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語文下冊《香菱學詩》教案

字號:

人教版高三語文下冊《香菱學詩》教案【一】
    【教學目標】
    1、了解《紅樓夢》的藝術成就,不斷提高古典文學修養(yǎng)。
    2、討論分析香菱這一人物形象,學習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法。
    3、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深入理解《紅樓夢》的主題思想,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4、學習香菱虛心好學、刻苦勤勉的求學精神,要好學、樂學,更要善學、苦學。
    【教學重點】
    1、探究香菱學詩成功的原因。
    2、賞析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學難點】
    1、揣摩香菱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探討香菱學詩對我們學習語文有何幫助。
    【教學方法】
    1、討論法。
    2、小說五步閱讀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紅樓夢》第五回中,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翻看副冊時,直見畫著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蓮枯藕敗,后面書云:根并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至使香魂返故鄉(xiāng)。這首判詞說的就是今天這篇小說的主人公──香菱。(板書文題)
    二、資料助讀
    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資料內容如下:
    1、關于作者(參看參考書)
    2、紅樓夢簡介: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它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描寫了賈家榮、寧二府由盛而衰的過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階級貴族集團腐朽本質及其必然沒落的歷史命運的同時,也歌頌了這個階級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隸的反抗行為。書中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晴雯、王熙鳳、襲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象。全書規(guī)模宏大,結構嚴謹,不僅鏡子般的反映了封建社會晚期廣闊的現實生活圖景,而且廣泛的涉及我國古代的文化常識如官制、儀禮、建筑學、醫(yī)學、音樂、繪畫等,有“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之稱。
    3、關于香菱:
    香菱是個苦命女子,原籍姑蘇,出身鄉(xiāng)宦家庭。她三歲被拐,長大后被呆霸王薛蟠買去做妾,受盡凌辱、折磨。后隨薛家進京,一直住在榮府的梨香院。平時她要伺候薛蟠,難得有空。這一次因薛蟠外出經商,寶釵便把她帶進了大觀園給自己做伴,這使得香菱有機會接觸大觀園內許多富于才情的少女們,萌發(fā)了強烈的精神追求。后來正妻金桂一來,她的命運更為不堪,很快便被折磨死了。
    三、泛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讀課文,結合注釋,把握文意,并積累文中重要的詞語及文學常識。
    多媒體顯示:
    1、需積累的詞語:
    起承轉合 以詞害意 地靈人杰 誨人不倦
    挖心搜膽 精血誠聚 穿鑿 揣摩
    2、需積累的文學常識:
    建安七子 竹林七賢 王維、杜甫、李白、陸游
    四、精讀課文,突破重點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研討課文。
    多媒體顯示:
    1、請概括香菱學詩的過程。
    2、香菱學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黛玉給香菱指點學詩門徑時談到了哪些問題?黛玉的教學方式有何特點?
    4、香菱是一個怎樣的女子?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5、你對香菱的三首詠月詩怎樣評價?
    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各組選代表交流。
    五、賞讀課文,學習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教師提示:曹雪芹是橫絕千古的天才,他善于運用細膩準確的語言塑造人物?!都t樓夢》中400多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個個音容笑貌有別,性格鮮明獨特,給人一種強烈的藝術美感。人物出場入場、一顰一笑、來龍去脈、口角眉梢、心頭話尾、舌尖牙縫、歌苦笑罵、正經胡調等沒有一處不是活靈活現的。
    1、學生篩選描寫香菱專心學詩的語句,并作簡短點評。
    2、聚焦側面描寫,體會人物形象的豐滿、生動。學生解讀文中有關寶釵、寶玉的相關由于描寫,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
    六、思讀課文,質疑問難,互動探究
    學生自由質疑,全班討論解決。
    七、延伸閱讀、探究思考
    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林黛玉指導香菱學詩這一情節(jié),《紅樓夢》體現了曹雪芹怎樣的詩歌創(chuàng)作思想?香菱學詩對我們學習語文有何啟示?
    學生各抒己見。
    八、課堂小結
    香菱學詩,意趣無窮,印證了古已有之的治學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懸想”階段:“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摟,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階段:“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頓悟”階段:“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從懸想到苦索到頓悟,曹雪芹為我們提供的不僅僅是學詩的借鑒,更是做人成大事業(yè)大學問的捷徑。本文帶給我們的東西是值得反復玩味、終生思考的。
    九、布置作業(yè)
    整理課上發(fā)言,寫一篇題目為“香菱學詩的啟示”的文章。
    【板書設計】
    學
    好 香菱
    樂 善 詩
    香菱 善 學詩 黛玉
    苦 教
    人教版高三語文下冊《香菱學詩》教案【二】
    【教學目標】
    1、細品黛玉指點香菱學詩門徑、香菱談讀詩體會和香菱苦心寫詩的經過,從中得到閱讀和寫作的啟發(fā);
    2、體會文章有關香菱學詩的神態(tài)和細節(jié)描寫的傳神之處;
    3、分析香菱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劇氣韻;
    4、走進《紅樓夢》,推介小說經典片段,借助網絡,瀏覽紅樓夢相關網站。
    【教學重點】
    1、品味詩學傳薪,把握寫作津梁;
    2、把握神態(tài)、細節(jié)描寫。
    【教學方法】
    1、反復品讀課文,至少精讀三到四遍,以寫作角度為突破口,把握全篇;
    2、借助網絡,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大多數初讀者都會被它的博大精深、紛繁復雜、深奧難懂所嚇倒,常常是肅然起敬,望而生畏。沒有進人紅樓,就永遠不知它的真正偉大。
    2、走進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問題
    1、香菱有著怎樣的身世和處境?
