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的詩或古詩

字號:


    有關(guān)端午的詩句你知道的有多少,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整理了“端午節(jié)的詩或古詩”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篇一:端午節(jié)的詩或古詩
    已酉端午
    元代: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fā)應(yīng)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譯文
    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風大作,暴雨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個汨羅江上,沒有一處可以讓人競渡龍舟,借以憑吊遠古英雄屈原的靈魂。
    石榴花如火地開著,似乎正在笑話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實,陶淵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樣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我雖無法憑吊屈原,我也一樣仰慕他。
    篇二:端午節(jié)的詩或古詩
    端午
    唐 文秀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譯文
    端午即農(nóng)歷五月初五日,為民間“一年三節(jié)”之一。相傳此日為我國第一位偉大詩人屈原投江自盡日,后人傷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劃船撈救,遂相沿而成端午節(jié)日食粽和龍舟競渡的風俗。作者這首絕句更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盡管后人百般歌頌、祭祀,像屈原沉江這樣的悲劇畢竟發(fā)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簡單地洗刷干凈的。這首詩言近意遠,言簡意深,很有力量。
    篇三:端午節(jié)的詩或古詩
    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
    宋代:黃庭堅
    君家玉女從小見,聞道如今畫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這首詩是北宋詩人黃庭堅的一首詩,在端午節(jié)這個特別的日子,送別友人,或是還鄉(xiāng),或是感慨于時光的流逝,總是別樣的日子別樣的情啊。
    整首詩運用了對仗,比喻的手法。表現(xiàn)了對友人離別時的勸慰,同時也對自己的一種安慰。
    篇四:端午節(jié)的詩或古詩
    賀新郎·端午
    宋代:劉克莊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束衣紈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夸結(jié)束,新樣釵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觀渡。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致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醑。誰信騷魂千載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吊千古。
    譯文
    深深的庭院里石榴花開得正艷。彩繪的帷簾敝開,我身穿粗麻衣服,手搖絲絹小扇。中午的清風驅(qū)散暑氣,顯得格外清亮。青年們紛紛炫耀自己的節(jié)日裝束。頭上插著釵頭彩符,身上佩著艾草扎成的老虎。爭先恐后的來渡口觀看賽龍船。我年紀大了,不愿再去與人擁擠,只是站在遠處觀看。任憑那些年輕人搖旗擂鼓吶喊,船漿起伏,江面上浪花翻卷飛舞。屈原的精神千古永存,屈原的風致萬世流傳。他生平帶著芳草,胸襟懷抱如美酒清醇甘甜。誰信在千載之后,他在江底的靈魂還會把米粽垂涎。說什么是怕蛟龍發(fā)怒,才把粽子扔進江中給蛟龍解讒。唉,這些傳說是多么荒誕。假如他一直活到今天,倒不如與世皆醉死在當年,反而省去許多苦惱怨煩。想到這里便有興作此詞以為笑談,憑吊一下千古含冤的屈原。
    小編特別推薦
    端午節(jié)放假安排 | 端午節(jié)高速免費 | 端午節(jié)活動 | 端午節(jié)來歷 | 端午節(jié)是哪天
    
    小編特別推薦
    端午節(jié)放假安排 | 端午節(jié)高速免費 | 端午節(jié)活動 | 端午節(jié)來歷 | 端午節(jié)是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