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李時珍》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李時珍》教案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北師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欄目。
《李時珍》教案【一】
(一)簡介李時珍。
教師談話簡介李時珍。李時珍是明朝的一位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他的一生成就很多,他為了編寫《本草綱目》,研讀過八百多種醫(yī)藥書籍和有關資料,為了考察訪問,采集標本,行程一萬余里。他編寫的《本草綱目》是世界醫(yī)藥科學寶庫中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
(二)學生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理解詞語。
體會出“嚴寒酷暑”在本課中的意思為李時珍無論在非常寒冷的冬天,還是非常炎熱的夏天,都在趕路,都在爬山,
都在采藥。
(三)出示重點詞語,讓學生鞏固練習。
救死扶傷——救:幫助,使脫離困難或危險。扶:扶助。搶救快要死的人,照顧受傷的人?,F(xiàn)在形容醫(yī)務工作者全
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崇高精神。
疑難病癥——疑:不能解決的,不能斷定的。病因不明很難醫(yī)治的疾病。
世代行醫(yī)——行:實際地liuxue86.com做。祖祖輩輩當醫(yī)生為人治病。
本草綱目——世界醫(yī)藥科學寶庫中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全書共52卷,記載藥物1892種,藥方11096個,藥物形態(tài)圖1160幅。先后被譯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種文字,流傳全世界。
診費——診:醫(yī)生為斷定病癥而察看病人身體內(nèi)部外部的情況。費:診治疾病所收的錢。中醫(yī)專指藥費以外的診斷
病情所收的錢。
(四)作業(yè)。
1.書寫生字及詞語。
2.熟讀課文。
《李時珍》教案【二】
(一)談話導入新課,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1.導言:在我國醫(yī)學史上涌現(xiàn)出很多有名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他們?yōu)榱私獬傩盏募部?,歷盡千辛萬苦,創(chuàng)建了中國醫(yī)學的寶庫,為中國人民及世界人民作出了貢獻。他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今天我們要了解和學習他們之中的一位。請學生齊讀課題。
2.導入新課后,教師出示李時珍的畫像后提問:李時珍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誰能用以下幾個詞語說一句話,來介紹一下李時珍。隨后教師用卡片出示課文中的主要詞語——醫(yī)學家、偉大、本草綱目、藥物學家、湖北、蘄春。讓學生用不同的句式訓練說話。
(1)我國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是liuxue86.com湖北蘄春人,他寫了一本書叫《本草綱目》。
(2)《本草綱目》是我國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編寫的,他是湖北蘄春人。
(3)李時珍出生在湖北蘄春,他是我國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曾經(jīng)編寫過《本草綱目》。
讓學生這樣連詞成句介紹人物,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了解了李時珍的身份和貢獻,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3.談話導入:李時珍在怎樣的情況下立下當醫(yī)生的志愿?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的2、3自然段。
(二)學習2、3自然段。
1.讓學生默讀2、3自然段,用“——”標出“父親”對李時珍學醫(yī)不同態(tài)度的兩個句子,再從這兩個句子中找出兩個表示意思相反的詞,用“△”標出。即不愿意和同意。
2.學生標畫后,教師引導學生將這兩個詞放在一起想一想,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通過默讀思考,對這兩句話進行比較,提出問題:李時珍的父親先不愿意讓他學醫(yī),后來為什么又同意了?
3.在學生質(zhì)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解疑。組織學生討論:父親“不愿意”的原因是什么?“同意”又是為什么?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回答。
因為那時候行醫(yī)是被人看不起的職業(yè),醫(yī)生的生活比較清苦,父親出于對兒子的愛,所以不愿意李時珍當醫(yī)生。
因為李時珍看到醫(yī)生能救死扶傷,就立下行醫(yī)的志愿。從此,他就處處留心向父親學習,暗自記下不少藥方。在父親想不出有效的藥方時,他能說出對癥的良方。他的堅定志向和好學精神感動了父親,所以父親才同意他學醫(yī)。
以上教學,教師引導學生經(jīng)歷了對課文內(nèi)容由初步理解——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既訓練了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又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李時珍行醫(yī)的目的是一心為病人解除痛苦,絲毫沒有考慮到他個人的利益,他的思想境界是崇高的。
4.談話導入:李時珍不僅有遠大的志向,還有實際行動,使得他22歲開始給病人治病。課文除了寫李時珍立志學醫(yī),還寫了什么?板書:編書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引導學生圍繞編書質(zhì)疑。
(1)李時珍為什么要編寫《本草綱目》?
(2)李時珍是怎樣編寫《本草綱目》的?
(3)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結(jié)果如何?
教師可以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逐一板書出來,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gòu),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打下基礎。接著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結(jié)合質(zhì)疑的問題展開教學。
2.引導學生答問解疑第一個問題:即李時珍為什么要編寫《本草綱目》?
(1)課文中哪個自然段說明這個問題?
學生速讀課文后,知道是課文中的第4自然段。
(2)讓學生默讀第4自然段,標出有幾句話,想想每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將第4自然段分成三層,思考每層的意思是什么?
(3)組織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集體討論。
(4)在學生初步了解層意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概括第4自然段的意思。
電腦出示句子,針對課文第4自然段第三層寫的是什么,讓學生比較異同。
①讓學生先讀第1、第2兩句,看看有什么不同?(第2句比第1句多了“完善”一詞。)
②引導學生理解“完善”一詞。(“完善”即完整又很好。)
③為什么要添上“完善”一詞?(因為舊的藥物書有不少缺點,所以要編一部完善的藥物書。)
④舊的藥物書有哪些缺點?(舊的藥物書有三大缺點:不全面、不詳細、有錯誤。)
⑤教師及時點撥,舊的藥物書有這些缺點,可能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你能聯(lián)系實際說說嗎?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調(diào)動了學生積極性,訓練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對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一書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⑥指名讀幻燈中的第2句和第3句,想想第3句多了什么詞?為什么用上這個詞?
第3句多了“重新”一詞。因為舊的藥物書有毛病,所以要重新編寫。
⑦教師可追問,從這里看出李時珍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對病人高度負責的人。)
⑧指名分別讀幻燈中的句子,請同學們想一想:在這三句中,哪一句可說明第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在分析的基礎上學生選擇了第3句。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比較三個句子的異同,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重點詞語的理解,領會了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和深刻性;還溝通了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為理解自然段意思奠定了基礎;而且使學生體會出李時珍具有對病人高度負責的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讀1至4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