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傳承,歷史事跡大多都是通過故事典故源遠流長。故事典故是古代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學習歷史在于知道過去的真實和真實的過去。典故中帶給我們的人生哲理我們要慢慢領悟。那么你收集了多少優(yōu)秀的故事典故?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成語故事(精選24篇)”,供您參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一】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接連好幾個月沒下雨,各處都鬧旱災,井、河干涸,地開裂,莊稼顆粒無收。珠崖郡的崖縣(今三亞市)也不例外,饑餓干渴的崖縣人天天跪在地上,祈求天神賜降甘霖。
??在崖縣的鹿回頭村莊,有一位勤勞勇敢地小伙子,他的名字叫阿富,他每天到海里去捕魚給鄉(xiāng)親們。奇怪的是,那年到哪個海域都捕不到魚,只有到大東海才能打到魚和蝦。
??一天,阿富在大東海打到一條好大的魚,他回到村,把魚切成一塊塊,分給鄉(xiāng)親們,而自己只留下一點點魚頭。他正要燒水煮魚頭時,來了一位要飯的老太婆,只見她滿頭白發(fā),滿臉皺紋,破衣爛衫,又臟又臭。阿富一點也不嫌棄她,請她坐下,說煮熟了魚頭就給她吃。
??老太婆說,她餓了三天三夜,最好現(xiàn)在就給她生魚頭吃。阿富二話沒說,立即把魚頭給了老太婆。老太婆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頓時有了精神。她跪下叩頭感謝阿富的幫助,阿富慌忙上前扶她起來。當老太婆被阿富扶起來時,阿富聞到了一陣陣淡淡的清香。
??他抬頭一看,天哪,站在他面前的不是又臟又臭的老太婆,而是一個勝似天仙的美女。只見她烏黑的秀發(fā)披在肩上,眼睛又大又黑,脈脈含情,櫻桃似的小嘴漾著動人的微笑,整個鵝蛋形的臉上閃爍著美麗動人的光輝。她整個的人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檳榔花,又美又香又動人。
??阿富望著她,眼睛都發(fā)直了。好半天他才問:“你就是剛才那位老太婆變的?”姑娘點點頭說:“我的名字叫阿美,是大東海龍王的第三個女兒?,F(xiàn)在人間鬧旱災,我是來告訴你們,善良的人們只要到大東海喝三口海水,回來后,挖地出水,種地豐收,做買賣發(fā)財??傊?,就能心想事成?!闭f完,她問阿富是否愿意試試。沒等阿富回答,她即拉起阿富的手,阿富感到身體飄了起來,一會兒,就到了大東海邊。
??阿美用手捧了三口海水喝,阿富模仿阿美的動作,也用手捧了三口海水喝。這里阿美又拉起阿富的手,飄到了田間。她對阿富說,你心里想著一件事,然后你開始行動,保你心想事成。阿富蹲下來,用雙手掘地,不一會兒,地里冒出一汪清澈的淡水。阿富撲下去喝那水,又香又甜。
??阿富說,如果這汪水變成了一條河流就好了,鄉(xiāng)親們就有救了。他的話音剛落,只聽到一陣陣嘩嘩的流水聲,他眼前的水窟變成了一條又長又闊的河流,清澈碧綠的河水歡快地奔騰著。阿富高興得手舞足蹈,他邊往村里奔跑,邊高聲呼喊:“鄉(xiāng)親們啊,有水了!莊稼有救了!我們有救了!是阿美仙姐救了我們!”
??突然,阿富發(fā)現(xiàn)自己還沒有謝過阿美呢,正想回去找阿美,阿美已飄到了他身邊。他跪下要給阿美叩頭,感謝她救了鄉(xiāng)親們。阿美說,不用謝。她問阿富,你肯娶我為妻嗎?阿富驚喜得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望著阿美發(fā)愣。阿美又問,你肯娶我為妻嗎?阿富大聲說,肯!
