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語文下冊《竇娥冤》教案

字號:

人教版高二語文下冊《竇娥冤》教案
    一、 簡介元雜劇的常識
    元雜劇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調(diào))演唱的一種戲曲形式。金末元初產(chǎn)生于中國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礎(chǔ)上以及諸宮調(diào)的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
    作為一種新型的完整的戲劇形式,元雜劇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嚴格的體制,形成了歌唱、說白、舞蹈等有機結(jié)合的戲曲藝術(shù)形式,并且產(chǎn)生了韻文和散文結(jié)合的、結(jié)構(gòu)完整的文學劇本。
    1、元曲的分類:套數(shù)(散套) 散曲 元曲小令 劇曲(雜劇)
    2、 元雜劇的結(jié)構(gòu)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雜劇的“折”相當于現(xiàn)代戲劇中的“幕”,由同一宮調(diào)的一套曲子組成,包括多場次。“楔子”相當于“序幕”或“過場戲”,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紹劇情、人物,也有用在兩幕之間的。
    3、 元雜劇的劇本構(gòu)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gòu)成。
    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diào)(樂調(diào))、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guī)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diào)的一套曲子,其宮調(diào)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順序都有慣例規(guī)定。
    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
    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正說明這一點。
    科介:即現(xiàn)代戲劇中的“舞臺提示”。
    4、 元雜劇的角色: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類。
    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類。
    凈:俗稱“大花臉”,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異之處者。
    丑:俗稱“小花臉”。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還有“卜兒”(老婦人)、孛老(老頭兒)、孤(官員)、徠兒(小廝)、細酸(讀書人)等角色。
    5、 其他:元雜劇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為“旦本戲”(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戲”(男角色主唱)兩類。
    元曲四大家:關(guān)漢卿 鄭光祖 白樸 馬致遠
    二、朗讀課文、觀看相關(guān)視頻
    三、課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動你?
    示例:
    (一)強烈的反抗精神
    ⑴指天斥地
    在《滾繡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責天地鬼神不分好歹,怕硬欺軟,錯堪賢愚。竇娥對神權(quán)的大膽譴責,實質(zhì)上是對封建統(tǒng)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
    ⑵三樁誓愿
    臨刑時的三樁誓愿,尤其是第三樁誓愿,竇娥把斗爭的鋒芒直指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這是竇娥對自己蒙冤受刑的強烈憤恨和堅決抗爭是她反抗性格的頂點。這里,是全劇的高潮,也是竇娥形象塑造的最成功的一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由此得到完美的體現(xiàn)。這樣,一個勤勞、正直、善良,但又有強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年輕婦女的形象就豐滿、鮮明地站在我們面前了。
    誓愿順序 誓愿內(nèi)容 所用典故 誓愿實質(zhì)
    第一樁
    血濺白練
    萇弘化碧、 望帝啼鵑
    希望刑場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樁
    六月飛雪
    飛霜六月因鄒衍
    冤屈在上天得到反應(yīng)
    第三樁
    亢旱三年
    東海曾經(jīng)孝婦冤
    上天能夠懲治邪惡
    竇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為何在《滾繡球》一曲中指責天地鬼神,卻又在最后發(fā)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動地來顯示冤情?
    在封建社會,人民不僅在人身權(quán)利及政治經(jīng)濟上受壓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當時觀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間公道。封建官吏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況。竇娥開始也受神權(quán)思想影響,相信“青天大老爺”能主持正義,賞善罰惡。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她覺醒過來,看清了“衙門自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的社會真相。在《滾繡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責天地鬼神不分清濁,混淆是非,致使惡人橫行,良善銜冤。竇娥對神權(quán)的大膽譴責,實質(zhì)上是對封建統(tǒng)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巖漿迸射如山洪決堤般的憤激之詞,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覺醒意識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當時廣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至于竇娥臨刑前的三樁誓愿,正是作家世界觀矛盾的一種反映。一方面關(guān)漢卿關(guān)心民情,洞察現(xiàn)實,通過竇娥指斥天地、發(fā)下三樁誓愿應(yīng)驗等情節(jié)表明自己對封建官吏的憎恨,對被壓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仇視封建統(tǒng)治,要求變革現(xiàn)實的時代精神。另一方面,作者畢竟是封建時代的劇作家,他盡管關(guān)心人民的疾苦,卻不能意識到人民自身的力量;他雖然憎惡封建統(tǒng)治,卻又找不到變革現(xiàn)實的出路,所以最終還是讓天地動容清官平冤來解決問題,這也反映了作家的階級局限和歷史局限。
    (二)淳樸善良的性格
    訣別婆婆:走后街→說真相→立遺囑→勸婆婆
    竇娥這善良、美好的心靈更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也就更深入地揭露了社會的黑暗和現(xiàn)實的殘酷。
    ⒊談?wù)勱P(guān)漢卿的語言風格
    明確:
    ①曲詞,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練優(yōu)美,淺顯而見深邃。
    ②說白,凝練而又明白如話,聲氣口吻酷似其人。
    ③曲白配合相得益彰。
    王國維評:“關(guān)漢卿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元人第一。”
    三、探究閱讀
    ⒈竇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為何在《滾繡球》一曲中指責天地鬼神,卻又在最后發(fā)下三大誓愿,要感天動地來顯示冤情?
