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個人簡歷

字號:


    國士無雙的韓信,你對他的了解有多少?一起看看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韓信個人簡歷”,歡迎大家閱讀,供您參考。更多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出國留學(xué)網(wǎng)。
    韓信個人簡歷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qū))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杰出軍事家,兵家四圣之一,同時也是中國軍事思想“兵權(quán)謀家”代表人物,被后人奉為“兵仙”、“神帥”。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梁、項羽,卻得不到任用。不得已轉(zhuǎn)投劉邦,經(jīng)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后經(jīng)蕭何保舉拜為大將軍,而韓信也為劉邦制定了漢中對策。劉邦彭城之戰(zhàn)失敗后,韓信先破楚軍于京、索之間,后又平定了魏國。隨后請命北伐拿下代國,又背水一戰(zhàn)擊敗了趙國。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并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lǐng)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漢五年,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漢朝建立后解除兵權(quán),徙為楚王。被人告發(fā)謀反,貶為淮陰侯。后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于鐘室,夷其三族。蕭何譽他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薄皣繜o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tǒng)帥,他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垓下,名聞海內(nèi),威震天下;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理兵書,并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生平事跡
    一飯之恩
    韓信出身平民,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jié),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經(jīng)商謀生之道,靠去別人家蹭飯度日,許多人都看不起他。韓信天天到亭長家蹭飯,有一天亭長夫人沒招待韓信,韓信一怒之下不再去。后續(xù):韓信被封為楚王后,召見亭長,賞他一百錢,并說:“你是個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BR>    韓信葬母
    韓信母親去世,他無錢葬母,卻仍要努力尋求一塊地勢高且寬敞的墳地,“令其旁可置萬家”。
    漂母進飯
    為了不被餓死,韓信去河邊釣魚,有一個老婦人看他很可憐就一連幾十天給他飯。有一天韓信對那位老婦人說:“吾必有以重報母”(《淮陰侯列傳》),結(jié)果那個老婦人怒斥他,“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一番話說得韓信很慚愧。
    后續(xù):韓信被封為楚王后,召見當(dāng)年給他飯吃的漂母,賞賜她千金。
    胯下之辱
    韓信雖形同乞丐,卻隨身總帶著一把劍,在當(dāng)時,男子佩劍是貴族身份的象征,韓信雖窮困潦倒卻不肯丟下這把劍。一次,以個屠夫一個殺豬少年攔住韓信挑釁道:“你雖長得高大,又喜歡佩刀帶劍,其實骨子里不過是個膽小鬼。你要是不怕死,就拔出你的劍把我殺了;要是怕死,就從我的褲襠下鉆過去?!表n信看著他,許久,最終從其胯下鉆過。
    后續(xù):韓信被封為楚王后,召見曾經(jīng)侮辱自己,讓他從胯襠下爬過去的少年,封他為中尉,并且告訴諸將說:“這是位壯士,當(dāng)他侮辱我時,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殺了他也不會揚名,所以就忍了下來,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BR>    投軍項梁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二月,項梁、項羽統(tǒng)領(lǐng)八千江東子弟兵渡江北上,進入東???。項梁軍渡江北上合并整編后,沿大澤北走高郵(今江蘇高郵),進入淮陰(今江蘇淮安),韓信成為項梁軍的一名戰(zhàn)士。
    從軍以后,韓信幾乎參加了項梁軍的每一次戰(zhàn)斗,攻占彭城擊敗秦嘉,援救東阿大敗章邯,再戰(zhàn)濮陽截斷秦軍。韓信在實戰(zhàn)中逐步成長。
    濮陽戰(zhàn)勝后,項梁滋生驕傲情緒,以為秦軍大勢已去,松懈怠惰中,被秘密集結(jié)的諸路秦軍會師偷襲,定陶城下慘敗,身死兵散。韓信僥幸逃脫一死。
    轉(zhuǎn)隨項羽
    定陶之戰(zhàn)后,楚懷王在彭城親政,重新整編楚軍。韓信與眾多潰散的將士一樣,輾轉(zhuǎn)回到了楚軍當(dāng)中,成為項羽的部下。韓信多次嘗試用自己的策劃影響項羽,卻得不到項羽賞識,“數(shù)以策干項羽,羽不用。”
