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片面解讀留學生,亂貼標簽!2018需要公平和客觀!

字號: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留學生不再是勤奮刻苦敢闖那一代人的代名詞,反而意味著各種碌碌無為之輩。然而,那些只是你的偏見而已,當你真正走入留學生活,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完全不一樣的故事~
    留學生變得“不再誠信”?個別不代表群體
    SAT考試曾在亞太地區(qū)掀起一陣誠信風波。一是因為很多留學機構幫助留學生出機經押答案,學生也存在僥幸心理;二是美國的考試機構明知道自己出題有漏洞,卻不亡羊補牢,而是借口亞太地區(qū)作弊嚴重取消了三四次大面積地區(qū)的考場,牽連上千萬考生。
    

    很多人就受到了被取消考試的影響,導致沒有來得及遞交早申請的文書。誠信問題真的已經蔓延到所有留學生群體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大眾對于留學生群體的不誠信問題的觀點來源,首先就是出于對留學生群體的不了解,社會各個行業(yè)對于這個群體多為“標簽化的片面解讀”。
    殊不知,即使是在這些負面評價的背后,也有著大部分留學生所付出的超乎想象的努力。大部分都要在非母語環(huán)境中每天十幾個小時的練習聽說讀寫,背幾萬個單詞,挑燈夜戰(zhàn),經常要揣摩不同文章的不同題型,過程非常的痛苦!
    不是每個留學生都有一雙Roger Viver
    前段時間朋友圈轉瘋了一張圖片,“詮釋”了如何辨別中國留學生。男生:MCM的書包, Chrome hearts, Givenchy的衣服褲子,GZ的鞋子,Hermes的手鏈……由此,不難推算女生的公式就大概是: Chanel Boy,Chromehearts, Givenchy, Roger Viver or Valentino, Cartier, Van Cleef & Arpel……
    用這樣冰冷的公式去定義中國留學生,對留學生是不公平的!同時也因為個別留學生的炫富造成的國外人認為中國留學生都是土豪的悲劇……
    

    更別說通宵寫論文,自己打車去買菜,自己做飯,自己搬家,自己裝家具,特別是有些打工的女漢子經常都掙扎在學習,工作和減肥三者之間,為了兼得,有時候生活難免活得比較粗糙,一天一頓飯也是常有的事情……
    再努力,在國外也只是“外人”
    前陣子,紐約時報的一篇《如果我沒資格留在美國,誰會有呢?》讓很多留學生覺得扎心。
    國人眼中風光瀟灑、一個手里攥著斯坦福MBA和牛津法學學位、曾在香港頂級律所擔任律師的留學生因為工作簽證被拒,離開美國。這樣的學術背景和工作經歷,沒人敢說不優(yōu)秀。而優(yōu)秀的背后也一定有著非常人的努力甚至拼命。
    

    但在H1-B抽簽面前,你再優(yōu)秀再努力,決定賭局輸贏的也不是你。即便有幸抽中了,審核過程中也會因為移民局的各式各樣的理由被拒簽,今年更是如此。H1-B抽簽的無奈,每年都有。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故事和辛酸。過度標簽化的加載在留學生身上只會演變成一個個悲劇!
    2018,我們需要公平和客觀
    2017年,對留學生來說是風波之年,被大量報道離開我們的留學生以及沒有被報道過的,而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珍惜。
    輿論的導向、家庭的壓力、學業(yè)的重壓無疑壓垮了一部分留學生,新的一年,只希望社會上更多的人能正視對留學群體的偏見,了解他們的不易。那么,當我們摘下了有色眼鏡,大眾看待留學群體將會變得更公平和客觀。
    

    同時,留學的我們更需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經歷過更多之后,能更懂得如何與生活相處,更能在漫漫人生路上溫暖勇敢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