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出國留學(xué)網(wǎng)整理的七年級下冊語文25課《短文兩篇》的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文言文短文兩篇翻譯注釋原文2022
原文:
夸父逐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 林。
共工怒觸不周山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翻譯:
夸父與太陽賽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丟下的手杖,變成了一片桃林。
從前,共工與顓頊爭奪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戰(zhàn)中慘敗,)憤怒地撞擊不周山,支撐天的柱子折了,系著大地的繩索斷了。(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動了;大地的東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都朝東南方向流去。
注釋:
逐走:競跑,賽跑。
入日: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
河、渭:即黃河、渭水。
大澤:大湖。傳說其大縱橫千里,在雁門山北。
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鄧 林:即桃林。
共工:傳說中的部落領(lǐng)袖,炎帝的后裔。
觸:碰、撞。
不周山:山名,傳說在昆侖西北?!渡胶=?jīng)·大荒西經(jīng)》載:“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昔者:從前。
而:表順承。
顓頊(zhuānxū):傳說中的五帝之一,黃帝的后裔。
為:做。
天柱折,地維絕:支撐天的柱子折了,掛地的繩子斷了。古人認(rèn)為天圓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撐、地的四角有大繩系掛。維,繩子。絕,斷。
傾:傾斜。
西北:名詞用作狀語,向西北。
移:移動。
焉:兼詞,與“于是”或“于此“相當(dāng),文中譯為“這,這里”。
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潦,積水。
塵埃:塵土,這里指泥沙。
故:所以。
歸:匯集。
絕: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