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訶德讀后感怎么寫高中

字號:


    《堂吉訶德》描寫了唐·吉訶德做出一系列的荒唐事,我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都有哪些感悟呢?快寫下來吧。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堂吉訶德讀后感怎么寫高中”,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后感怎么寫高中
    讀后感屬于議論文的范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議論文。
    一般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據(jù)典型,論證嚴密;而讀后感最突出的特點是“讀”和“感”的緊密結(jié)合?!白x”,指讀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觀點;“感”,是指讀后有何感受。“讀”是“感”的基礎(chǔ),“感”是“讀”的升華。就所讀作品而言,“讀”是“即”—對所讀內(nèi)容和感發(fā)點作必要的交代;“感”是“離”—根據(jù)感發(fā)點進行聯(lián)想,談感受?!案小笔恰白x”互相作用,不可脫節(jié)。
    “讀”和“感”的結(jié)合,一般采用兩種形式:一是邊述讀(交代所讀內(nèi)容)邊發(fā)感;二是先述讀后發(fā)感。原則上講,先述讀后發(fā)感的形式比較好把握,適合初學寫讀后感的同學選用。
    要寫好讀后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體知識外,還必須把握以下幾個寫作步驟:
    一、研讀原文
    只有研讀好原文,才能對原文的內(nèi)容和主旨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從中有所感悟,這是寫好讀后感的基礎(chǔ)。
    二、確立感發(fā)點。感發(fā)點是讀后感的中心論點,又是文章的“入手處”
    一篇文,一本書,一部影視片,一出戲劇,內(nèi)容有簡有繁,線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觀點有深有淺,寫讀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樣確立感發(fā)點呢?方法很簡單。我們研讀某篇作品后,必然會受到啟發(fā),有所感悟,而我們受啟發(fā)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點(或幾點),就可以確立為“感發(fā)點”。例如:寫人為主的記敘文,感發(fā)點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思想、品格等特點或最有價值的言論、行動。寫事為主的記敘文,感發(fā)點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義、所反映的某種問題或普遍性的規(guī)律。議論文的感發(fā)點,一般是所讀議論文的中心論點或分論點。其他文體感發(fā)點的確立的與此大同小異,不一一贅述。
    三、述讀與發(fā)感
    述讀,指對所讀文章的出處、篇名、作者、感發(fā)點等方面的交代,目的是使讀者明白這篇讀后感的由來,要發(fā)什么感。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會讓讀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發(fā)。發(fā)感,是在述讀和感發(fā)點的基礎(chǔ)上,展開聯(lián)想與引申,聯(lián)系實際進行發(fā)揮,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
    聯(lián)想與引申的原則是,要圍繞感發(fā)點,要與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聯(lián)系。對聯(lián)系的內(nèi)容和實際還要進行必要的分析、議論或抒情,這樣“感”才會深刻。這也是展開讀后感主體部分最主要的方法。
    另外,在論證感發(fā)點的過程中,要注意把兩種論據(jù)緊密結(jié)合起來,一是所讀原文的材料,二是聯(lián)想和引申的材料。
