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essay你需要知道什么

字號:


    essay是每一個想留學的同學都會碰到的問題,那么今天就和出國留學網的小編一起來看看關于essay你需要知道什么?
    小文書常見類型
    第一個最常見的類型是“為什么要申請我們學校?”
    在寫why school essay的時候,很重要的就是千萬不要寫得太寬泛,如果你寫得太寬泛,學校就會認為你缺乏對他的了解。
    舉個例子,假如你要申請加州伯克利,那你在文書里說我之所以想申請這所學校是因為我很喜歡加州的天氣,這就完全沒有針對性,申請任何一所加州的學校你都可以這么說,所以千萬不能這樣寫?;蛘?,有些申請文理學院的學生會說,我申請文理學院是因為我想得到一個完整的文理教育,那這種說法也是屬于太寬泛、沒有針對性,因為所有文理學院都是提供完整的文理教育的。
    究竟該如何避免以上這種過于寬泛、沒有針對性的情況呢?
    首先,要對這所學校進行很深入的research,包括他的各種項目、課程、社團、教授等等。
    舉例來說,我之前的一個學生,今年馬上要入學康奈爾了。他申請了物理專業(yè),在他當時回答為什么申請康奈爾大學的這篇文書時,就寫道:自己在高中參與過量子物理研究,也有在暑假參加過清華大學的關于量子物理的夏校,還發(fā)表過量子物理方面的研究文章。在自己這樣的一個背景下,他也關注到康奈爾大學在量子物理研究方面是領先的:擁有很好的實驗室和設備,他又舉了幾個康奈爾大學這方面非常著名的教授和他們各自的研究方向,以及與自己的研究方向是怎樣吻合的。
    那這個學生所有的準備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主考官就會判斷這個學生不是寬泛地在說,他是真的對我們學校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對自己的需求和特長都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也知道自己想學的東西和學校能提供給他的資源之間較高的契合度。所以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why essay的例子。
    還有一種小文書是問你為什么認為自己符合這所學校?
    這種問法和上面第一種問法很相似,但區(qū)別就在于如果他問你我們學校的哪些項目、課外活動吸引了你或者你為什么要申請我們學校,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著重寫一寫你對學校的了解,側重點放在自己和學校是如何吻合的。但如果小文書的題目是你為什么適合我們學校,那其實這個時候是他在問why you,即為什么我要選擇你而不是其他學生。那這種情況下,你應該要著重講自己的特點、talents、abilities、skills、qualities,將這些與學校能offer的資源相吻合起來。比如說你可能擅長hokey,這個學校剛好有很豐富的hokey社團或者很強的校隊,那這些方面都是可以跟自己的特長聯(lián)系起來的。
    布朗大學、密歇根大學、芝加哥大學,這三所大學都有why school這個問題,那如果有學生申請這三所學校,一定要注意他們的小文書是要側重寫他們學校哪些地方吸引了你,要著重寫你對學校的了解,然后再將自己和學校聯(lián)系起來。另外一個例子是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他的小文書問題是What would other members of the Carolina community learn from you?所以這個題目的側重點是講自己,學校這個community能從你身上學到什么?換言之,你能為學校貢獻什么?所以他的側重點是講自己而不是學校。
    第三種小文書類型是關于活動的,也就是activity essay。
    很多學校會問到Elaborate on one of your activities or choose one activities from your list that is most meaningful to you.這種情況,學生可以做兩種選擇,一種是選擇活動表單上的活動,具體講講這項活動對自己的影響,這種小文書一般都比較短,多在150字左右,長的話會到250字,所以同學們要注意不要重復活動列表上的信息,因為學校在review application的時候是將學生所有的材料放在一起看的,所以你copy自己活動列表上的那句話是很沒營養(yǎng)的,而且也不會對自己的申請有大的幫助的。
