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細菌的啟示》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細菌的啟示》教案請關(guān)注出國留學網(wǎng)北師版初二下冊語文教案欄目。
《細菌的啟示》教案【一】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其寫作背景,積累文中的生字詞,
2、認識細菌的特征和生物界中的寄生生存策略,
一、導入:
2003年的春天特別不尋常, “非典”病毒以流星飛電之勢從南到北席卷我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形式迫在眉睫。為應(yīng)對這場疾病,北京緊急調(diào)動4000多名施工人員進駐小湯山醫(yī)院施工現(xiàn)場,7天建成,8天后,小湯山醫(yī)院開始接收“非典”病人。全國各地萬眾一心進行抗擊“非典”的斗爭,尤其是戰(zhàn)斗在防治“非典”一線的廣大醫(yī)務(wù)工作者臨危不懼、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令人深受鼓舞和感動??梢哉f,非典時期那種同仇敵愾全民抗擊非典的精神,真正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可貴精神!那個時候我才知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我們?nèi)f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的真正含義。
二、檢查預習:
1、通過預習,介紹你所認識的“非典”時期。
A、“非典”病毒命名為SARS病毒。
B、2003年8月16日下午16時,衛(wèi)生部宣布全國非典型肺炎零病例,至此,中國內(nèi)地共確診非典型肺炎病例 5327例,死亡349人。中國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國臺灣665例,死亡180人。
C、2003年3月25日,廣東省中醫(yī)院護士長葉欣殉職,她是抗非典戰(zhàn)斗中第一位被患者傳染而犧牲的醫(yī)護人員。
D、2003年5月14日實驗人員從6只果子貍標本中分離到3株非典樣病毒,從1只貉標本中分離到1株非典樣病毒??蒲腥藛T通過電鏡對病毒形態(tài)進行分析,確定是冠狀病毒。
2、介紹作者及背景資料:
鄭也夫,2003年任中國人民大學社會科學系教授。
2003年爆發(fā)的“非典”是全球眾多國家和地區(qū)面臨的一場疫病危機。2003年5月12日,鄭也夫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一次報告會上發(fā)表演講,今天所學的《細菌的啟示》便是這次演講的記錄。
3、在讀書過程中你一定遇到了很多不會的生字、生詞、易錯字,你解決他們了嗎?如果解決了,請將這些 “攔路虎”寫到黑板上和大家分享。
讀一讀,在生字本寫寫難寫字、易錯字。
砥礪 噴嚏 顛峰 根瘤菌 反芻 豁免
發(fā)酵 繁衍 攝取 覓食 笨拙 唾液
束手待斃 不卑不亢 不瘟不火
易錯字:不計其數(shù) 名副其實 不可思議 一以貫之 束手待斃
4、考考你,這些詞語你會解釋嗎?
砥礪 束手待斃 不卑不亢 不瘟不火
豁免 名副其實 不可思議 一以貫之
同學們互相考一考、比一比。
三、自讀全文、討論學習:
思考標劃:1、細菌有哪些性質(zhì)和特征?
2、細菌對人類進步觀的挑戰(zhàn)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學生自讀課文,標劃答案或討論。
①、學生明確問題1答案:1、細菌的歷史最古老;
2、細菌無所不在;
3、細菌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4、細菌的不可毀滅性;
5、細菌的生存策略多;
②、你能結(jié)合相關(guān)的語句,解釋一下這些性質(zhì)或特征嗎? (可任選你感興趣的一例)
學生組織語言,自述。
學生解釋細菌的性質(zhì)或特征,班上交流。
A:我感興趣的是第一條性質(zhì)。細菌的歷史竟有35到36億年,人類歷史才有200萬年,與之相比人類的確太年輕了,細菌是生物界的元老。
B:我感興趣的是第四條性質(zhì)。細菌對生存條件的要求很低,核武器也奈何不了細菌。
C:我感興趣的是第二條性質(zhì)。細菌無處不在,人體中有無數(shù)的細菌,當人生病的時候,身體里的細菌數(shù)量更會大量的增加,所以盡量要遠離生病的人,避免傳染。
③、學生明確問題2答案:
1)、人類的進步與細菌的簡單化、退化,
2)、寄生是生物世界中最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
四、問題探究:
重點讀18、19段,你能說說作者此次演講的目的是什么嗎? 學生結(jié)合語句,認識演講目的。
點明此次演講的目的,希望同學們面對此次疫病,以科學的態(tài)度,健康的心態(tài),以精神上的從容,對待人類面臨的病患危難。
五、課堂小結(jié),分享新知:
你在這一節(jié)課有了關(guān)于細菌哪些新知識,請組織好語言,把他們分享給你的前后位同學。
A、我知道細菌無處不在,即使是人的一滴唾液中有幾百萬個細菌,所以不應(yīng)該隨地吐痰,生病的時候更不能,不然會把病菌傳遞到空氣中。
B、我知道細菌對人類也有重要作用,病毒有4000種,對人體有傷害的不過100種,這100種病毒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才會存活,所以經(jīng)常通風也是對抗病毒的方法之一。
C、我知道抗生素能夠消滅大部分細菌,但總有少數(shù)細菌天然就對此類抗生素有抵抗力,因而我們不能全憑抗生素消滅病菌。
D、“干凈”和“骯臟”是相對而言的,從科學的角度說,所有的動物都被寄生著,所有的人類都是細菌的“寄主”。
六、布置作業(yè):
1、標劃本文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2、結(jié)合實例,賞析本課作為演講詞的語言特色。
