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短文兩篇》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教案目。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短文兩篇》教案
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
陶弘景
【學習目標】
1、了解有關陶弘景的文學常識。
2、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及感情基調。
3、熟讀課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4、學習文章凝練的語言,感受優(yōu)美的意境。
5、背誦并默寫全文。
【學習重點】
1、文學常識、字詞(“歇、頹、與”等詞語的解釋)基礎知識。
2、學習文章凝練的語言,感受優(yōu)美的意境。
【學習難點】
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純凈美好,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知識鏈接】
1、作者簡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江寧)人,自號華陽隱居。南朝梁時道教思想家、醫(yī)學家。仕齊拜左衛(wèi)殿中將軍。入梁,隱居句曲山。他曾經擔任諸王的侍讀,因看透了混濁的人世,“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閱為務。”(《南史》) 后隱居句曲山,可是“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2、背景資料
(1)“書”是一種什么樣的文體?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但是,中國的應用性文體從來不排斥審美的文學屬性,尤其是書信一體,多記事陳情,中國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書信,書信的實用性和審美性的結合十分完美。漢魏六朝的尺牘重在實用,文人多無意把其寫為審美的作品。
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筆下,尺牘的實用功能明顯淡化,審美性能日益強化,有些尺牘刻意寫成純粹的文學作品(參考《中國尺牘文學史》序,詹福瑞)。尺牘文學功能多種多樣,可以抒情,比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林覺民的《與妻書》。
也可以寫景,比如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可以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也可以談論文學,如曹丕的《與吳質書》;談論政治,如歐陽修的《上杜中丞論舉官書》;還可以進謁顯貴,勉勵后學,如此等等,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書牘文傳統(tǒng)。尺牘和其他文體一樣,也講究謀篇布局、文質俱佳。另外,尺牘不一定都用“書”字標明,如蘇軾的《與子由弟》《答秦太虛》就是。
(2)歷史背景
《答謝中書書》寫于南北朝時期,這個時期,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濁的人世,而隱居茅山。這些文人在他們的書信中,常常描山畫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3、題目解說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寫給謝徵的一封信,信中稱道江南山水之美,僅六十八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抒情議論,各類皆備,可謂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謝中書即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人,曾作中書鴻臚,故稱之謝中書。
【自主學習】
1、《答謝中書書》作者是 ,字通明,自號 ,
時道教思想家、醫(yī)學家,時人謂之“ ”。
2、注音寫字:
西日欲tuí( ) 沉鱗jìng( )躍 未復有能與( )其奇者
3、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1)五色交輝( )
(2)四時( )俱備
(3)曉霧將歇( )
(4)西日欲頹( )
(5)沉鱗競躍( )
(6)未復有能與( )其奇者點擊進入 初中學習小組
4、寫出下列句子的修辭方法:
(1)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
(2)西日欲頹,沉鱗竟躍( )
5、翻譯句子:
(1)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2)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3)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4)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合作探究】
6、統(tǒng)領全文的句子是: 其中“ ”字點名全文的中心。
7、作者具體描繪他的隱居之地時,寫了哪些景物?又是怎樣描繪這令人神往的大自然山川之美的?
8、結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9、王國維云:“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寫景中體現(xiàn)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10、本文分為幾層?寫出各層大意。
【精讀精練】
讀《答謝中書書》,完成11-13題。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11、本文的主題句是 。
12、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1)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2)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3)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13、填空: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表現(xiàn)了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表現(xiàn)了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表現(xiàn)了晨昏變化之美。
【主題閱讀】
與朱元思書
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4、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1)天山共色( ) (2)橫柯( )
(3)一百許里( ) (4)猛浪若奔( )
(5)負勢競上( )
15、翻譯下面句子。liuxue86.com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16、請根據課文內容,用文中句子填空。
(1)作者運用襯托手法寫水清的句子是:
(2)文中統(tǒng)領全文的句子是:
(3)從聽覺方面描寫了山中泉喧鳥鳴的情景的句子是:
(4)總寫人在此境中的感受的句子是:
【能力提升】
17、、根據現(xiàn)代漢語詞典書的注解,“書”的意思有:書(shū) ①寫字;記錄;書寫。②字體。③裝訂成冊的著作。④書信。⑤文件。
請選擇下列詞語中的“書”的意思。 (1) 書本--( )
(2)書寫--( ) (3)書信--( )
(4)楷書-- ( ) (5)判決書-- ( )
18、仔細閱讀下文,仿寫句子。
鄉(xiāng)村,黃昏。
平和安寧盤旋在鄉(xiāng)村的上方。
幸福,僅如此,不必要多少絢麗的風景。
農家,炊煙。
溫馨美妙回蕩在農村之間。
幸福,僅如此,不必要多少感動的畫面。
【教(學)后記】
參考答案
答謝中書書
1、陶弘景 華陽隱居 南朝梁 山中宰相
2、 頹 競 yù
3、(1)交相輝映 (2)四季 (3)消散 (4)墜落 (5)競:爭著;躍:跳躍,這里指跳出水面。 (6)參與,這里指欣賞。
4、(1)對偶 (2)借代、對偶
5、(1)山河的壯美,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賞的。
(2)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蔥翠。
