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詞賞析

字號:


    高考的詩歌賞析對于考生來說一直是一道難點,下面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一些高考詩詞鑒賞,希望能幫助到你。
    高考詩詞賞析
    一、(全國新課標卷Ⅰ)閱讀下列這首唐詩,完成8-9題(11分)
    發(fā)臨洮將赴北亭留別 ① 岑參
    聞說輪臺路②,連年見雪飛。
    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注]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②輪臺:庭州屬縣,在今新疆烏魯木齊。
    8.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本詩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5 分)
    9.詩的尾聯(lián)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情感抒發(fā)有怎樣的作用?(6分)
    一、8.《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直接描寫,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直接描寫了“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壯美;《發(fā)臨洮將赴北庭留別》則是間接描寫,如“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描寫了連年見雪飛的惡劣環(huán)境。
    9.尾聯(lián)表達了作者思鄉(xiāng)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抒發(fā)有點染和升華的作用。報效祖國當然不能因為距離遙遠、環(huán)境惡劣而有所報怨,但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感情卻難以控制。
    二、(全國新課標卷Ⅱ)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11分)
    殘春旅舍 韓偓
    旅舍殘春宿雨晴,恍然心地憶咸京。
    樹頭蜂抱花須落, 池面魚吹柳絮行。
    禪伏詩魔歸凈域,酒沖愁陣出奇兵。
    兩梁免被塵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韓偓(約842~923):字致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這首詩是作者流徙閩地時所作。②咸京:這里侑指都城長安。③梁:官帽上的橫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區(qū)分官階。④朝簪: 朝廷官員的冠飾。
    8.古人認為這首詩的頷聯(lián)“乃晚唐巧句”,請指出這一聯(lián)巧在嗶里,并簡要賞析。(5分)
    9.這首詩的后兩聯(lián)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二、8. 頷聯(lián)承接“憶咸京”三字,首先抒寫對皇都美好春光的回憶:“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鳖h聯(lián)巧妙之處在于用了“抱“”吹“兩個動詞。仰望綠暗紅稀的樹梢,蜜蜂抱著花須隨花飛落;俯觀柳絮飄墜的池水,魚兒吞吐水沫,像是吹著柳絮游玩。飛花、落絮本是殘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魚兒一“吹“,就平添了無窮興趣與幾分生機,故沒有半點傷春傷別的落寞,一掃晚唐衰颯的詩風。所以古人認為其為”晚唐巧句“。
    9. 五、六句“禪伏詩魔歸凈域,酒沖愁陣出奇兵”,具體寫詩人客居館舍中的寂寞。詩人心中煩悶,流落他鄉(xiāng)客居無聊,只好用詩來抒寫自己的心境,表達悲憤的情懷。然而,卻“禪伏詩魔歸凈域”,詩未成。詩未寫成,悲憂郁憤更深。只好用酒來作為奇兵,沖蕩這重重愁陣。然而,“借酒澆愁愁更愁”。這更大的悲傷便使詩人找到自己從前的官服:“兩梁免被塵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詩人這時清醒地認識到:他要好好的保存這頂珍貴的朝帽,千萬不能讓它被塵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滅亡的命運,而自己又無所作為,故所作之詩多緬懷往事,情調悲涼,最后表達了詩人兢兢業(yè)業(yè),力求盡職,無負朝冠的心情。
    三、(北京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6-19題。
    醉翁操【1】蘇軾
    瑯然,清圓,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2】。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童巔【3】,水有時而回川。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4】。
    注釋:【1】據(jù)本詞序,歐陽修喜愛瑯琊幽谷的山川奇麗、泉鳴空澗,常把酒臨聽,欣然忘歸。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閑記譜,請?zhí)K軾填詞。【2】蕢:草筐?!墩撜Z·憲問》:“子擊磬于衛(wèi),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3】童巔:山頂光禿,山無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繩。此處代指琴。
    16.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響空山”與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寫出了山的空寂。
    B.“荷蕢”兩句以《論語》中荷蕢者對孔子擊磬的評價,贊賞醉翁懂得鳴泉之妙。
    C.“醉翁去后”兩句描寫醉翁離開瑯琊后,作者空對流泉,以吟誦表達思念之情。