    四、讀后感的結(jié)尾
    結(jié)尾可概括中心,總結(jié)全文,或提出問題,發(fā)表看法,發(fā)人深思?!拔臒o定則”,內(nèi)容決定形式,采用什么形式結(jié)尾,要根據(jù)讀后感的類型而定。
    寫讀后感常見的毛?。?BR>    1、述讀原文多,無“感”或“感”少,喧賓奪主。有的同學寫讀后感,主體部分完全是復述原文的情節(jié),或加進幾句不痛不癢的評述。這些都違反讀后的最基本要求。
    2、評述原文多,無“感”而發(fā),牽強附會。這類文章混淆了讀后感與文學評論的界限,把無關(guān)緊要的內(nèi)容勉強地扯在一起。也是有些同學最易犯的一個毛病。
    3、空洞抽象,缺乏聯(lián)想,沒有引人入勝的新鮮想法。這類文章的主體部分往往展不開,主要是沒有打有思路。
    4、蜻蜓點水,面面俱到,沒有重點。這類文章主要癥結(jié)是沒有把握原文的精神或主旨,沒有確立好感發(fā)點的要點。
    以上只舉了最常見的四種毛病,在寫作實際中可能不止這些。
    讀后感是一種重要的作文形式,只要同學們多讀,多想,多練,不斷總結(jié)寫作經(jīng)驗,就一定會把讀后感寫好的。
    堂吉訶德讀后感高中(一)
    曾今有一個沒落的紳士,他懷著一個騎士的靈魂,執(zhí)著的去尋找真理——他,就是堂吉訶德。
    ——題記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作家米蓋爾太塞萬提斯筆下的一個“荒唐”的小人物,原名阿倫索吉哈達,知道他的人都認為他很可笑。我可不是這樣認為的。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窮鄉(xiāng)紳士堂吉訶德讀騎士類的書籍入了迷,一心想要復興騎士制度,于是他背井離鄉(xiāng),離家出走,想鋤強扶弱,干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以垂名史冊,堂吉訶德的辛苦奔波最終智能惹成一系列的笑話,他狼狽的回到故鄉(xiāng),在悔恨中死去。
    初看《堂吉訶德》,我認為它就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公“神經(jīng)質(zhì)”的“勇敢精神”在書中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讓人越發(fā)看不起他。但是細細品味,又覺得書中蘊含了一些道理。在實現(xiàn)理想的過程中,那位高粱桿似的游俠騎士,那位奇想連篇的紳士,時刻體現(xiàn)出他善良、正直的本性,那是人類崇高的精神,只是因為他太單純了所以才鬧出許多笑話。
    曾記得小時候看這部動畫片,只看到一個瘋瘋癲癲的騎士,做出一些蠢事,把我逗得咯咯發(fā)笑,那時只覺得他是個瘋子,可是現(xiàn)在讀起來卻有新的體會。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深入,我被他的執(zhí)著精神所打動,切不說他是真瘋還裝瘋單他對認準的那個目標鍥而不舍追求的精神就值得我們?nèi)W習。堂吉訶德有不言敗的精神也令我敬佩,雖然一次次的失敗,但他仍然像騎士那樣要求自己——不畏強暴,堅持正義!
    當再次回味這本書時,我體會到了一種忠貞不渝的精神,也的確是蘊含在他的心中。他勇敢、堅毅地追求自己心中的夢想,他有執(zhí)著公正的品質(zhì),他嫉惡如仇,總是向他的“敵人”發(fā)出不屈不撓的沖鋒。就是這樣一種充滿世界的勇氣和英雄的品質(zhì),才使他的仆人桑丘一直不離不棄的跟在他的身邊……
    堂吉訶德是善良的,只是因為他善良到單純的程度,因此,他的理想和報復都功虧一簣。但他的仆人桑丘卻發(fā)現(xiàn)了堂吉訶德的英雄品質(zhì),并給予了他理解和支持。是的,他正直,他執(zhí)著,他永不放棄,雖然,堂吉訶德所做出的行為滑稽可笑,但是,我們再回過頭來想一想,他擁有的品質(zhì)我們有嗎?
    正直,很多人都有,執(zhí)著,少部分人擁有,永不放棄,極少部分人擁有,如果把這三點加在一起,我們便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我們想想看,堂吉訶德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可以向敵人進行不屈不撓的進攻;為了自己的夢想,落得一身悔恨,可他放棄了嗎?沒有,他依然執(zhí)著,依然勇猛,依然正直,雖然這都已經(jīng)成了歷史,但他永不言敗的精神確實這的我們后人學習。
    騎士的靈魂必將永垂不朽!