??這時,鄉(xiāng)親們敲鑼打鼓地跑來了,他們問阿富,阿美仙姐是怎樣給他們帶來一條奔騰不息的淡水河的,阿富從頭至尾敘述了事情的經(jīng)過。鄉(xiāng)親們興奮得把阿美抬了起來,他們異口同聲地說:“阿美就是我們的再生母親,由于她的幫助,我們才有了救,才沒有被旱災害死?!睆拇耍@一帶的黎族同胞稱媽媽為阿美。
??在鞭炮和鑼鼓聲中,阿富和阿美成親了。打這以后,鹿回頭村的村民們一遇到什么想辦的事就到大東海去喝三口海水,定能心想事成。善良的鹿回頭村的村民們又把這一秘密告訴每一個來大東海玩耍的人們,因此,只要到過大東海的人,都喝過三口大東海的水,他們凡事都能成功,萬事如意。
??鹿回頭村的人們說這幸福是大東海給的,因此常說福如東海,“福如東海”這句吉祥的話也就流傳至今。
??福如東海的意思:福氣像東海那樣大,舊時祝頌語。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二】
??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為“圣人”??鬃訉W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么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后,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所以稱之為‘文’。”
??所以,虛心好學,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才能更好的進步。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三】
??眾叛親離
??春秋時期,衛(wèi)國公子州吁殺死他的哥哥衛(wèi)桓公篡位,對內殘暴統(tǒng)治,對外窮兵黷武。魯隱公問大臣對公子州吁的看法,眾仲認為公子州吁殘暴狠毒,失去親信的擁護,眾叛親離必定失敗。后果然讓石儒設計讓陳國陳桓公除掉了州吁。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隱公四年》:“陰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BR>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四】
??看故事學成語札人憂天
??杞人憂天
??從前,在一個名叫杞(qi))的小國里,有一個膽子特別小,經(jīng)常怕這怕那的人。有一次,他呆呆地望著天空,忽然心頭涌上巨大的恐懼。他想,如果有一天,這天突然塌了下來,大地也崩裂了,我沒了安身的地方,該怎么辦呢?
??他越想越害怕,整天憂心忡忡,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有個朋友擔心他這樣下去對身體非常有害,便跑來勸導他說:“天只不過是聚積起來的氣體,這氣體到處都是。你在這氣體里呼吸、活動,就是在天里面生活,難道還要擔心這天會塌下來嗎?”
??杞人問:“天如果真的是聚積起來的氣體,那么日月星辰不是都要掉下來了?”
??朋友繼續(xù)勸導他說:“日月星辰也都是聚積起來的氣體,只是它們能發(fā)出耀眼的光。因為它們都是氣體,所以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到人的。
??杞人又問;“那么大地崩裂,然后陷下去,又怎么辦呢?”
??朋友再勸導說:“大地其實是一些聚積的土塊,填滿了四方,到處都是。你在它上面走、跑、跳躍,一直與這土地完全連在一起,難道還用得著擔心它舍崩裂嗎?”
??杞人聽了這些勸導,終于放心了。而他的朋友也開心地笑了。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五】
??成語故事:酒池肉林:成語故事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樂。商代的貴族也多酗酒,據(jù)現(xiàn)代人分析推測,由于當時的盛酒器具和飲酒器具多為青銅器,其中含有錫,溶于酒中,使商朝的人飲后中毒,身體狀況日益下降。商末帝紂,卻是一個好色好酒的人,史記殷本紀稱:(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縱欲無度。商紂的暴政,加上酗酒,最終導致商代的滅亡。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發(fā)布嚴歷的禁酒令?! ∫跃普`事誤國的例子在古代不可勝數(shù),楚恭王與晉國的軍隊戰(zhàn)于鄢陵,楚國打了敗戰(zhàn),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為準備下一次戰(zhàn)斗,召大司馬子反前來商量,子反卻喝醉了酒,無法前來。楚恭王只得對天長嘆,說天敗我也。將因酒誤了戰(zhàn)事的子反殺了。只得班師回朝。帝王因酒誤事有時也是好事,如齊桓公因為醉酒,將帽子丟了,齊桓公為此事感到羞恥,于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糧荒,管仲只好自作主張,打開公家的糧倉,救濟災民。災民欣喜若狂,當時流傳的民謠說:(齊桓公)為什么不再丟一次帽子啊!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六】
??樂不思蜀的成語故事:成語故事
??三國時,蜀國的劉備在駕崩之后,把皇帝的位置傳給他的兒子劉禪,并請丞相諸葛亮來輔佐劉禪治理國家。劉禪有個小名叫做阿斗,阿斗當了皇帝后,每天只會吃喝玩樂,根本不管事,還好有諸葛亮幫他撐著,蜀國才能一直很強盛??墒?,當諸葛亮去世之后,魏國馬上派兵來攻打蜀國,蜀國不但打不過魏國,阿斗還自愿投降,帶著一些舊大臣到魏國去當安樂公,繼續(xù)過著吃喝玩樂的日子,完全忘記自己的國家已經(jīng)滅亡了。
??有一天,魏國的大將軍司馬昭請阿斗吃飯,故意叫人來表演蜀國的雜耍,想羞辱這些蜀國來的人。舊大臣們看到這些蜀國的雜耍,都非常難過,可是,阿斗卻高興地拍著手說: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點也沒有傷心的樣子。后來,司馬昭故意諷刺阿斗說:怎么樣!在這里過得開心嗎?想不想蜀國呀?沒想到,阿斗居然開心地說:此間樂,不思蜀。意思是說:不會呀!在這里有得吃有得玩,我呀!一點也不會想念蜀國呢!司馬昭聽了以后,在心里竊笑:真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呀!難怪會讓自己的國家給亡掉!
