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蔓、幽”等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挨”。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提高默讀能力,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領悟信賴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基礎,激發(fā)學生愛護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學目標
1.認識“蔓、幽”等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挨”。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哪些同學家里養(yǎng)了小動物?誰來說說你和家中的小動物是怎樣相處的?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只珍珠鳥。(出示課件1)小小的珍珠鳥可愛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叫《珍珠鳥》。(板書:珍珠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出示課件4)
1.學生默讀課文,掃清生字詞的障礙,正確認讀10個生字。
三、品讀課文,嘗試回答前面3個問題。(出示課件5)
2.找出文中重點句子,深入體會“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四、合作,探究。(出示課件6)
1.教師提出參考方向,學生們通過分組合作,討論探究某一方面,解決文中的難點、疑點。
(1)為什么文章在起始部分用單獨一段強調(diào)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鳥”?
(2)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3)為什么寫小珍珠鳥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這有何用意?
(4)珍珠鳥開始怕人后來不怕人,這是一種什么寫法?有什么作用?
(5)“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對全文有什么作用?
2.小組推薦代表匯報討論結(jié)果,回答其他組提問,全班討論。(出示課件7)
師總結(jié):珍珠鳥對人的情感經(jīng)歷了怕——喜——近——親——愛這個過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小珍珠鳥對人的情感變化,而這一變化來自于“信賴”。
(板書:怕——喜——近——親——愛)
五、回顧全文,有感情地朗讀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體會語言特色。
六、聯(lián)系生活實際,再次理解課文重點句。(出示課件8)
板書:“信賴創(chuàng)造美好的境界”。
作者僅僅是為了給我們講述這樣一個故事嗎?他想告訴我們什么?師生交流。
七、作業(yè)布置(出示課件9)
結(jié)合生活實際,把你對“信賴創(chuàng)造美好的境界”的理解寫下來。
三年級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篇二
高效課堂已經(jīng)撲面而來,這一次,鞏義市有了自己的高效課堂學習模式——“三段五環(huán)”三段即課前(學案自學)、課中(小組合作,班級展示,質(zhì)疑探究,自悟自得,達標測試)和課后(課后反思)。蘇東坡用“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看高低各不同”這兩句千古絕句來形容廬山之奇秀,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把這個模式用在自己的課堂中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也走了很多誤區(qū)和彎路,同時也有了收獲。下面就是我的一些感悟。
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1.導學案設計問題過多,題量偏大,使我的課堂存在時間不夠用,例如我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一課時,就設計了:⑴讓學生探索面積公式,⑵習題2道,⑶知道面積和高,如何求底這么一堆問題讓學生探究,結(jié)果可向而知,什么都想抓,卻什么也沒抓到。這主要是我忽視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在初期階段必須犧牲一定的時間進度讓學生熟悉這種學習方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2.誤以為把學生的權(quán)利放還給學生就是放任自流,誤以為把導學案發(fā)給學生就可以不管不問,還是“三角形的面積”一課,把一堆問題拋給學生,就不管了,等著讓學生展示,造成學生缺乏我的指導,學習低效,完不成預定學習任務。
3.學生課前準備不充分,三角形面積一課的學案,我都沒有看,其實有好多學生都出現(xiàn)了空白,也就是沒有預習,進而導致小組合作時間過長,展示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語言表述不準確,課堂拖沓,時間不夠用。
4.展示內(nèi)容多,展示不到位。這是導致時間不夠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這都是我對每組要展示的內(nèi)容要求不明確,誤以為學生要將導學案中的'所有內(nèi)容全部展示。
走了彎路,同時也有所收獲。比如小組合作,我越來越感覺到組長的重要性。他其實就像一個小老師,比如在“組合體形”的面積一課時,求一面錦旗的面積,我在觀察第四組的組長給他組的豪杰講這道題,她這樣說:“把這面錦旗分成兩個相同的梯形,再把這兩個相同的梯形拼成一個長方形,用長×寬,就算出了面積。”再看豪杰的表情,一臉茫然,很顯然,組長把豪杰也當成好學生一樣交流,顯然是不行的,其實,差生學習差,一是習慣差,做事沒有調(diào)理,也反映在思考數(shù)學問題上,思維沒有邏輯性,所以在給差生講題時,一定要有耐心。針對我發(fā)現(xiàn)的這一情況,我當時就給小組長講了如何幫扶差生,輔導差生,然后又讓組長給豪杰講這一題,她問豪杰了這幾個問題:你能把這面錦旗分成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上底是多少?下底是多少在?高是多少?你會列算式不會?哪兩個梯形的面積你知道咋算不知道?”豪杰一一作出了回答,再批改作業(yè)時,我看到豪杰用的就是很簡單的方法,并不是算出梯形面積×2,當我問及他為什么這樣做時,他說:“÷2又×2就相當于不乘不除。學生做對了,我反倒很有成就感,因為”兵教兵”開出了小花,以往,班里有多少個豪杰讓我去關注,現(xiàn)在組長成了小老師,我可以長舒一口氣了。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嘗試,我感覺到一節(jié)課如果檢驗高效,就是達標測試,事先不讓學生看,放在自悟自得之后用試卷或紙條的形式反饋信息。每組第一個完成的學生就是組長,6個組長產(chǎn)生后,對改,然后成為各自組的負責人,批改小組成員的測試題,組長改完一個組員的測試題,他們組就有了兩個組長,直到成為“一幫一”,在此體現(xiàn)了“互助學習,共同提高”。就像“木桶原理”給我們的啟示一樣,我們要讓木桶裝更多的水,就要把“短板補齊”。
三年級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篇三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理解“將相和”故事意義,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2.結(jié)合具體示例說一說廉頗和藺相如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揣摩課文語言,感受人物形象,體會課文著重用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效果。
教學過程:
一、探究起點,整體感受人物形象
1.這篇文章寫了幾個小故事?
