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人生》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教案欄目。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人生》教案
【教學目的】
1、抓住要點,理解文章對人生作的比喻,樹立對生命的正確認識。
2、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像,理解文章所說的理。
3、培養(yǎng)熱愛生命、珍惜生命、讓生命更有意義的信念和志向。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理解文章通過一系列的形象表達深刻道理的寫法。
2、難點:
結合文中一些關鍵句子理解課文。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國的女作家冰心把人生比作向東流的一江春水,比作是一棵小樹。丹麥文學評論家勃蘭兌斯把人生比作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人生》。
二、課前熱身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粗字。
瞭望(liào) 瞻望(zhān) 攫取(jué)
鮭魚(guī) 停滯(zhì) 饋贈(kuì)
2、結合文章解釋下列詞語。
瞻望:往遠處看或往將來看。
賞心悅目:因欣賞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暢。
樂此不疲:因喜歡做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臆測:主觀的推測。
攫?。郝訆Z。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幾個朗讀基礎較好的學生朗讀課文。
2、思考,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你認為哪個比喻最形象,為什么?
人生如高塔、地洞、廣闊領域、工場。高塔這個比喻最形象。
(明確:人生猶如攀登,人從誕生之日起便開始成長奮斗的進程,每前進一步,就如上了一個臺階。起初輕松快樂,越往上,難度越大。所以把人生比作高塔很形象。人類的命運有著這樣的相似,但具體來說,生命的表現(xiàn)形式卻千變?nèi)f化。挖掘地洞、征服廣闊領域、在工場中勞作則是三種不同的人生活動景像。)
四、結合關鍵語句,理解課文
1、“這樣,大多數(shù)被稱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過去了,從精神上來說,他們是停留在一個地方。”──“大多數(shù)正常人的一生”是如何過去的?為什么“從精神上來說”他們是停留在一個地方?
學生結合文中的關鍵句子說出自己的理解,如“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過很慢──每一件事物都是的”“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難──每一級上似乎也難以再在任何值得留戀的東西”“通常是一個人一年登上一級,他的旅伴祝愿他快樂──每一次人們都希望他能長久的攀登下去,這希望也就顯露出更多的矛盾”。
(明確:人一出生就開始攀登人生這座中空的高塔。起初的攀登不需太多體力、智力,又有父母的扶助,所以很容易,而且大部分時光是快樂的;越往上登,困難越大,要靠體力、智力,到一定時期還會失去父母的扶助,失去一切幫助,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由于經(jīng)歷的事越來越多,所以各種事物都似曾相識,不再值得留戀。liuxue86.com
所以攀登高塔時,不再有什么新的追求,平平庸庸而過。大多數(shù)人每增長一歲,就會受到人們的一次祝賀,年歲越大,人們希望其生存下去的愿望也欲強,但繼續(xù)“登下去”的可能欲小,困難欲多。等到他爬到他生命注定的某一級,他便死亡了。大多數(shù)人的一生就這樣度過──樂天知命,平平庸庸,雖然年事在增高,但其思想、志趣、品質等精神方面的東西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所以說他們的精神是停留在一個地方。)
3、還在少數(shù)的人,他們的一生則是在探索、挑戰(zhàn)和開拓中度過的。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他們是怎樣的人?我們一起來研讀一下下面三種人。
⑴ 師生共同分析第一種人。
“他們從事向思想深處發(fā)掘的勞動和探索”從這句話你感悟到“挖掘坑道”的人是哪一類人?“礦物”指什么?
實際生活中的這種人你知道哪些?
找出寫這種人的工作狀態(tài)的句子,說說作者贊頌了這類人的什么精神?
⑵ 學生自讀7~9段,討論分析第二種人、第三種人。
抓住關鍵句子,說說“征服廣闊領域”的人與“在工場的勞動者”分別是哪兩類人,他們具有怎樣的精神?