??后來,大家就用樂不思蜀來形容一個人過得很開心,不想回家了!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七】
??成語故事精選:暗度陳倉:成語故事
??暗度陳倉
??解釋:
??比喻暗中進行某些別人不知道的活動。(多指男女私通)
??秦朝被推翻的時候,項羽、劉邦以及其他參加反秦戰(zhàn)爭的各路將領,齊集商議勝利以后怎樣割據(jù)國土。當時勢力最強的項羽企圖獨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張分地封王、分配領地,心里卻已開始盤算,將來怎樣一個個地消滅他們。
??項羽對一般將領都沒有什么顧忌,唯獨對劉邦很不放心,他知道劉邦是最難對付的對手。早些時候,曾經(jīng)約定:誰先攻下秦都咸陽(今陜西西安附近),誰就在關中為王。結果,首先進入咸陽的偏偏就是劉邦。關中,即今陜西一帶,是秦的本土,由于秦的大力經(jīng)營,關中不但物產(chǎn)豐富,而且軍事工程也有強固的基礎。項羽不愿意讓劉邦當關中王,也不愿意他回到家鄉(xiāng)(今江蘇沛縣)一帶去,便故意把巴、蜀(今都在四川)和漢中(在今陜西西南山區(qū))三個郡分給劉邦,封為漢王,以漢中的南鄭為都城。想這樣把劉邦關進偏僻的山里去。而把關中劃作三部分,分給秦朝的降將章邯[hn]、司馬欣和董翳[y],以便阻塞劉邦向東發(fā)展的出路。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領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帶廣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今江蘇徐州)為都城
??劉邦的確也有獨霸天下的野心,當然很不服氣,其他將領對于自己所分得的更小的地盤也都不滿??墒牵瑧赜陧椨鸬耐?,大家都不敢違抗,只得聽從支配,各就各位去了。劉邦也不得不暫時領兵西上,開往南鄭,并且接受張良的計策,把一路走過的幾百里棧道全部燒毀。棧道,是在險峻的懸崖上用木材架設的通道。燒毀棧道的目的是為了便于防御,而更重要的是為了迷惑項羽,使他以為劉邦真的不打算出來了,從而松懈對劉邦的戒備。
??劉邦到了南鄭,發(fā)現(xiàn)部下有一位才能出眾的軍事家,那就是韓信。劉邦就拜韓信為大將,請他策劃向東發(fā)展、奪取天下的軍事部署。
??韓信的第一步計劃是,先奪取關中,打開東進的大門,建立興漢滅楚的根據(jù)地。于是派出幾百名官兵去修復棧道。這時,守著關中西部的章邯聽到了這個消息,不禁笑道:誰叫你們把棧道燒毀的!你們自己斷絕了出路,現(xiàn)在又來修復,這么大的工程,只派幾百個士兵,看你們哪年哪月才得完成。因此,章邯對于劉邦和韓信的這一行動,根本沒有引起重視。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八】
??勵精圖治成語故事_勵精圖治成語釋義:成語故事
??【勵精圖治成語故事/典故】
??公元前74年,西漢大將軍霍光立劉詢?yōu)闈h宣帝,由于當時宣帝年紀小,因此一切朝政大事都有霍光獨攬,漢宣帝只是個擺設。
??霍光雖然掌握著大權,霍氏一門也被封為三侯,但是霍光的老婆仍然感到不滿足,他為了使自己的小女兒成為皇后,竟然勾結御醫(yī)殺害了許皇后。
??公元前68年,霍光死后,當時的御史大夫魏相建議漢宣帝逐漸削弱霍氏的權利。
??漢宣帝聽從了魏相的建議,逐步采取措施,最終罷免了霍氏三侯的爵位,并對魏相加以重用,不久就封他為丞相。這更加引起霍氏家族對魏相的怨恨和害怕,他們計劃假借太后的命令,先殺死魏相,然后再廢棄漢宣帝。
??漢宣帝得知消息后馬上行動,將霍氏滿門抄斬。兒童故事
??從此以后漢宣帝開始親自處理朝政,他決心振奮精神,力圖把國家治理得繁榮富強。
??漢宣帝在位25年,由于他的努力,使得原來衰敗的西漢王朝重新強盛了起來。
??成語勵精圖治由勵精為治演變而來,表示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勵是奮勉的意思,圖,設法的意思,治,治理好國家。
??后來人們用勵精圖治來形容一個人通過努力奮斗,設法把事業(yè)做好。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九】
??“開誠布公”這則成語得意思是人們把“開誠心,布公道”簡為成語“開誠布公”,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這個成語來源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三國時,蜀漢得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得信用。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得兒子劉禪托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并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干出危害國家得事來,你就取而代之。劉備死后,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得后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并認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經(jīng)擔任這么高得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么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得。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u)是他非??粗氐靡晃粚④姡诠ゴ虿芪簳r當前鋒。因為違反節(jié)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guī)定,忍痛殺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已也為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后主批準他由丞相降為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得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得。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于軍中。他一生清貧,并無什么產(chǎn)業(yè)留給后代。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十】
