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言語理解技巧:“見微知著”巧選邏輯填空

字號:


    大家在做行測邏輯填空題時常常會被虛詞所困擾、干擾,下面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行測言語理解技巧:“見微知著”巧選邏輯填空”,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行測言語理解技巧:“見微知著”巧選邏輯填空
    無論是在國家公務員考試,還是各省公務員考試中,邏輯填空都是一種必考題型,躲不掉、繞不過。與此同時,當你面對四個選項的時候總是發(fā)現,A有A的好處,B有B的道理,C也有它的合理性,總是無比糾結,在經歷冥思苦想之后,只能寄希望于所謂的語感。這么做不僅耽誤了時間,正確率還得不到保證,到底怎么樣才能又快又準的選出答案?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對于邏輯填空,最重要的是重新認識這一類題目。很多同學邏輯填空做不對,總是歸咎于自己的閱讀能力,歸咎于詞匯量不夠,其實這些都是次要的,因為公考中的詞語其實都是常見詞匯,真正決定能不能作對的,是做題的思路。邏輯填空的本質是“還原文段”,正確答案不是選出來的,而是推斷文段用了哪個詞。我們先來看一道例題:
    【例1】心理學家根據臨床觀察發(fā)現,我們生活中的許多“抑郁癥”屬于假性抑郁癥。一般人的情緒變化有一定______,通常是短期的,人們通過自我調適,充分發(fā)揮自我心理防衛(wèi)功能,就能恢復心緒平穩(wěn)。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突發(fā)性 B.周期性 C.時限性 D.反復性
    【答案】C。
    【解析】文段指出情緒變化是短期的,自我調適后就可以恢復,這一空要反應出時間短的特點。對比四個選項,A選項突發(fā)性側重突然發(fā)生,B選項周期性側重有規(guī)律,C選項時限性側重時間短,D選項反復性側重重復發(fā)生。
    故本題答案選C。
    通過這道題目,我們發(fā)現如果單單只從語感出發(fā),情緒變化到底是什么特點似乎都可以,讀起來都很順暢,但只要我們把視野稍稍放大,你就會發(fā)現,上下文的文字已經告訴你正確答案是什么了。因此,答案是什么,不是我們決定,而是上下文決定,這就需要我們通過上下文的閱讀,推斷這一空的意思,再進行選擇,這就是所謂的“還原文段”。
    我們再練習一道題:
    【例2】漆畫有其他畫種達不到的效果,同時也有它的______。它不能像油畫、水粉畫那樣自由地運用冷暖色彩,不能像素描那樣豐富地運用明暗層次,不善于逼真地、________地再現對象。事實上,在似與不似之間表現對象,才是漆畫最______的地方。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問題 出神入化 出色
    B.短板 惟妙惟肖 難得
    C.缺陷 面面俱到 獨到
    D.局限 栩栩如生 擅長
    【答案】D。
    【解析】第一空,前文指出漆畫有其他畫種達不到的效果,同時也有什么,通過后文的進一步分析,這一空要能夠反應出漆畫的不足,選項四個詞語均可以,都暫時保留。
    繼續(xù)看第二空,空前有個頓號,要填的詞語與“逼真”的意思相近,A選項出神入化形容文學藝術或技藝高超達到了絕妙的境界,含義不符,排除;B選項惟妙惟肖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動形象,保留;C選項面面俱到是指各方面都照顧到,沒有遺漏,含義不符,排除;D選項栩栩如生形容藝術形象非常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保留。
    最后看第三空,前文說到漆畫不能怎么樣、不能怎么樣、不善于怎么樣,然后通過“事實上”進行轉折,那后文空缺處就要表達的意思就應該是漆畫能做的、善于做的。B選項難得側重于不容易,可貴,含義不符,排除,D選項的擅長的意思正好對應上。
    故本題選D。
    行測主旨觀點技巧:帶轉折詞的簡單文段
    在公務員考試當中小伙伴們都知道行測考題當中言語理解與判斷推理占比很大,而考試中言語理解與表達考題35-40題。其中主旨觀點題考察7-10,就數量上大家不難看出它的重要性。何況敏感的同學也不難發(fā)現不論是片段閱讀或是邏輯填空本質上都要求我們在理解出題人的基礎上去轉換表達出來。所以其實學會了主旨觀點就能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其他的題型。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認識主旨觀點題目當中一種常見關系,希望大家都能愛上它,并且用起來。
    提問方式一般是這段文字主要/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說明(論述 /強調)的是……這段文字的主旨/主題/觀點是……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恰當的是……。先尋找主題詞再分析行文脈絡,才能準確找到作者意圖所在。那么對于咱們轉折關系這個小可愛它的標志性詞匯是什么呢?相信大家也比較熟悉--諸如:雖然 ……但是…… ;盡管……可是……; ……不過……;……然而……; ……卻……; 其實/事實上/實際上。比方在生活中大家都見過發(fā)好人卡----你人長得帥,你家庭條件好,你學習成績好,但是我們不合適。所以大家覺得重點是夸你嗎?并不是哦,重點是在轉折詞但是之后。接下來咱們具體拿一道題感受一下轉折關系的巧妙。