《細菌的啟示》教案【二】
教學目標:
1、學會分析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2、結(jié)合實例,賞析本課作為演講詞的語言特色。
3、結(jié)合《科學家的數(shù)字武器》,談?wù)剶?shù)字對作者觀點表達的作用。
一、 導入:
復習說明文的說明方法
學生介紹復習材料:
說明方法有(大多三個字):
舉例子、分類別、打比方、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畫圖表、引用(兩個字)等。
二、再讀全文、檢查自學效果:
思考:標劃本文所用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做出批注。可參照以下答題方法,舉一例說明。(可根據(jù)具體情況作適當增減)
列數(shù)字作用:用數(shù)據(jù)具體而準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準確、更有說服力。
舉例子作用:舉……的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的特點,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打比方作用:把..….比作…..,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比較作用:把……和……相互比較,突出強調(diào)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學生各liuxue86.com舉一例,批注作用。
交換思想、合作互助。
列數(shù)字,作比較:第三段,“大約在35到36億年前,地球上產(chǎn)生生命不久,細菌就出現(xiàn)了。當?shù)厍蛏系纳^半時才出現(xiàn)了真核細胞生物,5.8億年前才出現(xiàn)多細胞生物,人類的出現(xiàn)是極其晚近的事情,只有200萬年的歷史。”運用了列數(shù)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把人類的歷史與細菌的歷史作比較,通過數(shù)字的強烈對比,說明細菌是生物界當之無愧的元老。
列數(shù)字、作比較:第8段,“細菌平均1至2周可繁殖300代,平均一天繁殖30代,而人類要繁殖30代則需要1000年,在繁殖的速度上細菌的一天等于人類的1000年。”運用了列數(shù)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將人和細菌的繁殖速度進行比較,鮮明的突出了細菌的繁殖速度極快。
打比方:第17段,“你看到天上有一只鴿子在飛,那哪是一只鴿子啊,那是一個飛行的動物園。它身上的寄生物無數(shù),它的消化道里有寄生物,羽毛里有寄生物。”運用了打比方,把“鴿子”比作“動物園”,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差不多所有的動物都被寄生著”這個科學事實,語言生動,比喻奇妙。
舉例子:第5段,“人的消化過程,一些動物的反芻,都離不開細菌的作用。有些植物需要氮氣,但不能直接吸收,靠根瘤菌的幫助來完成。另外,飼料發(fā)酵,奶酪、酸奶、酸菜等食品的制作,有機垃圾通過腐爛成為植物的營養(yǎng)肥料,都與細菌有著分的聯(lián)系。”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具體有力的說明了“細菌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
三、 選讀課文,認識語言特色。
本文是一片演講詞,請舉例賞析,體會本課作為演講詞的語言特色。 提示:口語交際的語言特點,一般具有:①口語化和大眾化;②互動性和綜合性;③生動性和靈活性;④臨場性和隨機性等幾個方面。
學生選讀,商討、舉例。
1、通過講故事,形象比喻,擬人化寫法,形象命名,借助日常經(jīng)驗,通俗的口語表達等手法把抽象的概念化為明白易懂得感性表達。
講故事:第8段中的“麻風病之父與麻風病人隨便接觸的故事”,生動說明了免疫力的作用。
形象命名:如第8段“人菌斗法”、第11段“和平共處”等命名不僅形象易懂,而且因為大詞小用顯得風趣幽默。
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如第11段中“狂犬病的癥狀”,第15段中“恐龍的滅絕”等使聽眾更易理解接受作者的觀點。
通俗的口語表達:如第15段中“今天胃不好,明天頭疼,后天又腳氣了,”這些口語讓聽眾感到就像聊家常,輕松愉快。
2、巧用設(shè)問句,自問自答,主要的好處是能夠引起聽眾的注意和興趣。 如第17段最后:“石頭上能寄生東西嗎?不能。沙漠里能寄生東西嗎?難呀!”
3、使用聽眾熟悉的、典雅的書面詞匯。
如“得天獨厚”、“束手待斃”等成語精煉地表達了要說的內(nèi)容,也使演講的語言豐富多彩。
四、 問題探討,引用數(shù)字的作用:
結(jié)合《科學家的數(shù)字武器》,你能說說這些數(shù)字對于本文觀點表達有什么作用嗎?
(結(jié)合實例讀讀,感受這些數(shù)字帶給你什么感覺。)
交流感受。
①數(shù)字之間形成比較關(guān)系,給人確鑿無疑、生動深刻的印象。如35億年與200萬年的對比讓聽眾感知細菌歷史的久遠;細菌一天繁殖30代,數(shù)字驚人,讓人驚嘆細菌的繁殖能力。
②舉出極端或者典型數(shù)字,使聽眾印象深刻,為事實深為信服。如“一粒普通的泥土中有幾億個細菌,人的一滴唾液中有幾百萬個細菌,甚至人體體重的10%是由細菌構(gòu)成的”,使聽眾對無處不在的細菌有深刻的印象。
③數(shù)字和日常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這就使數(shù)字有了感性,觀點也具體形象起來。
五、 全面總結(jié)全文、認識本文主旨:
(提示:可從說明方法、語言特色、演說內(nèi)容、演說目的等角度考慮。)
學生自己總結(jié),分享主旨,互相查漏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