??劉邦進入咸陽后,部下諸將見到秦宮室中的珍奇玩好、金銀財寶,不禁眼花繚亂,饞涎欲滴。驚奇之余便肆無忌憚地你爭我奪,鬧得不可開交。一時間,咸陽城中混亂不堪。一貫好酒及色的沛公以征服者的姿態(tài)大搖大擺地走進秦宮室,面對不可勝數(shù)的帷帳珠玉重寶和數(shù)以千計的后宮美女,也不禁貪婪地想止宮休舍 ,體驗一下做關中王的滋味。好在劉邦手下諸將中還有頭腦清醒的人,不斷地提醒著他。
??比如,樊噲對他說:沛公,你是打算將來統(tǒng)一天下,還是打算占有這些財富,只做一個富翁而已?珠寶玉器和美人婦女都是秦所以亡天下的原因,你怎么能留在宮中呢?應該趕快還軍灞上。但劉邦此時正沉迷于勝利之中,根本聽不進樊噲的話。張良聽說此事后,也對他說:秦為無道,沛公你才得以至此。這和暴秦有什么兩樣呢?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希望你能聽從樊噲的勸告。在樊噲和張良的苦苦勸說之下,劉邦這才醒悟過來,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灞上。
??為了取得民心,劉邦把關中各縣父老、豪杰召集起來,鄭重地向他們宣布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應該全部廢除?,F(xiàn)在我和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這三條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們都表示擁護約法三章。接著,劉邦又派出大批人員,到各縣各鄉(xiāng)去宣傳約法三章。百姓們聽了,都熱烈擁護,紛紛取了牛羊酒食來慰勞劉邦的軍隊。
??這就是有名的“約法三章”,指事先約好或明確規(guī)定的事,后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以資遵守。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一十一】
??戰(zhàn)國末期,秦國向魏國接連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進攻,魏國無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軍占領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國又一次向魏國出兵,勢頭空前猛烈。
??魏王把大臣們召來,愁眉苦臉地問大家有沒有使秦國退兵的辦法。大臣們由于經(jīng)過多年的戰(zhàn)亂,提起打仗就嚇得哆嗦,誰也不敢談“抵抗”二字。在這大兵壓境的危急時刻,多數(shù)大臣都勸魏王,用黃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為代價,向秦王求和。
??謀士蘇代聽了這些話,很不以為然,忙上前對魏王說:“大王,他們是因為自己膽小怕死,才讓您去賣國求和,根本不為國家著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讓給秦國雖然暫時滿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國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只要魏國的土地沒割完,秦軍就不會停止進攻我們?!?BR> ??說到這里,蘇代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別人勸他快用水去澆滅大火,但他不聽,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滅火反而能助長火勢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著魏國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著柴草救火嗎?”
??盡管蘇代講得頭頭是道,但是膽小的魏王只顧眼前的太平,還是依大臣們的意見把魏國大片土地割讓給秦國。到公元225年,果然秦軍又向魏國大舉進攻,包圍了國都大梁,掘開黃河大堤讓洪水淹沒了大梁城,魏國終于被秦國滅掉了。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春秋時候,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擅長相馬,無論什么樣的馬,他一眼就能分出優(yōu)劣。他常常被人請去識馬、選馬,人們都稱他為伯樂(“伯樂”本是天上的星名,據(jù)說負責管理天馬)。
??有一次,孫陽路過一個地方,忽見一匹拖著鹽車的老馬沖他叫個不停,走近一看,原來是匹千里馬,只是年齡稍大了點。老馬拉著車艱難地走著,孫陽覺得太委屈了這匹千里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場,可以發(fā)揮更大作用的寶馬良駒,現(xiàn)在卻默默無聞地拖著鹽車,慢慢地消耗著它的銳氣和體力,實在可惜!孫陽想到這里,難過得落下淚來。
