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天體運行論》讀后感

字號:


    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天體運行論》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更多大學生《天體運行論》讀后感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讀后感欄目。
    大學生《天體運行論》讀后感【一】
    古希臘人,同中國和其他古文明發(fā)源地的人一樣,早就注意到了天空繁星的運行情況,有幾顆星的運行軌道相當復雜,但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它們被稱為行星,意思是游蕩者.
    古希臘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提出了著名的柏拉圖問題:用什么樣的勻速圓周運動的組合才能拯救行星運動不規(guī)則的觀察現(xiàn)象.勻速圓周運動在當時被認為是最完美的運動,勻速圓周運動后來被稱為柏拉圖公理.但這個公理是先驗的、不是來自觀察,而是來自畢達哥拉斯思辯的哲學.勻速圓周運動的組合要符合天文學觀察的數(shù)據(jù),所以這個問題又稱為拯救現(xiàn)象.
    古希臘人對柏拉圖問題給出各種各樣的解釋.從體系上講主要是地心說,但也有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說,還有太陽、月亮繞地球轉,行星繞太陽轉的學說.總之,幾乎后人所能想到的一切體系,古希臘人都想到了.
    托勒密在公元2世紀建立了托勒密的地心說體系,直到哥白尼重建日心說體系,這個體系在西方一直占統(tǒng)治地位.
    托勒密的地心體系在具體結構上用的是均輪一本輪、偏心點、偏心等距點結構.公元前3世紀波羅尼阿斯建立均輪一本輪結構;公元前2世紀希柏拉斯加進偏心點;偏心等距點是托勒密的首創(chuàng).
    托勒密結構描述如下: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天體繞地球運轉.地球以外的順序是月亮、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土星,最后是恒星天體.對行星的運行描述如圖1所示:以O為圓心作一個大圓,稱為均輪,地球并不位于大圓的圓心O,而在偏心點E.與E點相對找到一個對稱點C,C點稱為偏心等距點.在大圓上有一點P,以P點為圓心作一小圓,稱為本輪.行星Q在小圓上作勻速圓周運動,P點在大圓上作繞C點的勻角速運動.如果這樣的描述還不精確,可以在本輪上加二級本輪.
    由于托勒密體系產生于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說之后,托勒密本人對日心說進行了批駁.托勒密的批駁是建筑在亞里士多德物理學基礎上的.根據(jù)亞里士多德物理學,一個物體不受力就處于靜止狀態(tài),物體運動就要受到一個同速度成正比的力.在日心說,地球是動的,有繞日運行和自轉.而地球上的物體和人由于不受力,就只能是靜止的.這樣物體和人相對地球就有一個相對運動,因有這個相對運動人就要飛出去.但這不符合觀察的事實.另外一個是視差運動,如果地球繞太陽運轉,每半年地球就在兩個相距很遠的地方,我們就會因恒星的遠近能看到視差,但這個視差從來沒有被觀察到.第三個是讓笨重的地球運動非常困難.
    由于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地心說同人們日常觀察的現(xiàn)象接近.在文明剛開始階段,從認識論講,開始人們容易接受地心說是可以理解的.自然界早于人類,人類早于自然科學.文明剛開始時,人類面對的是復雜的自然界,在對自然界的認識過程中,人類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是可以理解的.
    但托勒密體系所以能在西方統(tǒng)治一千多年,同基督教會不無關系.錯誤的地心說同基督教義符合.由于教會勢力占統(tǒng)治地位,在后來的一千多年里,科學變成了神學的婢女,判斷自然科學真理的標準不是科學實驗,而是《圣經》的言論和經過修改的權威的錯誤言論.
    雖然教會的勢力在一個時期可以改變自然科學真理的標準,但教會沒有能力改變天體運行的規(guī)律,任何權勢也沒有這個能力,并且任何權勢的壽命也不可能比自然科學規(guī)律的壽命更長.