    我建議在這個活動方面,不要寫成報告一樣:比如我的活動做了什么、這個活動我從幾月做到了幾月、我在這個活動中擔任了什么角色??梢园阉斪饕黄喍痰闹魑臅粯觼頊蕚?,還是用故事的形式,這樣會更好一點。要著重寫這項活動對自己的改變、自己從中收獲了什么,比如說你發(fā)掘了自己的一些潛力、學到了一些新技能,這些都是要重點寫的地方。
    還有一類小文書是Describe the world you come from or describe the environment shapes your inspiration or dreams. 就是介紹你的世界、你來自什么環(huán)境、你的生長環(huán)境是怎樣的。
    那這類的文書通常有這樣幾種approaches:第一,可以從自己的家庭入手,講講家人對自己的影響,包括性格塑造、興趣愛好、未來規(guī)劃等等;第二,可以從自己所在的community來寫,可以是自己生活的社區(qū),也可以是周圍的人、參加的社團、學校等等。
    舉例來說,我之前一個學生有寫過自己的家庭對自己的義工經歷產生的影響,他媽媽是從小就在社區(qū)里面幫助老人、無家可歸的人,以及自閉癥兒童,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做義工,而且還會帶著他,這就自然而然地影響到了他,他也從小就在社區(qū)里面做各種各樣的義工。他在文書里也是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和媽媽的引導作用。
    另外一種小文書的類型是問你身邊影響你最深的人。
    我之前舉的例子其實也可以舉一反三地用在這個類型里,可以想想自己的家人、朋友,甚至是自己喜歡的對象,如果他們對自己有積極正面的影響,都可以當作素材運用進來的。
    我之前就有讀過一篇文書:這個女孩暗戀學校里一個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的男生,這個女孩在這個男生身上看到了很多希望自己也能擁有的優(yōu)點,她為了能和這個男生多接觸,就開始嘗試著加入了很多社團、報名了各種從未接觸過的班,比如說在全是男生的班里學編程,還去踢足球,參加學校的學生會,通過這一系列的嘗試,她在這個過程發(fā)掘出了很多自己以前從未覺察的潛力。她自己在文書中也說了,雖然自己最后沒有追求到這個優(yōu)秀的男孩子,但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改變很多、收獲很多、學習到了很多,最后在她畢業(yè)前成為了學生會主席。她自己在回憶的時候,也感慨如果當初沒有這么一段比較花癡的經歷,自己可能也走不到這個地步、得到這么有價值的成長。
    當然她文書沒有側重在追求這個男孩子的部分,而是關注于自己那段時間的成長和改變。
    還有一類小文書是問你在你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欣賞過的畫中,哪個是你的最愛?
    這類問題是很多學校都會問到的。如果是碰到這類問題,我建議盡量避免挑選那些太過經典的作品,美國高中一般會有那種必讀的書目,比如了不起的蓋茨比、莎士比亞等等。最好挑一些課外的讀物,而不是局限在課內要求的范圍內,這樣會更好地體現(xiàn)自己在課外的閱讀愛好和品位。特別是一些排名高的大學會經常問到除了課內必讀,你在課外還會讀哪些作品,或者在過去的12月你都讀了哪些作品,請列出來。所以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好的大學會更看重課外閱讀而不是課內閱讀,所以我這個時候一般會建議我的學生挑一些課外的書來寫。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你喜歡的書、電影等等透露出一些自己的性格、視角、價值觀、人生觀等等,要記住這種文書你不是在寫book summary或者一個批判性的內容,而是通過這份文書讓招生官看到你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另一種類型的小文書是問你在暑假都做了什么。
    其實美國大學是注重學生究竟有沒有利用好自己暑假的時間的,很多學生可能花費暑假去準備SAT或者托福,這是個不太明智的選擇。除了準備考試,還是要有其他活動的,這也會讓自己的簡歷看起來更豐富。