??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使千里馬不再被埋沒,也為了自己一身絕技不至于失傳,孫陽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jīng)驗和知識寫成了一本書,配上各種馬的形態(tài)圖,書名叫《相馬經(jīng)》。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jīng)》,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征去找,最后發(fā)現(xiàn)有一只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征,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苯又袊@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一十二】
??【成語】: 倒持泰阿
??【拼音】: dào chí tài ē
??【解釋】: 泰阿:寶劍名。倒拿著劍,把劍柄給別人。比喻把大權交給別人,自己反受其害。
??【成語故事】:
??“泰阿”是一把寶劍的名稱。關于這把寶劍,曾有種種傳說。例如《越絕書·外傳》的《記寶劍》那一段里這樣說:
??春秋時,楚王特派風胡子去找越國的歐冶子和吳國的干將,請他們鑄造幾把寶劍。歐冶子是當時最著名的鑄劍技師,他曾為越王鑄過5把出色的寶劍,名叫“湛盧”、“巨闕”、“勝邪”、“魚腸”和“純鉤”。干將和他的妻子莫邪,也是當時著名的鑄劍技師。他們接受了楚王的委托,便在茨山(在今安徽涇縣北)開礦取鐵,經(jīng)過認真的冶煉、鍛造,鑄成了3把鋒利無比的寶劍,其中一把就叫“泰阿”,或作“太阿”;其余兩把,一名“龍淵”或“龍泉”,一名“工布”或“工市”。
??到了晉代,《晉書·張華傳》又有如下的記載:
??晉初,武帝時,在斗、牛二星座之間(據(jù)說即吳、越分界處的上空),發(fā)現(xiàn)常有紫氣。當時官為“中書令”的張華,問善觀天象的雷煥,這是什么緣故。雷煥說:“這是寶劍的光。從這道直沖牛斗的光來看,那寶劍定非凡品!”張華又問,寶劍大約在什么地方。雷煥仔細觀測之后,答道:“在豫章郡的豐城縣”(豐城在今江西南昌附近)。張華便推薦雷煥擔任豐城縣令,立即上任。雷煥到了豐城,專心尋找寶劍的下落,終于在一所監(jiān)獄的地下,找到了劍光的來源。當即搬走監(jiān)獄,往下挖掘。掘了四丈多深,發(fā)現(xiàn)一個石匣,打開一看,里面裝著一對寶劍,劍上都刻著字,一把是“龍泉”,一把是“太阿”。當天晚上,再觀星空,牛、斗之間的紫氣,果然不見了。
??上面兩段傳說,當然不可能是事實。但是我們既然明白“泰阿”乃是一把寶劍的名稱,那么對于“倒持泰阿”這句成語,也就不難理解了。
??寶劍本是用以自衛(wèi)的武器,如果雖有泰阿寶劍,而把它倒過來拿著,這不是自動把劍柄送給對方,給對方造成機會,而自受其害嗎?
??因為“泰阿”又作“太阿”,所以“倒持泰阿”也可作“倒持太阿”,或作“泰阿倒持”、“太阿倒持”?!逗鬂h書·何進傳》作“倒持干戈,授人以柄”,意思相同。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一十三】
??【拼音】qián gōng jìn qì
??【典故】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過兩周,踐韓,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
??《戰(zhàn)國策·西周策》
??【釋義】功:功勞;盡:完全;棄:丟失。以前的功勞全部丟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費。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白忙
??【相近詞】功虧一簣、功敗垂成、前功盡滅
??【相反詞】大功告成
??【同韻詞】救火拯溺、相時度力、坐收其利、聲色并厲、魚菽之祭、微言大義、帡天極地、齊心協(xié)力、蕭然四壁、因人而異、......
??【成語故事】戰(zhàn)國末年縱橫家蘇厲去游說周郝王去阻止秦國的大將白起進攻魏國都城大梁,如果大梁不保,周王朝就危險了。并舉楚國名將養(yǎng)由基百發(fā)百中的例子,前邊99次都中了,只要一箭不中就前功盡棄了。白起沒有理會蘇厲的話,繼續(xù)進行兼并戰(zhàn)
??【成語舉例】皇上叫你去帶兵,或是打土匪,或是打洋人,打贏了還好,打輸了,豈非前功盡棄,自尋苦惱。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四十九回
??【成語造句】
??◎ 馬幼平立即打電話詢問情況,得知即將出院的這位病人所以這樣做,是感到醫(yī)院的醫(yī)療條件和服務態(tài)度十分理想,他擔心回家后病情一旦惡化,將前功盡棄。
??◎ 施工厚度應嚴格按制造廠提供的要求施工,過厚涂料將發(fā)生龜裂,導致前功盡棄。
??◎ 所以為了不使太空旅行之夢前功盡棄,那一段時間里,王贛駿吃飯、喝水、走路、做事都十分謹慎,甚至在家里也總是千方百計避免跟太太生氣,生怕引起身體不適。
??◎ 鞋子、手袋、飾物,一樣都不能馬虎,否則很可能是前功盡棄。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一十四】
??【拼音】cháng hóng huà bì
??【出處】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于江,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莊子·外物》
??【解釋】萇弘:周敬王的夫人,后蒙冤為人所殺,傳說血化為碧玉。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忠誠
??【相近詞】三年化碧
??【同韻詞】朝乾夕惕、車塵馬跡、負氣仗義、胡天胡帝、再接再厲、紈绔子弟、同心合意、痛哭流涕、自不量力、負恩忘義、......
