沾沾自喜。踐踏規(guī)則而逍遙法外,就是一種讓別人羨慕嫉妒恨的特權(quán)享受。享受特權(quán),不單是特權(quán)者的習慣,也是無權(quán)者的幻想。
⑤“中國式過馬路”凸顯的,是中國人破壞規(guī)則的集體撮合。在許多中國人潛意識里,破壞規(guī)則,不是破壞“與其他公民平等的契約”,而是挑戰(zhàn)了規(guī)則的制定者。闖了紅燈,絕不會意識到這是破壞了基于平等契約精神的公共秩序,而是慶幸自己沒被規(guī)則制定者逮著,于是怡然自得于一種違規(guī)快感。對于一個習慣禁錮意識形態(tài)的國家來說,人們破壞規(guī)則的違規(guī)快感,似乎被賦予了精神獨立和彰顯個性的魔力,自覺不自覺地與挑戰(zhàn)制度、追求自由變得相關(guān),從而自我消解了破壞規(guī)則所產(chǎn)生的心理窘迫和道德恥感。
⑥喜歡“湊夠一撮人”結(jié)伴破壞規(guī)則,一是“渾水摸魚”的從眾心理,二是“法不責眾”的人治文化。顯然,那些破壞規(guī)則者,雖然都明知其行為不光彩,并且要被追究責任,但是在集體行為的迷彩服和法不責眾的防彈衣下,卻又放縱自我?!皽悏蛞淮槿恕钡脑V求,有合法合理的,也難免有漫天要價、私利膨脹和漠視公共利益的。
⑦康德曾說:“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中喚起的敬畏越會歷久彌新,一個是頭上浩瀚的星空,另一個是心中的道德律令?!被谄降绕跫s精神的規(guī)則和道德律令,一直是中國人的心靈稀缺物。
16.在作者看來,“中國式過馬路”的深層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6分)
17.簡要概括本文的論證思路。(6分)
18.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康德的話有什么作用。(6分)
七、作文(70分)
19.閱讀下列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禪師有個愛抱怨的弟子。一天,禪師將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讓弟子喝,弟子說:咸得發(fā)苦。禪師又把更多的鹽撒進湖里,讓弟子再嘗湖水。弟子喝后說:純凈甜美。禪師說:生命中的痛苦是鹽,它的咸淡取決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還是一片湖?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除詩歌外),自擬標題;不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義的范圍,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語文附加題(總分40分)
一、 閱讀材料,完成19—21題。(10分)
20.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6處)(6分)
研味《孝》、《老》,則知文質(zhì)附乎性情;詳覽《莊》、《韓》,則見華實過乎淫侈。若 擇 源 于 涇 渭 之 流 按 轡 于 邪 正 之 路 亦 可 以 馭 文 采 矣 夫 鉛 黛 所 以 飾 容 而 盼 倩 生 于 淑 姿 文 采 所 以 飾 言 而 辯 麗 本 于 情 性。故情者文之經(jīng),辭者理之緯;經(jīng)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
(選自《文心雕龍•情采第三十一》)
21.《文心雕龍》是 (朝代) (作者)創(chuàng)作的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的文藝理論著作。(2分)
22.什么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宗旨?根據(jù)這段文字,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二、名著閱讀題(15分)
