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邏輯填空備考:常見易混成語辨析

字號:


    行測備考中有哪些常見的易混淆的成語?想學習的考生可以來看看,下面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行測邏輯填空備考:常見易混成語辨析”,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行測邏輯填空備考:常見易混成語辨析
    行測的必考題目邏輯填空,一直是令各位考生頭疼的一種題型,尤其是理工科專業(yè)背景的同學,對于近義成語,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理解部分詞語的含義。但是一旦選項中涉及一些易混淆成語時就會糾結,看著認識但又相近的成語一頭霧水,因此造成了選擇上的糾結以及答案的錯誤選擇。今天小編帶大家通過具體的例子,明確成語的使用:
    如虎添翼 為虎添翼
    如虎添翼:意思是好像老虎長上了翅膀。比喻強有力的人得到幫助變得更加強有力。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心書·兵機》“將能執(zhí)兵之權,操兵之勢,而臨群下,臂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含褒義。
    為虎添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幫助壞人,增加惡人的勢力。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劉備梟雄,久留蜀而不遣,是縱虎入室矣。今更助之以軍馬錢糧,何異與為虎添翼乎?”含貶義。
    試題展示1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市場的發(fā)展讓微消費模式_______。這種情況下,隨時隨地消費就成為可能,碎片化時間得以充分運用。這種由碎片化時間_______出的微消費市場_______著很大的商機。
    依次填入劃橫線處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    A.蒸蒸日上 生產 隱藏 B.如日中天 牽引 潛藏
    C.如虎添翼 衍生 蘊藏 D.突飛猛進 產生 掩藏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成語與實詞辨析。第一空,“微消費模式”是一種消費模式?!巴伙w猛進”形容進步和發(fā)展特別迅速;“蒸蒸日上”多指生活和生意發(fā)展速度快,這兩項都不能和模式搭配,排除A、D兩項?!叭缛罩刑臁北扔魇挛锇l(fā)展到十分興盛的階段;“如虎添翼”比喻強大的事物更加強大了,由文段意思可知,微消費模式要早于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出現(xiàn),只是借助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更加強大,C項比較合適。第二空,“牽引”是拉動的意思,微消費市場不是在碎片化時間下拉動出來的,故B項排除。第三空代入驗證,“蘊藏”是蘊含的意思,商機并不是躲藏起來的實體,更多要引申為含有的意思,由此驗證C項為正確選項。故正確答案為C。
    試題展示2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文化創(chuàng)意作為一種特有的“生產要素”,與土地、勞動力和資本等傳統(tǒng)要素一樣,越發(fā)成為鄉(xiāng)村產業(yè)振興的_______因素。一個好的文化創(chuàng)意,往往能夠_______,把沉睡的鄉(xiāng)村文化資源喚醒,實現(xiàn)十倍百倍的增值效應。
    依次填入畫橫線處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    A.基礎 錦上添花 B.關鍵 點石成金
    C.重要 為虎添翼 D.必備 以點帶面
    答案:B 【解析】本題可從第二空入手,根據(jù)“把沉睡的鄉(xiāng)村文化資源喚醒,實現(xiàn)十倍百倍的增值效應”可知,橫線處應表示將無用的文化資源發(fā)揮出很大作用的意思,B項“點石成金”多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變成很好的事物,符合文意,當選。A項“錦上添花”比喻略加修飾使美者更美,引申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文段并未提及原有基礎,且未體現(xiàn)發(fā)揮很大作用的意思,程度過輕,排除;C項“為虎添翼”比喻幫助壞人,增加惡人的勢力,感情色彩偏消極,與文段積極的感情色彩不符,排除;D項“以點帶面”指用一個單位或地方的成功經驗來帶動許多單位或成片地區(qū)的工作,與文意無關,排除。第一空,代入驗證,“關鍵因素”形容文化創(chuàng)意的重要性,符合文意,當選。故正確答案為B。
    行測備考指導:隱性主旨,你Get到了嗎?
    在行測片段閱讀的題目中,很多時候可以發(fā)現(xiàn)文段中會有一個明確的中心思想,考生在做題時只需要把文中的主要意思概括起來就行,但是在一些題目當中,文段中并沒有很明確的表達這種意思,這就需要廣大考生站在出題者的角度去推測這段話想表達的意思是什么,在文段中暗含的意思是什么,這就是所謂的隱性主旨。而這種題目很容易在選擇的時候出現(xiàn)過度推斷或者主觀臆斷的情況,經過研究分析,小編找到了在行測考試中常見的一些隱性主旨的類型,下面就通過一些例題進行詳細說明。
    一、問題+危害
    如果所給的文段主要在描述一個問題,同時強調這個問題的危害很嚴重,那么文段所暗示的意思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對策,在選項中傾向于選對策。
    【例1】目前,流動人口雖然進入城市工作生活,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會。制度的隔離客觀上強化了人口的地緣、鄉(xiāng)緣、親緣關系,加劇社會分化,在城市內部出現(xiàn)了新的二元結構。一些城市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倒掛,外來人口與本地人口存在經濟利益沖突,極易激發(fā)社會矛盾。流動人口家庭成員長期分離,造成兒童監(jiān)護失責、情感缺失、婚姻不穩(wěn)定、留守老人和婦女受侵害等問題,影響家庭幸福和社會長治久安。
    以上文段意在說明:
    A.制度的隔離使流動人口不可能融入城市社會
    B.流動人口的進入會導致城市內部出現(xiàn)二元結構
    C.讓流動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社會才能長治久安
    D.解決流動人口家庭成員分離問題是瓦解城市二元結構的關鍵所在