??【教學同步】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關漢卿《竇娥冤》高中四冊·課文·13
??【成語故事】周朝時期,劉文公的大夫萇弘一生忠于朝廷,不卑不亢,有浩然正氣。他因為正直而得罪了朝中權貴,蒙冤被周人殺害,傳說他被殺的當時,有人慕名收集他的血液藏在家里,三年后這些干血塊全都化為碧玉
??【示例】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一十五】
??【注音】pú biān shì rǔ
??【典故】吏人有過,但以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 《后漢書·劉寬傳》
??【釋義】對有過錯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為了使他感到羞恥,并不使他皮肉受苦。舊時用于宣揚官吏的所謂寬仁。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結構】主謂式
??【同韻詞】熟視無睹、富商巨賈、裝窮叫苦、自我作祖、重圭疊組、攔路虎、朱丹其轂、寥寥可數(shù)、小姑獨處、斷蛟刺虎。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漢朝時期,官員劉寬為官清正,善于從心理上去治理他的轄區(qū),他不用很殘酷的刑罰,對于部下或百姓犯錯時,只是用蒲鞭抽幾下而已,讓他自己感到羞辱,下次好知錯必改。
??【成語示例】各懷舊恩,又心服他前知,加意用情,手腕偷力,蒲鞭示辱而已。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三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一十六】
??【注音】yǐn quán qīng jié
??【典故】《晉書·良吏傳·吳隱之》載:隆安中,吳為廣州刺史,經(jīng)石門,“有水名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吳“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钡秩魏?,吳“清操逾厲”。
??【釋義】指廉正清白的節(jié)操。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結構】緊縮式
??【同韻詞】連綿不絕、一家之學、破琴示絕、招蜂引蝶、小菜一碟、莊周夢蝶、亂蝶狂蜂、焚巢搗穴、西鶼東鰈、千里不絕、......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晉隆安年間,吳隱之擔任廣州刺史,經(jīng)過石門貪泉時,當?shù)厝烁嬖V他喝了這水就會變得貪婪。吳隱之不信,喝下貪泉水后作詩:“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彼饺魏笫冀K保持清廉的節(jié)操
??【成語示例】突兀高臺累土成,人言暴客此分贏。飲泉清節(jié)今寥落,可但梁山獨擅名! 明·劉基《分贓臺》詩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一十七】
??此典出自漢代孔融《與韋端書》:“前日元將來,淵才亮茂,雅度弘毅,偉世之器也。
??昨日仲將復來,懿性貞實,文敏篤誠,保家之主也。不意雙珠近出老蚌,甚珍貴之。
??東漢時期,有一個姓韋名端的大將,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的叫元將,二兒子的叫仲將,他們都是十分優(yōu)秀的人,和孔融都是世交好友??兹谑钱敃r的一位有名人物,在文學上很有地位。
??有一次,孔融寫給韋端一封信,里面有這樣幾句話:“前天元將到來,我看他那一套高深的學問,透徹明快,才華豐富;他胸懷寬廣,意志又堅強;將來必然是一個有大本領,能夠創(chuàng)建大事業(yè)的人才。
??昨天仲將又來,我看他在學問和做事方面有條不紊;資質聰明,才華豐富;心里敏捷;性情敦厚老實,熱誠懇切;將來一定是個能繼承家業(yè)的好子弟。
??想不到這一對寶貴的珍珠,就在一對老蚌的身上產(chǎn)生出來!”當時韋端的年紀也很大了,所以孔融就用老蚌來比擬他夫妻兩人,又用兩顆珠來比擬他那兩個優(yōu)秀的兒子。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一十八】
??拼音:hù è bù quān
??典故:長惡不悛,從自及也。 《左傳·隱公六年》
??解釋:怙:依靠,依仗;悛:改過,悔改。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做壞事
??近義詞:死不改悔、罪大惡極
??反義詞:翻然悔悟、痛改前非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衛(wèi)國聯(lián)合宋、陳等國進攻鄭國。鄭莊公為了離間衛(wèi)國的盟國陳國,就派使者去與陳桓公要求和好結盟。陳桓公瞧不起鄭莊公,拒絕結盟。鄭莊公率大軍攻打陳國,打敗陳軍。史學家評論陳桓公長期做罪惡的事是自食其果的。
??造句:
??一、對于那此怙惡不悛、作惡多端的罪犯,一定要嚴懲不貸,決不姑息。
??二、這怙惡不悛的大盜,判極刑是最適當?shù)摹?BR> ??三、對怙惡不悛之人應從重從嚴打擊。
??四、對于怙惡不悛、民憤極大的罪犯,我們應予嚴懲,不能手軟。
??五、對那些作惡多端、怙惡不悛的慣犯要嚴厲懲處。
??六、對那些怙惡不悛的累犯,定要嚴懲不貸!
