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的含義(集錦8篇)

字號:


      夏季到來氣溫高,降溫防暑別忘了。十分火辣的夏天即將來臨,酷暑天氣下,我們不注意防暑降溫很容易出現熱射病癥狀,病情嚴重可危及生命。你知道怎么去準備夏季防暑降溫方案嗎?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大暑的含義(集錦8篇)》,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大暑的含義(集錦8篇)(篇一)
    ??大暑下雨在不同地區(qū)作用不同,例如:大暑節(jié)氣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正是伏旱時節(jié),下雨對農作物生長十分有利,而在我國的華南西部地區(qū)雨水是十分充沛的,大暑節(jié)氣下雨、雷暴最常見,常常造成自然災害。
    ??(1)蘇浙:“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
    ??大暑期間的高溫是正常的氣候現象,此時,如果沒有充足的光照,喜溫的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就會受到影響。但連續(xù)出現長時間的高溫天氣,對水稻等作物成長十分不利。如果遇到伏旱期那么農作物便會減產,所以在蘇浙一帶便有了這種說法。
    ??(2)北方部分地區(qū):"大暑大雨,百日見霜。"
    ??這句話意思是說在大暑那天下雨的話,再過100日便會見到霜。其實這句話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在大暑過后100日差不多就是霜降節(jié)氣,霜降節(jié)氣有些地區(qū)是看不見霜的,但是如果大暑那天下雨的話,霜降的天氣就會比較冷,可以看見凝霜。
    ??大暑氣候特征:高溫濕熱、雷暴頻繁
    ??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農作物成長?!兑葜軙吩唬骸巴翝欎崾?溽暑,指潮濕而悶熱)。又五日,大雨時行”;又曰:“大雨不時行,國無恩澤”。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雨水最豐沛的時期,是雷雨天氣橫行的節(jié)氣,也是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
    ??在江南一帶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在這炎熱時節(jié),滴雨似黃金。
    ??受夏季風的影響,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在北方內陸地區(qū)夏季干燥酷熱,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年降水量多在400-800毫米,降水集中在7、8兩月。大暑節(jié)氣開始,我國北方地區(qū)陸續(xù)進入了全年雨水最多的時段。
    大暑的含義(集錦8篇)(篇二)
    ??1、飲水方面
    ??首先應注意補充水分。夏季人體水分揮發(fā)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時身體已是缺水狀態(tài)。另外,身體中的一些微量元素會隨著水分的蒸發(fā)被帶走,應適當喝一些鹽水。
    ??2、食物方面
    ??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如魚、肉、蛋、奶和豆類。
    ??另外,還應多吃能預防中暑的新鮮蔬果,如西紅柿、西瓜、苦瓜等。大量吃冷飲容易中暑,因為人體局部的溫度突然降低會影響到各系統(tǒng)功能的正常運行。
    ??3、外出方面
    ??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涂抹防曬霜,帶上充足的水。此外,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氣水等一定要備在身邊。外出時的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少穿化纖類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
    大暑的含義(集錦8篇)(篇三)
    ??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時為“大暑”節(jié)氣。“大暑”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jié)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对铝钇呤蚣狻罚骸傲轮?,……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边@時正值“中伏”前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一年中最熱時期,也是喜溫作物生長最快的時期。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jié)氣。氣候特征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國很多地區(qū),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笔郎衔灮鹣x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的含義(集錦8篇)(篇四)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的地區(qū),特別是臺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tǒng)習俗,其意義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來保佑百姓的平安。送“大暑船”時,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jié)有“吃仙草”的傳統(tǒng)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于它的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葉曬干后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吃鳳梨
    ??大暑期間得時候,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jié)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fā)音和“旺來”相同的,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征。
    ??斗蟋蟀
    ??大暑是鄉(xiāng)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節(jié),中國有些地區(qū)的人們茶余飯后有以斗蟋蟀為樂的風俗。
    ??吃荔枝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jié)的時候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yǎng)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先把鮮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時刻一到的時候便取出品嘗。這一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
    大暑的含義(集錦8篇)(篇五)
    ??大暑節(jié)的基礎天氣特點:日照最多
    ??大暑節(jié)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干旱少雨,許多地區(qū)的氣溫達35度以上,俗稱的“三大火爐”也最旺。
    ??在我國華南以北的長江中下游等地區(qū),如蘇、浙、贛等一帶處于炎熱少雨季節(jié),滴雨似黃金。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恰如左河水詩云:“日盛三伏暑氣熏,坐閑煩靜在蠅蚊。縱逢戰(zhàn)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灑金?!比绻笫钋昂蟪霈F陰雨,則預示以后雨水多。農諺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無雨少雨,吃水愁”的說法。
