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手法有哪幾種小學三年級2021

字號:


    我們寫作文寫文章都會利用到很多的修辭手法,那么修辭手法到底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修辭手法有哪幾種小學三年級”,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主要為以下:
    (1)比喻:是找出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有相似點才能構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體喻體和喻詞。
    (2)對偶:主要針對句子的結構而言,構成對偶的上下句之間必須字數(shù)相同,意思相對或相反,兩句才能構成對偶。
    (3)反問 :以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內(nèi)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
    (4)設問:為了揭示下文,強調(diào)某種觀點而有意提問,自問自答。
    (5)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
    (6)夸張:運用豐富的想像,在客觀現(xiàn)實的基礎上有目的的擴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方法。
    (7)反復:為了強調(diào)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感情,有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的一種修辭方法。
    (8)擬人:借助豐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擬成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
    (9)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以上是在我們的寫作文章中最常出現(xiàn)的幾種修辭方法。下面的就是比較少用的修辭方法。
    (1)引用現(xiàn)成的話(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和兩種。
    (2)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
    (3)反語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4)聯(lián)想也就是想象的意思。
    舉例:
    1、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 排比)
    2、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比喻)
    3、灰雀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唱歌。(擬人)
    4、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比喻)
    5、美麗的菊花在秋雨里頻頻點頭。(擬人)
    6、 秋的聲音,在每一片葉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顆綻開的谷粒里。(排比)
    7、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擬人)
    8、凌晨四點,牽?;ù灯鹆俗仙男±?。(擬人)
    9、我想,它們飛得這么低,怎么能看到遙遠的家呢?(反問)
    10、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tài)各異的人:有的騎著馬,有的挑著擔,有的趕著毛驢,有的推著獨輪車,有的悠閑地走在街上溜達。(排比)
    1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比喻)
    12、參到處都是,在海底懶洋洋地蠕動。大龍蝦全身披甲,劃過來,劃過去,樣子挺威武。(擬人)
    13、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fā)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比喻)
    14、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反問)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本體:出現(xiàn) 比喻詞: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喻體:出現(xiàn)、例句: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甲是乙、本體:出現(xiàn)、比喻詞:是、成為、喻體:出現(xiàn)、例句: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甲代乙、本體:不出現(xiàn)、比喻詞:無、喻體:出現(xiàn)、例句:地上射起無數(shù)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拓展閱讀:其他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一共有六十三種,比較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白描、比擬、襯托、倒裝、頂真、對比、對偶、反復、反問、反語、互文、回文、借代、設問、排比、夸張,警策、雙關、指代、用典、引用、諧音,歇后、象征、通感等。
    修辭手法的運用可以讓我們的文章更加具有可讀性和藝術修飾性,例如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得事物變得生動形象的同時,有時還可以烘托渲染出作者需要營造的氛圍。在我們使用比喻手法的時候,本體和喻體是它構成的基本條件,本體與喻體也必須是兩種不同的物質(zhì)。
    夸張這種手法也是我們經(jīng)常會用到的修辭手法,通過使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文章內(nèi)容可以更加鮮明地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思想態(tài)度,也可以讓文章的語言更加活潑生動。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夸張并不意味著浮夸,要有現(xiàn)實生活依據(jù),得要合乎情理才行。
    常見的修辭方法簡說:
    常見的修辭方法,高考規(guī)定為8種: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1.比喻: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喻體和比喻詞構成。比喻的本體和喻體必須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間有相似點。運用比喻可以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比擬:包括擬人和擬物兩類。擬人是把物當人來描寫,賦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動作等;擬物是把人當物來描寫,或把此物當彼物來描寫。運用比擬,可使人或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
    3.借代:用借體代本體。它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可用部分代整體,以特征代本體,以專名代泛稱等,如《藥》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體。 比喻要求本體與喻體有相似點,借代要求借體與本體有相同處。借代可使表達具體形象。
    4.夸張:包括對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縮小。魯迅《藥》中寫道:“……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焙笠痪涫褂昧恕翱s小”的夸張??鋸堃锨楹侠?,其作用是烘托氣氛,增強聯(lián)想,給人啟示,增強表達效果。
    5.對偶:俗稱“對對子”,詩歌中叫“對仗”。對偶有寬對、嚴對之別。一般來說,上下兩句應字數(shù)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可以是短語,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對、反對、流水對等類型。用對偶,句子整齊,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nèi)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構成。 其作用在加強語氣、強調(diào)內(nèi)容、加重感情。
    7.設問:無疑而問,在自問自答中引人注意,啟人思考。
    8.反問:也是無疑而問,但答案就在問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強化語氣、強化情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