??七、這些歹徒壞事作盡,完全沒有悔意,可以說是怙惡不悛,豈容寬???
??八、一個人如果怙惡不悛,繼續(xù)為非作歹,終將自取滅亡。
??九、如若他們怙惡不悛,繼續(xù)胡鬧,那時,全國人民忍無可忍,把他們拋到茅廁里去,那就悔之無及了。
??十、就算她不會悔罪,而且怙惡不悛,去命她來,因主的扇執(zhí)正在主的手中。
??十一、怙惡不悛的罪犯能夠沉思冥想他們通向更加美好未來的道路嗎?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一十九】
??【漢字書寫】:耳紅面赤
??【漢語注音】:ěr hóng miàn chì
??【成語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一回:“公主聞此正言,半晌家耳紅面赤,慚愧無地?!?/strong>
??【成語語法】:作賓語、狀語;用于人的情緒。
??【耳紅面赤的意思】:赤:紅。耳朵和面部都紅了。形容過于用力、情緒激動或羞愧時的臉色。
??【耳紅面赤的近義詞】:面紅耳赤;
??【耳紅面赤的反義詞】:鎮(zhèn)定自若;
??【耳紅面赤的故事】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一回:“行者道:“你正是個不孝之人。蓋‘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市⒄?,百行之原,萬善之本。卻怎么將身陪伴妖精,更不思念父母?非得不孝之罪,如何?”公主聞此正言,半晌家耳紅面赤,慚愧無地。忽失口道:‘長老之言最善。我豈不思念父母?只因這妖精將我攝騙在此,他的法令又謹,我的步履又難,路遠山遙,無人可傳音信。欲要自盡,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終不明。故沒奈何,茍延殘喘,誠為天地間一大罪人也?!f罷,淚如泉涌?!?BR> ??【耳紅面赤例句】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十一回:“忽見禁子走來,輕輕的向倪完耳邊說了幾句。倪完吃了一驚,不覺耳紅面赤?!?BR> ??【耳紅面赤造句】
??他為了不打草驚蛇,頓時急得耳紅面赤,羞愧難當?shù)綗o話可說的程度。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二十】
??【漢字書寫】:趨炎附勢
??【漢語注音】:qū yán fù shì
??【成語出處】:宋。黎靖德《朱子語類》卷八十三:“左氏之病,是以成敗論是非,而不本於義理之正。嘗謂左氏是個猾頭熟事,趨炎附勢之人?!?/strong>
??【成語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來指人勢利,常與“阿諛奉承”連用。
??【趨炎附勢的意思】:趨:奔向;炎:火熱;附:依付,歸附;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指投靠、依附有權力有勢力的人。
??【趨炎附勢的近義詞】:攀龍附鳳、曲意逢迎、阿諛奉承、如蟻附膻;
??【趨炎附勢的反義詞】:剛正不阿、安貧樂道、堅強不屈;
??【趨炎附勢的故事】
??宋真宗時期,許多官員為了免遭宰相丁謂的迫害,不得不阿其所好巴結討好他。李垂是一名清正廉潔才氣無雙的官員,人也非常直率,對阿諛逢迎的人非常反感,也因此始終得不到重用。宰相丁謂深得皇帝歡心,很多人勸他找個機會去拜拜訪訪丁謂,李垂開誠布公地回答他們說:“丁謂是當朝宰相,然而他卻仗勢欺人,不秉公辦事,這種做法辜負了朝廷對他的重托以及百姓對他的期望。你們說我為什么還要去拜謁這樣的人呢?”丁謂聽到這番話以后氣得怒發(fā)沖冠,于是他便找個借口把李垂貶到外地去。宋仁宗即位以后,丁謂被貶,李垂被召回京城。很多朋友又旁敲側擊地對他說:“你才華橫溢,很多大臣都希望你能夠擔當重任,你去新任宰相那里拜謁一下我們也更好為你說話。”而李垂卻實事求是地說:“三十年前我要是去拜謁丁謂的話,我可能早就當上翰林了。我的年紀現(xiàn)在都這么大了。怎么能再去趨炎附勢呢?”新任宰相聽說了以后也很生氣,也找了個借口又一次把李垂貶出了京城。
??【趨炎附勢例句】
??元。脫脫《宋史。李垂傳》:“今已老大,見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趨炎附熱,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明。馮夢龍《山歌。湯婆子竹夫人相罵》:“悔初心,只為趨炎附勢,如今落得冷清清?!?BR>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十五回:“所有朋誼及那些趨炎附勢的,男男女女,都擁擠望周府來。”