    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寫我整個暑假都在讀托福或者SAT,而是一定說即使自己花了很短的一段時間,但還是去做了一些義工,或者參加了summer school等。在寫暑假經歷的時候,舉例來說,假設你參加了夏校,可以寫一點你遇到的以前沒遇到的困難,然后你經過了這個困難學到的東西或者發(fā)現(xiàn)的特質。
    我之前一個學生寫了他去伯克利讀夏校的經歷,這個夏校8個星期,有學分。他就在文書里寫了一些自己在夏校期間遇到的困難:剛開學的時候,班上很多都是伯克利本校的本科生,所以他有點不太敢在班上發(fā)言,有點自信心不足或者不太確定自己是不是正確。但他的這位教授又很注重討論、課堂發(fā)言,很多作業(yè)都是需要學生做presentation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就具體寫了自己是如何克服自己這個發(fā)言問題的。除此之外,他還在文書里面寫了,他學習商科,認為商科不僅僅是要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學習運營,更要能為社會做出一些貢獻,夏校也讓自己深入了解了自己的潛力,讓他相信自己不僅可以在高中是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日后在大學也能不斷地學習、成長,表現(xiàn)得很好。
    新穎的小文書題目
    除了以上這些比較典型的、常見的文書類型以外,有些學校也會出一些比較奇怪的、或者說新穎的題目。有時候會比較難寫,讓學生摸不著頭腦、找不到一個切入點和側重點。那下面我會來分享幾個特別的、有意思的題目給大家。
    比如說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都會出一個相同的題目:讓你寫一封信給你未來的大學室友,向他們介紹一下自己、講講自己的事。
    我覺得這倒是個很有趣的問題。那很多同學都會比較困惑自己到底應該說些什么。
    比如塔夫斯大學也有一個問題很有意思:What makes you happy?(什么讓你幸福)。
    這是個很寬泛的問題,有很多方式來寫,但其實他是讓你review一下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看看到底什么對你來說是重要的,有些人可能是successful career,有些人可能是work and life  balance,有些人可能是在研究上得到一些成果,所以這個問題實質上是幫助學校了解你的人生觀、價值觀。
    弗吉尼亞大學也有一個挺特別的問題:講一講你的一個怪癖,講一講為什么它是你的一部分。
    想申請這所學校的同學們可以想一想這個問題,想一想自己平時有什么可愛有趣的小癖好,但千萬不要是惡心的、會引起人不適感的那種。比如有些學生有點潔癖、強迫癥,但這些可以從好的方面去講:比如自己的房間會很干凈、東西擺放會很整齊。所有的這些注意都要從正面寫,不要揭自己的短。
    波士頓大學會問學生:如果有機會,你會怎樣設計自己的課程。
    那這個題目同學們完全可以大膽去設想,可以從自己的興趣、性格、參與過的活動等等方面著手,就是基于自己現(xiàn)有的知識如何教給別人一些東西,這是一個非常能夠展現(xiàn)自己的題目。
    在寫這個course的時候,我建議大家關注一下目前各個大學已有的比較有意思的課程,比如康奈爾大學的爬樹課。我先生是康奈爾大學法學院一年級學生,他在第一年入學的時候,所有學生都要組團去爬樹,以野營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團結互助精神;還有一些學校有釀酒課,還有教三國殺的。大家可以自己上網找一找了解一下,看如何做到既有創(chuàng)意又能體現(xiàn)自己的興趣、性格、經歷。
    如何選擇小文書的體裁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和主文書采用同樣的體裁,因為所有的材料到時候都是放在一起review的,不能一個東西寫兩篇文書。所以第一個原則就是不要重復一樣的信息。如果你是寫與專業(yè)相關的活動,從活動表單中挑選活動,一定要注意要以寫故事的形來寫,不能寫成報告,一定要有亮點。