    明確: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斥和要感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梢?,竇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這正反映了作家的歷史和階級的局限,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天斥地從根本上批判封建統(tǒng)治階級,表達自己變革現(xiàn)實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辦法,只能靠天地動容來昭雪竇娥的冤案。
    ⒉這三樁誓愿的順序可以顛倒嗎?為什么?
    明確:不可以,理由如下:
    ①“血濺白練”――是希望在場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并用“萇弘化碧”“望帝啼鵑”這兩個典故說明她死得冤枉、悲凄。
    ②“六月飛雪”――表明她的清白,并用“六月飛霜”這個典故表現(xiàn)她的冤情深重,足以動天
    ③“亢旱三年”――不僅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冤屈,而是希望上天懲治邪惡。斗爭的鋒芒直指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東海孝婦”這一典故的運用,更加強化了她的斗爭性。
    這三樁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強烈,層層深入,不可顛倒。
    ⒊這三樁誓愿有兩樁即時應(yīng)驗,還有一樁在第四折中也得到驗證?,F(xiàn)實中這本來不可能,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明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三樁誓愿均是無法實現(xiàn)的。而在作者筆下,竟然都得到驗證。正是作者浪漫主義的描寫,顯示了正義抗爭的強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愿望。這也正是本劇最成功的一處,是全劇刻畫主人公形象最著力的一筆,是作品藝術(shù)性的集中體現(xiàn),使悲劇氣氛更濃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節(jié)更生動,主題思想更深刻。既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充滿著奇異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shù)力量。
    四、主題探討
    造成竇娥悲劇命運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話回答。
    明確:“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法制黑暗,官吏昏聵
    七、課文總結(jié)
    關(guān)漢卿是一位熟悉舞臺藝術(shù)的戲曲家,也是一位熟悉民間疾苦的藝術(shù)家,他用本色又當行的語言為我們塑造了一位善良、勤勞而又敢于抗爭的女性形象,深刻地揭露了時代的黑暗、社會的腐敗,并且為世界文學畫廊增添了一個永不磨滅的形象,《竇娥冤》的確不愧為元曲之首。
    1、想象、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
    作品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設(shè)計了三樁誓愿的超現(xiàn)實情節(jié),顯示正義抗爭的強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愿望。這是本折也是全劇刻畫主人公形象最著力的一筆,是作品藝術(shù)性的集中體現(xiàn),使悲劇氣氛更濃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節(jié)更生動,主題思想更深刻,既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充滿奇異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shù)力量。
    2、本文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的特點
    本折戲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竇娥譴責天地鬼神,第二部分是竇娥與婆婆訣別,第三部分是竇娥發(fā)下三大奇愿。這三部分有張有弛,疏密相間,富有鮮明的藝術(shù)節(jié)奏。
    《竇娥冤》劇情簡介
