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講“入定與出定”

字號:


    南懷瑾老師講“入定與出定”
    三禪“離喜妙樂”,離喜即離心境上的喜悅,只有定境之樂,渾身十萬八千個毛孔無處不樂,故大乘經(jīng)典說菩薩內(nèi)觸妙樂,然后才可舍欲界粗觸之樂,不到達此地步,休妄言無情色之欲。要知此欲界中眾生,哪個不是因欲念而來的?
    中國人綜合經(jīng)驗,謂三禪為脈?。ㄟ@在佛經(jīng)上是看不到的)。心臟脈搏接近停止了,此與瑜伽術(shù)之勉力使心跳停止不同。后者是用妄想之念力控制,使之停止,而三禪是妄念不起,自自然然地就達到的,此是大關(guān)鍵,不可不察。 故訪道要有眼光,世俗以為有道者,其實此道非彼道。
    脈雖住了,然身上暖壽不減,到三禪后,出入息停止,漸漸心臟脈搏接近停止了,但全身暖而柔軟,連筋骨都軟化了(此時不可碰它),如嬰兒之體,如老子所說:“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即如嬰兒之體,內(nèi)觸妙樂,可以返還童真天地的境界。
    《習(xí)禪錄影》
    -----------------------------
    “眼耳身三二地居”:前五識如果以禪定的境界來講,進入初禪的時候,鼻、舌兩種識還有輕微的作用,到達二禪以上,就完全停止作用;而眼、耳、身這三種識,二禪還有作用,三禪以上就停止了。
    道家在靜坐中要打通任督二脈、奇經(jīng)八脈;密宗要打通三脈四輪,都是為了要進入初禪的準備。這些氣脈打通以后,才可以在定中達到停止呼吸。怎樣才算真的停止呼吸呢?我們可以把燈草或雞毛,放在入定的人的鼻子前面,燈草與雞毛都不動了,才算是真的停止呼吸。
    在定中停止呼吸,并不死亡,他與死亡最大的區(qū)別,就是身體非常軟而帶溫暖,也就是老子所說的,修道的人,要恢復(fù)到嬰兒的狀態(tài),嬰兒就表示柔軟。一般沒有實際修證工夫的人,誤把入定中停止呼吸的現(xiàn)象,當做死亡,這一類公案很多。
    《禪學(xué)講座》
    -----------------------------------------------
    真正入定的人不會冷的。所以真正入定了,暖是存在的,壽當然有,所以真正一定,三大阿僧祇劫、起碼定個幾十年,這個肉體擺在那里,身上還是暖的,還有溫度的。不過同我們現(xiàn)在的體溫不同,這是真的!他絕不同于死人的那個肉體--他是暖的,有壽命存在,不吃不喝幾十年甚至更多年都沒有問題。因為識不離身,他的阿賴耶識還在這個身上。
    所以《八識規(guī)矩頌》中說的“眼耳身三二地居”,鼻、舌二識暫停,眼識、耳識、身識都還存在,此為“眼耳身三二地居”。入定的人拿前五識來講,舌識--嘴巴不說話了,當然你們現(xiàn)在打坐還咽口水的,這個不算入定。到那個時候已經(jīng)是口水不需要咽,津液是直接下降通全身的脈管了,不需要舌頭動了,所以是舌識暫停作用。鼻子的呼吸暫停,但不包括毛孔的呼吸,毛孔的呼吸還是輕微存在,只是鼻子的呼吸暫停。
    這個問題,在我們講到《八識規(guī)矩頌》的時候已經(jīng)提起你們注意了?,F(xiàn)在這里說“豈不經(jīng)說識不離身,既爾如何名無心位?”既然是這樣,怎么叫做無心位呢?因為識還存在。換句話說,現(xiàn)在提的問題是:真正入定是有心還是無心?應(yīng)該說,入定是有心入定,不是無心。那么我們大乘佛法同一般中國禪宗所講,真的得了道入定的無心,有個道理——無妄想心,并不是講無真心。所以你們學(xué)禪的看了《六祖壇經(jīng)》,六祖說:吾宗以無念為宗。但是,六祖對無念兩個字有個解釋,“無者,無妄想;念者,念真如”——這是無念為宗。“如何名無心位”是指這個道理。因此這個地方尤其你們下面在專修的人更要注意,下面兩句話特別重要:
    “彼滅轉(zhuǎn)識,非阿賴耶。”
    真正入定的時候,是滅除了一切動相的轉(zhuǎn)識,阿賴耶識這個功能當然存在在這里。入定的時候,念、一切的轉(zhuǎn)識,六、七、前五識,甚至阿賴耶識一部分的功能都寧靜下來,不得輪轉(zhuǎn),但是阿賴耶識還是存在的。
    *****
    “眼耳身三二地居”,眼識、耳識、身識(身體的感覺、感覺到有身體)這三個是“二地居”。怎么叫“二地居”呢?第一地:五趣雜居地。地獄、畜生、惡鬼、人、天。阿修羅包含在天里頭。天人與我們世界不同,可以說是外星球另一個世界的人;天人同我們?nèi)恕⑦@個地球上人類,乃至畜生、惡鬼、地獄同屬第一地,叫“五趣雜居地”,普通的凡夫。