(明確:挖掘坑道的人──從事研究工作的人,如科學家、思想家──甘于寂寞,勇于探索。
征服廣闊領域的人──軍事家、政治家──勇于挑戰(zhàn),熱愛生活。
在工場勞動的人──藝術工作者、發(fā)明家──珍惜時間,勤于勞作。)
五、寫作訓練
由于篇幅有限,作者只寫了一幅人生的總體畫面和三種積極進取的人的活動景象。其實還可用更多的畫面,更多的人的形象來概括豐富的人生。
你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與想像續(xù)寫第四種人的生活景像嗎?
(學生習作摘錄略)
六、小結
不論是哪一種人,哪一種生活場景,歸結起來就是兩個詞──奮斗、進取。用冰心先生的話來說就是: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地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是的,不是每一個生命都能達到人生最高的境界,不進取的便永遠停頓在同一個地方。
【板書設計】
攀登高塔
人 挖掘坑道 奮斗
生 征服廣闊領域 進取
在工場勞動
《人生》教案
人生是什么呢,我們每一個人也許都會面對都會思考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在學習本文的時候,要揣摩人生的意義是什么,如何才能夠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
關于本文作者
勃蘭兌斯(1842-1927),丹麥文學批評家、文學史家。出生于猶太血統(tǒng)的商人家庭。大學畢業(yè)后,到歐洲各地旅行。1871年回國在哥本哈根大學任教,講授《十九世紀文學主流》。1890年出版此書,轟動了丹麥思想界。重要著作還有1888年發(fā)表的《波蘭印象記》和《俄國印象記》等。
一、掌握如下字詞。
1、為下列加紅的字注音。
瞭望( )攫取( )鮭魚( )停滯( )
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攫取:掠奪
臆測:主觀的推測
饋贈:贈送
3、詞語積累。
陷阱 臆測 樂此不疲 粉身碎骨
二、課文內(nèi)容分析。
1、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作者在文章中以高塔地洞廣闊領域和工場為喻,從不同的角度、視野,描述了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況,表達了作者對人的生命本質、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深刻題解,也表達了他對生命的珍愛,以及讓人生過得更有意義的信念和志向。
2、如何劃分本文的層次結構。
本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4段),描述人類攀登高塔的情景,說明人類生命的表現(xiàn)形式雖然千差萬別,但是也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第二部分(5-6段),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掘、探尋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現(xiàn)他們不屈不撓、頑強奮斗的精神。
第三部分(7段),描述一些人在廣闊的領域開拓進取,他們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多的人。
第四部分(8-9段),描述一些在一種工場中勞動的人們,表現(xiàn)他們的刻苦勤奮、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
3、在課文第二段中有這樣一句話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難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區(qū)別事物,它們看起來似乎都是相同的。如何理解它們看起來似乎都是相同的?
往上走,意味著年齡的增長,年齡越大,經(jīng)歷的事情就會越多,后來發(fā)生的事情和已前的事情看起來似曾相識。
4、課文第四段說從精神上來說,他們是停留在同一個地方。如何理解這一句話?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很多方面都會改變,但是性格、志趣和品質總是很難或者很少改變的。這里的精神應該指性格一類的東西。
5、挖掘坑道、征服廣闊領域、在工場勞作的三種人各是什么樣的人?同學們希望自己成為哪一類人呢?