    《竇娥冤》 元·關(guān)漢卿作。寫竇娥被無賴誣陷,又被官府錯判斬刑的冤屈故事。全劇四折一楔子。劇情是:楚州貧儒竇天章因無錢進京趕考,無奈之下將幼女竇娥賣給蔡婆家為童養(yǎng)媳。竇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為命。蔡婆外出討債時遇到流氓張驢兒父子,被其脅迫。張驢兒企圖霸占竇娥,見她不從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挾竇娥,不料誤斃其父。張驢兒誣告竇娥殺人,官府嚴刑逼訊婆媳二人,竇娥為救蔡婆自認殺人,被判斬刑。竇娥在臨刑之時指天為誓,死后將血濺白練、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來果然都應(yīng)驗。三年后竇天章任廉訪使至楚州,見竇娥鬼魂出現(xiàn),于是重審此案,為竇娥申冤?!陡]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此劇現(xiàn)存版本有:明脈望館藏《古今名家雜劇》本、《元曲選》壬集本、《酹江集》本、《元雜劇二種》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竇娥冤》,元代雜劇,關(guān)漢卿撰,也是元雜劇四大悲劇之一。它通過竇娥含冤而死的故事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
    劇中的窮秀才竇天章因借了蔡婆婆二十兩銀子,無力償還,被迫把女兒賣做童養(yǎng)媳,反映了殘酷的高利貸剝削。賽盧醫(yī)在光天化日之下陰謀害命,張驢兒父子蠻橫地強行霸占婦女,反映了強梁橫行的動亂的社會現(xiàn)實。
    楚州太守貪贓枉法,草菅人命,使無辜的竇娥死于屠刀之下,則反映了官府的黑暗和政治的腐敗。當然,作品最重要的成就還是通過竇娥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善良品質(zhì)、反抗精神和有冤必伸的愿望。
    竇娥是一個身兼孤女、童養(yǎng)媳,寡婦、死囚的人物。她三歲喪母,七歲被賣作童養(yǎng)媳,十七歲結(jié)婚,不到二年又夫死守寡。這個孤苦無依的女子,不但遭受著地痞無賴的欺侮而且最終被官府無端殺害。她的一生正是勞動人民悲慘遭遇的真實寫照。竇娥是一個本分善良的普通婦女。丈夫死后,她忍受著精神的痛苦和折磨,用命運觀念自我安慰,安分守己地遵循著當時的道德教條,盡孝守節(jié)。
    但即使如此,她在黑暗的社會中也無法容身。張驢兒父子闖進了她的生活,她不得不起而反抗,堅決地拒絕了張驢兒的無理要求。面對張驢兒的誣陷和見官的威脅,她毫無懼色,并且天真地相信官府是“明如鏡,清如水”的。面對嚴刑拷打,她據(jù)理力爭即使“捱千般打拷,萬種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層皮”,昏死三次,但仍不肯屈服。只是在桃機要拷打她的婆婆時,她才含恨屈招。無情的板子打碎了她對桃杌的幻想,但她還幻想上級官吏會加以復勘,直到最后押赴刑場時,她才對統(tǒng)治階級完全絕望了。但她并不低頭。
    在第三折著名的[端正好]、 [滾繡球]二曲中,她叱天罵地,對黑暗的社會進行了猛烈抨擊和憤怒的控訴,并把怨恨指向了封建社會的最高主宰,表現(xiàn)了對封建秩序的懷疑。她在臨刑前發(fā)下了三樁誓愿:血濺白練、六月飛雪、楚州大旱三年。而這三樁誓愿都得到了實現(xiàn)。自然界順應(yīng)正義的呼喚,發(fā)生了反常的現(xiàn)象,這表現(xiàn)了竇娥的冤枉,也是對黑暗現(xiàn)實的強烈抗議。
    為了報仇伸冤,竇娥的鬼魂繼續(xù)進行斗爭。對她那恪守封建禮教并有點兒昏庸的父親,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并在復審時出堂作證,終于使冤案得以昭雪。冤案的平反,與其說是清官的功勞,還不如說是竇娥斗爭的結(jié)果。竇娥由一個本分善良的婦女到成為一個堅強的斗士,被寫得合情合理,真實可信。
    《竇娥冤》,全名為《感天動地竇娥冤》。
    《竇娥冤》
    ——關(guān)漢卿
    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掌握元雜劇相關(guān)常識,把握《竇娥冤》一劇中生僻字詞、重要唱段的含義及全劇情節(jié)內(nèi)容。
    二、情感目標:反復誦讀,分析經(jīng)典唱段,體會其中人物的情感。
    三、能力目標:討論《竇娥冤》一劇在藝術(shù)上(情節(jié)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的缺陷。
    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集中解決知識目標??砂堰@一目標布置為課前預習作業(yè)。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luò)搜集、整理元雜劇及作者關(guān)漢卿的資料,課堂上進行展示;預習《竇娥冤》,熟悉文本,找出生僻字詞,疑難唱段;復述《竇娥冤》劇情。教師集中答疑、梳理、總結(jié)。(略)
    第二課時:多種形式組織學生反復誦讀經(jīng)典唱段,分析體會其中人物情感,尤其是竇娥的復雜情感。(略)
    第三課時:解決第三個目標,質(zhì)疑文本。
    首先明確任何作品都不會是完美無暇的,即便偉大如《竇娥冤》這樣的作品一樣。那我們站在一個批判者的角度來審視這部作品,看看這部作品在情節(jié)安排、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是否存在問題(不合情合理的地方)呢?