    在選擇小文書的體裁的時候,還應該考慮如何體現(xiàn)自己的多元化。如果你是個很豐富的人,假設你活動表單已經填了很多、主文書也有了,但還有一些你沒能展示出的才能或者愛好,那你就可以把它們放在小文書部分,這樣盡可能多地展示出自己的優(yōu)點和亮點會更好。
    寫作時常見的誤區(qū)
    第一種就是太寬泛、缺乏針對性,我前面也講到過,尤其是why essay一定要有針對性。
    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小文書是改一下學校的名字就可以投很多所大學的話,那你應該扔掉這份文書,絕對不能用。因為每一篇文書都是要針對每一所不同的大學的。其實可以把這個用作一種final check的方法,寫完自己改一下名字,看看換一下學校的名字之后怎么樣,如果還是可以,那這篇文書就不能用。很多學生可能是偷懶,換一下學校名字就套用所有學校,那這種做法對你的申請非但不會有任何加分可能還會減分,我不建議這種做法,每一篇小文書都應該是要針對每一所學校去寫的,尤其是why school要一對一地寫。
    還有一個常見的誤區(qū)是很多學生會局限于自己活動表單上的活動或者是獎項表單上的獎項來寫。
    但其實小文書是個可以更好的展現(xiàn)自己這些表單之外特質的好機會,所以我建議think outside of the box,多想一些別人意想不到的東西會更有意思一點。我去年的一個被耶魯錄取的學生就寫了自己對pizza的喜愛和自己對pizza的口味的了解。他在文書里描寫了自己每次聽到送餐員按門鈴時他不禁流口水、看到pizza box時內心的興奮、打開看到pizza上面的topping和芝士什么的有多欣喜,寫得非常有意思。其實很多生活中的細節(jié)會更容易打動招生官,讓招生官產生共鳴,同學們可以多思考一下如何在這方面讓自己與招生官有共鳴。
    拿一些具體例子跟大家分享一下吧,比如南加州大學在它的小文書里面提到過一些小問題,我覺得這些小問題倒是可以幫助大家頭腦風暴:除了簡歷以外的東西,還可以寫什么。
    比如說你最喜歡吃的零食是什么、最喜歡上的網站有哪些、最想去哪里旅行、想想自己的主題曲是什么、下一部想要追的劇是什么(電視劇、音樂劇什么都可以)、你在哪里會覺得最輕松等等。我覺得這幾個問題特別好,可以發(fā)散同學們的思維,想想簡歷外的自己是什么樣的、生活中自己最真實的樣子是什么樣的。其實很多時候最powerful的文書就是那種很真實的、樸素但接地氣的。因為大家可以換位思考一下,招生官一天幾百篇文書,大部分都是在夸夸其談自己的學術有多么厲害、活動有多精彩,那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兩篇文書講講自己的生活中的小事,還可以寫得很有意思,這未嘗不是另外一種味道,會讓人家眼前一亮,讀得又輕松又開心。
    另一個常見的誤區(qū):在寫逆境中成長的故事的時候,很多學生會顯得過于悲觀。
    所以我建議大家一定不要把自己遭遇的困難和這個經歷悲劇化,你可以寫這些困難,但在文書中應該更多地向學校展現(xiàn)自己是個上進、積極、樂觀的人,不要讓人覺得你很灰暗。寫作風格和定位是很重要的,一定要體現(xiàn)你的樂觀。
    還有一個誤區(qū)是在試圖用幽默的手法寫文書。
    如果你本身不是個幽默的人的話,那我建議你就不要try too hard to be humorous,就是不要硬拗幽默感。我會建議學生要適當地使用幽默,或者謹慎地使用幽默。因為很多時候不幽默的話,會給對方一種感覺認為你的語言能力不是特別好、對外國文化和他們開玩笑的方式不是很熟悉。
    如何通過小文書凸顯自己的個性
    接下來,我們來講講如何寫出個性化的文書、如何通過小文書來凸顯學生自己的個性。我的建議是不要按照比較死板的格式來寫,可以嘗試一些比較新穎的手法來體現(xiàn)自己的故事或者特質。
    舉一個我以前學生的例子來說,他在自己的文書寫一個下雨天他去送報紙的場景,后面他講到自己送了5年報紙,每一天無論天氣如何,他都堅持去送報紙。因為家里的經濟條件不是特別好,他就通過這份送報紙的兼職給自己賺一些零花錢。他把這些錢存起來,高中的時候給自己買了一輛二手車、請自己喜歡的女孩子去紐約最好的餐廳吃飯。這些我覺得都很勵志,可以體現(xiàn)這個學生身上的很多特質,他不需要直接告訴大家自己如何如何努力,而是通過自己的故事就可以給任何一個讀他文書的人留下很努力的印象。因為美國高中生送報紙都是要在上課之前送完的,一般8點到校,可能5、6點就要起床,送完報紙再去學校。這就很能體現(xiàn)他的努力程度、堅持不懈的精神,而且他用這些自己掙來的錢買了車、請自己喜歡的女孩子吃飯,這都能體現(xiàn)他無論在經濟上還是精神上都是很獨立的。