    堂吉訶德讀后感高中(二)
    《堂吉訶德》運用諷刺手法,把崇高與卑鄙、清醒與瘋狂、嚴肅與滑稽巧妙地揉合在一起,進一步突現(xiàn)了堂吉訶德的性格特點。同時,作者又安排了喜劇人物的悲劇結(jié)局,抨擊了統(tǒng)治階級的橫行霸道和殘酷無情。
    堂吉訶德主仆二人半路上打聽到當?shù)氐囊粋€富豪卡麻丘硬要拆散一對相愛的戀人,逼姑娘季德麗亞嫁給自己,感到忿忿不平。次日婚宴上,男青年巴西琉突然出現(xiàn),用劍刺穿了自己的胸膛,并要求臨終前與姑娘結(jié)婚。堂吉訶德認定男青年的要求和作法合情合理,富豪也沒有辦法。于是,在神父的主持下,兩位年輕人舉行了婚禮。殊不知這位男青年所用之劍原來是一根灌血的鐵管子。富豪卡麻丘明白自己被欺騙,想上前拼命,被堂吉訶德和眾人阻止。作者借這個有趣的故事,一方面揭露了剝削階級的蠻橫無禮、為所欲為,另一方面也深化了堂吉訶德兩重性的個性特征,表現(xiàn)了堂吉訶德正直、善良的一面。
    作者在描寫卡麻丘的筵席時,也毫無掩飾地批判了他們的揮霍無度和荒淫無恥:“整棵榆樹做成的大木叉上燒烤著整只公牛,燃燒的木柴堆得像座小山。柴火周圍放著六只燉肉的沙鍋……一鍋子就能吞掉屠宰場上所有的肉?!薄案鞣N禽鳥野味數(shù)都數(shù)不清”?!鞍酌姘训孟翊螓湀錾系柠溩樱赡汤衣┛罩龀闪艘欢鈮??!逼渖莩薷亸埨速M場面令人咂舌。
    堂吉訶德本是一個衣食無憂的鄉(xiāng)紳,卻不安分守己,一心想當一個除強扶弱的游俠騎士,建功立業(yè)。為達此目的,他趨炎附勢,主動向封建貴族獻媚取寵,結(jié)果卻遭到戲弄和屈辱。作者旨在表明,在這個污穢的社會,“世人多半是瘋子?!碧眉X德曾詼諧地對桑丘說:“讓他們管我叫瘋子吧!我還瘋得不夠,所以得不到他們的贊許?!碧眉X德的可笑,反映了世事的可嘆。
    堂吉訶德野心勃勃,甚至做起皇帝夢。他對桑丘坦露心扉:“你瞧,咱們不是可以做王國的君主、女王的丈夫嗎?”同時,給桑丘許愿,一旦征服某個海島,就讓他當總督。主仆二人第三次出行時,碰見了一對百無聊賴、心術(shù)歹毒的公爵夫婦。公爵夫婦把他們看作座上賓,盛情款待。這樣做的目的,不免是要拿他們尋開心,尋刺激。公爵夫婦挖空心思,精心策劃,不惜人力、財力、物力,導演了一幕幕惡作劇,使得主仆二人昏頭轉(zhuǎn)向,辨不清事實真相,真是一個瘋得離譜,一個傻得可憐。
    暮色蒼茫,當堂吉訶德聽到響成一片的號角聲,看到相繼在森林中亮相的“魔鬼”、“法師”、“死神”時,竟以為是騎士作品中的場面重現(xiàn)眼前,剎時變得目瞪口呆。他們對公爵夫婦的蓄意安排竟毫無覺察,言聽計從。他們被蒙上眼睛,騎著木馬開始上天“旅行”。在經(jīng)歷了一番火烤煙熏、鞭炮狂炸之后,主仆二人栽倒在地,嘴啃泥土。這明明是被當作玩物,可他們卻樂不可支,還大談什么遨游“天際”的見聞,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可悲可嘆。
    公爵夫婦“實現(xiàn)”了堂吉訶德的承諾,讓桑丘到自己屬下的一個小鎮(zhèn)當了“海島總督”。桑丘到任不久,就接到“外敵入侵”的警報。原來是公爵派人攻打海島。只見桑丘被人用兩塊盾牌“武裝”起來,剛一抬腳,就一頭絆倒,身子當成了望臺,任人踩踏,從此不敢再當“總督”。作者通過堂吉訶德主仆二人被公爵夫婦戲弄的生動故事,撕破了封建貴族彬彬有禮、溫文爾雅的面紗,露出了他們虛偽狡詐、殘忍猙獰的真面目。
