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玲玲的畫》教案

字號:


    《玲玲的畫》是一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的課文,老師們要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讓學生好好體會課文,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情景中去。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下冊《玲玲的畫》教案”,更多優(yōu)秀的文章盡在出國留學網(wǎng),歡迎大家閱讀,內容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二年級語文下冊《玲玲的畫》教案
    學習目標:
    1、認識“玲、祥”等8個生字,會寫“叭、玲”等9個字以及“樓梯”和“腦筋”兩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fā)的句子。
    3、了解課文內容后,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談話導入
    ⒈談話激趣
    ⑴今天,老師又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興的事,我們來看看,她是怎么處理的呢?請同學門打開課本116頁,教師(板書課題:25《玲玲的畫》)
    ⑵齊讀課題,學習生字“玲”。說說可以用什么方法記住“玲”。
    二、嘗試學習、讀文識字
    ⒈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里寫了一件什么事?再標一標,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⒉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本課的生字、詞語,讀準字音。
    ⒊合作學習
    (1)桌合作學習文下帶拼音的生字,互讀、互聽、互糾。
    (2)嘗試讓學生當老師,主持學習生字。
    ◎教師引導:平時我們都用哪些游戲識字的?你來當一回老師,教同學們認識生字。
    ◎學生說出一種識字游戲方法,就讓該學生當老師主持這游戲。
    (3)四人小組討論識記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體感知、初步了解
    1、小組內讀課文,互評互糾正,推薦一位組員。讀后在小組中互相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推薦的組員再次讀課文,糾正讀音。
    3、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師引導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經過;結果。
    全班同學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隨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起因:畫弄臟,來不及畫。(壞事)
    經過:在弄臟的地方畫了只小花狗。
    結果:得了一等獎。(好事)
    5、設疑:
    一件壞事怎么變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奧妙嗎?我們下堂課學習。
    四、指導觀察、練習寫字
    ⒈讓學生先自己觀察文后每個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⒉教師重點指導并范寫“糟、樓梯、腦筋”這幾個字、詞,要注意指導學生把他們的各部分寫緊湊些。
    ⒊學生練寫。
    4、把學生寫的生字、詞在多媒體上展示,并引導學生評一評。
    第二課時
    一、游戲激趣、復習生字
    ⒈游戲“大轉盤”(轉盤上寫著生字,教師轉動轉盤,學生開火車讀。
    ⒉請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辦法告訴同組的小朋友。
    二、啟發(fā)思維、朗讀感悟
    1、提出問題:一件壞事是怎么變成好事的?
    2、解決問題:
    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交流。并讀出相關的句子。
    1)爸爸仔細地看了看,說:“別哭,孩子。在這兒畫點兒什么,不是很好嗎?”
    為什么要加上“仔細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訴玲玲畫什么?
    你覺得這是一位怎么樣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玲玲滿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會想什么?
    她為什么要畫小花狗?而不是其它東西?
    “玲玲滿意地笑了”說明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興地說:“看到了吧,……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BR>    這里的壞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壞事變好事的秘訣了嗎?(隨學生回答完成板書:動腦筋)
    3、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要求:爸爸的話要讀得親切一些,問句要讀出詢問的語氣;玲玲的話要讀出天真的、幼稚的語氣。)
    4、在小組、班級中進行讀書評比擂臺賽,比一比誰是我們班的金嗓子?然后學生進行評
    議:誰讀的好?好在哪里?還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讀課文,深化理解。
    四、訓練表達,滲透思想
    1、小朋友們看,從課文中我們不難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興的事,在爸爸的指點下,她通過動腦筋,將壞事變成了好事,老師想知道,在你們的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
    (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地、充分地說)。
    2、如果小朋友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也碰到類似課文中這樣的事,我們應該怎么辦?
    五、做一做:完成課后練習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二年級語文下冊《玲玲的畫》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很多事情,有時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糕???,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臟,已經沒有時間得畫一張,玲玲著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啟發(fā)下,她開動腦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污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分家的溫馨。生活就是這樣,只要善于思考,劣勢也可能轉化為優(yōu)勢。學習這篇課文,我們不妨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一下玲玲的情感的變化——滿意、著急和戰(zhàn)勝困難后的喜悅;口味、思索爸爸簡短的話語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學習目標
    1.會認8年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fā)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生活中有些事真是有意思!一塊弄臟畫面的墨漬,眨眼間能變成可愛的小狗;蜜蜂竟然當向導引領著列寧順利地找到了養(yǎng)蜂人;拔苗助長,守株待兔,天底下還真有這樣的人!丑小鴨經受那么多的磨難,為什么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沒有放棄?那些因為它長得丑而欺負、譏笑它的人看到它就成了美麗的白天鵝又會怎么想,怎么說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第一個故事玲玲的畫
    二、識字
    1.識字指導。
    (1)出示課題,認讀“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學生在自由讀課文中圈出生字,畫出生字所帶的詞語,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自主想辦法認記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認記生字的方法。如“詳”可以放在“端詳”這一詞語中,通過模擬“端詳”(認真仔細看)的動作來感悟?!蔼劇?、催、臟”等,可以運用生活經驗,在組詞和說話中認記?!傲帷⒃?、叭、臟、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換偏旁的方法識記。
    (4)檢查生字認記情況。可以在給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戲中完成。
    三、寫字指導
    (1)寫正確?!傲帷弊钟疫吺恰傲睢保皇恰敖瘛??!霸恪弊钟疫叺摹安堋弊謱W生沒寫過,是難點,建議作細致的指導,特別是筆順,應該引導學生認真書空、反復臨寫。
    (2)寫美觀。借助兩個帶木字旁的字(樓、梯)的書寫指導,可以復習鞏固木字旁的書寫方法。“樓”字右半部,“女”的橫畫要長??梢龑W生觀察發(fā)現(xiàn):同樣是“米”,在“糟”字中捺變成了點,在“樓”字中捺卻沒變。同樣是“月”,在“腦”字中瘦而長,在“筋”字中要寫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變成了豎。反犬旁的第二筆不容易寫好,指導寫“狗”字時要注意示范。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出示小女孩的畫像,猜猜她是誰?