    發(fā)現(xiàn)問題:1、蔡婆作為一高利貸者在劇中形象是否真實合理?(蔡婆以放高利貸為生,然而在蔡婆身上卻看不到現(xiàn)實生活中高利貸者的任何本性,相反重情重義、怯懦膽小。賽盧醫(yī)賴錢,她多次索要不果,反而差點被勒死;面對張驢父子的脅迫,她忍氣吞聲,曲意順從;無奈之中將竇娥許配張驢,招致竇娥的諷刺和強硬拒絕,蔡婆則苦苦哀求。)
    2、張驢兒父親的形象。張驢兒父親無疑是一地痞惡棍,無意救下蔡婆,聽兒子一攛掇就趁機逼婚。“兀那婆婆,你無丈夫,我無渾家,你肯與我作個老婆,意下如何?”竇娥拒婚,他又急不可待地問兒子:“孩兒,你可曾算我兩個的八字,紅鸞天喜幾時到命哩?”一副無恥下流的嘴臉??墒遣唐派?,他親往探視,并暖言慰問,又恰似一知疼知熱的善良老人。這一情節(jié)的設(shè)計,還有形象的塑造如何看待?合理與否?為什么?
    3、關(guān)于桃杌?;韫贁喟敢还?jié)中,太守桃杌昏聵貪婪,自云:我做官人勝別人,告狀來的要金銀;若是上司當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門。”他視原告和被告為“衣食父母”,并親跪竇娥三人。但整個庭審過程,先是張驢和竇娥各辯清白而指認對方是兇手,兩人均不承認罪名。于是桃杌不辯黑白,偏聽張驢之言而屈打竇娥承認莫須有的罪名。據(jù)桃杌初上場的一段獨白,可以知道他據(jù)錢斷案,草菅人命的昏官。
    但桃杌既沒有私得張驢的好處,也不是張驢的私交,談不上官府與惡棍的勾結(jié),他憑什么一味偏聽張驢之言,而嚴刑逼供竇蔡二人?如此安排情節(jié)是否欠缺合理性呢?何況蔡破婆以放高利貸為生,廣有錢財,而張驢只是一地痞流氓,威逼脅迫著想做一上門女婿。論買通官府蔡婆更有經(jīng)濟實力,桃杌怎么就選擇偏袒不名一文的張驢,而放棄廣有錢財?shù)牟唐?。稀里糊涂的一頓亂打,只見其昏,未見其貪。桃杌一上場就表明自己是據(jù)錢斷案,后文沒有承此表現(xiàn)其貪,細節(jié)處理欠嚴密,并非無懈可擊。教師可適當提示學生質(zhì)疑文本,發(fā)現(xiàn)問題,明確問題。
    然后,學生找出問題,合作討論,是否覺得這些地方合理?若合理請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若不合理,又不合理在什么地方?是否可以改動?怎樣改動?
    最后教師總結(jié)。有缺點的偉大作品仍不失為偉大作品,正所謂瑕不掩瑜。只有正視它的優(yōu)缺點才能更深刻、更真實的理解它。
    人教版高二語文下冊《竇娥冤》教案【二】
    教材分析:這場戲節(jié)選自元雜劇代表作家關(guān)漢卿的代表作品《竇娥冤》中最精彩的一折。這一折戲是全劇的高潮,通過描寫竇娥被解往刑場問斬的經(jīng)過,刻劃了她敢于反抗的性格,揭露了社會的黑暗。
    教學目的:一、使學生了解元雜劇的特點及有關(guān)知識;
    二、理解節(jié)選部分的劇情及竇娥的形象;
    三、理解竇娥形象的社會意義,理解戲劇的主題。
    教學重點:竇娥形象、元雜劇常識。
    教學難點:三場戲?qū)Ρ憩F(xiàn)竇娥形象的作用。
    教學設(shè)想:先使學生了解元雜劇的常識,再理清:赴法場、別蔡婆、立誓愿三場戲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依次分析三場戲?qū)λ茉烊宋镄蜗蟮囊饬x與作用,最后總結(jié)竇娥形象的社會意義。教學過程中注意啟迪學生積極思考。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簡介常識、通讀全文
    具體步驟:
    一、導入新課:從古代戲曲的不同種類、不同角色導入新課。
    二、簡介元雜劇的常識:套數(shù)(散套)
    1、元曲的分類:散曲
    元曲 小令
    劇曲(雜劇)
    2、元雜劇的結(jié)構(gòu)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雜劇的“折”相當于現(xiàn)代戲劇中的“幕”,由同一宮調(diào)的一套曲子組成,包括多場次。“楔子”相當于“序幕”或“過場戲”,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紹劇情、人物,也有用在兩幕之間的。
    3、元雜劇的劇本構(gòu)成:
    唱詞:按宮調(diào)、曲牌寫成的韻文;
    賓白:即說白。曲詞為主,所以說白為賓。
    科介:即現(xiàn)代戲劇中的“舞臺提示”。
    4、元雜劇的角色: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類。
    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類。
    凈:俗稱“大花臉”,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異之處者。