23.下列有關(guān)名著的說明,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 )
A. 被免職的這一年,葛朗臺接連得了三筆遺產(chǎn),先是丈母德•拉戈迪尼埃太太的,接著是太太的外公德•拉貝特利耶先生的,最后是他自己的外婆,冉蒂耶太太的。
B. 《家》中的主人公覺新遇事總是采用“作揖主義”、“無抵抗主義”,雖深愛丫頭鳴鳳,卻最終屈從父輩用拈鬮為他定的親事,匆匆完婚。
C. 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繁憩F(xiàn)人在“充滿暴力與死亡的現(xiàn)實世界中” 表現(xiàn)出來的勇氣?!叭丝梢允。豢梢员粨魯 保@是《老人與?!芬辉購娬{(diào)的。
D. 《三國演義》中智者的化身當屬諸葛亮,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之事,書中記敘了有關(guān)他許多膾炙人口的事跡,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七擒孟獲”、“空城計”、“智退司馬懿”、“揮淚斬馬謖”、“賺城斬車胄”等。
E. 吳蓀甫和同道成立了一個銀行,并收購了幾個工廠。由于戰(zhàn)事頻繁,企業(yè)發(fā)展受扼制,吳蓀甫面臨困境。盡管如此,此時的他還是為自己打氣,要干下去。
24. 簡答題(10分)
(1)《紅樓夢》第三十七回,大觀園眾女子及寶玉第一次結(jié)詩社,進行了哪些結(jié)社活動?(5分)
(2)魯迅的作品《藥》采用了“明暗雙線”的結(jié)構(gòu),分別是指哪兩條線索?雙線是通過什么交織在一起的? (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5—27題。
鄉(xiāng)愁是一種高貴的人類情感。
對 一座城市懷有“鄉(xiāng)愁”,這似乎是一個悖論。中文語境中,鄉(xiāng)愁多關(guān)乎鄉(xiāng)土、鄉(xiāng)情,城市實際上被無情地拋在一邊。然而,從希臘詞源上說,鄉(xiāng)愁(“nostos”+“algie”)并不局限于思鄉(xiāng)之情,它是一種對過去的無名的疼惜,城市故土自然也包括其中。時至 今日,鄉(xiāng)愁語義更有拓展,它既包括對過往的追憶,也包括對未來的向往。
城 市可以詩意地棲居,城市也有鄉(xiāng)愁。然而,正如有建筑家所批評,中國的城市建設(shè)忽視城市生存品質(zhì)、文化內(nèi)涵和歷史魅力,文化與歷史像建筑垃圾一樣被清理出城市。一座失去記憶的城市,從此淡漠了鄉(xiāng)愁。
無 疑,“集體失憶”是今日中國改天換地般城市建設(shè)的最大特點,也是最大悲哀。這種對歷史的忽略、對記憶的摧殘與中國獨一無二的“拆遷邏輯”密切相關(guān)。
隨 隨著城市改造的擴大,各種利益的卷入,過去仿佛是一種可以隔世相忘的東西,它不但沒為中國人提供近水樓臺的便利,反而成為一種羈絆。歷史總是跟不上潮流,每代人都要“白手起家”。在此逼迫下,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成了空洞的說教。創(chuàng)造者們希望自己種下的樹木速成屋里的家具、灶底的柴火。毫無疑問,這種急功近利在一定程度上教唆了“拆遷邏輯”。
進 一步說,在“拆遷邏輯”的裹挾之下,幾乎所有的建筑、文化、歷史都難逃朝不保夕的命運,因為中國的城市語法中,沒有過去完成時,只是塵土飛揚的現(xiàn)在進行時。后來者以一時短見實踐“后來者霸權(quán)”,不可挽回地吞噬著先行者,歷史創(chuàng)造從此灰飛煙滅。于是,和建筑垃圾一起被清除出城市的,不僅是記憶,更有祖祖輩輩的人生創(chuàng)造,于是悲從中來——我們在創(chuàng)造未來,我們的創(chuàng)造沒有未來。
永 遠需要推倒重來,需要鳳凰涅磐,永遠要在廢墟與火焰中重生,中國城市仿佛失去了歷史的恩澤,成為歷史的棄兒。當然,這與中國沒有西方“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的產(chǎn)權(quán)制度有關(guān),與此同時更有觀念上的原因,即中國人對自己的歷史文化缺少尊重與寬容。否則,我們無法解釋為什么在歐洲為了修復巴黎圣母院的外墻,人們寧可花上幾年的時間。