    天文學不僅同農業(yè)生產、航海等生產活動有關,而且同占星術、宗教活動有關.人們對天體的觀察是不斷進步的,隨著對天體觀察精度的提高,為了修正托勒密體系,人們不得不加進二級本輪,這樣體系就變得非常復雜.到哥白尼發(fā)表《天體運行論》時,修改后的托勒密體系需要八十多個圓.這同當時信奉的簡單性不符合.有人就講,如果上帝創(chuàng)世時同他商量一下,就不會造得這樣復雜.另外,天文誤差有積累效應,宗教也需要新的歷法.
    此外,由于資產階級的興起,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教會的勢力被削弱.科學的革命是早晚之事,改革舊天文學就成了突破口.
    大學生《天體運行論》讀后感【二】
    哥白尼是一個天主教徒,而且是一個神父.他除了履行他的神職外,還為教區(qū)的人治病,這有利于他的神職事業(yè),此外,他研究他喜愛的天文學.
    哥白尼建立新天文學思想的出發(fā)點很難說出于革新,可能是為了追求真理或實用,但無論如何,他是從力圖消除托勒密的變革,去掉偏心等距點,回到柏拉圖問題的解開始的.
    在托勒密體系中,P點繞C點作勻角速運動,它的運行的軌跡雖然仍是個圓,但不是勻速圓周運動.這顯然違背了柏拉圖公理,或者說托勒密體系根本就不是柏拉圖問題的解.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一書發(fā)表前寫的《綱要》一文,就是從攻擊托勒密的偏心等距點開始的:“……托勒密和其他大多數(shù)天文學家的行星理論,雖然與數(shù)據(jù)符合……看來還是遇到不少困難。因為這些理論是不充分的.除非再引用偏心等距點的概念.而這樣一來,行星就既不是在它們的均輪上,也不是繞本輪的中心作勻速圓周運動了.因此這樣一類體系似乎就既不是完全絕對的,也不能充分令人滿意.”
    在《天體運行論》中,哥白尼詳細介紹了自己的體系,這個體系包括太陽不動,行星繞日運行,地球的自轉,月亮是地球的衛(wèi)星等,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在描述行星運行結構上,哥白尼用了均輪一本輪和偏心點結構,那個令他討厭的偏心等距點被放棄了.
    由于托勒密對日心說的批駁,哥白尼在重建日心說體系時,就不得不對托勒密的批駁進行反批駁.對托勒密批駁的第一點,哥白尼企圖建立慣性定律,但沒有成功.對第二點,哥白尼以恒星離得非常遠進行反批駁.但畢達哥拉斯“數(shù)的和諧”在當時,以及后來,人的思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為有限長的弦才能有分離的共振頻率,并且共振頻率的比為有理數(shù).這種和諧思想要求一個有限宇宙.對第三點,哥白尼說讓巨大的天體運動更困難.今天看這非常合理,但當時則非常無力,因天體是以太組成的.總的看來,哥白尼學說在物理學方面并不占優(yōu)勢.
    哥白尼在另外一個方面的批駁在當時卻顯得相當有力.根據(jù)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地球是由卑賤的土、水、氣、火四元素組成的,而天體則是由高貴的以太組成的,地心說要求卑賤的地球不動,高貴的、永恒的天體繞地球旋轉,而這同亞里士多德的“貴靜賤動”的哲學思想相矛盾.
    哥白尼學說同托勒密學說相比在天文學上處于明顯優(yōu)勢.首先是簡化了:今天用相對運動考慮,對地心說,必須將地球的繞日運動和自轉分別加在所有的行星上.這樣,在相同的精度下,其數(shù)學描述必然復雜,第二是和諧了:在日心說中,水星和金星比地球離太陽近,但在地心說中,水星、金星和太陽哪個離地球近是不可能決定的.另外,在日心說中,行星運行的周期同行星到太陽的距離有一個單調增加的關系.這個關系后來被開普勒發(fā)現(xiàn),并用數(shù)學表示出來.
    哥白尼體系把宇宙的原動力從宇宙的邊緣移用到了宇宙的中心,在托勒密體系中,原動力在最外層,有一個“不動的原動者”在推動恒星天球運轉.這個“不動的原動者”就是亞里士多德的神,基督教的上帝.哥白尼將原動力改為了太陽,“太陽是坐在寶座上率領著它周圍的星體家族”.開普勒甚至將太陽、行星以及周圍的空間比作基督教三位一體的圣父、圣子和圣靈.