    D. 詞作最后三句是說醉翁雖已離世,聲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卻仍然得以留存人間。
    17. 詞作開篇幾句運用了以聲寫聲的手法,用玉聲形容泉聲的清亮圓潤。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題。(5分)
    ① 下列詩句,沒有運用這種手法的一項是(3分)
    A. 龍吟虎嘯一時發(fā),萬籟百泉相與秋。(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B. 商聲寥亮羽聲苦,江天寂歷江楓秋。(劉長卿《聽笛聲留別鄭協(xié)律》)
    C. 蜂簇野花吟細韻,蟬移高柳迸殘聲。(韋莊《聽趙秀才彈琴》)
    D. 寒敲白玉聲偏婉,暖逼黃鶯語自嬌。(王仁?!肚G南席上詠胡琴妓》)
    ② 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樣運用了這種手法來寫琵琶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18.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4分) ① 古代文人常常喜歡“嘯詠”,除了本詞中的醉翁,陶淵明寫曾寫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歸去來兮辭》)(2分) ② 這首詞與歐陽修《醉翁亭記》有密切關聯(lián)。詞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嘯詠,聲和流泉”,呼應了《醉翁亭記》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19. 歐陽修《醉翁亭記》描寫了瑯琊山的四時景色,表現(xiàn)了作者以山水自適、與民同樂的情懷。與之相比,蘇軾這首《醉翁操》所描寫的景色和表現(xiàn)的情懷有何不同?(6分)
    三、16、【參考答案】C 【解析】本詞主要借對流泉聲音的描寫來贊美歐陽修在瑯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籟的悠然自得之情。所以選項C說是對醉翁的思念之情不準確。
    17、①【參考答案】B 【解析】A用龍吟虎嘯的聲音和萬籟百泉的秋音來寫觱篥聲;C是蜂和蟬來寫琴聲;D用白玉和黃鶯寫琴聲。 ②【參考答案】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18、【參考答案】①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②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9、【參考答案】 蘇軾的《醉翁操》上闋主要是通過描寫流泉的自然聲響帶來的美妙效果來贊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對歐陽修追求絕妙意境做法得以流傳的欣慰。如首句“瑯然,清圓,誰彈,響空山”。寫瑯琊幽谷,山水奇麗,泉鳴空澗,聲若環(huán)佩,詞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美好意境?!霸旅黠L露娟娟,人未眠?!睆穆曧懰a生的巨大感人效果來寫流泉聲響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們因為受此美妙樂曲所陶醉,遲遲未能入眠。下片寫鳴泉雖不復存,醉翁也已化為飛仙,但鳴泉之美妙樂曲,醉翁所追求之絕妙意境,卻仍然留人間?!蹲砦掏び洝穭t是通過描寫瑯琊山的四時景色抒發(fā)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詩歌解析】 詞的上片寫流泉之自然聲響及其感人效果。“瑯然,清圓,誰彈,響空山”。四句為鳴泉飛瀑之所謂聲若環(huán)佩,創(chuàng)造出一個美好意境?,樔唬擞衤?。《楚辭·九歌》曰:“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贝擞靡誀盍魅曧憽G鍒A兩字,這里是用來說泉聲的清越圓轉。在這十分幽靜的山谷中,是誰彈奏起這一絕妙的樂曲?如此以來,動靜之趣立現(xiàn)。
    “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笔菍ι厦嬖O問的回答:這是天地間自然生成的絕妙樂曲。這一絕妙的樂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歐陽修能于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此句依然是寫流泉聲響之無限美妙?!霸旅黠L露娟娟,人未眠?!睆穆曧懰a生的巨大感人效果來寫流泉聲響之美妙:在此明月之夜,人們因為受此美妙樂曲所陶醉,遲遲未能入眠。“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二句說這一樂曲如何打動了荷蕢者。詞作將此流泉之聲響比作孫子之擊磬聲,用荷蕢者對擊磬聲的評價,頌揚流泉之自然聲響。
    下片寫醉翁的嘯詠聲及琴曲聲?!白砦虈[詠,聲和流泉?!倍湔諔掀挥凶砦虤W陽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的意思。寫歐陽修曾作醉翁亭于滁州,在瑯琊幽谷聽鳴泉,且嘯且詠,樂而忘還,天籟人籟,完全融為一體。“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闭f醉翁離開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聲響,但此自然聲響,朝夕吟詠,似帶有怨恨情緒?!吧接袝r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闭f時光流轉,山川變換,瑯琊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遠保持原狀。童顛,指山無草木。而水,同樣也不是永遠朝著一個方向往前流動的。這句的意思是,瑯琊幽谷之鳴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來?!八嘉虩o歲年,翁今為飛仙。”說,山川變換,人事變換,人們因鳴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卻已化仙而去。此處用“飛仙”之典,謂醉翁化為飛仙,一去不復返,鳴泉之美妙,也就再也無人聆賞了。