??余紹榮等《名人軼事。以照片代鏡子》:“馬克吐溫在文壇上的聲名日振之后,社會上一些趨炎附勢、阿諛奉承之流,竟以同作家相貌相似為榮,競相寫信?!?BR> ??【趨炎附勢造句】
??一個目不識丁的人因為無知而樂此不疲地趨炎附勢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現(xiàn)在這個社會有許許多多趨炎附勢的人存在,這部分人都狐假虎威太不知所謂了!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二十一】
??據(jù)說,趙國的首都邯鄲的人走路的姿態(tài)很好看,動作非常優(yōu)雅、輕快。
??燕國有一個少年聽到這個傳說,非常羨慕邯鄲人,就走了很遠的路去趙國,想學習邯鄲人走路的方法。剛開始,他整天站在街頭,仔細研究每個人走路的姿態(tài),再慢慢模仿他們,可是都沒有成功。
??后來,他想可能是受到過去走路習慣的影響,所以,他決定要忘掉以前走路的方法。
??從那時候起,他更專心研究邯鄲人走路的姿勢,不過,再怎么努力他還是學不會,最后他只好放棄。可是,因為他把以前走路的方法忘得一干二凈,已經(jīng)不知道該怎么走路,只好一路爬著回去。當別人看到他的樣子,都忍不住笑他。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二十二】
??明朝有這樣一個寓言:東郭先生趕著一頭驢去中山地區(qū)謀求官職,路上遇見一只被打傷、正受到追趕的狼。狼伸著頭,擺動著尾巴,苦苦哀求說:先生是愿意救助世間萬物的.,請讓我躲在您裝書的布袋里,使垂危的生命暫且得到延續(xù)吧(原文是何不使我得早處囊中以茍延殘喘乎)。
??東郭先生看著狼可憐的樣子,就答應了它的請求,使它躲過了獵人的追捕。
??誰知危險過去后,狼馬上顯出了原來的本相。它揮舞著爪子,撲向東郭先生,要吃掉他!
??正在這時,來了一個老農(nóng)。東郭先生和狼向老農(nóng)訴說了經(jīng)過,請老農(nóng)裁判。老農(nóng)想了一計,就用計引誘惡狼重新進入布袋,幫助東郭先生殺死了這只惡狼。由這寓言引出了一個詞叫中山狼,往往用它比喻那種忘恩負義、得勢就猖狂的壞人。
??成語茍延殘喘也是由這寓言來的。茍,是茍且、暫且的意思;延是延續(xù);殘喘是臨死前的喘息。一般用它表示暫且勉強地活下去。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二十三】
??北宋時期,遼軍進攻中原,奸臣王欽若要宋真宗把國都遷到南面去。宰相寇準堅決反對。真宗在寇準的倡儀下,親自領兵反擊,果然打了勝仗。從此,真宗對寇準更加重用了。
??王欽若對此非常嫉妒。
??一天,他陪真宗賭博,故意輸給真宗,然后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拿出來說:這次我要孤注一擲了。過了一會,他說:皇上,賭博和打仗是一樣的道理,上次寇準要你上前線親征,陛下不是成了寇準的孤注了嗎?這樣做太危險了!
??這個成語比喻使出全部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險。
成語故事(精選24篇)【篇二十四】
??富弼,宋朝河南人,字彥國,死后謚號文忠,所以后人稱他為富文忠公。
??據(jù)宋人陳長方編撰的《步里客談》說,富弼少年時,好學,器量很大,遇到有人辱罵他,他好象沒有聽見一樣。旁人告訴他:有人在罵你哩!他毫不在意,說:恐怕不是罵我吧?旁人又告訴他:那人指名道姓地罵你哩!他還是毫不在意,說:不會吧?天下同名同姓的多著呢!
??這叫做詬如不聞(詬,就是辱罵),被人辱罵了卻好象沒有聽見一樣。古時候有些人認為,這是一種寬洪大量的態(tài)度。其實,如果不論對于任何人的辱罵,也不論他罵些什么,一概不加區(qū)別,不予分析,不采取適當方式給以回答,而一概裝作沒有聽見一樣,這也不是一種正確的態(tài)度。
??就拿富弼來說,宋仁宗時,東北的契丹興兵南侵,要求割給領土。富弼奉命去和契丹談判。這位以寬洪大量聞名的富弼,卻堅決拒絕了契丹的無理要求,并且把或戰(zhàn)或和的利害關系,分析得很有道理。契丹無奈,只得把兵撤了回去。
勵志故事 | 愛情故事 | 兒童故事 | 搞笑故事 | 恐怖故事 | 哲理故事 | 神話故事 | 歷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