    所以其實我認為在寫文書的時候,不一定就要寫自己得到了多大的獎、完成了多厲害的項目。因為不是所有學生都這么厲害,所以還是要根據自己的經歷和故事。
    還有一點是在小文書的寫作過程中,一定要記住如何在一開頭就抓住讀者的閱讀欲、如何寫的比較有意思一點。寫why school文書的時候,如果你有去學校做過college visit或者就是去過這個學校的話,記得一定要在文書中寫下來:什么時候去的、對這所學校的印象如何、自己了解到的一些課程設置、有沒有遇到一些教授、有沒有跟老師談過、你對這個學校綜合的一個感覺是怎樣的、哪些地方吸引到了你。尤其把這些如果能寫的個性化一點,那么就能將自己與別人的文書區(qū)別開來。那如果你沒有去過學校,只能按照傳統(tǒng)的方法來寫了。
    最后在你們寫好文書的時候,一定要找了解本科申請的人幫自己看一下這個文書、給修改意見、批改,因為這些人非常重要。不是懂英文的人就一定知道如何申請。我以前有過學生,自己的文書寫好之后,家里父母就隨便找了自己認識的懂英文的、在美國長期生活的人給他們看這個文書,但提出的問題實際上都不是申請文書的requirements。
    Q & A
    Q:可否以南加大的小文書為例闡述如何寫好小文書?
    A:南加州大學的第一篇小文書題目是:tell us about the time when you are exposed to a new idea or whenyour believes were challenged by another point of view.這篇文書其實是在問當你碰到一個新想法或者新信仰的時候,你是怎么和對方交流的。因為在美國大學里,有很多人從不同的culture、background、experiences來。很明顯南加州大學是很重視diversity的,尤其是diversity of thought,not only diversity of race and people,思想上是有很多包容性的。針對這種文章,要著重于展現(xiàn)自己的open mindedness,表現(xiàn)自己不是思維很狹窄會judge別人、對別人有偏見的人,而是當遇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時很愿意去傾聽、去接受、去包容的。所以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應該通過一個故事來展現(xiàn)自己是個很open的人。
    舉一個例子,我之前有個學生是個黑人,他在自己的文書里寫道:在美國南方可能對黑人有一些更多的偏見。,作為一個黑人,從南方到了美國東北部紐約那里參加夏校,他的住家是一對白人夫婦,剛開始他對他們還是比較抵觸的,因為覺得白人對自己很多地方會有種族歧視,但接觸下來發(fā)現(xiàn),這對夫婦對自己非常好,對他一點都沒有偏見,反而是自己對他們有很多偏見。所以這段經歷,讓他明白:當自己心胸寬廣的時候就能看到別人好的那一面,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偏見來judge別人、把自己的偏見放在別人身上。
    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example可供大家參考。
    Q:小文書中個人經歷的部分和學校的資源部分在字數上該如何分配?開頭應該直抒胸臆還是建議用一個事件開篇?
    A:我的建議是首先要好好審題,如果題目是:我們學校哪些地方吸引了你、你為什么要申請我們學校的某一個項目或者專業(yè),那這個時候你的側重點應該放在學校:設備設施、項目、老師等等,當然也不要忘記將自己的興趣或者自己要學的東西聯(lián)系起來,不能只寫學校,一定要聯(lián)系自己。
    而如果題目是:What can you contribute to our school ? What makes you a good fit to our school? 那這就要側重寫自己的skills、potentials、abilities,然后再和學校的資源結合起來,但重點在自己。這兩類問題區(qū)別是在這里,所以要看你的審題、你的題目是怎樣的,審題是很重要的。
    Q:作為普高生,沒有什么在專業(yè)方面的背景,why major文書有沒有什么其他的方面可以入手?