    結句“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說,鳴泉雖不復存在,醉翁也已化為飛仙,但鳴泉之美妙樂曲,醉翁所追求之絕妙意境,卻仍然留在人間。詞作最后將著眼點落在琴聲上,突出了全詞的主旨。 這首詞句式及字聲配搭非常奇特。開頭四句,“瑯然,清圓,誰彈,響空山。”只有一個仄聲字(“響”),其余都是平聲。接著二句亦然。這樣的安排,與此曲所屬宮調有關。同時,上下兩結句作七言拗句,也是特意安排的。故鄭文焯曰:“讀此詞,髯蘇之深于律可知?!?《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
    四、(天津卷)14.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9分)
    雨過至城中蘇家
    宋·黃庭堅
    飄然一雨灑青春,九陌凈無車馬塵。漸散紫煙籠帝闕,稍回晴日麗天津。 花飛衣袖紅香濕,柳拂鞍韉綠色勻。管領風光唯痛飲,都城誰是得閑人。
    注此詩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黃庭堅時任秘書省校書郎,是年,長期貶謫外放的蘇軾被授予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要職。
    (1)詩中描寫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
    (2)結合詩句說明頸聯(lián)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4分)
    (3)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3分)
    四、【答案】(1)土滌凈 紫煙漸散 雨過日麗 紅花沾雨 柳色蔥翠(2)①對仗,如“花飛”對“柳拂”,“紅香濕”對“綠色勻”。 ②比擬,如“柳拂”。 ③從視覺、嗅覺、觸覺等多角度(運用通感)進行描寫,如“衣袖紅香濕”。(3)雨后天晴訪友喜悅之情;仕途上的躊躇滿志或忙中偷閑的快樂。
    五、(江蘇卷)10.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秋日題竇員外崇德里新居 劉禹錫
    長愛街西風景閑,到君居處暫開顏。
    清光門外一渠水,秋色墻頭數(shù)點山。
    疏種碧松通月朗,多栽紅藥待春還。
    莫言堆案無馀地,認得詩人在此間。
    注:堆案,堆積案頭,謂文書甚多。
    (1)聯(lián)系全詩,概括作者“開顏”的原因。(4分)
    (2)簡要賞析頷聯(lián)、頸聯(lián)的寫景藝術。(4分)
    (3)尾聯(lián)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3分)
    五、10.(1)朋友新居落成;周圍景色優(yōu)美;白己心情閑適;主人品味高雅;賓主志同道合。 (2)選取景物,鋪陳描摹(一渠水、數(shù)點山、碧松、紅藥);移步換景,富有層次(由遠及近、由外而內);虛實結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還)。 (3)贊美恭維之意;羨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六、(浙江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21——22題。(7分)
    木蘭花慢 贈彈琵琶者 (元)張伯淳
    愛當壚年少,將雅調,寄幽情。盡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鳳孤鳴。都來四條弦里,有無窮、舊譜與新聲。寫出天然律呂?,掃空眼底蓁② 箏。 落紅,天氣暖猶輕。洗耳為渠聽。想關塞風寒,潯陽月色,似醉還醒。軒窗靜來偏好,到曲終、懷抱轉分明。相見今朝何處,語溪③ 乍雨初晴。
    【注】①律呂,此指樂律或音律。②蓁,一種弦樂器,如箏。③語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鄉(xiāng)。
    21.下片“潯陽月色”語出白居易《琵琶行》,寫出白詩中與此句匹配的相關詩句。(2分) ① □□□□□□□ ② □□□□□□□
    22.分析上片與下片對琵琶演奏描寫角度的差異。(5分)
    六、21.(2分) ①潯陽江頭夜送客(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②別時茫茫江浸月(唯見江心秋月/白/繞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22.(5分) ①上片從樂曲方面來描寫(樂曲的演奏者、樂曲旋律的復雜變化、樂曲聲律的高雅等),側重正面描寫、直接描寫。 ②下片從聽者方面來描寫(氣氛感受、典故聯(lián)想、景色渲染等),側重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七、(廣東卷)10.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7分)
    早過大通驛① 查慎行
    夙霧才醒后,朝陽未吐間。
    翠煙遙辨市,紅樹忽移灣。
    風軟一江水,云清九子山。
    畫家濃淡意,斟酌在荊關② 。
    注:①大通驛:在安徽銅陵,大通河由此入長江,作者乘船途經(jīng)此地。 ②荊關:五代后梁畫家荊浩、關仝,二人擅長山水畫。
    (1)第三聯(lián)的“軟”字在藝術表現(xiàn)上很有特色,請作賞析。(4分)
    (2)詩題的“過”字在詩句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4分)
    七、10、(1)“軟”字一語雙關,既是寫風軟,也是寫江水之軟。寫出了微風輕柔,溫軟拂面,也寫出了軟風吹拂江水,使江水也變得溫柔綿軟,微波輕漾。(答出手法1分,簡要分析2分)(2)過即指經(jīng)過,路過,詩中通過前三聯(lián)的時間、景物的變化,移步換景,展現(xiàn)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經(jīng)過大通驛時的輕松暢快的心情。首聯(lián)寫晨霧未散,朝陽未升,眼前一片迷蒙。頷聯(lián)寫江霧散去,遠處的市鎮(zhèn)依稀可辨,轉眼移過了水灣。頸聯(lián)江風拂面,云朵飄過在九子山間,寫出了行舟之快。全詩通過作者在行舟之上,遙看岸上景物變化,體現(xiàn)出“過”之意。(解釋1分,賞析各聯(lián)1分)