    ??而在我國的華南西部地區(qū)雖然高溫出現也最頻繁,但雨水卻最豐沛、雷暴最常見,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jié)。這里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根據大暑的熱與不熱,有不少預測后期天氣的農諺有:如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田頭歇;大暑涼,水滿塘”;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秋后涼”;長期預示的有“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大暑不熱,冬天不冷”、“大暑不熱要爛冬”等。
    ??大暑節(jié)的具體特點:高溫酷熱
    ??大家都知道“熱在三伏”。大暑一般處在三伏里的中伏階段。這時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處在一年中最熱的階段,而且全國各地溫差也不大。剛好與諺語:“冷在三九,熱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對小暑,顧名思義,更加炎熱。在《1971~2000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中,從30年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統(tǒng)計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區(qū)7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出現在7月下旬,絕大部分省區(qū)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都是出現在8月上旬,剛好都出現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時期。
    大暑的含義(集錦8篇)(篇六)
    ??燒伏香是大暑節(jié)氣的習俗之一。大暑節(jié)氣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大部分地區(qū)的旱、澇、風災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防臺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因此百姓燒香祈福,祈求風調雨順,百谷豐登;還有一種說法接近于中醫(yī)的灸,在伏天里用藥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療多種頑固的疾病。是早稻進入收獲期和小麥豐收的季節(jié)。大暑百姓一般都會有很多風俗活動,如伏姜、伏茶、伏香這三樣是比較典型的代表。
    ??大暑曬伏姜
    ??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于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后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喝過伏姜后,人會有身體發(fā)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余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時消除因肌體寒重造成的各種不適。
    ??大暑喝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費供應伏茶時間一般從農歷六月初到八月末。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里人會在村口的涼亭里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如今,這樣的涼亭很少見到了,不過在溫州,這個幾百年前的習俗卻被一直保留了下來,而且服務更加周到。每個涼亭里都有專人全天煮茶,保證供應。這種茶在溫州有個專門的稱呼,叫做“伏茶”。
    大暑的含義(集錦8篇)(篇七)
    ??(1)蘇浙:“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
    ??大暑期間的高溫是正常的氣候現象,此時,如果沒有充足的光照,喜溫的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就會受到影響。但連續(xù)出現長時間的高溫天氣,對水稻等作物成長十分不利。如果遇到伏旱期那么農作物便會減產,所以在蘇浙一帶便有了這種說法。
    ??(2)北方部分地區(qū):"大暑大雨,百日見霜。"
    ??這句話意思是說在大暑那天下雨的話,再過100日便會見到霜。其實這句話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在大暑過后100日差不多就是霜降節(jié)氣,霜降節(jié)氣有些地區(qū)是看不見霜的,但是如果大暑那天下雨的話,霜降的天氣就會比較冷,可以看見凝霜。
    ??大暑氣候特征:高溫濕熱、雷暴頻繁
    ??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農作物成長?!兑葜軙吩唬骸巴翝欎崾?溽暑,指潮濕而悶熱)。又五日,大雨時行”;又曰:“大雨不時行,國無恩澤”。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雨水最豐沛的時期,是雷雨天氣橫行的節(jié)氣,也是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
    ??在江南一帶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在這炎熱時節(jié),滴雨似黃金。
    ??受夏季風的影響,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在北方內陸地區(qū)夏季干燥酷熱,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年降水量多在400-800毫米,降水集中在7、8兩月。大暑節(jié)氣開始,我國北方地區(qū)陸續(xù)進入了全年雨水最多的時段。
    大暑的含義(集錦8篇)(篇八)
    ??1、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jié)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
    ??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將其莖葉曬干后,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2、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在福建莆田的人喜歡在大暑的時候吃荔枝、羊肉和米糟,還有人說大暑時吃荔枝,營養(yǎng)價值跟人參一樣高。
    ??荔枝是莆田特產,其中如宋家香、狀元紅、十八娘紅等是優(yōu)良品種,古今馳名。在莆田,大暑前后,荔枝已是滿樹流丹、十里飄香的成熟時候了。按照習俗,大暑到了,親友之間,常以荔枝作為互贈的禮品。
    ??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fā)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據說可以“大補元氣”。在大暑到來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互贈。
    ??3、喝老冬瓜鮮荷葉湯
    ??在廣東尤其在珠三角一帶每逢大暑當日或暑熱天氣,幾乎家家戶戶都煲消暑湯。老冬瓜鮮荷葉解暑湯是廣東民間傳統(tǒng)的消暑飲食湯品。它主要是由老冬瓜、新鮮荷葉和赤小豆組成。
    ??4、吃面條
    ??大暑到,臨沂城鄉(xiāng)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湯)或者吃面條的傳統(tǒng)習俗。這一天,家家戶戶嫁出去的閨女和結了婚的兒子都要回父母家,殺上一只羊,做上一鍋涼面條,全家人一起喜氣洋洋喝羊湯,吃面條,熱熱鬧鬧過大暑。
    ??5、煎青草豆腐
    ??溫州大暑習俗要煎青草豆腐。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甘草、夏枯草與菊花、金銀花等中草藥煎制成豆腐形狀、冷卻后即可食之,清涼解毒,生津止渴。過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6、吃姜汁調蛋
    ??臺州椒江人還有大暑節(jié)氣吃姜汁調蛋的風俗,姜汁能去除體內濕氣,姜汁調蛋“補人”,也有老年人喜歡吃雞粥,謂能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