    哥白尼的學說在神學上處于劣勢,這一點是明顯的.雖然哥白尼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一個有相當?shù)匚坏纳窀?但他也明白他的學說在神學上得不到支持.他將自己的學說壓了四個九年才出版,在臨死時只用手摸了一下新出版的《天體運行論》就離開了人間.哥白尼學說一出版,就立即遭到新教頭頭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的惡毒攻擊.路德還引用《圣經》進行反駁:“這個白癡竟想把我們的全部天文學推翻,但《圣經》中明明寫著,約書亞喝令不動的是地球而不是太陽”.歷史證明,新教在壓制、迫害科學方面一點也不亞于舊教.
    大學生《天體運行論》讀后感【三】
    如果說通常一個學說的歷史意義在于它的成功之處,在于它的優(yōu)勢;那哥白尼學說的歷史意義卻主要表現(xiàn)在它的劣勢,表現(xiàn)在后人為了捍衛(wèi)這個學說,克服它的劣勢而作的努力和取得的進展.
    首先,也是最大的:哥白尼學說開始了科學反對神學束縛、爭取自由的斗爭,而斗爭的焦點就是判斷自然科學真理的標準.如果堅持《圣經》中天啟真理是判斷科學真理的標準,如前面所說的,以及后來天主教宗教裁判法庭給伽利略定罪時所講的,自然科學永遠不會發(fā)展,哥白尼的日心說永遠不會得到承認.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吹響了科學掙脫神學束縛的號角,科學要發(fā)展,就必須首先將判斷自然科學真理的標準建立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而不是任何宗教、政權或學術權威的權勢.這個標準我liuxue86.com們今天接受是那樣的自然、容易.以致很多人忘記了近代科學的先驅們?yōu)榱藢㈠e誤的標準顛倒過來,曾經受審、被監(jiān)禁,甚至為科學而殉道.
    第二個意義是為了維護哥白尼的日心說,還必須向亞里士多德錯誤的宇宙體系,包括他的物理學宣戰(zhàn),建立新的物理學體系.近代物理學開始時的幾乎每一個新概念都是從批判亞里士多德開始的,在捍衛(wèi)哥白尼日心說過程中伽利略等人開創(chuàng)了近代科學.
    哥白尼日心說對當時宗教神學的影響有兩種不同的看法.有些物理史學家認為:哥白尼的體系把地球從宇宙的中心降到普通行星的地位;另一種則認為:哥白尼的學說恢復了地球作為一個行星的公民權.后一種說法顯然認為是提高了地球地位.在亞里士多德物理學中,宇宙的中心并不是什么神圣的地方,而是卑賤的元素聚集之處.甚至可以說人們生活之處離地獄非常近,而離天堂非常遙遠.在哥白尼時代,亞里士多德的學說已經變成了基督教正統(tǒng)的理論基礎.在一些有教養(yǎng)的基督徒看來,可能哥白尼學說提高了地球地位.普通基督徒并不了解亞里士多德學說,他們也有可能認為哥白尼的學說降低了地球的特殊地位.但有一點影響對有教養(yǎng)和普通基督徒是相同的:《圣經》不可能教導人們認識天體的運行,天體運行規(guī)律同神父們過去按《圣經》教義講的不一樣.《圣經》的天啟真理是什么?是真的嗎?哥白尼的學說使一些人對《圣經》開始理性的思考.
    哥白尼無疑是偉大的天文學家,近代物理學的先驅.但是,如果沒有后人為日心說所作的奮斗,哥白尼很可能變成另一個阿利斯塔克.一個科學家所以能成為歷史人物,不僅要靠他本人的努力,靠前人為他作的各種準備,還要靠后人在他開辟的方向上繼續(xù)前進.