    丑:俗稱“小花臉”。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還有“卜兒”(老婦人)、孛老(老頭兒)、孤(官員)、徠兒(小廝)、細酸(讀書人)等角色。
    5、其他:元雜劇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為“旦本戲”(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戲”(男角色主唱)兩類。
    三、簡介關(guān)漢卿及有關(guān)常識:
    關(guān)漢卿,元雜劇的代表人物,與鄭光祖(代表作《倩女離魂》)、白樸(代表作《墻頭馬上》)、馬致遠(代表作《漢宮秋》)四人共稱為元曲四大家。關(guān)漢卿的代表作品即《竇娥冤》,其他著名作品還有《望江亭》《單刀會》《救風塵》等。其中,《竇娥冤》又是中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
    四、檢查預習:說出下列元雜劇中常見的口語、襯字的意義
    行動些、沒來由、葫蘆提、只合、則落得、無心正法、也么哥
    五、理清節(jié)選部分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
    啟發(fā):節(jié)選部分中,竇娥先后做了哪些事?課文可分為幾場?
    赴法場怨天(竇娥指斥天地鬼神)
    情節(jié)結(jié)構(gòu)見蔡婆遺囑(竇娥告別婆婆)
    在刑場誓愿(竇娥發(fā)下三樁誓愿)
    六、課堂小結(jié):
    學習本課,我們首先要了解元雜劇的知識,關(guān)漢卿及其創(chuàng)作情況,節(jié)選部分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以上這幾方面,我們要用心掌握。
    七、布置作業(yè):
    1、預習:熟讀“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子;
    2、通讀節(jié)選部分,掌握字詞。
    附:板書設(shè)計
    竇娥冤
    元雜劇關(guān)漢卿
    指斥天地
    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告別蔡婆
    發(fā)下誓愿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賞析第一、二場戲
    具體步驟:
    一、復習檢查:元雜劇的有關(guān)知識
    節(jié)選部分情節(jié)結(jié)構(gòu)
    二、閱讀欣賞第一場戲
    1、指名朗讀開場的舞臺提示(科介)
    問:這段科白寫了什么內(nèi)容?起到什么作用?
    答:描寫了押解死囚的情景。渲染了一種肅殺可怕的氣氛。
    2、閱讀“端正好”這支曲子:
    指名朗讀;說出曲子大意。
    問:這曲子中,竇娥主要訴說了什么?
    答:竇娥主要訴說了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懲罰,冤屈可以動地驚天。竇娥由“屈”而“怨”,自然地引出了下支曲子。
    3、閱讀“滾繡球”
    教師范讀這支曲子。
    問: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寫了什么內(nèi)容?試理清此曲中竇娥的情緒變化過程。
    學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竇娥先前也是認為世間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悲慘的遭遇讓她不禁對天地鬼神產(chǎn)生了懷疑,而后憤怒地揭露了社會的不公,階級的對立,對天地鬼神大膽地徹底否定。但封建社會的一句弱女子,又能如何呢?竇娥的天大冤屈,怨恨,也只能轉(zhuǎn)化一聲悲泣。即:
    傳統(tǒng)觀念懷疑質(zhì)問揭露黑暗徹底否定一聲悲泣
    重點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
    簡析:這兩句,是作借竇娥之口,對封建社會作猛烈的抨擊、尖銳的批判,同時,也表現(xiàn)了竇娥的覺醒意識和反抗精神,歷來被認為是本劇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一句臺詞。
    三、閱讀第二場
    1、指名朗讀“倘繡才”;問:竇娥為何哀告走后街?
    答:“怕則怕被我婆婆見”、“枉將他氣殺也么哥”說明她怕走后街是怕被她婆婆見到后讓婆婆傷心。
    2、討論:這一情節(jié)表現(xiàn)了竇娥具有哪些精神品質(zhì)?對揭示主題有何作用?