2.你喜歡文中的誰?為什么?
3.看來大家都比較喜歡廉頗和藺相如!那么,課文是怎樣刻畫這兩個人物的呢?快速默讀課文,看看文章是從哪些方面刻畫廉頗和藺相如的。
(板書:語言行動)
二、品味語言,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一)研究“完璧歸趙”
你們注意到了嗎?課文寫藺相如的這句話,用了哪組關聯(lián)詞?讀著這樣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誰也來讀藺相如理直氣壯的話。
像這樣用假設關系的句式來描寫藺相如的語言,在完璧歸趙故事中還有幾處,先找出來讀一讀,再感受感受。
從這兩個表示假設關系的句式中,我們又能感受到什么?
師引導:抓住人物的語言,我們就揣摩到了人物的內(nèi)心想法(板書:刻畫內(nèi)心)難怪古人說“言為心聲”。
(二)研究“澠池之會”
師引導:你發(fā)現(xiàn)特點了嗎?作者是怎樣寫出這種氣勢的?也就是說,藺相如又在用假設的句式,以不容商量的口氣,逼秦王為趙王擊缶。但他憑什么敢和秦王拼呢?這一拼,最終拼來的是秦國的妥協(xié),趙國的國威。
(三)研究“負荊請罪”
師:完璧歸趙,藺相如使趙國免受了秦國的欺騙。秦王很不甘心,又搞了一個澠池之會要侮辱趙王,藺相如再一次以弱勝強,維護了趙國的尊嚴,回國后連升幾級,被趙王封為上卿。本來順理成章的事,卻造成了將與相的不和,于是有了負荊請罪的故事。課文還有哪些描寫人物的地方讓你覺得特別精彩呢?咱們繼續(xù)交流。
藺相如的這一“避”,與完璧歸趙的一“撞”和澠池之會的一“拼”一樣,都是為了——趙國。難怪藺相如要語重心長地說——引讀藺相如的話。
品讀廉頗和藺相如的話,感受廉頗的性格特點。
(1)廉頗:個性耿直、心直口快、直截了當。
課文是用怎樣的語言來寫出他們不同的性格的?
(2)藺相如:反問、因果、假設。
廉頗:對比。
(3)有比較才有鑒別!同樣是語言描寫,人物的個性不同,語言也不一樣。我們以后在描寫人物的時候,也要注意語言必須體現(xiàn)人物的個性。(板書:體現(xiàn)個性)
(4)說來說去,藺相如就是想強調(diào)為了國家安危,“將”和“相”應該——和好。為了趙國,就應該——將相和。
寫話:想象一下,廉頗會對藺相如說些什么?
