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學實況:孩子們的學習壓力也很大

字號:


    在很多國人眼里,美國教育就是天堂,壓力小、教了好,說實話,我在出國之前也是這么想的,可是在美國生活了兩年多后,有些想法也在逐漸改變,原來美國教育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個樣子的!接下來和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一起了解下詳細的內(nèi)容吧。
    今天我們就談談美國學生的壓力!之前我有發(fā)過一篇憨憨學校的課余興趣班的課程資料,從幼兒園起,各式各樣的興趣班就會伴隨著寶寶的左右,而美國的家長,特別是亞裔家長(包括中、日、韓、印度)也是擠破頭將寶寶往好的學區(qū)送、往好的輔導班送,這點是不是和咱國內(nèi)一樣呢?
    家長的高期許無形中就會給寶寶帶來很大的壓力!最近剛聽到一則令人悲傷的新聞,希望父母們引以為戒!
    11月4日凌晨1點,美國加州Palo Alto 16歲的華裔少年卡梅倫?李(Cameron Lee)臥軌自殺身亡。此前,10月23日,來自同一所高中(Gunn High School)19歲的2014屆畢業(yè)生奎?恩基斯(Quinn Gens)也以同樣的方式結(jié)束生命。僅2009年,該校就有4起學生自殺事件。Gunn High是北加州頂尖公立高中之一,學生多數(shù)入讀斯坦福大學,再進入硅谷IT公司就職,同時也以學生壓力巨大而聞名。
    9月24日,北加州的一對父子,在家因煤氣中毒身亡。17歲的兒子學業(yè)優(yōu)秀,SAT獲滿分2400,申請多所名校被拒。自殺動機還在調(diào)查中。有人認為:男孩因為被名校拒絕,心有不甘,用煤氣自殺,當時也在公寓內(nèi)的父親一同身亡。也有人說錄取通知已發(fā)下半年,應該另有原因。
    青少年的自殺事件,使整個社區(qū)籠罩在哀痛之中,網(wǎng)上線下也引發(fā)了熱烈討論。是家長對名校過多的期待?是頂級學區(qū)同學壓力過高?自殺能否避免?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話題。
    首先,自殺是可以避免的。2009年6月6日,也是Gunn High的白人男孩,要臥軌自殺。他媽媽感到孩子行為有異,尾隨其后,在鐵軌上與路人一起將孩子救下。
    “普林斯頓不夠好,必須上哈佛或耶魯”
    這些自殺的孩子曾生活在世界精英云集之地,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在校內(nèi),常春藤錄取通知書滿天飛,每年不上幾個高級班就意味著你不打算上大學了。在校外,同學的父母不是硅谷公司高管就是斯坦福教授,成為超越父母的成功人士,也是孩子的緊箍咒?!捌樟炙诡D不夠好,必須上哈佛或耶魯”是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愛”的壓力使部分孩子難以招架。上好大學只是人生的一站,上了名牌大學也不意味著一定成功。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降低些,孩子會更幸福。
    有關青少年自殺的事實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數(shù)據(jù)顯示,除了“意外”和“他殺”,“自殺”是造成15-24歲年輕人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四分之一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最終付諸行動,結(jié)束了生命。在美國每年約有4,600名青少年死于自殺。中國疾病防治中心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中國每年有25萬青少年死于自殺。
    當青少年能夠得到武器,其自殺的幾率會大大攀升,60%的美國青少年自殺事件都與槍支有關。所以,保管好槍支能有效減少這個幾率。使用藥物自殺也是常見的一種方式。男孩和女孩的自殺行為有所不同。女孩想要自殺的念頭是男孩的2倍,但男孩死于自殺的人數(shù)是女孩的4倍。這是因為男孩傾向于選擇致命的自殺方式,比如飲彈自盡、上吊或跳樓等。
    教孩子面對挫折
    家長要有意和孩子分享自己如何面對困難和挫折,世界上存在著不公,父輩們上學時,高考五百多分,在北京可以上北大,在有些省份卻連重點大學都上不了。一樣的挫折可能擊垮一些人,卻使另一些人越戰(zhàn)越勇。升學壓力只是生活的片斷,孩子畢業(yè)工作后,還會遇到其它困難和挫折,該如何應對?每個事物都有它的陰陽兩面,如同繪畫一樣,沒有了光明和陰暗兩面,一個物體就消失于無形。讓孩子學會聚焦光明、樂觀的一面,生活會十分的不同。讓孩子多接觸和幫助不同階層的人,他的心胸會更寬廣。如果只糾結(jié)于自我的那點傷痛,路必然會越走越窄、荊棘叢生。面對社會的不公,在短期內(nèi)又無法解決,作為社會的個體,孩子該如何面對?與其向外找種種客觀原因,不如使自己的內(nèi)心強大、寬仁,才能擁有長久的幸福感。
    父母怎樣做
    對有抑郁的孩子給予密切關注,他們非常需要理解。抑郁癥不一定象我們通常認為的,長期處于郁郁寡歡、悲傷落淚的狀態(tài),很多時候,孩子看上去樂觀開朗,因為他把抑郁情緒壓抑住,或只和朋友傾訴。
    保持溝通非常重要,及時表達你的關心、支持和愛。當孩子傾訴時,給予足夠的關注。也許在你看來,和朋友吵架了,沒什么大不了,但對于十幾歲的少年可能象天塌了一樣。輕視孩子正在經(jīng)歷困難,則會增加他無助絕望的感覺。如果他不愿意和你說,可以找與他談得來的親友、教練、學校輔導員或醫(yī)生。如果確定孩子有自殺的傾向,一定要尋求專業(yè)人員的幫助。
    希望這篇文章能轉(zhuǎn)給更多的父母們看到,讓我們用寬容的心態(tài)去關愛寶寶的成長,讓他們少一份壓力,多一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