    秦二世三年八月,項羽任命秦降將司馬欣為上將,驅(qū)使二十萬新降秦軍同行進攻關(guān)中,韓信以為不妥,項羽聽不進去;漢元年十一月,聯(lián)軍行進到新安,新降的秦軍出現(xiàn)不穩(wěn)的動向,項羽與英布和蒲將軍密謀坑殺秦軍,韓信勸諫,項羽不聽;漢元年一月,項羽進入咸陽以后,一心衣錦還鄉(xiāng)東歸,不愿意以關(guān)中為本支配天下,韓信進言,也不為所用。
    追隨劉邦
    早期未受重用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劉邦入蜀后,韓信離楚歸漢,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來韓信坐法當(dāng)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韓信舉目仰視,看到了滕公夏侯嬰,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于是進言漢王劉邦。漢王讓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沒有發(fā)現(xiàn)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蕭何月下追韓信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蕭何十分賞識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實為排擠到漢中),從長安到達南鄭,就有數(shù)十位將領(lǐng)逃亡。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過自己而漢王不用,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軍中有人向漢王報告“丞相何亡?!眲畲笈缡ё笥沂?。
    后蕭何歸來解釋只是去追逃亡的韓信,劉邦罵到“諸將亡者以十?dāng)?shù),公無所追;追信,詐也。”蕭何說:“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表示自己也想向東發(fā)展,絕非甘居漢中,定要取天下。蕭何說:“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史記·淮陰侯列傳》)
    登臺拜將
    劉邦看在蕭何的情面上同意讓韓信為將,但蕭何堅持要再加以重用,劉邦表示可以讓他做為大將。于是劉邦想把韓信召來任命他。蕭何說:“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shè)壇場,具禮,乃可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同意了蕭何的要求。
    主要戰(zhàn)役事跡
    漢元年(前206年)八月,楚漢戰(zhàn)爭爆發(fā)。楚漢戰(zhàn)爭中韓信打過無數(shù)著名戰(zhàn)役,比如:暗渡陳倉(出陳倉定三秦之戰(zhàn)),京索之戰(zhàn),安邑之戰(zhàn),井陘之戰(zhàn)(背水一戰(zhàn)),濰水之戰(zhàn),垓下之戰(zhàn)等。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以曹參、樊噲為先鋒,利用秦嶺棧道(又名“閣道”、“復(fù)道”、“棧閣”。古代在今川、陜、甘、滇諸省境內(nèi)峭巖陡壁上鑿孔架橋連閣而成的一種道路,是當(dāng)時西南地區(qū)的重要交通要道)已被漢軍燒毀,三秦王松懈麻痹之機,采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派樊噲、周勃率軍萬余大張聲勢地搶修棧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則親率軍隊潛出故道,翻越秦嶺,襲擊陳倉(項羽所封雍王章邯屬地)。章邯從廢丘(雍都,今陜西興平東南)倉促率軍馳援陳倉,被漢軍擊敗,逃至廢丘、好峙(今陜西乾縣東),漢軍分路追擊,在壤東(今陜西武功東南)、好峙兩地再敗雍軍,進圍章邯殘部于廢丘。爾后,連續(xù)作戰(zhàn),分兵略地,迅速占領(lǐng)關(guān)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對楚的初戰(zhàn)勝利。
    井陘之戰(zhàn)
    公元前204年,韓信在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一帶指揮了對趙軍的一次出奇制勝的進攻作戰(zhàn)。在這次戰(zhàn)役中,韓信以不到3萬的劣勢兵力,背水列陣,奇襲趙營,一舉殲滅號稱20萬的趙軍,陣斬趙軍主將陳余,活捉趙王歇,滅亡了項羽分封的趙國,為劉邦最終戰(zhàn)勝項羽、統(tǒng)一全國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戰(zhàn)略態(tài)勢。
    垓下之戰(zhàn)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在楚漢戰(zhàn)爭中,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南,一說今河南淮陽、鹿邑間)進行的一場戰(zhàn)略決戰(zhàn)。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各路漢軍約計40萬人與10萬楚軍于垓下展開決戰(zhàn)。漢軍以韓信率軍居中,將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將軍周勃斷后。韓信揮軍進攻失利,引兵后退,命左、右翼軍繼續(xù)攻擊。楚軍迎戰(zhàn)不利,韓信再揮軍反擊。楚軍大敗,退入壁壘堅守,被漢軍重重包圍。楚軍屢戰(zhàn)不勝,兵疲食盡。韓信命漢軍士卒夜唱楚歌,致楚軍士卒思鄉(xiāng)厭戰(zhàn),軍心瓦解。項羽見大勢已去,乘夜率800騎突圍南逃。劉邦遣灌嬰率5000騎兵追擊。項羽迷路,被漢軍追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蘇皖界上的烏江鎮(zhèn))兵敗自刎。