    A:我有遇到過這種學生,大學申請轉學的,他想申請經濟,但是活動里面又沒有任何和經濟相關的東西、也沒有上過這方面的課。但在和他做頭腦風暴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題材:
    有一次他陪他爸爸去內蒙古當地做一個房地產項目的考察,內蒙古那邊有個非常有名的“鬼城”,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空城”,政府投了60多億來建樓,但沒有人入住很多都是空的。看到這個情況,他就蒙了,沒見過這種情況,不明白為什么這么大一個城市沒有人住,都是空的,就此他聯(lián)系到經濟方面、了解了背后的一些情況。我?guī)退麑⑦@段經歷與決定為什么要轉學到經濟學這個專業(yè)和未來他對自己職業(yè)規(guī)劃聯(lián)系起來,整個過程經歷了查資料到將其歸納至經濟學中的一些概念、發(fā)現(xiàn)了經濟學的重要性。
    也就是說如果簡歷里真的沒有什么太多與所申請專業(yè)相關的經歷的時候,你不妨想一想生活中的有關體驗,看有沒有從社會中觀察到一些現(xiàn)象,來幫助自己與專業(yè)連接。但這些都必須是你自己體會、學習到的,而不是空穴來風的想法,或者你從新聞中看來的(那如果是這種就不夠個性化)。
    Q:孩子沒有比賽獎項,不是俱樂部的負責人,經歷很平淡。請問如何寫出出彩的文書?
    A:其實很多學生都存在這個問題的:缺乏課外活動和獎項、也沒有太多社團領導經驗等等,這個不用太擔心。我建議可以寫寫自己經歷的挫折或者失敗的經歷、你從中學會了什么,因為很多時候寫文書不一定要寫自己的成就,或者是寫自己參加過的比賽(不一定要得獎)和在過程中自己收獲的東西。比如我之前的一個學生,寫了他去參加一個機器人比賽的過程,然后他從中學到: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如何將課本中的知識和理論應用到現(xiàn)實的項目中、經歷了這個比賽之后才懂得只要用心參與了整個過程都是可以學到很多的。
    Q:Barnard College的文書,要求描述以為是自己印象深刻的、崇拜的文學或者歷史上的女性,有什么建議嗎?
    A:建議不要寫特別有名的、耳熟能詳的人物,可以選擇那種在自己所在領域很優(yōu)秀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的那種人,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方法。因為如果你選大家都知道的,就會顯得太普遍了,沒有新意。
    舉一個例子,我之前有個學生寫的是一個專門研究猩猩的專家,研究如何與猩猩用手語交流,這個專家就是可能對動物學有些了解的人就會知道、但又不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這個專家是將自己人生的很多都奉獻給了對猩猩的研究上,所以他的身上有很多品質都是值得學習的。
    Q:題目具體問你如果和這位女性converse一小時的話,會對她說一些什么,這樣的作文該如何構思呢?是不是應該把她給我?guī)淼挠绊懭谌朐趀ssay里呢?
    A:如果是conversation的話,可以寫一寫你選的這個人他做過的一些讓你感興趣的事情。比如說你對政治感興趣,假設你與宋美齡對話,你會向她提一些什么?如果你對國際政治感興趣,就會提出一些政治上比較尖銳的問題來問,這也可以體現(xiàn)出你在這個專業(yè)上是很有想法的,跟自己申請的專業(yè)掛鉤,所以可以嘗試在自己專業(yè)的這個領域內找這種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來作為對話的對象。不一定要寫這個人物對你的影響,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并不太會被歷史人物影響,那樣有點不真實。你在文書中能夠體現(xiàn)出你對這個人物的背景、經歷有了解,進而提一些跟自己相關的問題,來體現(xiàn)自己的特質、興趣或者是在這個領域中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