    【解析】C。文段中第一句話交代問題是流動人口當前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會,第二句話是未能融入在制度隔離上所產生的二元結構問題;第三句話是未能融入后所激化的社會矛盾;最后一句話還是說流動人口長期分離所影響的社會長治久安的問題。分析上下文核心問題是流動人口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會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故作者意在強調解決核心問題社會才能長治久安,所以只有讓流動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社會才能長治久安。故答案為C。
    二、問題+重要性
    在文段中強調一件事物的重要性,同時又說了在某方面是存在問題的,那么文段暗含這要解決此問題的意圖,因此在選擇時傾向解決問題的對策。
    【例2】科學素質是公民實現(xiàn)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社會基礎。目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還不能滿足國家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研究表明,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的30多個發(fā)達國家,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最低都在以上,我國僅為6.2%。雖然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提高很快,但發(fā)展不平衡,與世界發(fā)達國家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別是我國科普方面的公共服務很不均衡,農民、城鎮(zhèn)新居民、邊遠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群眾獲得服務的機會明顯偏少。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還需進一步提高
    B.全社會應關注公民科學素質的提高
    C.我國與發(fā)達國家在公民科學素質上存在差距
    D.我國公民科學素質不高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解析】A。文段開篇強調科學素質的重要性,后文指出當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存在的問題,即“不能滿足國家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隨后通過我國與發(fā)達國家公民科學素質的比例等一系列數(shù)據(jù)對比論證前文觀點,尾句通過轉折關聯(lián)詞“但”再次強調我國科學素質存在的問題,發(fā)展不平衡,與發(fā)達國家差距大。文段重點強調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存在比例低、發(fā)展不平衡等問題,意在指出解決問題的對策,A項當選。
    三、問題+危害+原因
    當文段中的內容重點說的是出現(xiàn)一個問題,同時又強調了這個問題所造成的一些危害,而且還把問題的原因也分析出來了,那么此時作者的意圖是針對這些原因來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所以在選擇答案的時候傾向于選擇對策。
    【例3】藍藻本身沒有多少危害,就怕藍藻上浮形成水華。藍藻形成水華時,一方面將嚴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氣中的氧進入水體,導致水體中溶解氧嚴重不足,造成生態(tài)失衡。長期以來人們對水資源的不合理開發(fā)與利用,導致大量含有氮、磷營養(yǎng)元素的污染物質不斷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庫等水體,造成嚴重的水體富營養(yǎng)化狀態(tài),為藍藻的爆發(f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這段話意在強調:
    A.謹防藍藻上浮形成水華阻隔氧氣進入水體
    B.藍藻爆發(fā)會影響生態(tài)平衡以及水資源開發(fā)
    C.治理水體污染是控制藍藻爆發(fā)的根本措施
    D.適當引種藍藻吸收氮、磷元素以優(yōu)化水環(huán)境
    【解析】C。此文段主要談論的是藍藻形成水華帶來的危害及藍藻爆發(fā)的原因是水體污染(即先提出問題,又進行原因分析)文段意在強調的是針對水體污染的原因來控制藍藻爆發(fā)。所以選擇C項。
    行測數(shù)量關系技巧:“高效解決濃度問題”
    行測考試中數(shù)量關系部分經常會碰見關于溶液的配比問題,很多考生由于時間的原因基礎知識在腦海中所剩無幾,復習的不到位導致碰見該類問題痛苦并懊悔,今天小編和各位考生聊聊數(shù)量關系中的濃度問題如何解決。
    一、什么是濃度問題?濃度問題的核心是溶質與溶液的配比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說“糖水甜不甜”、“湯咸不咸”這些關于濃度問題的描述,其實甜的程度由糖的濃度決定,當水是固定的數(shù)值,糖多則甜。同理,咸的程度是由鹽的濃度決定的。
    二、濃度問題里常見的概念1.溶質:溶液中被溶劑溶解的物質。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氣體。行測數(shù)量關系中常見的溶質是固體和液體。
    2.溶劑:可以融化固體、液體、氣體的液體,常見的溶劑是水。
    3.溶液:溶質和溶液組成的均勻的、穩(wěn)定的混合液。
    三、基本公式溶液=溶質+溶劑
    四、常用方法1. 方程法
    2. 十字交叉法
    以幾道例題為例:
    1.有100克糖水,其濃度為20%,加入60克糖,待其全部溶解后,溶液的濃度變?yōu)槎嗌?
    A.35% B.40% C.45% D.50%
    【解析】:原溶液中的溶質質量為100×20%=20克,再加入60克糖,則溶質為80克,溶液的質量此時為100+60=160克,所以濃度為答案選D。
    2.有甲乙兩瓶鹽水,其濃度分別為16%和25%,質量分別為600克和240克,若向這兩瓶鹽水中加入等量的水,使他們的濃度相同,則需要加入水的量為多少?
    A.320 B.360 C.370 D.377
    【解析】:甲溶液在開始時有溶質600×16%=96克,乙溶液在開始時有溶質240×25%=60克,加入的水量未知,均可設為加入了x克的水,當加入等量的水時,由于濃度變?yōu)橄嗤?,則有,解得x=360克,答案選B。
    3.現(xiàn)有濃度為15%的鹽水200克和濃度為30%的鹽水若干,如要配出濃度為25%的鹽水,則需要濃度為30%的溶液多少克?
    A.300 B.400 C.600 D.800
    【解析】:濃度的混合問題可以選十字交叉法進行求解
    

    最后實際量之比對應最簡比1:2,所以30%的鹽水溶液需要400克,答案選B。
    
行測真題 行測答案 行測答題技巧 行測題庫 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