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

字號:


    在過去課堂駕馭能力不夠的時候,我往往設計好思路讓學生跟著一步一步達到教學目的,不敢越雷池半步,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的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七月的天山教案”,供大家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持續(xù)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
    《七月的天山》教案
    一、教學要求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富饒的大好河山的感情,體會作者通過記敘游覽天山的見聞所流露出來的熱愛祖國、熱愛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qū)懢盃钗锏姆椒ā?BR>    3.體會課文精當、華麗的語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襯托等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
    二、教學重點
    1.掌握組織材料的順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襯等表現(xiàn)手法為講析重點,學習運用貼切、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
    2.培養(yǎng)熱愛祖國邊疆的情感。
    三、教學難點
    1.學習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材料組織得井井有條;
    2.體會并學習使用絢麗多彩的語言風格。
    四、學習過程:
    (一)用設境式教學導語引入新課
    (二)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教師演示課件,小結(jié):
    2.解題,了解作者,明確學習任務。
    “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語句摘抄下來。”——(學習要求──抓住景物特點,積累語言)。
    3.提出學習方法
    (三)根據(jù)“閱讀提示”速讀全文,理清全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引導理解內(nèi)容
    1.學生根據(jù)提示自讀課文;
    2.引導閱讀:
    (1)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觀察點的移動,由山外到山里。)讓學生找出課文的脈絡句,即地點變換的句子。(“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這些句子表示空間的轉(zhuǎn)換,順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
    (2)學生朗讀(或配樂朗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寫的?(讓學生議論,然后交流)
    (3)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4)朗讀四自然段(或放配樂朗誦)
    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學生用筆在書本上做出標記)
    學生邊交流,教師演示。
    (四)細品語言文字,小結(jié)學習內(nèi)容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現(xiàn)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tài)、描繪聲音、描繪動態(tài)、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3.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4.課外閱讀《天山景物記》
    (五)拓展訓練
    五、教學反思:
    在過去課堂駕馭能力不夠的時候,我往往設計好思路讓學生跟著一步一步達到教學目的,不敢越雷池半步,甚至學生稍微哪個步子跨大了一點,都害怕自己慌了陣腳?,F(xiàn)在我覺得:既然給了孩子足夠的發(fā)揮和創(chuàng)造空間,就要積極鼓勵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這時候老師的基本素質(zhì)就顯得格外重要,能否收放自如,靈活駕馭,以不變應萬變就是整堂課成功與否的另一關鍵因素。相反有些學生在課堂上提出一些近似荒謬的想法或見解讓大家出乎意料時,老師若能以巧妙或者幽默的方法靈活以對,這種教育機智更是一大看點。 這就要求我們要注重一些細小的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我們的課堂語言。力求生活化.通俗化貼近孩子們與他們?nèi)〉霉缠Q,會讓孩子少些反感,多些激情;力求創(chuàng)設一種沒有學生與老師這種概念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