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土地的誓言》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教案目。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土地的誓言》教案
教學設計:
一、 素材準備
1、 交待主題:圍繞“外敵入侵、人民流離失所”的主題來收集相關資料
2、 活動布置:
教師準備:影視歌曲《松花江上》、“九一八”歷史事件的視頻錄像、東北的相關相片
學生準備:作者相關資料;中國近代史上國破家亡的事例;美國“九一一”事件的相關信息
二、 教學過程:
(一) 屏氣凝神聽誓言
學生交流準備的素材,教師出示媒體素材,由“九一八”及歌曲《松花江上》引出對本文作者和背景的介紹,之后讓學生談初步感受,教師激情過渡----------聽誓言:
錄音播放課文朗讀,同時提出要求:
a整理字詞積累卡;
b結合文章內容概括本文:作者對著的土地發(fā)出的誓言。
學生交流,教師補充。
(二) 酣暢淋漓品誓言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感受作者發(fā)出的誓言,并提出具體要求:
(1)結合課文內容及自己對東北的了解,自由交流“東北印象”,然后教師課件展示以“東北印象”為主題的圖片。借此進一步把握作者對故土的激情所產生的基礎,同時為自主學習創(chuàng)設一個“暢所欲言”的環(huán)境與氣氛。
(1) 劃出自己深受觸動的詞語和句子
(2) 劃出文中飽含深情的句子
(3) 劃出自己有疑問的句子
學生交流上述問題,師適時點撥,并提出學生未能提出和解決的問題。例如:為什么文章開始用“關東大地”,后來用“她”來稱呼,而到了后來卻又改口說“土地、原野,我的家鄉(xiāng),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等
(三) 聲情并茂讀誓言
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學生結合朗讀磁帶總結朗讀提示,可以從“語速、語氣、語調、感情、停頓”等方面根據自己的感受和體悟,選擇相應的段落進行朗讀
(1) 學生朗讀體驗
(2) 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老師結合特殊句式:排比句式、斷句進行朗讀指導。
(四) 蕩氣回腸宣誓言
在學生激情朗讀后,師與生面對面會談:
(1) 作者對土地持一種什么態(tài)度、情懷?liuxue86.com
(2) 角色轉換:假如你是作者,請用一舉富于激情的話表示對心中熱土、對祖國的情懷
(3) 從本篇文章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對土地深刻的眷戀,源于對祖國深深的熱愛,在文壇上不乏許多表達對祖國熱愛之情的章篇,同學們的資料庫中還有那些名家名篇------
結合以上的交流,讓學生用文字,宣傳廣告等多種形式對祖國莊嚴宣誓-------
文章拓展:
課件出示艾青的詩《我愛這土地》
資料整合平臺:
推薦名家作品:秦牧和艾青的作品
《土地的誓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yǎng)、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語言。
課時安排:一課時
自學內容: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朗讀課文,整體把握作者情感。
3、品析課文中有激情的語言。
教學內容:
一、創(chuàng)設意境,導入新課
簡介本文寫作背景,讓學生看“九一八事變”錄像片斷,重點在難民逃亡的場景。播放《在松花江上》歌曲,進一步渲染氛圍
二、整體感知,體會情感
1、范讀課文。①解決字詞,以做到準確朗讀課文。②找出作者面對土地發(fā)出的誓言
2、以典型段落為例,指導學生體會文中作者表達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感受作者對故鄉(xiāng)的一片赤子之情。(要求:流暢、準確、并盡量讀出剛才自己體會出的情感。)
3、配樂朗讀,注意朗讀時對語氣,語速、重音,情感等把握和處理。
4、感受文中作者所蘊涵的情感,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和詞語來。
5、學生根據朗讀要求,自由朗讀。
三、理解、探究
品讀課文,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究。畫出自己深受觸動的句子或詞語;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并深情地朗讀或背誦這些句子。學生互評,老師指導。
A、認真閱讀“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原野上怪誕的狂風”一段,思考,作者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色、物產?作者用了大量的詞語形容東北地區(qū)的種種事物,你覺得哪些詞語用的好,能夠引起你豐富的想象?
B、深入思考:課文總共只有兩個段落,這兩段在內容上和結構上有什么異同?學生討論,教師明確
結構相同,都是先直接抒發(fā)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然后回憶,最后再直接抒情。
內容上都是對故鄉(xiāng)的回憶和描繪,但回憶中選取的景物不同。
C、找出課文中用語別致的句子,并說明別致什么地方?
“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涌著熱血,因為我深沉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句中的“泛濫”可否換為“擁有”、“充滿”這類詞語?
“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
為什么不用“飄蕩”或“回響”過“我的歡笑”之類語句,而用“埋葬”呢?
分析探究,引導學生感受創(chuàng)造的優(yōu)美意境中飽含的真情,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積蘊的激情以及產生的強烈沖擊力。
前后兩段文字在表現(xiàn)感情上的異同:即都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真摯熱愛和深切懷念,但后段在懷念中卻暗含著憂傷與憤怒,
品味“紅紅的臉龐,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狂風”這些詞語所表達的意境。
你覺得文章中那些詞語寫的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動你?找出來,有感情朗讀,并且積累下來。
四、拓展延伸
1、配《在松花江上》音樂,小聲朗誦第二部分,加深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2、以《我愛這土地》寫一段話,增強學生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五、課堂小結
1、人稱變化具有強烈的抒情效果
2、大量運用排比,增強語勢
3、移情于物,表達自己思念故鄉(xiāng)的感情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