    那么我們?nèi)?,當然?ldquo;五趣雜居地”以內(nèi)的。當然有眼睛、耳朵、鼻子(呼吸)、舌、身前五識都有。如果到了初禪的境界,初禪就是“二地”了,超過了“五趣雜居地”到了色界天的初禪天了。這個時候,鼻識、舌識兩個不起作用,只有眼睛、耳朵、身體三識還存在。怎么講法呢?入了定的人、初禪的人,呼吸沒有了、停止了,所以鼻識不起作用了。嘴巴當然不吃東西,連口水都不咽了。你們初學(xué)打坐的還在咽口水啊咕嚕咕嚕的,到了真正入初禪定以上,連口水也不需要咽了。那么呼吸自然停止了,鼻、舌兩識不起作用了,不是沒有哦,潛伏了、不起作用了。只有眼識還存在、耳識還存在,所以入定的人,你叫他,有時候聽不見。你拿引磬,這個引磬“叮——叮——”這么一敲,他就可以出定了。
    有時候定了自己出不來的時候,你們學(xué)打坐的注意哦在家里。萬一瞎貓撞到死老鼠的時候,你們在家偶然入昏沉定,出不來定了,就拿著這個東西,(提前)吩咐(好)旁邊人千萬不要碰你身體,千萬不要碰,更不能搖動。那么,就拿這個引磬,在耳朵邊上慢慢地敲,慢慢地敲,他就會出定了。所以這個叫引磬。也就是通“官印閥門”,是什么道理呢?講物理的道理,這是中國的醫(yī)學(xué),中國道家“耳通氣海”,所以“官印閥門”效果大,其理由如此。拿物理的、生理的道理,“耳通氣海”。那么這是附帶告訴大家的。
    所以“眼耳身三二地居”,這眼、耳、身三個識還都存在。如果超過了二禪以上,那前三識也慢慢退化了。所以真得眼神通的不是這個肉眼了,所以叫“天眼通”,不是這個肉眼。得天耳通也不是這個耳朵了。所以你們注意啊,你們一般打坐修道的,這個眼睛閉起來打坐,實際上腦神經(jīng)沒有休息。腦神經(jīng)屬于什么?身識。腦神經(jīng)沒有休息,在昏沉境界里頭看到什么,自己以為是眼通,你還正在眼識那里玩呢!哪里是眼通哦!那是神通的兄弟,叫做神經(jīng)。千萬注意啊!有時,打坐覺得耳朵邊上有菩薩跟你講話,教你什么,也是耳神通的老弟,也叫做神經(jīng),不要搞錯了。換句話說,在這個時候,前三識沒有離開。所以入定,我們講唯識這個識,你們注意哦,千萬注意!要記得!識是三種東西一定連在一起的,心物一元的道理:暖、壽、識。暖、壽、識三樣連在一起的。
    所以真正入定的人,剛才為什么告訴大家,吩咐家里人真正入定的時候不要碰呢?真正入定了,身體整個的骨節(jié)、整個的經(jīng)脈,軟得跟棉花一樣、跟面粉一樣的。你就拉拉他的手,算不定把手拉出來一丈多長,因為這個柔弱無骨了。所以入定了以后,他身上的溫暖、溫度,低溫,沒有退的。甚至溫度還有高溫的。你看到很低的溫度,摸到還有一點暖,可是你拿別的東西,拿物質(zhì)的東西一接觸到,假定你用個小茶壺,放在他身邊,肚子、胸口這么一放,算不定過了個把鐘頭,那個茶壺開水會滾起來了。生命活著,暖氣永遠存在的。死亡就冷凍了,就僵硬了。所以暖氣在的時候,生命在,它一定有暖,有暖氣在就越來越柔軟。所以我們曉得,經(jīng)典上有時候翻譯,善行功德到了,“軟地”,又翻譯成“柔地”,那么我們講教理的人啊,“軟”的解釋啊,這個惡業(yè)輕了叫做“軟”。實際上“軟”也講真正功夫的境界,禪定功夫證到了,這個肉體你不要練什么武功、不要修什么氣脈,它自然柔軟,越來越柔軟。
    那么說“暖”一定存在。壽,凡是暖、沒有冷卻以前、沒有冷凍以前,它生命仍然存在的。所以真正入定的人,縱然一定八萬四千劫,乃至于說十二萬年,他只要體溫還存在,他并沒有離開;第八部分的阿賴耶識沒有離開過身體。
    那么這里又有人要問了,道家所說的出陰神、出陽神,那是第幾識啊?這里是個問題,你們?nèi)パ芯垦芯靠?。有沒有這回事?那是第幾識的作用?第幾識帶什么作用?第六意識帶質(zhì)境。出陰神是第六意識帶質(zhì)境;出陽神不同了,假定修到了,幾乎近于佛所說《楞伽經(jīng)》佛法所說的“意生身”的境界。等于“意生身”的境界。所謂“意生身”的境界呢?報身、化身兩個合在一起的。這都是實際的功夫。
    所以暖、壽,暖壽存在,識的作用就在那里。識,這個要注意。這個是“眼耳身三二地居”,這個作用。
    《唯識與中觀》
    -------------------------------------------
    憨山大師入定后,叫不醒他也喊不醒他,最后是靠引磐才能出定,這又是什么道理呢?你們現(xiàn)在也學(xué)了一點佛法了,也要買把磐,作個準備,萬一什么時候會需要,也能幫助人家,否則,人家告你麻醉,告你引導(dǎo)自殺,你還要去法院,還要消災(zāi)呢!不過,我想你們是不會入定的,你們那是五漏之身,是個漏得一塌糊涂的破房子,怎么會真正入定呢?