三、拓展提升,揭示“和”的意義
1.一個知錯就改,另一個真誠相待,都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從此過后(出示齊讀)——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
師:同心協(xié)力這四個字濃縮為一個字,就是課題中的——和。是啊,俗話說:“人和百事旺,家和萬事興”,國家也一樣,正由于將相二人同心協(xié)力、同舟共濟保衛(wèi)趙國,秦國很多年都不敢再來進犯趙國。
2.從此,“負荊請罪”就成了中國歷一段感人的佳話,《將相和》的故事也千古流傳,家喻戶曉,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同學們,這篇課文改編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史記》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歷史著作和杰出的文學著作,曾被當代文學家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想知道廉頗和藺相如和好后,又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嗎?建議你去買一本《史記》來讀,你會感受到歷史名著刻畫人物形象的不同魅力。
三年級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蔓、幽”等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挨”。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提高默讀能力,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領悟信賴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基礎,激發(fā)學生愛護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學目標
1.認識“蔓、幽”等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挨”。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哪些同學家里養(yǎng)了小動物?誰來說說你和家中的小動物是怎樣相處的?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只珍珠鳥。(出示課件1)小小的珍珠鳥可愛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叫《珍珠鳥》。(板書:珍珠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出示課件4)
1.學生默讀課文,掃清生字詞的障礙,正確認讀10個生字。
三、品讀課文,嘗試回答前面3個問題。(出示課件5)
2.找出文中重點句子,深入體會“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四、合作,探究。(出示課件6)
1.教師提出參考方向,學生們通過分組合作,討論探究某一方面,解決文中的難點、疑點。
(1)為什么文章在起始部分用單獨一段強調(diào)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鳥”?
(2)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3)為什么寫小珍珠鳥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這有何用意?
(4)珍珠鳥開始怕人后來不怕人,這是一種什么寫法?有什么作用?
(5)“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對全文有什么作用?
2.小組推薦代表匯報討論結(jié)果,回答其他組提問,全班討論。(出示課件7)
師總結(jié):珍珠鳥對人的情感經(jīng)歷了怕——喜——近——親——愛這個過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小珍珠鳥對人的情感變化,而這一變化來自于“信賴”。
(板書:怕——喜——近——親——愛)
五、回顧全文,有感情地朗讀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體會語言特色。
六、聯(lián)系生活實際,再次理解課文重點句。(出示課件8)
板書:“信賴創(chuàng)造美好的境界”。
作者僅僅是為了給我們講述這樣一個故事嗎?他想告訴我們什么?師生交流。
七、作業(yè)布置(出示課件9)
結(jié)合生活實際,把你對“信賴創(chuàng)造美好的境界”的理解寫下來。
三年級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篇二
高效課堂已經(jīng)撲面而來,這一次,鞏義市有了自己的高效課堂學習模式——“三段五環(huán)”三段即課前(學案自學)、課中(小組合作,班級展示,質(zhì)疑探究,自悟自得,達標測試)和課后(課后反思)。蘇東坡用“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看高低各不同”這兩句千古絕句來形容廬山之奇秀,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把這個模式用在自己的課堂中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也走了很多誤區(qū)和彎路,同時也有了收獲。下面就是我的一些感悟。
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1.導學案設計問題過多,題量偏大,使我的課堂存在時間不夠用,例如我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一課時,就設計了:⑴讓學生探索面積公式,⑵習題2道,⑶知道面積和高,如何求底這么一堆問題讓學生探究,結(jié)果可向而知,什么都想抓,卻什么也沒抓到。這主要是我忽視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在初期階段必須犧牲一定的時間進度讓學生熟悉這種學習方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2.誤以為把學生的權(quán)利放還給學生就是放任自流,誤以為把導學案發(fā)給學生就可以不管不問,還是“三角形的面積”一課,把一堆問題拋給學生,就不管了,等著讓學生展示,造成學生缺乏我的指導,學習低效,完不成預定學習任務。
3.學生課前準備不充分,三角形面積一課的學案,我都沒有看,其實有好多學生都出現(xiàn)了空白,也就是沒有預習,進而導致小組合作時間過長,展示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語言表述不準確,課堂拖沓,時間不夠用。
4.展示內(nèi)容多,展示不到位。這是導致時間不夠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這都是我對每組要展示的內(nèi)容要求不明確,誤以為學生要將導學案中的'所有內(nèi)容全部展示。
走了彎路,同時也有所收獲。比如小組合作,我越來越感覺到組長的重要性。他其實就像一個小老師,比如在“組合體形”的面積一課時,求一面錦旗的面積,我在觀察第四組的組長給他組的豪杰講這道題,她這樣說:“把這面錦旗分成兩個相同的梯形,再把這兩個相同的梯形拼成一個長方形,用長×寬,就算出了面積。”再看豪杰的表情,一臉茫然,很顯然,組長把豪杰也當成好學生一樣交流,顯然是不行的,其實,差生學習差,一是習慣差,做事沒有調(diào)理,也反映在思考數(shù)學問題上,思維沒有邏輯性,所以在給差生講題時,一定要有耐心。針對我發(fā)現(xiàn)的這一情況,我當時就給小組長講了如何幫扶差生,輔導差生,然后又讓組長給豪杰講這一題,她問豪杰了這幾個問題:你能把這面錦旗分成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上底是多少?下底是多少在?高是多少?你會列算式不會?哪兩個梯形的面積你知道咋算不知道?”豪杰一一作出了回答,再批改作業(yè)時,我看到豪杰用的就是很簡單的方法,并不是算出梯形面積×2,當我問及他為什么這樣做時,他說:“÷2又×2就相當于不乘不除。學生做對了,我反倒很有成就感,因為”兵教兵”開出了小花,以往,班里有多少個豪杰讓我去關注,現(xiàn)在組長成了小老師,我可以長舒一口氣了。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嘗試,我感覺到一節(jié)課如果檢驗高效,就是達標測試,事先不讓學生看,放在自悟自得之后用試卷或紙條的形式反饋信息。每組第一個完成的學生就是組長,6個組長產(chǎn)生后,對改,然后成為各自組的負責人,批改小組成員的測試題,組長改完一個組員的測試題,他們組就有了兩個組長,直到成為“一幫一”,在此體現(xiàn)了“互助學習,共同提高”。就像“木桶原理”給我們的啟示一樣,我們要讓木桶裝更多的水,就要把“短板補齊”。
三年級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篇三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理解“將相和”故事意義,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2.結(jié)合具體示例說一說廉頗和藺相如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揣摩課文語言,感受人物形象,體會課文著重用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效果。
教學過程:
一、探究起點,整體感受人物形象
1.這篇文章寫了幾個小故事?