    八、(福建卷)6.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
    秋夜紀懷 [宋]陸游
    北斗垂莽蒼,明河①浮太清②。
    風林一葉下,露草百蟲鳴。
    病入新涼減,詩從半睡成。
    還思散關③路,炬火驛前迎。④
    (選自《四庫全書》本《放翁詩選》)
    [注]①明河:銀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關:即大散關。④炬火驛前迎:舉著火把到驛館前迎接。
    (1)第二聯(lián)寫景精細,請簡要分析。(3分)
    (2)三、四;兩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3分)
    八、6.(6分) (1)(3分)【要點】①上句寫微風穿過樹林,葉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寫露水沾濕秋草,百蟲鳴叫;③全聯(lián)細致地寫出了秋夜的寂靜,營造出一種凄清的氛圍。(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2)(3分)抒發(fā)了詩人的愛國情懷:詩人雖秋夜病臥,仍壯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關的戰(zhàn)斗生活,還想重返戰(zhàn)場,報效國家。(意思對即可。)
    九、(四川卷)1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駱賓王
    返照下層岑,物外狎招尋。
    蘭徑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籠累,唯馀松桂心。
    (1)請簡要賞析“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3分)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志向?結合全詩簡要分析。(5分)
    九、(1)【答案】請因為風聲停止,山谷顯得異常安靜,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更加濃郁,運用聽覺和視覺描寫,描繪了一幅幽邈、靜謐的月下山林圖景。 【解析】本題考查詩句的賞析,可從內容和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
    (2)【答案】表達了作者厭倦世俗,熱愛自然,渴望歸隱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對自由閑適生活的向往和對高潔堅貞品格的追求。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的情感,可結合詩人的理想與追求,結合詩句的具體內容來分析。
    十、(湖北卷)14.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勞停驛 歐陽修
    孤舟轉山曲,豁爾見平川。
    樹杪帆初落,峰頭月正圓。
    荒煙幾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發(fā),驚灘鳥道前。
    【注】此詩為歐陽修被貶峽州夷陵令時作。勞停驛,驛站名。
    (1) 簡要說明此詩前兩聯(lián)景物描寫的時空變化。(4分)
    (2) 簡要分析第三聯(lián)中“荒”“瘦”二字的妙處。(4分)
    【答案】(1)(4分)此詩前兩聯(lián)寫景,時空變化豐富。從時間節(jié)點來看,可分為兩個時段,第一聯(lián)為舟行之時(白晝),第二聯(lián)為泊舟之后(暮夜)。從取景空間來看,一句一景,富于變化。孤舟山曲、豁爾平川、樹杪帆落、峰頭月圓,遠、近、高、低,布置巧妙。 (2)(4分)①從用字自然傳神來看:數(shù)縷荒煙,幾戶人家,在暮色籠罩之下,尤顯荒涼冷落;瘦野薄田,狹促如刀,瘦瘠之至?!盎摹薄笆荨倍?,乃尋常字眼,但在此運用十分貼切,顯得自然而工穩(wěn),能傳達出詩人面對“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覺,具有很強的感染力。②從情感寄寓來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義,寄寓了詩人對山民的憐憫、關切,以及詩人被貶蠻荒的失意,極好地豐富了全詩的情感內涵。【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煉字型詩歌鑒賞題型的把握??忌蓮淖值谋玖x,在詩句中的意義,以及其表達效果等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十一、(湖南卷)10.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題目。(8分)
    君不見魏武草創(chuàng)爭天祿,群雄睚眥相馳逐。晝攜壯士破堅陣,夜接詞人賦華屋。都邑繚繞西山陽,桑榆漫漫漳河曲。城郭為墟①人改代,但有西園明月在。鄴傍高冢多貴臣,蛾眉曼睩共灰塵。試上銅臺歌舞處,唯有秋風愁殺人。(張說《鄴都引》,選自《全唐詩》)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選自普通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注】虛:廢墟。
    (1)第二段詩句節(jié)選自唐代詩人張若虛的《 》。(2分)
    (2)請賞析兩詩中劃橫線詩句所抒發(fā)的人生感悟的差異。(6分)
    十一、10.(1)春江花月夜 (2)第一首詩敘述魏武身后的歷史變遷,流露出詩人哀嘆時光易逝、英雄業(yè)績無繼的感慨。第二首詩寫的是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
    十二、(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
    月圓(1)
    【唐】杜甫
    孤月當樓滿,寒江動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綺逾依。(2)
    未缺(3)空山靜,高懸列宿(4)稀。
    故園松桂發(fā),萬里共清輝。