    如果真有人打坐入定了,千萬不要搖動他,否則,他出定后身體會受傷。中國古代的《神尼傳》里有很多這樣的記載。比如說,徒弟不知道師父入定了,拉師父的手叫師父起來吃飯,結(jié)果手像面筋一樣越拉越長。當然,放開以后,手還會自然收回去,但是出定以后就受傷了,不過,這是可以治的,重新入定后氣脈還可以重新轉(zhuǎn)過來。
    還有一個故事,是唐朝時候的事。有一位禪師是修水觀的,徒弟去看師父打坐,結(jié)果看不見人,只看見房間里一池水,徒弟好奇,就往水里丟一個小瓦片。師父出定后身體就有問題了,于是問徒弟:“我剛才打坐,你來看過我嗎?”“我來叫師父吃飯”,“那你做了什么?”徒弟回答:“我見都是水,就丟了一個小石頭進去。”師父吩咐徒弟說:“我再打坐入定,你把那塊石頭撿走就行了。”這樣以后就沒有事了。
    這時,色身的四大、氣脈都已經(jīng)轉(zhuǎn)變了,這些人修行都是很有功力的。那位禪師進入水觀境界的時候,已經(jīng)沒有身見了,我就是水,水就是我。所以看不到人,只有水。所以說物可以變心,心也可以變物?!渡裆醾鳌分杏涗浀暮芏喔呱峁枚己芰瞬黄?,隋煬帝的父親楊堅,就是神尼帶大的。除了水觀外,還有人作樹觀、入“樹觀定”以后就變成樹了。另外,修光明定的人作火觀,入火觀的時候人就看不見了,只能看見一團亮光。如果在房子里打坐,房子也不會燒,只是房子也看不到了,只見到一團火光。中國古時候這種記載很多,有人以為著火了,跑去救火,到地方才知道沒有起火,只是有人入定了。但是這個火觀的火也真能燒起來哦!
    再比如說,大阿羅漢有神通,但平時一般不會示現(xiàn)給大家看,等他現(xiàn)十八變給你看的時候,說明他快要死了。十八變就是左邊出水右邊出火,或者左邊出火右邊出水,身體下面出水上面出火,或者下面出火上面出水。他會把虛空變成實體,實體變虛空,可以在虛空中行、坐、飛行,等這些示現(xiàn)完了以后,就一陣火光走了。這些大阿羅漢走的時候不用柴火,僅用自己的三昧真火就可以燃燒了。所謂三昧真火,就是說在定中,他調(diào)動火大把自己焚化了。如果他調(diào)動的是水大,他就會變成水了,如果調(diào)動氣大,就會變成風了,如果調(diào)動空大就會空了,沒有了。這些佛法都需要實證的,沒有那么簡單。有的修行人走的時候會化成彩虹,這種情況與上面講的差不多,不過道理不同,境界又不同了,這就是所謂百千三昧。
    有時候,我們身體一邊是冰的痛苦,而另一邊卻在發(fā)燒,或者下面寒上面卻發(fā)炎。我們的情緒有喜怒哀樂,我們的身體每分每秒都不同,都在變。如果你能夠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思想、身心,那就是很大的定力了,很難做到哦!這個定與前面講的定又不同了。大家不要以為打坐、念佛、拜佛就是修行,不要以為懂了理論就是修行,那樣的話,你連修行的影子都沒有呢!所以我常說,只有兩個人是真修行,一個死了,一個還沒有投胎。所以研究教理固然重要,但光研究教理而不修行也沒有用。
    《現(xiàn)代學(xué)佛者修證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