2.你喜歡文中的誰?為什么?
3.看來大家都比較喜歡廉頗和藺相如!那么,課文是怎樣刻畫這兩個人物的呢?快速默讀課文,看看文章是從哪些方面刻畫廉頗和藺相如的。
(板書:語言行動)
二、品味語言,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一)研究“完璧歸趙”
你們注意到了嗎?課文寫藺相如的這句話,用了哪組關聯(lián)詞?讀著這樣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誰也來讀藺相如理直氣壯的話。
像這樣用假設關系的句式來描寫藺相如的語言,在完璧歸趙故事中還有幾處,先找出來讀一讀,再感受感受。
從這兩個表示假設關系的句式中,我們又能感受到什么?
師引導:抓住人物的語言,我們就揣摩到了人物的內(nèi)心想法(板書:刻畫內(nèi)心)難怪古人說“言為心聲”。
(二)研究“澠池之會”
師引導:你發(fā)現(xiàn)特點了嗎?作者是怎樣寫出這種氣勢的?也就是說,藺相如又在用假設的句式,以不容商量的口氣,逼秦王為趙王擊缶。但他憑什么敢和秦王拼呢?這一拼,最終拼來的是秦國的妥協(xié),趙國的國威。
(三)研究“負荊請罪”
師:完璧歸趙,藺相如使趙國免受了秦國的欺騙。秦王很不甘心,又搞了一個澠池之會要侮辱趙王,藺相如再一次以弱勝強,維護了趙國的尊嚴,回國后連升幾級,被趙王封為上卿。本來順理成章的事,卻造成了將與相的不和,于是有了負荊請罪的故事。課文還有哪些描寫人物的地方讓你覺得特別精彩呢?咱們繼續(xù)交流。
藺相如的這一“避”,與完璧歸趙的一“撞”和澠池之會的一“拼”一樣,都是為了——趙國。難怪藺相如要語重心長地說——引讀藺相如的話。
品讀廉頗和藺相如的話,感受廉頗的性格特點。
(1)廉頗:個性耿直、心直口快、直截了當。
課文是用怎樣的語言來寫出他們不同的性格的?
(2)藺相如:反問、因果、假設。
廉頗:對比。
(3)有比較才有鑒別!同樣是語言描寫,人物的個性不同,語言也不一樣。我們以后在描寫人物的時候,也要注意語言必須體現(xiàn)人物的個性。(板書:體現(xiàn)個性)
(4)說來說去,藺相如就是想強調(diào)為了國家安危,“將”和“相”應該——和好。為了趙國,就應該——將相和。
寫話:想象一下,廉頗會對藺相如說些什么?
三、拓展提升,揭示“和”的意義
1.一個知錯就改,另一個真誠相待,都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從此過后(出示齊讀)——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
師:同心協(xié)力這四個字濃縮為一個字,就是課題中的——和。是啊,俗話說:“人和百事旺,家和萬事興”,國家也一樣,正由于將相二人同心協(xié)力、同舟共濟保衛(wèi)趙國,秦國很多年都不敢再來進犯趙國。
2.從此,“負荊請罪”就成了中國歷一段感人的佳話,《將相和》的故事也千古流傳,家喻戶曉,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同學們,這篇課文改編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史記》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歷史著作和杰出的文學著作,曾被當代文學家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想知道廉頗和藺相如和好后,又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嗎?建議你去買一本《史記》來讀,你會感受到歷史名著刻畫人物形象的不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