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爾王讀后感

字號:


    莎士比亞的《李爾王》是主要敘述了年事已高的李爾王欲把國土分給3個女兒,口蜜腹劍的大女兒高納里爾和二女兒里根贏其寵信而瓜分國土,小女兒考狄利婭卻因不愿阿諛奉承而一無所得。前來求婚的法蘭西國王慧眼識人,娶考狄利婭為皇后。李爾王離位,大女兒和二女兒居然不給其棲身之地,當年的國王只好到荒郊野外……考狄利婭率隊攻入,父女團圓。但戰(zhàn)事不利,考狄利婭被殺死,李爾王守著心愛的小女兒的尸體悲痛地死去的故事。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為讀者朋友搜集整理的李爾王讀后感,歡迎閱讀。
    李爾王讀后感(一)
    在我小小的書架中,有著許許多多的書,其中我最喜歡莎士比亞寫的《李爾王》。
    劇中的主要人物有李爾和他的三個女兒:大女兒貢納梨、二女兒呂甘和小女兒科第麗霞。故事主要講李爾王老了,要把他的國土按照兒女們對他的愛來分,大女兒和二女兒因為自己的甜言蜜語得到了一大半的國土,而小女兒科第麗霞是有幾分愛就說幾分愛,所以被李爾王放逐了。結果李爾王的大女兒和二女兒要奪取父親的王位,就把李爾王趕出了王宮。李爾王的一位忠臣葛羅絲脫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國王受這樣的罪,就把李爾王和他的傭人帶到了他三女兒那里,而他自己卻被二女兒的丈夫把雙眼挖去。三女兒嫁給了法蘭西國王,國王很愛科第麗霞。因為大女兒和二女兒要殺死李爾王,所以和法蘭西打了一仗,科第麗霞和李爾王被俘。最后,科第麗霞被縊死了,李爾王也自殺了,貢納梨和呂甘也被毒死和自殺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不好聽的話不一定是壞話,也許是讓你改掉缺點的話,好聽的話不一定對你好,也許還會害了你,毀了你的一生。我在讀《李爾王》這個故事之前,就喜歡別人夸我,別人一說我的缺點,我便撅起小嘴——不高興了!但我讀完《李爾王》之后終于明白了這句名言的含義: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我希望大家一定不要像李爾王那樣,光聽恭維的話,更不要像貢納梨和呂甘那樣心狠手辣,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要像科第麗霞一樣誠實和善良,像葛羅絲脫一樣的忠誠?!独顮柾酢愤@個故事有趣嗎?如果你們也有一些好看的書,別忘了借給我哦!
    李爾王讀后感(二)
    李爾王給自己的三個女兒分國土,大女兒和二女兒都說自己愛父王像愛糖一樣,李爾王很高興,分給了她們一大片土地。當李爾王聽見自己最疼愛的小女兒的話時,不禁大發(fā)雷霆,將她驅趕出了王宮。沒想到,小女兒走后,大女兒和二女兒突然翻臉不認人,將辛苦教育她們多年的父親流放到了一片荒無人煙的樹林。李爾王很后悔相信了她們的甜言蜜語。他的幾個忠實的部下,因為維護李爾王,死的死、傷的傷。李爾王認為自己太無能了,但是這又有什么用呢?他只能用自己的故事去啟示大家:魔鬼往往是你身邊的最信任的人。
    有些人表面上對你忠心耿耿,可心里卻想著如何傷害你,欺騙你對他們的信任。有些可惡的人甚至可以因為金錢、地位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liuxue86.com)。小到同學之間、親人之間,大到國家之間。在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她經(jīng)常和我一起上學、放學。所以,我和她的關系還不錯,她待人也挺好的。
    有一次,我去找她時,發(fā)現(xiàn)她不再。就有一位跑過來跟我說她在我背后說我壞話,我愣了一下,笑瞇瞇的對那位同學擺擺手:“我相信她不會那樣做的。”幾天之后我再次去找她,發(fā)現(xiàn)她和另一位同學說:“喂,你知道嗎?她(我)上一次……你還是不要跟她玩了!”頓時,我心里又是生氣又是傷心,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怎么能這樣對我?而此時此刻,她也給我上了一課:身邊的人都有不可告人的一面。
    李爾王讀后感(三)
    《李爾王》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而我也于這個寒假期間,看了看這本書。此書講述的是一個國王自食惡果的故事。
    讀完本書,我覺得書中的那個年老昏聵、剛愎自用、目光無識“李爾王”實在是可悲。他好像不懂得人情世故一樣,分不清好與壞,僅僅憑著兩個大點兒女兒平常多說的那些奉承、好聽的話。就將自己的江山和權利分給了她們。卻把誠實率直善良不會取悅父王的小女兒科第麗霞驅逐到國外。以至于被兩個大女兒所拋棄,最后還連累了小女兒,自己則在悲痛瘋癲中死去。