無可否認,現(xiàn)代性里裝載著中國人載不動的鄉(xiāng)愁,但是現(xiàn)代化并不意味著要用新建筑代替舊建筑,用新潮商品代替舊有文化,用“朝聞名于道路,夕可死矣”的時尚主義代替崇尚理性寬容的現(xiàn)代精神。現(xiàn)代化的真義,更在于以理性的創(chuàng)造聯(lián)結(jié)過去與未來。沒有對歷史寬厚的接納和對前人智慧勞動的尊重,忽視人類生活在文化與記憶之中,忽視人對過去與未來的高貴懷想,那么現(xiàn)代化就會淘空意義,淪落為了一種庸俗的拜物教。
(選自熊培云《我們的城市,我們的鄉(xiāng)愁》,有改動)
25.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概括“鄉(xiāng)愁”的幾重語義。(4分)
26.產(chǎn)生中國現(xiàn)代化城市建設(shè)進程中“拆遷邏輯”的原因有哪些?試加以概括。(6分)
27.法國漫畫家菲利浦•格呂克曾講了句耐人尋味的話:“過去有比現(xiàn)在更多的未來。”結(jié)合文章,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5分)
高三語文聯(lián)考參考答案
1.B(A.“旺”應(yīng)為“望”,C 叨擾,讀“tāo”,D.“猶”應(yīng)為“尤”)
2.A(鞭長莫及:原來是指鞭子雖然長,但不應(yīng)打在馬肚子上,后來借指力量達不到。望塵莫及:只望見走在前面的人帶起的塵土而追趕不上,形容遠遠落后。死灰復燃:比喻失勢的人重新得勢。也比喻已經(jīng)停止活動的事物重新活動起來。現(xiàn)常比喻已經(jīng)消失了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含貶義。東山再起:指退隱后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后重新恢復。無可非議:沒有什么可以指責的。表示做得妥當。無可厚非:表示雖有缺點,但是可以原諒,不可以過分指責。)
3.D(③是結(jié)論,②是對這一結(jié)論成立的原因分析。所以③②是連接在一起的。④和①之間用“更”構(gòu)成遞進,所以④①必然相連。這樣就可以通過排除法選出正確答案了。這六句話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難度不大。)
4.C((A“闡明”和“張揚”搭配不當;B偷換主語,在“成為”前加上“使之”;D句式雜糅,刪去“對”將“造成”改為“使”或把“受到”改成“的”。)
5.青奧會是2007年在現(xiàn)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的倡議下,為14至18歲青年人設(shè)計的,糅合了體育、教育和文化等領(lǐng)域的內(nèi)容,旨在青少年中廣泛傳播“卓越、友誼、尊重”的奧林匹克理念,讓青年們從運動中收獲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創(chuàng)辦的運動會。(不是下定義形式不給分,下定義的主干正確給1分,其他2分,語序不算分)
6.(1)拿著禮物求見(2)謙辭,承蒙(3)(皇帝)下命令(必須翻譯為動詞)(4)猶豫不決
7.B
8.(1)中進士前徒有虛名,文字浮薄(2)中進士之后的文章,不順時,易獲罪(3)時文風俗已變,學好可以齊肩于兩漢
9.(1)但是承蒙先生您索求我所寫的文字,這好像就過于相信聽聞了。
(2)都是穿鑿經(jīng)書傳文,把彼此的說法并聯(lián)到一起,而成為漂浮淺薄的文字,
(3)說的是人正處于困厄時,他的話不被別人信服。
10.(1)用秋日風雨中“爛死”的百草反襯決明的“顏色鮮”,把決明的葉與花分別比喻成“翠羽蓋”和“黃金錢”。
(2)決明在風雨中花開燦爛,香遠益清,堅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資質(zhì)美好卻身處亂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外在形象2分,內(nèi)在形象2分)
