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前往國外讀研,因此通過自己的努力,考試入學,而且還屬于理工領域,但是在入學時需要找指導教授。下面出國留學網(wǎng)來說說出國讀研如何尋找指導教授。
自我評估
放榜第一件事情就是評估自己錄取的可能性,如果不是處于模糊的狀態(tài),可以盡快找教授面談,比起希望教授馬上答應要收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幫助自己理清未來兩年研究所的方向。
在美國,那種教授要求很嚴格的實驗室,就讀的研究生認為研究所是職場前的最后一個階段,希望可以在這兩年充分地具備專業(yè)知識、職場的競爭力,所以刻意找了相對比較操勞的實驗室(時常要在實驗室過夜、周末也都會去學校)。因此,理清自己對于研究所生活的期待是非常重要的,沒有絕對的好實驗室、爛實驗室。
認識研究領域
從該科系的網(wǎng)頁中可以看到教授們的介紹、專長領域、個人網(wǎng)站,可以初步篩選出自己比較喜歡的領域、風評比較好的教授。
不要覺得面談麻煩、不要抱持太多的預設立場,積累面談的經(jīng)驗。
建議同一個研究所,至少篩選出4-6名教授去面談,以免在選擇時太過于偏頗、流于自己的主觀。也有同學是地毯式搜索,只要約得到的教授都約來見面,在兩三周中跟二十多位教授面談,雖然辛苦,但收獲很多。
寫信給教授
自己的名字?大學學校、科系,在系上專業(yè)選修、比較擅長的科目?錄取什么所?正取?備取?備上了沒?(有些教授同時跨收兩個不同組別、不同研究所的學生,要特別注明)對教授哪個研究主題有興趣?
比較禮貌的做法是提供自己可以的時段,教授看到信件后,會從中挑選他方便的時間,請你那個時間來拜訪他。
收到信件后回信
放榜期間要找教授面談的人非常多,教授也有日常的授課、常態(tài)的業(yè)務要處理,因此收到信件后,務必要回一封信給教授。
附上明確的時間、地點,才不會倒時候撲了空,或是教授在沒有任何預備的情況下,隨意的跟你聊聊就結束,這樣也很可惜。
拜訪實驗室
前往美國讀研,有些同學會在找教授前,先去實驗室找學長姐詢問一些問題,一般而言學長姐給的資訊都會蠻實際的,也可以詢問一些敏感問題,例如:教授的個性、會給多少薪水。
這可以避免在跟教授面談時的資訊不對等,當我們第一次接觸全新事物時,缺乏一個邏輯、判斷的標準,去厘清對方敘事的脈絡,或是恰好我們沒有主動詢問,對方就沒有仔細的說明。
面談
見面時簡單敘述,你在信件中提及的狀況,剩下的部分其實也是重復上述的問題,另外可以問教授他在指導學生的理念、方法是什么。
一般來說教授不會花太多時間一直詢問你個人問題,且教授通常都不會立刻決定一定要收你、或不收你,放輕松當成閑聊即可。
面談后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整理思緒,可以先詢問教授目前已經(jīng)收了幾名學生、還有幾個名額,如果自己有意愿的再透過信件聯(lián)絡。
但如果是自己本來就很中意的實驗室,務必當下就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意愿,簡單復述一下剛才面談的內(nèi)容,覺得自己對于哪些部分很有共鳴、且有強烈加入的意愿,希望能找教授指導。
找教授的過程中,很容易遇到網(wǎng)絡資訊不夠清楚的狀況,像是教授信箱、辦公室在哪、研究室位置、有沒有office hour,可以試著打電話給系辦、所辦,承辦的職員都會很樂意幫忙。
選學校還是選教授?
申請前往美國讀研的學生,雖然考上學術實力很好的研究所,但不一定找得到到適合自己的教授。
因此,建議是以教授為篩選的標準,把實際面談的結果、感想都呈列出來,客觀地審視自己比較想要進入哪個實驗室。另外,大學會不會想要轉換環(huán)境,到別的地區(qū)、別的學校就讀,這是一個主觀的因素,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