    可以說,悲劇的發(fā)生是由這個糊涂虛偽的老國王一手造成的。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之心,他不僅害了自己,而且害了那個善良天真的小女兒——科第麗霞。在我看來他是遭到了天遣,可謂是自食其果。當然,那兩個壞女兒的做法也是讓人沒法容忍的。她們?yōu)榱俗约旱睦?,在自己的父王面前一個勁兒的夸耀、吹噓,好來騙取父親對自己的歡心,從而為自己將來那背信棄義的理想打好基礎。
    然而,正當兩個女兒都向他獻媚花言巧語,哄得他興高采烈的時候,往往小女兒科第麗霞沒有搖尾乞憐似的向他奉承,她不怕和他頂撞,也因此大大掃了他的興。一怒之下,這位被蒙著雙眼的可悲國王就把對自己唯一忠心的小女兒趕出了家門。而沒有了絆腳石的兩位大女兒也如愿以償?shù)?,得到了李爾王分給她們盼望已久的家產。之后,她們便拋棄了原先深愛著她們的老國王。當然,惡人有惡報,我可以說,她們的一生是最不完美的,她們沒有得到別人真誠的愛。有的,僅僅是和她們當初同樣目的一個男人無盡的擺弄。她們不光害了別人,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同樣的,那個害了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和父親的私生子愛特門,到頭來也是一無所有。他同那兩個可悲又可恨的女人一樣,為了金錢和權力,拋棄了原本屬于自己的幸福。 作文
    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與當時那黑暗的社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這個故事雖是發(fā)生在遙遠的古國,可我們現(xiàn)實的生活中也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無論是誰都會喜歡甜言蜜語的人,喜歡聽夸贊的話。這就是人生,但我們不能因為現(xiàn)象和外表而失去理智成為下一個李爾王,“金光燦燦的并不全是黃金!”
    李爾王讀后感(四)
    這些天我在世界文學名著上看到一個名叫《李爾王》故事。讓我來把故事說給你們聽吧:
    從前有個國王,他有三個女兒,大女兒和二女兒都討厭這個國王,唯獨小女兒愛國王。一天,國王把三個女兒叫到自己身邊,對她們說:“我的女兒啊,我今天要知道誰最愛我,我就分領土給她。”大女兒和二女兒聽了,特別想得到領土。大女兒對國王說:“父王,我將永遠愛您,我愛您愛得比我自己的生命還重要。”國王聽了,認為是真的,就把一大塊領土分給了大女兒。二女兒對國王說:“父王,我要是沒了您,我每天睡覺都睡不好。”國王聽了,信以為真,又將一大塊領土分給了二女兒。到小女兒了,小女兒知道姐姐們是花言巧語,即使對父王說了,父王又怎么會相信呢?小女兒沒有說好聽的話給父王聽,國王就認為小女兒不愛自己,所以沒分給她領土,又把小女兒趕出去。
    國王的大女兒和二女兒為了爭奪王位,把老國王趕了出去,老國王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些甜言蜜語都是假的!小女兒才是真心的愛我,是一個誠實的人。老國去找小女兒,覺得自己都很難面對她。
    國王要收回自己的國家,小女兒帶著自己的軍隊,和父王一起向兩個姐姐發(fā)起了征討,戰(zhàn)斗進行了三天三夜,兩個姐姐對處斬了,可是小女兒也在戰(zhàn)斗中負傷,永遠的離開了。
    老國王傷心極了,也去世了。
    恩恩怨怨結束了,這個國家又安寧了下來。
    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人不能做壞事,不能貪心,要不然會受到懲罰的;也不能光聽好聽的話,而不去認真思考,要看清事情的本質。做人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李爾王讀后感(五)
    《李爾王》也是威廉·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敘述了年事已高的李爾王意欲把國土分給3個女兒,口蜜腹劍的大女兒高納里爾和二女兒里根贏其寵信而瓜分國土,小女兒考狄利婭卻因不愿阿諛奉承而一無所得。前來求婚的法蘭西國王慧眼識人,娶考狄利婭為皇后。李爾王離位,大女兒和二女兒居然不給其棲身之地,當年的國王只好到荒郊野外……考狄利婭率隊攻入,父女團圓。但戰(zhàn)事不利,考狄利婭被殺死,李爾王守著心愛的小女兒的尸體悲痛地死去。   這是一出感人的歷史悲喜劇,情節(jié)緊湊,動人心弦,人物的行事、對話、反應也都合乎邏輯。在莎士比亞改編之后,卻出現(xiàn)了很多不可思議的情節(jié):如李爾王突然暴怒趕走女兒,又莫名其妙認不出肯特,時而發(fā)瘋時而平靜,愛德蒙不可思議地欺騙了愛德伽,一個不知從哪里來的弄人與國王作滑稽的對話,考妮狄婭無足輕重地死掉等等。在人物的對話上,也過多地不符合李爾王時代,像中世紀似的。
    托爾斯泰曾詳細批判過此劇(論莎士比亞和戲劇)。但不可否認,這出戲劇在此后的幾百年中,一直廣受好評,除了托爾斯泰,幾乎沒有著名的人物對其提出過批評??陀^的說,托爾斯泰的評價并非沒有道理,不過考慮到莎士比亞的時代,莎氏對此劇本的改編也有其現(xiàn)實意義,或許莎士比亞是想通過此劇來反應當時的一些社會現(xiàn)象吧.