    例:超過一半的人要求將有意義和創(chuàng)意的網絡詞匯收入詞典,代表的是對網絡詞匯的肯定與重視。但在今天,重視網絡詞匯,是否非得通過將之納入詞典的方式來表現?畢竟,相較于傳統(tǒng)詞匯的變化速度和路徑,網絡詞匯已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不少網絡詞匯可能火過一陣就開始被遺忘;比如,傳統(tǒng)漢語中的新詞一般是通過入選詞典而被加以確認,從而逐漸被推廣、使用,然而網絡詞匯更多源自自發(fā)式生長。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我們對網絡詞匯需要有開放的態(tài)度
    B.網絡詞匯相較于傳統(tǒng)詞匯沒有生命力
    C.將某些網絡詞匯納入詞典,確有必要
    D.網絡詞匯是否納入詞典,要謹慎對待
    解析:D。前文背景引入人們要求將網絡詞匯收入詞典,接著一個轉折提出疑問是否一定要納入呢?后文解釋了要不要納,大家觀察一下要不要?網絡詞匯不同傳統(tǒng)詞匯,兩個比如舉例子告訴我們它更新快并且自發(fā)式生長也就是不可控變化快,那就是不能。其實跟我們前面所說的好人卡是不是非常像?轉折前說納入詞典是重視它,轉折后向我們說明并不一定要納入。對應選項D。咱們來一一分析一下其他選項--A說我們對網絡詞匯需要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題干是說對詞匯的態(tài)度嗎?其實并不是,文段說的是是否要納入詞典。B出現網絡詞匯與傳統(tǒng)詞匯的比較,首先題干有她兩比較的是不是在比如,那比如是舉例子,舉例子部分重要嗎?不重要。其次,生命力題干有論述嗎?并沒有哦。C確實說到了主題詞網絡詞匯和詞典,但作者的意圖是納入嗎?是不納入,所以C與題干說法相反。
    2020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力度比較之量大強于量小
    2020年的公考給了考生們充足時間進行備考,盡管時間充裕,但千萬不要浪費時間,要爭分奪秒,要堅持到底。很多小伙伴說備考路上有些無趣,這種無聊、無趣的感覺使得小伙伴們復習的效率大打折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備考路上要不斷的找到點樂趣,然后鉆研進去,能做到這點就成功一半了。事實上公考行測中的很多題目都是挺有意思的,尤其可能性推理,通過做題我們不僅能夠了解到一些常識知識,更學會了抬杠,哪個最能削弱?哪個最能加強?這不就在問我們哪個杠抬得最給力嗎。當然,抬杠也要有方向,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方向,即“量大強于量小”。
    例1.在溫室氣體的作用下,全球平均溫度越來越高,并伴隨有絕對濕度的全球性增加。大部分熱帶和中緯度地區(qū)可能經歷極熱天氣和極高濕度,在過去 50 年內,人的勞動量下降到 90%,且成連續(xù)下降的趨勢。因此得出結論,人類的勞動量將在未來的濕熱環(huán)境中下降。
    以下哪項為真,最能質疑上述結論?
    A有些室內人員受濕熱天氣影響較小
    B隨著勞動保護和機械能力的提升,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越來越小
    【答案】B。解析:此題的論證主線為:“在溫室氣體的作用下,全球平均溫度越來越高,并伴隨有絕對濕度的全球性增加。大部分熱帶和中緯度地區(qū)可能經歷極熱天氣和極高濕度,在過去 50 年內,人的勞動量下降到 90%,且成連續(xù)下降的趨勢”→“人類的勞動量將在未來的濕熱環(huán)境中下降”。A項通過有些室內人員受濕熱天氣影響較小對上述論證進行反駁,但是只說“有些室內人員”,室內人員是人員的一部分,有些室內人員又可能是室內人員的一部分,削弱力度有限,;B項指出人類的勞動量受勞動保護和機械能力提升的影響較大,而環(huán)境的影響因素極小,有力地質疑了題干論證,選B。
    通過上面例子我們會發(fā)現,在比較削弱或加強的力度大小時,可以通過量的大小來衡量,同一維度力度比較:量大強于量小。
    例2..隨著網絡的普及,電子版圖書也越來越多,其中包括電子版的文學名著而且價格很低。人們只要打開電腦,在網上幾乎可以瀏覽到任何一本名著。電子版文學名著的問世,會改變大眾的閱讀品味,有利于造就高素質讀者群體。
    以下最能削弱上述結論的一項是:
    A.對文學沒有興趣的人不會因為文學名著的價錢高低或者是否方便而閱讀文學名著
    B.許多讀者認為閱讀電子書籍的感覺不如閱讀印刷書籍的那么好,寧愿選擇印刷版讀物
    【答案】A。解析:題干由“電子版圖書越來越多且價格便宜閱讀方便”推出“電子版文學名著的問世會改變閱讀品味,有利于造就高素質讀者”。A 項指出對文學沒有興趣的人不會受到價格或者是否方便的影響,即題干結論不成立,能削弱;B項許多讀者的偏好削弱程度有限,弱于A。故答案選 A。
    其實把上述題目變成生活中的情景對話,我們會更能感受到他們的強弱,當我們在削弱別人的論證時,我們論據描述的范圍不夠大、數量不夠多,那力度就不足。小伙伴們在學習過程中要善于鉆研,用心琢磨,聯系生活,這樣才能達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