    【注】(1)這首詩是唐代宗大歷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這里指光彩更,
    8.這首詩簽六句描寫了月圓之夜的那幾幅畫面?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
    9.本詩最后兩句情感真摯,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進行賞析。
    十二、8.(1)明月獨懸,照射在江面和屋舍上,波光粼粼。(2)月光照射在屋內的華麗的席面上。(3)仰視月空,月光皎潔,群星稀廖。
    9.前一句寫眼前的月亮,后一句虛寫,想象到千里之外家鄉(xiāng)的親人也共同沐浴著美好的月光,表達了作者希望天涯各處的親人們都共同沐浴美好月光的美好心愿,同時也表達出自己長期滯留在異鄉(xiāng),久久不能回家的無奈,和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十三、(重慶卷)11.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好事近
    清·黃之雋
    高臥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綠痕皴斷,是叢篁幽石。 天開十折畫屏風,遮住半江黑。仔細亂篙撐處,怕懸崖崩坼。
    (1)開頭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情?“插”字有何表達效果?(4分)
    (2)末尾兩句中的“懸崖”“崩坼”分別指什么?作者為何說“亂篙撐處”“怕懸崖崩坼”?
    十三、【答案】(1)表現(xiàn)了作者乘船觀看山水時悠閑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邊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2)“懸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斷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亂。作者擔心竹篙一撐,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亂,美景被破壞。
    十四、(上海卷)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題。(8分)
    春江晚景 張九齡
    江林皆秀發(fā),云日復相鮮。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興來只自得,佳處莫能傳。
    薄暮津亭下,余花滿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廣闊遼遠的樣子。
    14.與詩歌題目中“江”字直接照應的詞語有“江林”、“ ”和“客船”。(1分)
    15.對本詩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詩用典與寫實相結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詩以詠物為題材,脈絡清晰而且順暢。
    C.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工整,符合律詩的要求。
    D.全詩的語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樸實之風。
    16.從情景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前兩聯(lián)是如何表達作者情感的。(4分)
    十四、14.(1分)津亭15.(3分)D【A、單從試卷提供的材料看,很難斷定詩歌有用典;即使對第2句作出注釋,也不好說這首詩是用典和寫實結合。從全詩看,應該是虛實結合或情景交融的寫法。B、從題目看,這是一首寫景詩,而不是詠物詩。C、兩聯(lián)對仗并不工整】
    16.(4分)本詩首聯(lián)描繪了樹木繁茂、落霞與夕陽交相輝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艷麗,含蓄地傳達出作者喜悅的心情。頷聯(lián)則直接抒發(fā)作者在征路上見到美景時喜出望外的心情。兩聯(lián)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景色2分,情感1分,兩者關系1分)
    十五、(山東卷)14.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問題。(8分)
    卜算子
    張元幹(注)
    風露濕行云,沙水迷歸艇。臥看明河月滿空,斗掛蒼山頂。 萬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聞雞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張元幹,宋代愛國詞人。
    (1)請對上片前兩句中的“濕”“迷”二字分別作簡要賞析。(4分)
    (2)“起舞聞雞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作簡要分析(4分)
    十五、14.(1)①“濕”字,描寫出地面濃重的風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滿濕氣而顯得厚重凝滯,突出了外在環(huán)境的潮濕、陰冷,表現(xiàn)了作者凄涼和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寫水面迷蒙的霧氣使歸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朧、迷惘的氛圍,表現(xiàn)了作者內心的迷惘。
    (2)①化用了祖逖聞雞起舞的“典故”,表現(xiàn)作者胸懷大志,而報國之志難以實現(xiàn)內心悲憤無奈;②寓情于景,描寫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達了作者面對國事衰退內心的悲涼,寄寓了濃郁的愛國情感。
    
詩句 詩詞鑒賞 詩詞 散文詩 現(xiàn)代詩 打油詩

    
詩句 詩詞鑒賞 詩詞 散文詩 現(xiàn)代詩 打油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