    此劇主要情節(jié)為:年老的李爾王想要退位,希望把國土分給他的三個女兒。在分封的時候,他讓每個女兒都說說對他的愛戴,以她們對他愛戴的程度給她們分配國土。大女兒高納里爾和二女兒里根竭盡全力的贊美國王,只有小女兒考狄利婭因表達了自己樸實而真摯的感情被李爾驅逐,(經(jīng)典語句為Love and be silent),但因為她的誠實得到了法國國王的歡心,去法國做了王后。在把國土分給兩個女兒之后,李爾王的兩個女兒經(jīng)過商量以后決定讓李爾撤掉他當初的100個隨從,不然就不讓李爾住在她們的宮廷。被兩女兒趕出家門悲痛的李爾與他的隨從格羅斯特在風雨中碰到了可憐的湯姆,也就是格羅斯特中了埃德蒙詭計而下令驅逐的兒子埃德加。李爾認為這是自己誤解小女兒,理應受到兩個女兒的懲罰。
    后來與格羅斯特和可憐的湯姆分開以后,就在他自怨自艾的時候,來了一個圣徒安慰他。李爾對圣徒說了自己對考狄利婭犯下的錯誤,并懊悔的表達了自己的絕望:他覺得考狄利婭再不會原諒他了。但圣徒卻說,考狄利婭一直愛著她的父親。原來,這個圣徒就是考狄利婭。她在法國得知李爾的困境之后,立刻組織了一支軍隊,秘密在英國登陸,因為放心不下李爾,所以特地在開戰(zhàn)前,來探望李爾。與此同時,高納里爾與里根都愛上了為了得到王位陷害父親與哥哥的埃德蒙。最終,小女兒的軍隊大敗,她和李爾都被抓起來了,愛德蒙發(fā)布秘密處以他們死刑的命令,直到他死前才揭露這個密令,但已太晚,雖然李爾殺死了想暗殺小女兒的殺手,她還是死了。埃德加找到了埃德蒙并且與他決斗,最后埃德加殺死了埃德蒙。而在李爾抱著她去尋找大伙時,高納里爾與里根也已經(jīng)死去。李爾過于悲傷,最后崩潰而死。
    李爾王讀后感(六)
    小妹為善,李爾為庸,二女為惡。
    這是《李爾王》里所講述的,從本不該出的錯開始,從李爾對王位的放棄開始,不再有愛。只因大女兒為利放棄愛,只因小女已無權再愛。
    第一個瞬間:愛父若父
    年輕的李爾王,雄才大略,富有理想。但隨著歲月的流逝,他不愿意再忙碌于復雜的社會事務中,分土地儀式上,他想知道女兒有多愛她。
    大女貢納梨愛父勝過一切,次女呂甘愛父親以至于不能愛其他的一切,小女科第麗霞卻僅僅愛父若父,盛怒的李爾王讓科第麗霞在沒有任何嫁妝的情況下嫁給法蘭西國王,將反對他的忠臣肯脫放逐,而他的國土,則成了貢納梨和呂甘的收獲。表面她們愛父,殊不知,這二人愛的僅是李爾的國土。
    阿諛逢迎已成忠誠,真正的愛卻不得不掩藏。
    第二個瞬間:老父衣百結,兒女不相識
    已經(jīng)得到第一次財寶的李爾家二姐妹終于原形畢露,將李爾趕走,李爾的身邊只剩下偷偷化妝并陪在他的身邊被放逐囚徒肯脫和一個看透是非的弄人。穿過暴風雨,李爾終于明白了科第麗霞的愛父若父,他明白了小女兒將愛分給了每一個人,明白了兩個長女的貪婪。終于惱怒至瘋,不再理智。
    已發(fā)生的事永遠不可能改變,三思而行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記住的。
    第三個瞬間:叛國之父
    李爾的另一個忠臣葛羅斯脫有兩個兒子,小兒子愛特門為爭奪利益,害得大哥埃特加被逐,當其父在幫助李爾時,他眼看父親被剜去雙眼而無動于衷,而自己也深陷二女的情感紛爭之中,無法自拔。
    這一切終究為了什么?愛特門不愿知道,他只知道自己的利益就在前方。
