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就是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以下是出國留學網小編為您整理關于高效課堂教育敘事,供您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出國留學網查看。
關于高效課堂教育敘事1
今天傍晚在外散步回來,聽幾位老太太坐在院子里談論孫子的老師。見我走了過來連忙讓我來評理。
原來,張大媽的孫子剛上一年級,學校規(guī)定7:30上自習,孫子的老師每天7:00就來到教室組織學生上課,前幾天由于下雨,張大媽的小孫子7:20才到校,老師還罰了孫子的站。為此張大媽和老師吵了一架,老師理直氣壯的說,我還不是想讓你的孫子多學點知識;李大媽的孫子讀六年級,孫子的班主任最好拖堂。其他班的學生都吃完飯了,他們才放學,食堂的飯菜都等涼啦!下自習了,其他班的都走了好半天了。他們才下課。李大媽頗為老火;這時彭大媽的孫子插話了:“我們數學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yè)特多?!薄澳悄銈冋n堂上不做作業(yè)嗎?”“沒有時間做,老師三節(jié)課就要講兩節(jié)半呀。生怕漏了半道題似的?!甭牶笪宜尖饬季?讓我說些什么呢?
這群老師呀他們著實敬業(yè):起早貪黑、生怕學生聽不懂、學不會一節(jié)課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腦的講給學位生聽,生怕漏掉了半個字。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提前上課、推遲放學而自己毫無怨言。說他們懶,你肯定要為他們鳴不平。今年暑假我有幸在湖北二師參加了農村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培訓,教育專家給這群“敬業(yè)”的老師定義的就是“懶”,并且指出這群老師的“敬業(yè)”培養(yǎng)出一批“懶學生”。我仔細一想認為他們的“懶”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備課“懶”。他們的備課只是埋頭抄教案。在課前根本沒有進行認真,周全的教學設計。造成教學目標模糊、重難點把握不準、教學方法的選擇不正確、缺乏對學生認知現狀的分析,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展開教學的設計。構建高效課堂要求,教師“以學定教,教是為了促進學”。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更多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并思考相應的對策。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擺脫以往那種“只見教材,不見學生”的方式,而應花時間去琢磨學生,琢磨活生生的課堂。更應該走進學生中間,了解他們多什么知識學習有興趣。把他們所關心的話題,作為備課上課的重點。
二是教學實施“懶”組織。這樣導致提問的數量過多、過密,擠占了學生的思考空間,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他們慣于向學生提出他們事先就知道答案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做出與標準答案一致的回答。妨礙了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性理解,表面上看課堂存在交流,實質上教師控制著話語權,學生被預設在他們框架內無法掙脫,學生的探究主體的地位無從體現。
三是“懶”于教學反思。他們上完課以后書本一夾就完事,很少做到將課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時記錄下來,更缺乏對教學實踐的系統反思。須不知教學反思是提高課堂效率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能力、水平提升的核心因素。
積極行動打造高效課堂是治懶的一劑良藥。因為高效課堂重在“高效”,簡而言之就是師生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效率。高效課堂固守“三講”原則:“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點、易混點、易漏點”;固守著“三不講”:“學生已經學會了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己學習能夠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怎么也學不會的不講?!备咝дn堂倡導“三動”——“形動,課堂上學生動起來;心動,思維在動;神動,思想在動”。同時高效課堂將傳統的教案變?yōu)閷W案,變教研為學研,變講堂為學堂,由關注教師的“教”轉變?yōu)殛P注學生的“學”,課堂上主要看學生的學習氛圍,看學生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學上,看精彩的回答是否從學生的嘴巴說出來。并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高效課堂的過程應該是學生自學、互學、群學和自評、互評的過程。高效課堂是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重點。它不是停留在對知識簡單的低層次要求上,而是追求在知識掌握基礎上的智力、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生成。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正式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標志之一。
教育專家說,高效課堂是一項治懶工程,并且指出這群老師的“敬業(yè)”的“懶老師”培養(yǎng)出一批“懶學生”。差生之所以成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懶”。由于老師包辦太多,學習過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寫作業(yè)慢,完成不及時,久而久之養(yǎng)成了拖拉抄襲的壞習慣。高效課堂中“快速提問”、“分層作業(yè)”、“當堂作業(yè)當堂完成”、“人人過關”就沒有抄襲的機會了。這樣就逼著他們去聽講、去思考、去認真作業(yè)。學生一旦有了好的聽講、思考、作業(yè)習慣,學習成績長進了,信心充足了,教學效果就明顯提高了,課堂自然就高效。
高效課堂雖然我們不能規(guī)定具體的模式,但它的目標是明確的,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我們必須首先改變自己,才能真正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
關于高效課堂教育敘事2
本學期我校推廣三制、三課嚴培一體化的教研活動的新模式,最終的目的就是打好“有效課堂”基礎,向“高效課堂”跨進,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真正提高本組教師的教研水平,真正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目標。