    明確:香菱是一個從官宦小姐淪為奴婢的悲劇人物。她有著不幸的命運:從小遭受災難,被拐賣,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終于淪為侍妾,受盡凌辱和折磨。薛蟠遭 打外出后,香菱住進了大觀園,有機會接觸大觀園內這許多富于才情的少女們,特別是像林黛玉這樣的才女,萌發(fā)了強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從香菱刻苦學詩寫起的。
    2、結合作品內容討論:香菱是一個怎樣的人?從哪里可以看出來?找出文中有關香菱學詩的神態(tài)和細節(jié)描寫,加以分析。
    明確:精華靈秀,悟性極強。學詩時“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已到了“呆”“瘋”“魔”的程度。原來香菱是一個極富文學氣質的人,她早就想學詩了,但苦于沒有機會,只好自己弄本舊詩,偷空看兩首。進人大觀園后,深藏在內心的精神饑渴一下子勃發(fā)起來,進園的當晚就來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學詩。黛玉熱情指導,列舉名作讓香菱閱讀。香菱拿了詩回來“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地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次睡覺,他也不睡。寶釵見他這般苦心,只得隨他去了”。
    在黛玉的誘導下,香菱的視野不斷擴大,當她進人創(chuàng)作沖動狀態(tài)時,形象光彩奪目:“連房也不人,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來往的人都詫異”;寫第三稿時“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甚至夢中喊出:“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對這個一心撲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人物,作者準確地描繪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變化。精神食糧的大量攝人,使香菱的內心充實豐富起來,她悟出了一些道理。香菱的藝術感受力很高,她一讀詩,眼前就能出現詩歌中那動人的形象。
    3、通過塑造香菱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在本文中,作者以飽蘸深情的筆墨,漚歌了香菱這個為精華靈秀所鐘愛的薄命女子。香菱這樣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踐。那薛蟠只會胡扯“女兒愁,洞房里攛出了大馬猴”之類,是極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封建社會男女是如此的不平等!
    4、有人說“《紅樓夢》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贊歌”,試作分析。
    明確:《紅樓夢》在描寫人物時,女性無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評價說“《紅樓夢》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贊歌”。曹雪芹以其精細的雕塑力,創(chuàng)造出許多個性鮮明、優(yōu)美動人的女性形象。他不僅對裊娜風流的林黛玉,對有著炭火一般熱情而被生生撲滅了的晴雯,而且對那個不惜用生命來證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滿了強烈的同情和贊美。和封建社會蔑視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頌了女子的多才多藝,贊揚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爭精神。他曾這樣寫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鐘于女子,須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棄男子,這就把幾千年來“男尊女卑” 的地位顛倒過來,這樣的思想認識對封建統治階級宣揚的“男尊女卑”“夫為妻綱” 的倫理綱常是一個猛烈的沖擊,充分體現出曹雪芹反對封建禮教的超人勇氣和遠見卓識。
    第二課時
    一、要求學生默讀課文一至兩遍,整體感知課文
    香菱學詩 黛玉教詩
    香菱求教 理論講解
    香菱談詩 欣賞指導
    香菱做詩 創(chuàng)作扶持
    二、要求學生耐心再讀課文一至兩遍,歸納作品的主要內容
    1、在文中畫出黛玉精要概括律詩要點的句子──講究基本格律、詞句新奇為上、立意 要緊,意趣要真、新、深。
    2、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完成填空:是形式,是表象,只有才是精髓。(律詩、詞句、立意)
    3、歸納概括黛玉指導香菱從事學詩實踐活動的要點。多讀,“讀詩百遍,其義自見”;讀名家,精讀詩禪、詩仙、詩圣的作品,打好“底子”;要大膽創(chuàng)作,要敢于想像。從以上歸納中,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和獨特體驗。
    三、說說你得到哪些啟示
    從文章中,我們不僅可以得到詩歌欣賞和創(chuàng)作的相關知識,還可以拓展到語文學習的其他領域,閱讀下面兩個片段,說說你得到哪些啟示。
    (一)
    《紅樓夢》里有一段香菱學詩的故事,細讀起來,頗受教益。
    香菱本來不懂詩,她隨薛寶欽住進大觀園后,見賈寶玉與眾姐妹結社詠詩,才“苦志學詩”,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頭,去找黛 玉改詩”。學習有了一點心得,就立即談出來,向別人求教,聽取指點幫助。眾姐妹們稱她為 “詩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經多次請教,幾易其稿,“精血誠聚”,終于寫成一首 “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詩”。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
    (二)
    …… 《紅樓夢》寫香菱學詩,進步相當快,這是小說,適應讀者的趣味和耐心,不好拖拖拉拉;移到現實,至少就常人來說,就不能這樣快。原因之一是,提高要以由讀和思來的逐漸積累為資本,這時間越長越好。原因之二是,寫也是一種技藝,適用熟能生巧的原則,要多寫才能夠得進益,多就不能時間短。
    四、拓展
    由語文學習領域拓展到一切領域,你還可以得到哪些啟示和收獲?以“香菱學詩的啟示”為副標題,寫一篇隨筆。如“超級老師林黛玉”“做有心人”“轉益多師,不恥下問”“持之以恒,積微知著” 等可作為參考題目。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