(3)每當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
(4)自從謝靈運之后,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6、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美
7、寫到的景物: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曉霧、猿鳥、夕日、沉鱗。描繪:從仰望高峰到俯視清流,然后有些流水兩邊的景物,上下左右都寫完后,又描繪了崖壁上五彩繽紛的色彩,這是靜景描寫;然后“亂”、“競”兩字把猿、鳥、魚在大自然中怡然自樂的神態(tài)描繪得栩栩如生,這是動景描寫。
8、結尾一句表達出作者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
9、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的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10、全文可以分為四層。
第一層(第一句):總起句,以感慨發(fā)端。
第二層(從“高峰人云”到“四時俱備”):描寫山川中靜景之美。
第三層(從“曉霧將歇”到“沉鱗競躍”):描寫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
第四層(最后兩句話):感慨自然之美景。
11、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12、(1)助詞,的
(2)動詞,消散
(3)動詞,墜落 名詞, 指潛在水中的魚
13、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14、(1)同樣的
(2)樹枝
(3)上下,表示大約的數量
(4)奔馬
(5)爭著向上
15、(1)江面上的風停了,煙霧都消散盡,天空和遠山呈現(xiàn)出相同的顏色。
(2)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馬。
(3)山巒憑借著(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爭相比高遠;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無數的山峰。
16、(1)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2)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3)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4)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與朱元思書》參考譯文:
江面上的風停了,煙霧都消散盡,天空和群山呈現(xiàn)出同樣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飄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漂漂蕩蕩。從富陽到桐廬大約(相距)一百里的水路,奇異的山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都呈青白色,深深的水流清澈得千丈也能見底。游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直接看見。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猶如飛奔的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滿了蒼翠的樹木,看上去使人頓生寒意,這些山憑借著(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長,這些山巒仿佛互相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無數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泠泠地發(fā)出聲響;美麗的鳥兒互相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
(樹上的)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唱,(山中的)猿猴也時刻不住地啼叫。像高飛到天上的鳶那樣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也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那些籌劃政務、管理世俗之事的人,看到這些優(yōu)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
17、
(1)③裝訂成冊的著作
(2)①寫字;記錄;書寫
(3)④書信
(4)②字體
(5)⑤文件
18、參考示例:小河,少年。青春年少洋溢在小河中間。幸福,僅如此,不必要多少甜美的情景。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
【素質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作品內容大意;
2、體會意境;
3、背誦此文;
4、培養(yǎng)對文言文的語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作品內容大意及背誦此文。
難點:體會意境,培養(yǎng)對文言文的語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在北宋年間,有一位大文豪與其父、其弟合稱為 “三蘇”,大家想一想,這位大文豪是誰?
生:……(答)
師:蘇軾出生于較清寒的知識分子家庭,21歲中進士,一生坎坷多難,幾度遭貶。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記承天寺夜游》就寫于他被貶官,謫居湖北黃州之時,請同學們打開課文,我們來欣賞這篇描寫月色的文章。
二、正課
1、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出示小黑板:素質教學目標)
2、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地聽,把握文章節(jié)奏)
3、學生自由讀(要讀出情趣,讀出韻味)
邊讀邊思考:本文主要寫什么?
4、學生自學,明確自學任務:
出示小黑板:⑴ 疏通字詞;⑵ 理解文意。
5、檢查自學情況 (點答,在檢查過程中,學生互相合作)
三、當堂訓練
闖關(通過上一輪的自習,來檢測自學的情況吧!)
1、注音:
遂( ) 寢( ) 荇( ) 柏( )
2、解釋:
解: 遂: 寢: 步:
念: 相與: 但: 閑人:
3、翻譯:
⑴ 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譯:
⑵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
⑶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
4、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辭手法。
⑴ 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
⑵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 )
5、《記承天寺夜游》是___代詩人____所寫的,他與其父、其弟合稱_________。
探究題:(順利闖關的你,一定是信心百倍,繼續(xù)努力吧!)
6、“懷民亦未寢”中 “寢”字的讀音是 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請寫出含有此字意思也相同的一個成語_____________。
7、“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此句描寫對象是__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__。
8、原文填空。
⑴ 作者會想到去寺廟游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⑵ 《記承天寺夜游》中寫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9、“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這句話如何理解?
四、嘗試
通過“當堂訓練”這一環(huán)節(jié),你一定對課文內容掌握得不錯,那就開始新的嘗試吧: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此文!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