在新的教研活動下,這次我講解的是三年級小學美術《橙色的畫》一課,通過整組人的努力,我順利的講解了《橙色的畫》這節(jié)課,吳主任對這節(jié)課進行了點評以及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尤其是對教學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提出了很多意見。其實在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始終都是我們美術教師最頭疼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需要師生間的共同合作,并且還要運用一定的美術知識,最主要的是需要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對于學生來說真的很難,大多數學生是不愿意說,還有就是很難表達出來,針對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老師去引導、去研究,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的達到會畫會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暢談,擺脫心中的恐懼。
整個教研活動下來,我深深地體會到,“高效課堂”的力量,讓自己的進步空間更大了一些,也讓自己清晰的認識到以后的課堂上應該如何去上,教案如何備的更精。同時也讓我認識到團隊的力量是不可缺的。作為一名年輕的美術教師,要勤于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讓美術課堂真正的達到“高效課堂”。
關于高效課堂教育敘事3
自從推行高效課堂,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我感觸頗深:課堂教學是教學中最為基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掌握知識最為基本的來源,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就是為了讓學生“學”,檢驗教師“教”的效果就是看學生有無積極有效地“學”。因此要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高效,教師就應鉆研教材把握教材,因為鉆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們教師永遠的根本。高效課堂的精髓在于體現一個“效”字上,如何“高效”回歸本質還是重在把握好教材,精心設計好我們的導學案,合理的利用好我們的學習小組,教師方可真正地實現高效課堂的高效。
通過對高效課堂模式和理念的不斷學習,我充分認識到要想實現高效課堂,那么教師要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理念是靈魂,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對于教師來說,具有明確先進的教學理念,是教師應該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質。因此高效課堂先進的教學理念由以前的教師主講轉向了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以前的個體學習轉向了小組互助學習,以前的教師一家之言轉向了互動式的答疑解惑。這無疑給沉寂的課堂增添了一些動力和活力。在課堂中,學生有了學習的目標,有了解決問題的欲望,有了超越他人的競爭意識。課后有了可以繼續(xù)學習的精神食糧。因此,我們應學習現代教學理念:教學是師生間的特殊互動活動, 要有明顯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同時師生間應相互交流與溝通、相互啟發(fā)與補充,在整個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知、情、意、行必須共同互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與學相長并共同發(fā)展,這樣才可以取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自從班里實行了高效課堂模式,一個名叫雷虎的學生,以前調皮搗蛋,遲到早退,照抄作業(yè),而今變得勤快了,現在,每天都是班上第一個到校的,我還讓他在班級中是小組長,他自己也積極要求進步,復習預習再也不要我督促了,課堂上發(fā)言特別積極,對于同一問題經常能提出不同的見解。為了上黑板展示時能寫出一手出色的粉筆字,聽家長說回到家里只要有空就拿出家里的小黑板練字。在他的全力帶動下,半學期以來,他們組三次獲得周冠軍。本次月考,他的成績是全班第一,他們組的六位同學中,前十名占了三位。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高效課堂的希望。
不僅如此,我們班的整體學習氣氛也在高效課堂的滋潤下有了大大的改變。以前大預備前,我到班里去巡課,班里會打的打,鬧的鬧,亂哄哄的一片。實行高效課堂以后,班里分層分組,對子帶對子,組長負責全組,班長負責全班而又受制于本組組長,班級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任務,班級中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我都能找到相關的責任人。真正地實現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高效局面。
在具有現代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下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導學案雖然解放了教師,但同時也是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和中心的課堂,教師能不能大膽放手,能否真正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還需要教師在觀念上加以改變,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為了不教,也就是為學生以后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如何去把握自己的教學,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讓我們的課堂更具活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堅信在高效課堂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引下,我們一定會是高效課堂的終生受益者。
關于高效課堂教育敘事4
當前,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號角正在吹響,新課程標準的出臺,為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為我們提供了嶄新的教學理念,我們廣大教師應該認真學習新的課程標準,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努力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
新課程標準 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備什么” “教什么” “考什么” 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 解決問題的能力
正文:
當前,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號角正在吹響,新課程標準的出臺,為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為我們提供了嶄新的教學理念,我們廣大教師應該認真學習新的課程標準,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努力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在新的課程標準下,教師應該如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呢?