(3)①“涼風蕭蕭吹汝急,恐汝后時難獨立”句傳達出對于富有才華,卻遭受摧殘的君子的關(guān)愛與擔憂,更是對他們難逃悲劇結(jié)局的同情與哀嘆。(2分)②“堂上書生空白頭,臨風三嗅馨香泣”句見出詩人對自已徒然白首卻無所成就的自傷,面對動蕩、混亂的社會現(xiàn)實,無奈而憂慮,體現(xiàn)了他的憂世情懷。(2分)
11.(7)群而不黨(8)博學而篤志 其他略
12.①暗示自己是進京求生存中的一員;②表明自己與進城馬車的情感距離近;③為后文關(guān)注馬車進城的遭遇作鋪墊。(答出1點1分,2點2分,3點4分)
13.①寫給馬喂巧克力是為了表現(xiàn)馬的溫馴,以及“我”對馬的喜愛,充滿溫情;(2分)
②馬車逆行疾馳表現(xiàn)了進城做小本買賣的農(nóng)民這一弱勢群體的艱難處境;(2分)③兩個場景形成對比,表達作者對進城農(nóng)民群體的悲憫和同情。(2分)
14.①馬車有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不應(yīng)該進城;②進城是馬車無可奈何的選擇;③應(yīng)該給馬車進城以極大的同情和理解。(任答2點給4分)
15.現(xiàn)在的題目更好一些。①指向更明確,更能彰顯文章主旨;②語意雙關(guān),更有韻味;③更有情感性,更具沖擊力。(每點2分)
16.法制觀念的淡薄,汽車文明馬路文明的落后;集體漠視規(guī)則意識;傳統(tǒng)的特權(quán)思想根深蒂固;突破禁錮意識形態(tài)的愉悅;從眾心理;人治文化。
17. 由中西方“過馬路”方式對比,引出“中國式過馬路”是政治文明的生動寫照的話題;然后,具體闡述“中國式過馬路”體現(xiàn)了怎樣的政治文明;最后呼吁中國人要有平等契約精神和道德自律來改變“中國式過馬路”之類的不良文化。
18.強調(diào)道德律令神圣,我們應(yīng)對其持敬畏之心。表明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僅關(guān)乎習慣,更關(guān)乎平等契約精神。呼應(yīng)開頭對中國式過馬路的描寫,警醒國人加強道德自律。
附文言文翻譯
我(歐陽修)頓首稟告樂秀才足下。當初乘船相遇,多次承蒙您來看我。又承蒙您把自己所寫的一冊文集(送給我),先寫書信給我,后來又帶著見面禮來到我家。田秀才從西來,承蒙您給我來信;那以后我的家奴從府回到縣里,又收到您的來信。我是有罪之人,眾人所共同鄙棄,但是您尊重我的禮節(jié)像這樣,我怎么能擔當?shù)闷鹉兀慨敃r我沒空回復您,(您)應(yīng)該就斷絕交往的,但是您再次給我書信;再次來信我(依然)沒有回復,您更加應(yīng)該與我斷絕交往,可是又承蒙您給我來信。這樣的殷勤真是太過了??!像我歐陽修這樣的,不過是天下不得志又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讓您懇切到如此程度呢?大概先生您致力于學問,急于為自己謀劃才這樣吧。但是承蒙先生您索求我所寫的文字,這好像就過于相信聽聞了。
我年輕時從考中進士到被舉薦到相關(guān)部門(任職)。學習寫作詩賦,用來準備科舉考試,總共考了三次才考中。同讀書人相識的很多,所以常常(有人)能說起我的名字,而且又因為跟我交往的人偏愛我,有的就會過分稱贊我的文字。所以使先生聽到我的虛名,而且想見識我所寫的文章,原因就是這樣吧。
我從小父親早逝,家境貧寒,貪圖薪水官職來供養(yǎng)母親,沒有時間跟從老師極力鉆研經(jīng)籍,研習圣人留傳的學業(yè)。而(我)廣泛粗略地閱讀經(jīng)書史籍,姑且盲隨世俗,寫所謂的時文的原因,都是穿鑿經(jīng)書傳文,把彼此的說法并聯(lián)到一起,而成為漂浮淺薄的文字,生怕不能取悅時人,沒有高超出眾像古人那樣自成一家之言。但是相關(guān)部門卻過高抬舉采用,常常以為(我的文字)走在了其他讀書人的前面。等到中進士以來,我自己認為以前所寫的文章不值得與有司的舉薦和長者的知遇相稱,于是徹底改變寫作風格,差不多有了可以立世的文字。但是(我)言語一出就罪行來到,學業(yè)有成卻身心受辱,寫作時文就能獲譽,自成一家之言就要受禍,這是明擺著的結(jié)果。
