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鑒賞《爵士樂》教案

字號:


    以下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整理的關于高中音樂鑒賞《爵士樂》教案的內容,供大家瀏覽參考。更多內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教案欄目。
    高中音樂鑒賞《爵士樂》教案一
    教學目標:
    1、 了解、接受多元音樂文化,開闊學生視野。
    2、 通過中外爵士樂的欣賞,使學生感受、體驗爵士樂音樂的風格特征。
    3、 激發(fā)學生練習爵士樂的興趣,為進一步欣賞和表演爵士樂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
    爵士樂的風格特征。
    教學難點:
    爵士樂節(jié)奏練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教學。
    二、導入---對比欣賞歌曲《茉莉花》――引出“爵士樂”。
    三、新課:
    1、請大家談談對“爵士樂”的印象。
    2、教師簡介爵士樂的起源,解釋“布魯斯”和“拉格泰姆。”
    3、常見爵士樂器的簡介。
    4、欣賞《南部之子》
    注意:
    a樂器演奏部分以什么樂器為主奏?(引出迪克西蘭爵士樂)
    b伴奏部分強弱有什么規(guī)律(打破傳統(tǒng)強弱規(guī)律)
    5、欣賞《不知為何》,注意樂曲是否容易唱?(引出連續(xù)切分)
    6、爵士樂的風格特征歸納。
    7、學生用電子琴彈奏音樂片段,體會爵士樂風格。
    8、學生分聲部練習與多聲部練習節(jié)奏。
    9、爵士樂在中國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
    10、學生即興表演舞蹈或律動。
    四、爵士樂的價值及影響。
    五、小結、下課。
    資料:《南部之子》是一首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并演唱的爵士音樂。樂曲速度稍快,表達演奏者愉悅的心情。樂曲開始的前半部分和結尾部分是以小號為主的爵士樂隊演奏,當中穿插一段演唱。歌詞:在南部有位青年人,英俊瀟灑,平時穿著打扮猶如國王一般,是當?shù)嘏猿绨莸呐枷?。青年人熱愛音樂,把音樂視為生命。人們都把他稱為“南部之子”。
    《不知為何》是一收由諾拉/瓊斯演唱的爵士音樂。在以鋼琴和大提琴為主的爵士樂隊伴奏下,歌聲徐緩、纏綿,曲調松弛、怡然、略帶憂傷。散發(fā)著一種特有的民謠的清新韻律。諾拉/瓊斯的演唱音色優(yōu)美、清新亮麗。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1901-1971)著名的美國黑人爵士音樂家,被稱為“爵士樂之父”。表演熱情洋溢、詼諧機智。
    諾拉/瓊斯(1979――)具有“爵士公主”之稱,她的演唱融合了爵士音樂、鄉(xiāng)村音樂、流行音樂等多種音樂風格。演唱專集《不知何故》曾在2003年第45屆格萊美大獎上獲8項提名,并獲年度唱片、年度最佳單曲、年度最佳新人、最佳流行女歌手、最佳流行樂演唱專集、最佳非古典錄音工程專集、年度古典制作人8項大獎。她史無前列地奪得了格萊美所有的四項最重要的獎項。
    爵士樂(jazz)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興起于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的黑人音樂,后來傳入城市風靡美國,并成為世界性的流行音樂。爵士樂是美國最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音樂。獨特的音樂語言、極具個性的靈活的音樂演奏,時而低沉憂傷,如泣如訴;時而強勁高亢,激動奔放,給人深刻的精神體驗和心靈的喜悅。
    爵士音樂來源于布魯斯。布魯斯是17――18世紀,黑奴懷念故鄉(xiāng)和親人,常常唱一種哀歌表達他們痛苦的心聲,由于藍色在美國被看作是憂郁的色彩,這種悲哀的歌曲,統(tǒng)稱布魯斯。
    拉格泰姆鋼琴音樂是爵士樂的另一個起源。它從非洲民間音樂發(fā)展而成。音樂帶有幽默、歡樂、活潑的情趣。喬普林被人們譽為“拉格泰姆之王”。
    迪克西蘭爵士樂始于20世紀初,它吸收了“布魯斯”音樂和“拉格泰姆”音樂的成分,形成一種由小號領奏的小樂隊即興演奏特色。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自由爵士樂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它不同于以往爵士樂,在和聲、旋律方面沒有太多的限制,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可以自由、大膽、隨心所欲地發(fā)揮。它強調音樂本身的強度與張力,加入大量的不協(xié)和音,把非洲、印度、日本及阿拉伯等不同音樂融合到一起,采用印度的西塔爾琴、塔部拉雙鼓、擴音“拇指鋼琴”,以及大量的電子音響設備和打擊樂器。它一出現(xiàn),就受到廣大爵士音樂家和爵士迷的喜愛。自由爵士樂隊20世紀爵士樂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爵士樂在我國的歷史。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就曾出現(xiàn)過相當規(guī)模的爵士樂演出和一些頗具水準的爵士樂音樂家。那時主要是為舞廳伴舞。80年代末以來,爵士樂在中國復興,并贏得越來越大的發(fā)展空間。
    高中音樂鑒賞《爵士樂》教案二
    設計理念
    為了適應高中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依據(jù)教材選編了爵士樂的教學內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與交流,共同探討爵士音樂的風格特點,并了解其相關文化及藝術價值。本著“普遍參與和發(fā)展個性”的教學原則,重視音樂教學活動中的實踐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造意識,激發(fā)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從而獲得審美體驗。
    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音樂鑒賞》第十三單元《爵士樂》,設計思路如下:
    1、確立主題
    2、教學選材
    3、活動與探究
    通過視聽等教學活動激勵學生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作與表演:可表演一段你學過的爵士音樂,也可模仿爵士樂手的演奏。
    教學目的:
    讓學生自主收集有關爵士音樂文化的資料(文字、音響),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與交流,共同探討爵士樂的風格特點,并了解其相關文化及藝術價值,引導學生用開放的心態(tài),正確審視美國黑人爵士音樂文化,增強學生對多元文化的接納與包容的意識。
    重點難點:
    由于某些歷史與社會的原因,學生對爵士音樂接觸比較少,沒有太多的感性認識,雖然通過大量的資料收集,但仍缺乏對音樂本身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音樂,讓學生初步了解爵士音樂的音樂特點,鼓勵學生進行簡單的即興創(chuàng)作和表演活動。
    教學準備:
    1、提前布置作業(yè),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整理爵士樂的資料,并以展示作業(yè)的形式說明—什么是爵士樂?