一、如何備課(即“備什么”)
“備什么”是指教師要認真?zhèn)浜谜n,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教學。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明確,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掌握,有效實施新的《課程標準》,依據《課程標準》,結合教材,落實學科目標。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中要科學、合理,堅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觀念,依據《課程標準》去學習教材,理解教材,分析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超越教材,創(chuàng)編教材。合理科學地確立重點和難點。創(chuàng)設情景,關注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注重構建學科知識網絡。
二、如何教學(即“教什么”)
“教什么”是指教師根據所備的課,所設計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能做到“肯學”、“樂學”、“好學”、“善學”。興趣的培養(yǎng)對于英語學科的教學尤為重要,與此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課堂教學的內容把握要科學準確,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解決難點,注重新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中,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同時,教師還要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開動腦筋,敢于質疑,親自動手,大膽探究,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把課堂的主動權真正交到學生的手中。
三、如何評價(即“考什么”)
“考什么”是指教師根據平時課堂上所教授的知識,對學生分單元,分階段,分層次地進行測試,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加強習題研究,合理地進行作業(yè)設計,改變作業(yè)單一文本模式和單一書寫方式,要重視習題研究,精選題目,以少勝多,已精取勝,充分挖掘習題的教學功能,讓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便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探索空間,也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深入學習,弄清新課程標準改革的精髓,強化新課程標準的意識,以便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關于高效課堂教育敘事5
“高效課堂”建設中明確提出了實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素質教育,把課堂交給學生,先學后教,老師在一節(jié)課中講的時間要少于十分鐘,“高效課堂”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科學研究、交流的方式,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索活動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應用所獲取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教學的重心由注重教師的“教”向注重學生的“學”轉變,由注重“結果”向注重過程轉變,注重學生的情感的陶冶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面對這些變化,作為教師應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與時俱進的改變自己的角色
一、教師的教學觀念要適應“高效課堂”新要求
新的教學理念,教師擺正自己的角色位置?!案咝дn堂”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探究過程為標志。教師再也不能像傳統課堂那樣進行單純的知識傳授,按部就班的落實課程標準既定的內容,而應該充分發(fā)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在教學學中,各個問題的內容、角度、方法、目標和涉及的范圍存在明顯的差異,有的甚至超出了物理學科的范疇,它需要利用其他學科的知識 ,采用多種多樣的手段,獲取廣泛的信息料,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比較淵博的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但一個教師的知識和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在科學探究中,涉及到的內容有的可能是教師不知道的,所以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和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一塊進行探究、學習。
教材中設置的很多開放性問題,教師不一定知道怎樣回答,而學生不一定不知道怎樣回答。如有關顏色的混合問題和顏料的混合問題,物理教師不一定比學美術的特長生知道的多,所以,有時學生的想法和觀點也許比教師的更多、更好,教師應與學生之間形成一個平等的相互促進的共同體。
教師要強化學生的實踐意識,要為學生提供學習直接經驗并在探索中獲得積極情感的途經和機會。在各種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參與其中,這樣教師才能具有感受學生探究過程的真實體驗,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遇到的問題以及出現的錯誤,進而及時的給予指導和幫助。
以開放、寬容、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去影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言行、意志、情緒、態(tài)度都會影響學生。要積極的倡導師生的辯論,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探索。既使學生由于知識閱歷比較淺,對某些問題的認識不太熟悉,甚至是錯誤的,教師不應該輕易的否定,而應該從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角度出發(fā),以寬容、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加以引導,共同探討正確的答案。
二、“高效課堂”教學形式要改變
“高效課堂”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較,無論是組織形式、實施過程,還是教學特點都有著根本的變化。從組織形式上看,“高效課堂”更加注重學生合作與交流,教學中主要有下列基本形式:個人獨立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個人學習與集體討論相結合。從實施過程來看,“高效課堂”教學的過程大致是這樣的:學生根據學案自學、課堂開始明確學習目標、學生自學與交流、展示各小組的成果、各小組不同成果交流、教師對各小組進行評價、教師對學生學習困難的問題進行講解。課堂教學實行一般實行“10+30+5”的形式,特殊情況下教師講解可以進行10分鐘。
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科學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關系到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要從重結果的方式上轉變過來。評價要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能力。“高效課堂”教學強調學習的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親身參與學習活動并獲取情感和體驗,特別強調學生的人人參與。采取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重視過程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發(fā)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多采取激勵性評價,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
“高效課堂”教學,教師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和挑戰(zhàn),教師只能做好以上幾個方面的改變,我們才能適應“高效課堂”建設對教師的要求,才能以“高效課堂”建設,做好“高效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肩負起為國家培養(yǎng)蛤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