    這一故事再次表明,嚴酷的社會現(xiàn)實,使堂吉訶德的夢想難以實現(xiàn)。他企圖單槍匹馬改變現(xiàn)實是徒勞無功的,他的救世主美夢只能化作泡影。
    塞萬提斯受到人文主義的思想影響,一生又屢遭磨難,所以在他的筆下,不免表露出對封建專制王朝的憎惡和對統(tǒng)治階級的憤恨。堂吉訶德聽說薩拉哥薩城要舉行比武,便不顧家人的反對,帶著桑丘又一次出了門。路上見到一輛裝著兩頭兇猛獅子的大車,硬讓趕車人打開獅籠,要與獅子決一雌雄?;\子打開,獅子只打了一個哈欠,就轉(zhuǎn)身臥倒,把屁股對著堂吉訶德,不肯應戰(zhàn)。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事實:奧蘭總督為了討好、取悅國王,從非洲運來兩頭巨獅,供其觀賞。作者借此痛斥了統(tǒng)治階級追求腐化墮落的可恥行徑。
    隨著堂吉訶德主仆二人歷險的足跡,讀者不時看到驚心動魄、毛骨悚然的情景:樹枝上掛滿了尸體。因為“那時地方官府捉到土匪和強盜,往往把二三十個一起掛在樹上絞死?!碧眉X德和桑丘為了躲避官兵追捕,不得不進了黑山,留在山里修煉。家鄉(xiāng)的神父和理發(fā)師也怕他們再次落難,施計把堂吉訶德押回家,阻攔他再次出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暗無天日和人心險惡的社會現(xiàn)實。
    堂吉訶德和桑丘在嚴酷的社會現(xiàn)實面前,碰得鼻青臉腫。血的教訓仍難以使他們迷途知返。堂吉訶德一眼只望著遙遠的過去和未來,竟看不見現(xiàn)實社會的嚴酷,也忘記了自己是血肉之軀。直到在巴塞羅那被大學生加爾拉斯果裝扮的“白月”騎士打敗,才只得認輸,被迫回家,至此停止游俠活動。
    堂吉訶德回家之后,開始向往寧靜的田園生活,想當一個牧羊人。但由于騎士小說的困擾,很快憂郁成疾,臥床不起。彌留之際,他意識到騎士小說“都是胡說入道”,表示對騎士小說“深惡痛絕”,并立下遺囑,將財產(chǎn)留給外甥女吉哈娜,條件是外甥女必須嫁給一個沒有讀過騎士小說的人。
    堂吉訶德是遭遇騎士小說毒害的一個典型人物,但他的行動又不同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標榜的騎士人物。他的赤膊上陣畢竟不同于統(tǒng)治階級的橫行霸道。堂吉訶德代表了游俠騎士的人生歷程,同時又代表了社會底層反抗社會上層,奮力消滅不平等現(xiàn)象一類勇士的人生歷程。堂吉訶德的悲劇結(jié)局,不僅是一個騎士人物的悲劇結(jié)局,而且也是整個社會的悲劇結(jié)局。
    《堂吉訶德》自xx年問世到現(xiàn)在,在世界各國翻譯出版已達1000多次,西方的發(fā)行量僅次于《圣經(jīng)》。一部《堂吉訶德》翻新了西班牙文學史,影響了整整幾代人。
    幾百年來,堂吉訶德的典型形象在世人中間家喻戶曉,久傳不衰。他的勇敢、正直令人敬重,他的寬厚博學令人欽佩,他的挫折失敗令人同情。許多評論家已經(jīng)注意到堂吉訶德有理想、講道德的一面。人們也不再只把他作為笑柄而唾棄,而是作為歷史前進推波助瀾的一名捐軀者加以肯定。
    《堂吉訶德》昭示人們:只有順應歷史潮流,動員千軍萬馬,才能創(chuàng)建大同世界和美好未來。