    2、教師準備圖片、音響、影象等有關的資料,制成課件使學生更直觀的了解教學內容。
    3、以小組為單位就坐,隨時進行討論和交流。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對比聽賞:
    流行音樂《夜來香》與爵士樂《夜來香》
    2、引出課題:“什么是爵士樂?”(說明:對比聽賞可以反饋出學生經(jīng)過學習后對爵士樂的理解,并自然導入課題)
    二、交流與探討
    1、學生的交流
    ①學生展示各自的作業(yè)(手抄報及喜愛的音樂等),并相互交流。
    ②由課代表主持,按組自選介紹的內容,并選出代表進行作業(yè)展示:爵士樂的起源,使用的樂器,演奏形式,風格與特點,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說明:此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相互介紹了解彼此的作業(yè)情況)
    2、學生分組展示并作介紹
    根據(jù)學生介紹的情況、內容,靈活地進行交流、切磋和補充。并感受、體驗布魯斯與拉格泰姆的音樂特點:
    教師總結:布魯斯的音調與拉格泰姆的節(jié)奏形成了基本的爵士語匯。
    關于爵士樂的即興性
    師:即興演奏(演唱)是爵士音樂的靈魂,是它的生命所在。它自由的即興風格,要求爵士樂手必須有豐富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由此這些無法準確記譜的美妙音樂,不能用錄音的方式把它記載下來。有人說:一張張的爵士唱片匯聚了一部爵士音樂史。
    說明:交流與探討環(huán)節(jié)既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也顯示出教師的指導作用。
    三、思考與創(chuàng)作
    1、爵士樂在中國
    ⑴、欣賞影片片段:三四十年代的大上海舞廳中以爵士音樂做背景的場面。
    師:在這個片段中你們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⑵、學生交流看法,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談對爵士樂在中國的看法。
    ⑶、師:爵士樂在中國的影響由來已久,當這種由美國黑人貧民創(chuàng)造的民間音樂在征服了白人之后,傳到了東方;三四十年代上海的“百老匯舞廳”“和平飯店”等,其音樂演奏形式與歌曲創(chuàng)作都表現(xiàn)出國人對爵士樂的吸收與借鑒。
    2、中國的爵士樂現(xiàn)狀
    師:步入開放的中國,爵士音樂已逐漸走進人民的生活,日益受到大眾的喜愛,故此我們可以從各種不同的渠道收集到許多有關爵士樂的資料。
    欣賞:具有爵士音樂風格的中國民歌:《采茶舞曲》片段。
    3、分析與交流:
    師:這首由中國民歌改編的爵士音樂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說明:再次歸納爵士樂的主要音樂特點,并為以下的即興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做鋪墊。)
    4、創(chuàng)作和表演——鼓勵學生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作與表演:可表演一段你學過的爵士音樂,也可模仿爵士樂手的演奏。
    (說明:通過實踐,讓學生真正體驗“什么是爵士音樂”)
    四、歸納與總結
    1、師:你們認為老師組織這次學習的目的是什么?(與學生交流學習的感受與收獲)
    2、師:通過音樂我們了解一種文化,而通過文化又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了音樂。我很感謝大家,是你們的作業(yè)給了我無數(shù)的靈感,是你們讓我了解了“什么是爵士樂”,是你們又讓我看到了“什么是爵士樂”,讓我真正領悟到了“什么是爵士樂”,謝謝大家。
    (說明:讓學生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是本課的點睛之處,也是對本次學習的總結與提升。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老師也是一個有限的主體,整個的學習過程應是一個師生雙向互動與交流的過程)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音樂教案 | 高中音樂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高中音樂教案 | 高中音樂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