    明確:這一情節(jié)表現(xiàn)了竇娥溫順善良的一面,使竇娥的形象更加豐滿。同時,也突出了竇娥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的黑暗,現(xiàn)實的殘酷。另外,這一情節(jié)也激起了人們對竇娥的深切同情。
    3、學生默讀接下來的一段科介,及“快活三”“鮑老兒”,看科介和唱詞在內(nèi)容上有何聯(lián)系?
    答:都訴說了自己的冤屈,立下了遺囑。
    點撥:人們稱這種在唱詞、說白中訴說同樣的內(nèi)容為“曲白相生”。
    4、簡析藝術(shù)手法:這場戲中運用多種藝術(shù)手法:
    懸念:哀告走后街
    巧合:怕見婆婆偏偏遇見婆婆
    曲白相生:說白與唱詞相互補充。
    四、課堂小結(jié):
    前兩場戲中,竇娥的感情由屈而怨,由怨到悲,初步展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她溫順善良的品格。同時,也激起了人們對她命運的深切同情,對黑暗社會的憎恨。
    五、布置作業(yè):
    背誦“端正好”與“滾繡球”二曲。
    預習“三樁誓愿”疏通文字。
    附:板書設(shè)計
    訴說冤屈
    赴法場懷疑質(zhì)問怨(反抗精神)
    揭露社會
    徹底否定
    哀告走后街(懸念)
    (怕見蔡婆)
    見蔡婆遇見蔡婆(巧合)悲(溫順善良)
    白
    立下遺囑(曲白相生)
    唱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第三場戲的閱讀鑒賞、總結(jié)、練習
    具體步驟:
    一、復習檢查背誦“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子;
    試述前兩節(jié)中竇娥的感情變化、所表現(xiàn)的性格特點。
    二、閱讀第三場戲
    1、指句朗讀第一樁誓愿的相關(guān)段落,思考:
    竇娥的第一樁誓愿是什么?
    劇中采用了什么手法來表現(xiàn)它的?
    這樁誓愿的實質(zhì)是什么?
    2、學生回答:
    竇娥的第一樁誓愿是“血濺白練”。作者以曲白相生的手法,反復表現(xiàn),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竇娥發(fā)下這樁誓愿,實質(zhì)是希望刑場上的人能了解她的冤屈。
    3、學生舉一反三,自讀以下兩樁誓愿,填寫下表:
    誓愿順序 誓愿內(nèi)容 所用典故 誓愿實質(zhì)
    第一樁 血濺白練 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希望刑場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樁
    第三樁
    3、思考討論:這三樁誓愿之間,有何內(nèi)在聯(lián)系?在全劇中地位如何?
    為何第一場戲中“怨天”,這里又寄希望于天?怎樣理解這一矛盾?
    明確:這三樁誓愿,層層深入地表現(xiàn)了竇娥對自己無辜蒙冤的強烈憤怒、堅決反抗,是她反抗性格的頂點,也是全劇高潮。
    竇娥的訴說中,“怨天”和依賴于“天”的情感始終交織在一起,這種矛盾實質(zhì)上反映了作家世界觀的矛盾。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斥天地鬼神,批判了封建統(tǒng)治者,表達了變革現(xiàn)實的愿望,另一方面,作為封建社會的一個文人,他雖關(guān)心人民的疾苦,但不能從根本上看到救民于水火、變革現(xiàn)實的道路和希望,最終還是要借助“天”來為竇娥昭雪冤枉。
    三、總結(jié)全文:
    1、竇娥的感情發(fā)展:怨悲恨
    2、竇娥古代婦女的反抗者形象
    3、主題揭露社會黑暗現(xiàn)實,歌頌竇娥反抗精神
    4、語言通俗精煉,生動感人,運用元代口語
    四、布置作業(yè):
    1、總結(jié)元雜劇的知識,記憶字詞、典故;
    2、學習本課后,你體會最深的有哪些?寫一篇劇評。
    參考題目:《談竇娥形象及其社會意義》
    《評竇娥冤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藝術(shù)》
    附:板書
    血濺白練(希望刑場上的人知道其冤屈)
    誓愿六月飛雪(冤屈在上天得到反應(yīng)) 恨(全劇高潮,反抗頂點)
    亢旱三年(上天能夠懲治邪惡)
    教案設(shè)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語文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 | 高二語文教學計劃
    
    教案設(shè)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語文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 | 高二語文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