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報告的相關內容

字號:


    審計報告是注冊會計師在完成審計工作后向委托人提交的最終產品。注冊會計師只有在實施審計工作的基礎上才能報告。注冊會計師通過對財務報表發(fā)表意見,從而履行業(yè)務約定的責任。下面出國留學網小編為您整理審計報告的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用。
    作用
    簡介
    審計報告是注冊會計師在完成審計工作后向委托人提交的最終產品。注冊會計師只有在實施審計工作的基礎上才能報告。注冊會計師通過對財務報表發(fā)表意見,從而履行業(yè)務約定的責任。
    審計報告是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表合法性和公允性發(fā)表審計意見的書面文書,因此,注冊會計師應當將已審計的財務報表附于審計報告之后,以便于財務報表使用者正確理解和使用審計報告,并防止被審計單位替換替換、更改已審計的財務報表。
    鑒證作用
    注冊會計師簽發(fā)的審計報告,不同于政府審計和內部審計的審計報告,是以超然獨立的第三者身份,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合法性、公允性發(fā)表意見。這種意見,具有鑒證作用,得到了政府及其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政府有關部門,如財政部門、稅務部門等了解、掌握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主要依據(jù)是企業(yè)提供的財務報表。財務報表是否合法、公允,主要依據(jù)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做出判斷。股份制企業(yè)的股東主要依據(jù)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來判斷被投資企業(yè)的財務報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進行投資決策等。
    保護作用
    注冊會計師通過審計,可以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出具不同類型審計意見的審計報告,以提高或降低財務報表信息使用者對財務報表的信賴程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被審計單位的財產、債權人和股東的權益及企業(yè)利害關系人的利益起到保護作用。如投資者為了減少投資風險,在進行投資之前,必須要查閱被投資企業(yè)的財務報表和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了解被投資企業(yè)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投資者根據(jù)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做出投資決策,可以降低其投資風險。
    證明作用
    審計報告是對注冊會計師審計任務完成情況及其結果所做的總結,它可以表明審計工作的質量并明確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因此,審計報告可以對審計工作質量和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起證明作用。通過審計報告,可以證明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是否實施了必要的審計程序,是否以審計工作底稿為依據(jù)發(fā)表審計意見,發(fā)表的審計意見是否與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相一致,審計工作的質量是否符合要求。通過審計報告,可以證明注冊會計師審計責任的履行情況。
    類型
    審計報告分為標準審計報告和非標準審計報告。
    非標準審計報告,是指標準審計報告以外的其他審計報告,包括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和非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非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包括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和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性質
    1.審計報告是審計工作情況的全面總結匯報,說明審計工作的結果
    注冊會計師審計目標的實現(xiàn)途徑是實施審計程序,而審計目標的實現(xiàn)結果是通過審計報告來反映的。審計報告反映委托方的最終要求,也反映審計方完成任務的工作質量,同時也是對被審事項的評價和結論的集中體現(xiàn)。
    2.審計報告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明性文件
    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行為是依法進行的,審計結果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既要對委托人負責,還要對其他相關的關系人負責。審計報告本身要對被審會計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會計處理方法一致性表示意見,各方面關系人以這種具有鑒證作用的意見為基礎,使用會計報表進行決策。因此,在審計報告中的審計意見必須具有信服力、公正性和嚴肅性,具備法律效力,否則,委托人和各方面的關系人就無需使用審計報告。審計報告的法定效力體現(xiàn)在各方面關系人使用審計報告的過程中。
    3.審計報告是一種公開的信息報告
    作為信息報告的一種,審計報告不僅可以被審計委托人和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按規(guī)定范圍使用,而且相關的債權人、銀行等金融機構、財政部門、工商部門、稅務部門和社會公眾等都可以使用審計報告,并從中獲得對有關項目公允反映程度的公正信息。
    編制要求
    簡介
    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目的就是對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會計處理方法的一致性發(fā)表審計意見,為社會提供經濟鑒證服務。注冊會計師編制和簽發(fā)審計報告應圍繞這一目的,做到要素完備、意見準確、證據(jù)充分、內容合法。
    要素完備
    指注冊會計師編制審計報告的基本要素齊全,缺一不可。審計報告的基本要素包括:標題、收件人、范圍段、意見段、注冊會計師簽名和會計師事務所簽章、報告日期。每一個要素都有其特定的含義和獨到的作用,如果缺少其中之一,審計報告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同時也將影響審計報告所提供的信息質量。
    意見準確
    指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報告中應真實地反映審計的情況,通過審計報告將審計意見確切地傳達給報告使用者。通常,注冊會計師準確發(fā)表意見依靠下面兩條途徑共同實現(xiàn),第一是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實施階段要對被審會計報表真實情況取得充分適當?shù)淖C據(jù),并正確理解和評價被審事項;第二是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報告階段正確地把審計意見表述在審計報告中,表述審計意見有三點要求:①注冊會計師應準確地選擇審計意見類型;②準確地使用說明段;③規(guī)范地運用審計報告準則規(guī)定的專業(yè)術語。
    證據(jù)充分
    指注冊會計師所取得的審計證據(jù)足以支持審計意見。取得充分的審計證據(jù)是減少審計風險的前提,否則的話,審計報告及其所反映的意見猶如空中樓閣。注冊會計師為編制審計報告應取得以下兩類審計證據(jù):
    第一類是為了證實會計報表各項目的證據(jù)。如針對現(xiàn)金、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和費用等項目實施審計測試取得的證據(jù)。
    第二類是為了證實會計報表整體合理性的審計證據(jù),這些證據(jù)同樣也將影響審計報告的意見。包括:①管理當局聲明書;②其他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③關聯(lián)方關系及關聯(lián)交易的披露;④期后事項的調整或披露;⑤或有事項的調整或披露;⑥持續(xù)經營的狀況;⑦初次審計對期初余額的審核情況等等。
    內容合法
    指注冊會計師編制和出具審計報告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和《獨立審計準則》的規(guī)定。
    相關法規(guī)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公布了《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一)》,主要就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企業(yè)破產案件適用法律的有關問題作出了相關規(guī)定,該司法解釋自9月26日起施行。
    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是認定債務人是否具備破產原因的一個最常用的判斷標準,人民法院應當如何把握這個標準,司法解釋對此予以明確。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負責人在此間表示,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是指債務人的實有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即通常所說的“資不抵債”或“債務超過”。資不抵債的著眼點是資債比例關系,考察債務人的償還能力僅以實有財產為限,不考慮信用、能力等可能影響債務人清償能力的因素,計算債務數(shù)額時,不考慮是否到期,均納入債務總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