    大學生《天體運行論》讀后感【四】
    記得小時候,在小學自然課本上學到,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現(xiàn)在應該是八大行星了),九大行星都圍繞著太陽進行運轉。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正確的。但是如果回到五百多年前的歐洲,你如果敢說地球是圍繞著太陽轉的,那么就會被周圍的人認為是天方夜譚,甚至有可能有生命危險。那么誰又是敢提出這一理論的第一人呢?沒錯,他就是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蘭畔的托倫市的一個富裕家庭。18歲時就讀于波蘭舊都的克拉科夫大學,期間對天文學產生了興趣。1496年,哥白尼來到意大利,在博洛尼亞大學和帕多瓦大學攻讀法律、醫(yī)學和神學,博洛尼亞大學的天文學家徳·諾瓦拉對哥白尼影響極大,在他那里,哥白尼學到了天文觀測技術以及希臘的天文學理論。哥白尼40歲時提出了“日心說”,并完成了他的偉大著作《天體運行論》。1533年,60歲的哥白尼在羅馬做了一系列的講演,但直到近古稀之年才終于決定將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他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來的書。
    但是為什么哥白尼40歲完成了《天體運行論》,直到臨去世時才敢出版?這期間有什么難言的苦衷?有什么曲折的故事?一切的一切,要從那個時代的大背景講起。
    在15、16世紀的歐洲,正在進行著一場大動蕩、大變革。這時正是歐洲一些國家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關鍵時期,各國的商業(yè)也大大發(fā)展,對外貿易極其活躍,資本主義主義正在不斷地萌芽和發(fā)展壯大。但是,宗教教會仍然統(tǒng)治著大多數(shù)人的思想,宗教自身也在不斷變革以圖加強對人民的統(tǒng)治。羅馬教廷控制了許多國家,把《圣經》作為至高無上的真理,凡是違背圣經的學說,都被斥為“異端邪說”,凡是反對神權統(tǒng)治的人,都要被處以火刑。為了同封建勢力和教會進行斗爭,新興的資產階級以發(fā)揚古希臘、羅馬文化為載體,大力宣傳人文主義思想,這就是著名的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起源于意大利,很快就發(fā)展到了波蘭——哥白尼的故鄉(xiāng),并擴展到了全歐洲。哥白尼就是出生在那個大發(fā)展、大動蕩的年代里。文藝復興此時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在天文學方面,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受當時的觀測水平的限制,提出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學說。他認為,地球靜止不動地坐鎮(zhèn)宇宙的中心,所有的天體,包括太陽在內,都在圍繞著地球運轉。為了與當時的觀測結果向吻合,他還提出了偏心圓和本輪的概念。托勒密的結論,是建立在當時的觀測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的,是有一種科學精神在其中的。在中世紀的一千年里,一直為人所信奉。并且由于“地心說”恰好吻合了宗教的教義,因此教會就把“地心說”視為真理,加以神化,誰敢反對“地心說”,誰就是和教會作對,誰就是反對上帝。 在文藝復興時代,人們恢復了對真理的興趣,懷疑和求真精神再次成為一些人的追求。在大航海時代,因為船只在遠洋深海往往很多天都看不到任何坐標,這就對更精確地確定經緯度提出了要求。
    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對于后世的影響無遺也是巨大的。廣大青年學者思想解放,成為了哥白尼學說的積極傳播者。意大利科學家布魯諾為了捍衛(wèi)和發(fā)展哥白尼的學說,在歐洲廣泛宣傳“日心說”,同時和宗教勢力作著頑強的斗爭,最終被教會宣判為“異端”而活活燒死;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改進了天文望遠鏡用來觀察天體,為哥白尼的學說找到了確鑿的證據(jù),標志著哥白尼學說開始走向勝利,為此伽利略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不斷遭到教會的審判和威脅,甚至被逼宣布放棄哥白尼的學說。此后,經過無數(shù)科學家的不懈的努力鉆研,哥白尼的學說不斷得到修正和發(fā)展,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的天文學理論體系。
    大學生讀后感 | 讀一本好書讀后感 | 好書推薦
    
    大學生讀后感 | 讀一本好書讀后感 | 好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