那些時文雖然說浮巧,然而要寫得成功,也不容易。我的資質(zhì)一般但勉強去寫它,因此與同時代人所寫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憑借它獲得俸祿官位并謀取名譽,是順應(yīng)時俗的緣故。先輩您年輕氣盛,正想在世上取得榮譽,那么不如順從時俗。天圣年間,皇上下詔書,敕令學者摒棄浮華,這以后文風有了很大的變化?,F(xiàn)在的讀書人所寫的文章,文雅適當有兩漢的風采了。先輩您去學習它,不只是順應(yīng)時俗取得榮譽而已,如果達到高的境界,這是同兩漢時期士子的文章價值高度相當?shù)?。像我,那以前所寫的文章已?jīng)不值得學,以后所寫的文章(有風險)謹慎不能學,因此我猶豫不敢拿出自己所寫的文章,因為這個原因。
在《易經(jīng)》的《困》篇中有這樣的話:“有些話不能相信?!闭f的是人正處于困厄時,他的話不被別人信服?,F(xiàn)在(我的處境)可以說困厄了,怎么值得被先生您所取信呢?承蒙您的書信既多且殷切,我不敢不回復。懇請先生您明察。
附加題參考答案
20.若擇源于涇渭之流/按轡于邪正之路/亦可以馭文采矣/夫鉛黛所以飾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 采所以飾言/而辯麗本于情性。
【參考譯文】研究體味《孝經(jīng)》《老子》,就可以知道文采或樸質(zhì)分別依附于人的性情;詳細閱覽《莊子》《韓非子》,就可以看見文辭和內(nèi)容重于浮夸。如果能從源頭上分清涇水和渭水的清濁,在駕駛上辨別偏邪和正確道路的方向,那也就可以駕馭文采了。鉛粉和黛色是用來美化容顏的,可是顧盼倩美卻來自自己美好的風姿;辭藻是用來美化言辭的,而文章的巧妙華麗卻本源于性情的真摯。所以情理是文章的經(jīng)線,文辭是文章的緯線,經(jīng)線要端直之后緯線才能織上去,情理要確定之后文辭才能暢達:這就是寫作的根本。
21. 南朝梁 劉勰
22. 先講究情理表達的真摯,然后再進行文辭的修飾。
23.B、D(B.愛著鳴鳳的是覺慧;D.“賺城斬車胄”的是關(guān)羽)
24. (1)起名號、字樣;李紈自推社長,擬定開設(shè)日期;出題設(shè)韻作詩;擬定社名“海棠社”。
(2)明線:華小栓生病,華老栓買藥;暗線:夏瑜的就義。雙線是通過“人血饅頭”交織在一起的。
25.鄉(xiāng)愁是一種思鄉(xiāng)之情,是一種對過往的追憶,是一種對未來的向往。
26. 城市化改造進程過快; 急功近利的思想;忽視歷史文化的一時短見;中國沒有西方的產(chǎn)權(quán)制度;對歷史缺乏尊重和寬容。
27.歷史當中有著人類的文化和記憶,未來的新生和創(chuàng)造根植于過去。當一座城市失去了自己的歷史文化,就意味著它失去了所有的想象和藏身其中的未來。
點擊下載:江蘇省宿遷市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下學期期初開學聯(lián)考 語文
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頻道為您整理史上高考復習資料大全!讓您的高考成績穩(wěn)步上升!
高考語文考點 | 高考數(shù)學考點 | 高考英語考點 | 高考理綜考點 | 高考文綜考點 |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 高考數(shù)學復習資料 |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 高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 |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
高考語文歷年真題 | 高考數(shù)學歷年真題 | 高考英語歷年真題 | 高考理綜歷年真題 | 高考文綜歷年真題 |
高考備考輔導;高考食譜大全;高考前必須做的事 |
高考語文真題 | 高考數(shù)學真題 | 高考英語真題 | 高考文綜真題 | 高考理綜真題 |
高考語文答案 | 高考數(shù)學答案 | 高考英語答案 | 高考文綜答案 | 高考理綜答案 |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 高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 |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