挖掘坑道的人是指從事研究工作,進行較為抽象的腦力勞動的人。
征服廣闊領域的人是指軍事家和政治家等。
在工場勞作的人是指技術工人、設計師和發(fā)明家等。
同學們不管自己成為哪一類人,關鍵要使自己的人生有價值,有意義。
三、問題思考。
1、作者在文章中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冰心在《談生命》一文中,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樹,同學們認為人生像什么呢?請談談自己的感想,和其它同學交流一下。
中 考 解 析
(北京市崇文區(qū))閱讀說明文,完成文后問題。
飛向太空的長征
①建國以后,我國航天事業(yè)取得的輝煌成就之一,是研制并成功發(fā)射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②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是在中遠程導彈上加一個固體火箭發(fā)動機制成的,1971年把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送上天;長征二號,是把洲際導彈彈頭換成衛(wèi)星制成的;長征三號是發(fā)射定點通信衛(wèi)星的,具有二次啟動能力,成功地發(fā)射了多顆定點通信衛(wèi)星;長征四號是三級火箭,第三級使用常規(guī)推進劑,曾發(fā)射了風云一號氣象衛(wèi)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使世界認識并重視了中國的航天運載能力。
③類似長征二?quot;的風暴一號運載火箭,是上海生產(chǎn)的。1981年9月20日,風暴一號,一次將三顆空間物理探測衛(wèi)星送入環(huán)繞地球的運行軌道,創(chuàng)造了一箭三星的奇跡。這一新成就,使我國成為繼美、蘇、法之后第四個掌握
一箭多星發(fā)射技術的國家。
④1985年,中國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入國際商業(yè)發(fā)射服務市場,到1996年,11年中,研制出8種型號;1997年9月,又研制并成功發(fā)射了長征二號丙改進型運載火箭。至此,我國的火箭發(fā)射范圍覆蓋了低軌道、中高軌道、高軌道等太空軌道。低軌道運載能力從3.5噸到9.2噸,高軌道運載能力從1.5噸到4噸。
長征3號乙火箭發(fā)射成功后,高軌道運載能力達到5噸。長征火箭,已經(jīng)可以發(fā)射世界主要衛(wèi)星廠商生產(chǎn)的不同軌道、不同重量的衛(wèi)星,成功地為國外用戶發(fā)射了十余顆衛(wèi)星,與用戶建立了廣泛的聯(lián)系。
⑤1997年9月1日22時,長征2號丙改進型火箭,將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制造的銥星模擬衛(wèi)星送入預定軌道。這種火箭共有3級,全長約40米,直徑3.35米,起飛質量為213噸。它是在長二丙火箭的基礎上增加了一級分配器。改進后的火箭運載能力增大,結構和性能實施了調整,并成功地運用了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的衛(wèi)星整流罩技術。
⑥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技術先進,發(fā)射成功率高,入軌程度高,具有極高的信譽。因此在強手如林的國際商業(yè)發(fā)射服務市場上占據(jù)了一席之地。
1.第二段說明了四種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________和______,其巨大影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風暴一號運載火箭發(fā)射成功的意義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至五段采用的說明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中加紅的此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中加紅的句子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對本文說明內(nèi)容概括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我國航天事業(yè)取得的輝煌成就之一是研制并成功發(fā)射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B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種類、特點、用途、性能、發(fā)展過程和取得的成就。
C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強手如林的國際商業(yè)發(fā)射服務市場上占據(jù)了一席之地。
D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技術先進,發(fā)射成功率高,入軌程度高,具有極高的信譽。
【考點】:閱讀說明文的綜合能力
【分析】:
1.本題考查被說明事物的特征。第二段說明了四種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特點和作用(或用途),其巨大影響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使世界認識并重視了中國的航天運載能力。
2.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風暴一號運載火箭發(fā)射成功的意義有:①創(chuàng)造了一箭三星的奇跡。②這一新成就,就使我國成為繼美、蘇、法之后第四個掌握一箭多星發(fā)射技術的國家。
3.本題考查對說明順序的判定。第二至五段采用的說明順序是時間順序。
4.本題考查對代詞指代對象的分析。第四段中此
指代的是1997年9月,又研制并成功發(fā)射了長征二號丙改進型運載火箭。
5.本題考查對說明內(nèi)容的理解。第四段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說明了:①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fā)射范圍廣②運載能力提高了。
6.本題考查對全文說明內(nèi)容的整體理解。文章用簡潔的語言介紹了我國航天事業(yè)取得的輝煌成就之一--研制并成功發(fā)射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用事實和數(shù)據(jù)說明我國運載火箭研究事業(yè)的發(fā)展速度快、質量高,并在強手如林的國際商業(yè)發(fā)射服務市場上占據(jù)了一席之地。應該選擇B項。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