    很多人就是如此,始終目視前方:前方是利益,是自己;而不愿回頭向后看:身后是親人,是真愛。
    第四個瞬間:曲終人不歸
    最終,死亡為一切畫上了句號,李爾死了,他的三個女兒死了,愛特門父子也死了,想得到土地、利益和財富的,連同他們善良的親人,一起去了,惡人死前也不知悔過,而李爾與科第麗霞相擁長眠。貢納梨、呂甘和愛特門最終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沒有。他們的死,一無所有。
    科第麗霞,那個在陰暗之下堅持去愛的人,她會永葆親情。死亡抵擋不住科第麗霞的愛父若父,縱使已到天堂,他們也可以互相彌補人生最后那份缺失的愛。
    而對于我們,或許沒有紛爭,沒有不和,那么何不盡情享受親情呢?向后看看,身后有始終如一疼愛我們的親人。
    李爾王讀后感(七)
    我曾經(jīng)聽過一個和《李爾王》有幾分相像的童話,其中的國王也有兩個口蜜腹劍的大女兒和一個直率的小女兒。當小女兒拒絕奉承父親而被驅逐時,從她臉頰上流下的眼淚變?yōu)榱司К撎尥傅你@石。最后國王意識到自己的錯,順著鉆石鋪成的路找回小女兒,童話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在《李爾王》中,科迪利婭的眼淚是輕小的水滴。只有在肯特和讀者的眼里它才和鉆石一樣價值連城,因為那是親情和真理的象征。《李爾王》以悲劇結束的原因在我看來有以下兩個。
    首先,權力實在是非常誘人的東西。莎士比亞添加了一條情節(jié)線索說明這一點:同是葛羅斯特伯爵的兒子,愛德蒙的地位就比愛德加低。盡管大家都明白私生子不能選擇是不是當個合法的孩子,他們還是對私生子抱有偏見。機敏狡猾的愛德蒙因此才開始了自己爭奪地位的戰(zhàn)斗。親情在這條線索中不那么重要,只是為了在兩兄弟之間作對比控制變量而已。在愛德蒙接近勝利時他是多么風光,掌權者信任他,看清他詭計的父親死去了,被他陷害的兄長淪落成流浪漢,只差一點他就能借著戈納瑞和里甘登上國王的寶座。愛德蒙以不正當?shù)姆绞教魬?zhàn)了命運,終究被正義和道德即愛德加代表的精神吞噬了心志發(fā)了瘋。雖然戈納瑞和里甘對于權力的渴望沒有那樣夸張地落在文字上,她們的一言一行配合愛德蒙的地位戰(zhàn)向讀者展示了權力和欲望交織構成的無底洞。
    其次,李爾沒有反省自己的意識,而是空口指責兒女的可恨。李爾的性格乖戾。他將詛咒濫加于任何不按照他的意愿行事的人;他變化無常,有時喜歡聽甜言蜜語,有時又喜歡弄臣帶有諷刺意味的兒歌。他的性情除了表現(xiàn)在自己身上以外,還充分地從女兒們身上顯露。哪一個女兒沒有遺傳任何父親的特征?大女兒和二女兒的貪婪無情;小女兒的善良寬容,不正是李爾的不同側面嗎?P516弄人的比喻蝸牛背著一個屋子是因為可以把它的頭縮在里面;它不會把屋子送給它的女兒,害得它的觸角沒地方安頓。用屋子暗示國土和權力,用觸角暗示這一家人脾氣霸道的地方。壞脾氣在宮廷里有阿諛奉承的大臣幫忙掩飾,蛻下這層虛偽的表皮李爾才得到了報應。悲劇就在于李爾依然沒有明白:做父親的沒有樹立好榜樣是不應該的。
    作為一部戲劇,客觀的描述讓讀者能從自己的角度理解故事?!独顮柾酢返谋椴皇亲寽I水濕潤讀者的眼睛,而是讓思考充斥讀者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