    2、她是怎么解決掉畫上的墨跡呢?
    二、自讀自悟
    1.讀爸爸說的一段話:“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BR>    2.聯(lián)系課文,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3.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4.小組合作,交流自讀成果。
    朗讀感悟
    1.讀了課文,你感悟到什么?
    2.小組分角色,按自己的體會讀課文。
    3.選伙伴表演課文。
    三、積累運用
    1.讀課文,勾出你喜歡的新詞。
    2.把喜歡的新詞抄寫在自己的“日積月累”本上。
    3.把課后練習“讀讀抄抄”中的句子抄下來,讀一讀,背一背。
    四、實踐活動
    1.根據(jù)課后“泡泡”里的提示,讓學生說說自己遇到的類似事情,以強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媽媽講一個類似的故事,或自己通過閱讀書刊再找一個開動腦筋、變壞事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時間講給班上的同學聽。
    教學反思
    《玲玲的畫》是二年級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課文,卻往往是語文老師心中最“怕”的課文,因為它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沒有高遠深奧的哲理,用語文老師們的話說,就是沒有“可挖掘”的東西。在一陣“無措”之后,我明白了:語文新課標的頒布實施,對語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zhàn),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不僅是課程改革的熱點,更是課程改革的難點。當一位語文老師真正具備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無論是怎樣淺顯的課文,我們的心靈都可以和孩子們在課堂是共舞。于是,靜下心來備課……以下幾點是自認為課堂中的驕傲。
    一、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著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伊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云見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一開始,自由讀文,檢查生字認讀;然后聽看動畫片讀文,理清線索,兩次對課文的整體閱讀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務,層層逼進文章。在教學過程中,我緊跟“讀(走進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帶著感受讀(表現(xiàn)文本)”這一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根據(jù)文本的特點和孩子們的表現(xiàn)特點,我設計了表演讀(讀玲玲和爸爸的對話時)、推前想后體會讀(如讀玲玲“哇”地哭了起來的句子時,憑借老師提供的句式勸玲玲,幫玲玲)、加提示語讀(如讀玲玲哭著說話的句子時)、抓重點詞理解讀(如理解“端詳”一詞時)、背誦爸爸意味深長的話等等,多形式的讀使學生讀得自然,讀得開心,讀得意味無窮,讀得“愛不釋口”。課堂上瑯瑯的讀書聲不絕于耳,學生邊讀邊感悟語言,同時對人物心情變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聯(lián)系實際,使“難點”的堡壘不攻自破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這句話的“出場”時,我安排地也是比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樣高興,但是更讓她高興的是什么呢?在學生充分發(fā)言的基礎上,“這正如爸爸所說的……”在讀、背爸爸的話的基礎,拋出問題“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過動腦筋,卻變成了好事,你們遇到過類似的事嗎?”在學生聯(lián)系實際談感受的過程中,其實不正是他們對文本所體現(xiàn)的啟發(fā)達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嗎?其次,圖文并茂的板書,課后名言的拓展,字詞卡片的精心設計和制作,課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為今后教學中的小小的收獲。 當然,遺憾的是,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應準確區(qū)分“圖案”和“畫”的區(qū)別,“名字”和“字”的區(qū)別,不能為了自己所認為的“巧妙”失去語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
    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說了努力克服的困難,但是沒有體現(xiàn)變后的“好”事。由于是第一課時,字只停留在認讀上,如果有時間的話,應做寫字的具體指導。 掩卷深思,這次授課給自己帶來的啟示很多:多看語文教學專家的論著,將理論和實踐恰好地結合,才會使課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師、向周圍的人學習的機會,不斷豐富自我,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繼續(xù)深鉆教材,提高短時間把握文本的能力;時刻不忘語文教學的本,不忘記在語文課堂上扎實培養(yǎng)孩子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對于徜徉于語文課堂的那份自如,那份美麗,自己是那樣地癡迷,那么,就讓自己帶著這些啟示、這些今后教學中寶貴的財富繼續(xù)完美自己的語文課堂吧。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