    人物結(jié)局
    自立齊王
    前204年,劉邦派酈食其游說齊國結(jié)盟,齊王田廣答應(yīng),留下酈食其加以款待。此前韓信已奉劉邦命攻齊,在得知酈食其成功說服齊國以后,原本打算退軍,但蒯通以劉邦并未發(fā)詔退軍為由,說服韓信不要把功勞讓給酈食其,韓信聽從,攻擊未作防備的齊國。田廣得知消息后極為憤怒,烹殺酈食其。韓信擊敗齊軍,田廣引兵向東撤退,并向項羽求援。韓信在濰水以水計擊敗田廣和楚將龍且的聯(lián)軍,龍且戰(zhàn)死,韓信陸續(xù)平定齊地。
    前203年,韓信以齊地未穩(wěn)為由,自請為假齊王(假,有代理的意思),以便治理。當(dāng)時劉邦正受困于楚軍的包圍下,不得不聽從張良和陳平的勸諫,封韓信為齊王。
    降為淮陰侯
    項羽死后,劉邦迅速奪取韓信的兵權(quán),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封韓信為楚王,移都下邳。韓信的逃亡部將鐘離昧素與韓信交好,韓信便將其收留藏匿。劉邦得知鐘離眛逃到楚國后,要求韓信追捕,韓信則派兵保護鐘離眛的出入。前201年,有人告發(fā)楚王謀反,漢高祖劉邦采用陳平計策,以出游為由偷襲韓信。韓信有意發(fā)兵抵抗,自陳無罪,但又怕事情鬧大,鐘離眛則自刎。韓信帶著人頭于陳(今河南淮陽)向劉邦說明原委,劉邦令人將其擒拿,韓信大喊“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dāng)烹!”后來劉邦赦免韓信,韓信被降為淮陰侯。
    人物之死
    韓信知劉邦害怕自己的才能,常稱病不出,長期怨恨不滿。當(dāng)陳豨升官至鉅鹿,臨走前,韓信與陳豨約定,陳豨若起兵造反,韓信將助一臂之力。漢高祖十年,陳豨果真反叛,韓信便與家臣密謀從內(nèi)部襲擊呂后、太子等人,但遭親人告密而走漏風(fēng)聲。呂后與蕭何密謀,偽報陳豨已死,引韓信前來祝賀;韓信被束縛后,被具五刑后打死于長樂宮鐘室,并誅連三族。
    韓信自立齊王時,蒯通認為劉邦日后必對韓信不利,多次聳恿韓信把握時機,脫離漢王自立,形成鼎足之勢。而韓信自認為勞苦功高,“漢終不奪我齊”;蒯通則以“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相勸。但韓信始終抱著“漢終不負我”的幻想,而不忍叛漢。
    人物的評價
    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
    司馬遷對此評價為:“……假令韓信學(xué)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于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務(wù)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唐)劉禹錫: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遂令后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韓信廟》)
    (宋)司馬光:“世或以韓信首建大策,與高祖起漢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而有之,南滅楚垓下,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薄顿Y治通鑒》卷十二《漢紀》四
    (宋)蘇軾:“(韓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壯圖,志吞六合,氣蓋萬夫”
    (元)楊維楨:“韓信登壇之日,畢陳平生之畫略,論楚之所以失,漢之所以得,此三秦還定之謀所以卒定韓信之手也。”
    (明)唐順之:“孔明之初見昭烈論三國,亦不能過。予故曰:淮陰者非特將略也。
    (明)王世貞:“淮陰之初說高帝也,高密(鄧禹)之初說光武也,武鄉(xiāng)(諸葛亮)之初說昭烈也,若懸券而責(zé)之,又若合券焉!噫,可謂才也已矣!”
    (明)董份:“觀信智略如此,真有掀揭天下之心,不但兵謀而已也,所以謂之“人杰”
    (明)李贄:“信與沛公初見,凡說項羽處,字字拿著沛公,沛公卒受其益。”
    (明)茅坤:“予覽觀古兵家流,當(dāng)以韓信為最,破魏以木罌,破趙以立漢赤幟,破齊以囊沙,彼皆從天而下,而未嘗與敵人血戰(zhàn)者。予放曰:古今來,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詩仙也;屈原,詞賦仙也;劉阮,酒仙也;而韓信,兵仙也!然哉!”
    (清)王鳴盛:“觀信引兵法以自證其用兵之妙,且又著書三篇,序次諸家為三十五家,可見信平日學(xué)問本原。寄食受辱時,揣摩已久,其連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皆本于平日學(xué)問,非以危事嘗試者。信書雖不傳,就本傳所載戰(zhàn)事考之,可見其純用權(quán)謀,所謂出奇設(shè)伏,變詐之兵也”。
    (清)王志湉:“氣蓋世力拔山,見公束手,歌大風(fēng)思猛士,為之傷懷。
    (清)徐經(jīng):“史公為淮陰惜,實不僅為淮陰惜。
    小編精心推薦閱讀
    個人簡歷范文 | 個人簡歷怎么寫 | 個人簡歷格式 | 個人簡歷下載 | 個人簡歷模板
    
    小編精心推薦閱讀
    個人簡歷范文 | 個人簡歷怎么寫 | 個人簡歷格式 | 個人簡歷下載 | 個人簡歷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